?

貴港市武思江水庫改造方案分析

2024-01-04 11:56雷丹妮
廣西水利水電 2023年6期
關鍵詞:蓄水位溢洪道洪水

雷丹妮

(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

0 引言

武思江水庫灌區所在的貴港市港南區,是廣西重要的糧食和農特商品生產基地。隨著貴港市經濟不斷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城鎮化建設、民生工程等項目的用地需求量急劇加大,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資源。武思江水庫灌區是貴港市境內已建大型灌區,具備良好的水源灌溉條件。貴港市提出在灌區內實施“旱改水”項目,以增加優質水田面積,實現占補耕地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上的平衡,進而保障地方糧食生產安全。但灌區骨干水源工程——武思江水庫存在長期無法正常運行等問題,導致灌區灌溉效益難以充分發揮,為了合理充分利用水資源,為地方糧食生產安全及提升耕地質量創造有利條件,需要開展武思江水庫改造方案研究。

1 基本情況

1.1 武思江水庫基本情況

武思江水庫位于港南區木梓鎮新蓮村,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水庫工程于1957 年11 月動工興建,至1958 年5 月底基本建成投入運行。水庫控制集雨面積907.5 km2,總庫容11 383 萬m3,興利庫容2482 萬m3,多年平均徑流量8.7 億m3,為季調節水庫。水庫正常蓄水位89.325 m,1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96.44 m,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99.71 m。

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一副壩、二副壩、漿砌石擋水壩、溢洪道、放水隧洞、放水涵管等建筑物組成。武思江水庫共有4座水電站:壩首一級電站、壩首二級電站、木梓電站、云垌電站,裝機8臺共7370 kW,歷史最大發電量3478萬kW·h。

2021 年11 月水庫開始除險加固施工,2022 年11月基本完工。

1.2 灌區基本情況

武思江水庫灌區范圍涉及貴港、玉林2 個地級市,港南區、桂平市、興業縣3 個區(市、縣)12 個鄉鎮169 個行政村。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武思江灌區內現有耕地36.96 萬畝,果園4.68 萬畝。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0.68 萬畝。

灌區主要水源為武思江水庫(大型),其次是嶺蒙水庫(中型)、甘塘水庫(小1 型)、羅英塘水庫(小1型)、長明塘水庫(小1型)4座節瓜水庫及2處補水工程,分別為旺山壩引水工程及新興壩提水工程。

灌區現有總干渠1 條,較大的支渠共11 條,干支渠總長246.9 km。目前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改造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但支渠淤積問題較為突出,末級渠道配套建設也尚不完善,現狀有效灌溉面積29.93萬畝,現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22。

2 存在問題分析

(1)因水庫淹沒遺留問題影響,水庫現狀不能正常蓄水。武思江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89.325 m,采用開敞式實用堰泄洪,堰寬90 m,堰頂高程為89.325 m。若水庫要蓄水至原設計正常蓄水位,在不采取降低水庫水位措施下(即按原設計正常蓄水位89.325 m 起調),根據武思江水庫現狀泄流能力復核,水庫20 年一遇洪水壩前最高水位達到94.22 m,5 年一遇洪水壩前最高水位達到92.40 m。而目前庫區內居民點分布在90.3~95.91 m,大部分村莊處于2 年一遇~20 年一遇洪水淹沒影響范圍。2006年武思江發生較大洪水,該洪水頻率為高于10年一遇,小于20 年一遇,壩前最高水位93.86 m,沿岸村屯受淹較為嚴重。受水庫建設時淹沒處理技術標準不完善、移民政策不成熟等歷史原因影響,武思江水庫遺留了較大的移民搬遷問題,進而影響水庫正常蓄水。從水庫運行監測數據看,汛期4~9月水庫平均水位在88 m左右,平時通過加大發電下泄水量,降低水位以減少淹沒。

(2)灌區內秋冬旱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地區冬菜、稻蝦養殖等新型農業模式的推廣,灌區內的秋冬作物用水較原設計大大增加。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旱改水”項目實施,對灌區供水水源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目前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改造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但末級渠道配套建設尚不完善;并且受武思江水庫淹沒遺留問題影響,水庫現狀不能正常蓄水,灌區現狀灌溉面積29.93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0.522,灌溉保證率為80%,均達不到設計值。即使灌區通過節水改造,今后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設計值0.54,按設計灌溉面積30.68 萬畝及實施“旱改水”4.46萬畝用水需求測算,若武思江水庫仍維持現狀,那么灌區灌溉保證率僅為78%,仍達不到設計保證率85%。

(3)灌區內農村人飲亟需尋找新的水源。灌區內新塘、東津、瓦塘、湛江4個鄉鎮現狀水源為郁江,橋圩鎮及橋圩工業園水源為黎村江,八塘、木梓、木格3 個鄉鎮(街道)水源為地下水;現狀非鄉鎮水廠供水的村屯大都為分散供水,水源大多為地下水。灌區村鎮人飲均未從灌區水源工程取水。為了更好地保護地質環境,當地計劃逐步采取地下水限采、禁采措施,并開展集中連片供水,在此情況下,亟需尋找新的水源。

3 用水需求分析

武思江水庫灌區需水主要考慮農業用水、農村人飲。其中,農村人飲結合貴港市港南區農村飲水“十四五”總體規劃思路,考慮向距離武思江水庫較近的木梓鎮供水,逐步取代其現狀的地下水源。農業擬定高、中、低3 個方案:①低方案采用武思江灌區原規劃設計成果,即設計灌溉面積30.68萬畝,其中水田灌溉面積22萬畝;②中方案維持武思江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0.68萬畝不變,同時結合《貴港市大藤峽、達開、武思江灌區水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研究成果,新增“旱改水”面積4.46 萬畝,灌區內水田灌溉面積提高至26.46 萬畝;③高方案則考慮將武思江灌區范圍內的所有耕園地納入灌溉,設計灌溉面積提高至41.64 萬畝,水田灌溉面積至28.3 萬畝,較低方案新增灌溉面積11.12 萬畝,新增6.3 萬畝水田。高、中、低3個方案農業需水見表1。

表1 灌區多年平均需水量測算 萬m3

4 改造方案分析

4.1 方案擬定

根據武思江水庫現狀泄流能力復核,水庫20年一遇洪水壩前最高水位達到94.22 m,5年一遇洪水壩前最高水位達到92.40 m;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SL290-2009),庫區周邊大量村莊及耕地需納入水庫淹沒處理任務,涉及到6000多人的搬遷安置以及2300畝耕地補償處理(已扣除原水庫淹沒區范圍的耕地,下同),處理資金將達11.97 億元。從水庫運行水位監測數據看,水庫實際運行水位偏低,平時通過加大發電下泄水量。按現有泄流能力,若控制不淹沒耕地,庫水位需降至接近死水位起調,水庫供水影響較大,因此在不改造溢洪道情況下,水庫沒有挖潛空間。

本次改造考慮通過加大泄流能力,減少水庫淹沒,提升水庫供水能力。根據目前庫區居民點及耕地分布,經初步分析,如果按不淹沒人口控制,水庫正常蓄水位宜維持原設計的89.325 m,不宜進一步抬高。在維持武思江水庫正常蓄水位不變情況下,通過加大泄流能力,恢復水庫正常蓄水功能,已可滿足灌區規劃水平年需水中方案要求。如果要滿足灌區用水高方案,則需要抬高正常蓄水位至93.570 m。根據上述情況及思路,擬定以下改造方案:

(1)方案1。正常蓄水位維持89.325 m ,考慮到武思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盡量不觸動現有溢洪道,擬通過新增一條溢洪道,加大泄流能力,20 年一遇以及5 年一遇洪水均按89.325 m 起調,壩前最高水位均可降至89.33 m。新建溢洪道采用5×15 m(孔數×孔口凈寬)孔閘控式溢洪道,布置于現有溢洪道左岸的山體,溢流堰凈寬75 m,堰頂高程83.00 m。該方案可控制不淹沒人口,但仍涉及淹沒500畝耕地。

(2)方案2。為進一步控制不淹沒耕地,考慮在方案1的基礎上,結合水庫動態調度,即通過洪水預報,在預報來水大于5年一遇洪水時,通過新建溢洪道提前將庫水位降至86.69 m 起調,20 年一遇以及5年一遇洪水壩前最高水位可分別降至88.84 m、86.98 m,洪水過后再進行回蓄。本方案可不涉及淹沒人口和耕地,工程措施同方案1。

(3)方案3。為滿足灌區用水高方案,正常蓄水位抬高至93.570 m。因正常蓄水位抬高,本方案必須對現有溢洪道進行改造。若采取維持現有溢洪道堰頂高程及尺寸不變,采用另外新建一條溢洪道的方式,其投資遠大于對現有溢洪道擴寬改造方案的投資。因此本方案不再新建溢洪道,擬將現狀溢洪道堰頂高程降低至87.325 m,寬度改至75 m,改造成5孔閘控式溢洪道。

4.2 方案比選

從供水任務滿足程度、項目建設征地移民、工程投資等方面對武思江水庫改造方案進行比選(見表2)。

表2 改造方案比較

(1)供水任務滿足程度。①方案1,通過改造加大泄流能力,減少水庫淹沒,提升水庫供水能力,可滿足灌區設計灌溉30.68 萬畝農田灌溉保證率85%要求,同時支持“旱改水”面積4.46 萬畝(即水田面積達到26.46萬畝),多年平均供水量較現狀增加2532萬m3;②方案2,結合動態調度,考慮武思江來水較豐富,加大泄流能力后在短時間內可進行騰空及復蓄,認為供水效果與改造方案1相同;③方案3,通過水庫擴容,可將設計灌溉面積提高至41.64萬畝(其中水田28.3萬畝),新增灌溉面積10.96萬畝,多年平均供水量較現狀增加5771萬m3。

(2)項目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補償情況。①方案1,正常蓄水位維持89.325 m,通過新增溢洪道加大泄流能力,不涉及淹沒人口,淹沒耕地0.05萬畝;②方案2,考慮在方案1 的基礎上,結合水庫動態調度,即通過洪水預報,提前通過新建溢洪道將庫水位降至86.69 m 運行,可不涉及庫區淹沒人口和耕地。③方案3,正常蓄水位抬高至93.570 m,淹沒人口及耕地較多。

(3)工程投資。各方案都不需要對大壩進行加高加固,方案1 和方案2 主體工程改造主要是新建溢洪道,新建溢洪道建設方案相同,主體工程改造投資為3.80億元。方案3主要對現有溢洪道進行改造,改造投資為1.50億元。各方案下泄流量對下游木梓鎮影響較小,通過河道疏浚清障方式進行防護,下游防護投資相同,均為0.36 萬元。方案1、方案2、方案3 的工程總投資分別為5.51 億、4.70 億和16.96 億元。方案1、方案2 多年平均較現狀增加供水量約2532萬m3,則新增單方水量投資分別為21.8元/m3、18.6 元/m3;方案3 多年平均較現狀增加供水量約5771萬m3,則新增單方水量投資為29.4元/m3。

綜合上述,考慮改造方案2 淹沒影響小,投資省,且能滿足規劃水平年供水任務,初步建議推薦方案2。

5 水庫運行方式初擬

武思江水庫改造后的工程任務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改善鄉村人飲用水、發電等。水庫興利調度服從防洪調度,興利調度優先滿足順序為人飲供水、灌溉、發電。為控制水庫淹沒,在預報來水大于5 年一遇洪水時,需通過新建溢洪道提前將庫水位降至86.69 m 起調,洪水過后再進行回蓄。武思江水庫現有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結合上游水文部門管理大江口水文站,官垌、蘭門、六萬山、橫嶺、鎮東、埠頭、鐵南、湖村、龍泉等雨量站雨水情信息,可進行入庫洪水預報,為武思江水庫動態調度創造條件。

6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總結武思江水庫及灌區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地方耕地提質改造、糧食生產安全、農村人飲等用水訴求,經技術經濟比選,初步確定了武思江水庫改造方案:擬通過新增一條溢洪道,加大水庫泄流能力,并結合水庫動態調度,控制水庫淹沒,提升水庫供水能力。改造后,武思江水庫可以為地方糧食生產安全及提升耕地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猜你喜歡
蓄水位溢洪道洪水
蚌埠閘蓄水位抬高對抗旱減災的影響研究
洪水時遇到電線低垂或折斷該怎么辦
高低堰豎井溢洪道的研究與應用
岸坡彎道式溢洪道優化設計應用
又見洪水(外二首)
水庫工程正常蓄水位選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高壩溢洪道挑流消能探討
洪水來了
非常溢洪道在水庫除險加固中的應用
論設計洪水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