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中大壩壩址的比選

2024-01-04 12:27金向丹
廣西水利水電 2023年6期
關鍵詞:壩址大壩供水

金向丹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023)

0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中常見大壩壩型主要為土石壩、堆石壩、重力壩、拱壩等。土石壩由于對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強、材料簡單易取、筑壩施工高效,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最常見壩型。重力壩能適應高水頭、布置緊湊占地少、施工方便且在國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政策理念下,需要開采土料筑壩的土石壩失去其優勢,故新建水源工程中往往推薦采用重力壩。

壩址位置的正確選擇,能在工程安全、施工便利、節省投資、民生及社會穩定、經濟效益上帶來可觀的回報。因此,什么樣的壩址適宜建設什么樣的壩型,需通根據工程樞紐附近的地形地質條件,水流河勢條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條件、樞紐布置、管理運行等方面綜合研究決定。本文通過廣西區內常見的壩型來簡單論述壩址選擇。

1 壩址選擇原則

除現行法律法規、設計規范條文規定外,壩址的選擇及選線還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1)地形條件。壩址一般選在狹窄河谷處,壩軸線短,壩體工程量??;并且壩址上游應有一定河谷開闊地帶以獲取足夠的庫容。

(2)地質條件。應選擇地質條件良好地段,壩址處的岸坡要穩定,以減少壩基及岸坡處理的工程量。

(3)河勢條件。壩軸線應盡量與河流流向正交,以利于布置泄洪建筑物保證下泄洪水流順暢;當必須與河流斜交時,交角不宜過小,否則既增加了壩體工程量,又會使泄洪水流不順。

(4)建筑材料。壩址附近應有足夠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

(5)施工條件。壩址附近應有適宜的地形布置施工場地;距離交通干線近便于交通運輸。

(6)水庫淹沒。合理選擇壩址,盡量減少庫區村屯、耕地的淹沒,減少征地移民難度,維護社會穩定。

2 水庫擴容工程

廣西東南部某水庫現狀承擔上萬畝農田灌溉及兩個鄉鎮的供水任務,由于未來15年的水資源配置規劃,將擴大該水庫的供水能力,因此,需對該水庫進行擴容。

由于該水庫還為現狀供水范圍提供生產生活用水,故在擴容建設期間還應保持持續供水,除上述的選址原則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為了減少工程用地以及大壩工程量,應盡量利用現有的壩址,充分利用現有庫區以及現有建筑物進行加高擴建。

(2)在實施擴容施工期間仍需保證現狀供水的不中斷,因此在選取壩址時應考慮保證供水的方案,且所選壩址應盡可能滿足重力流供水,以降低供水成本。

2.1 壩址選擇分析

2.1.1 現狀水庫上游河段

在水庫上游河段選擇壩址宜選擇在現狀水庫庫尾以上的河段,現狀水庫正常蓄水位延伸至水庫庫尾距離現狀水庫大壩約3.6 km:

(1)庫尾以上河道蜿蜒曲折難覓河勢順直河段,上游河谷較為狹窄,難以獲得足夠的水庫庫容;

(2)現狀庫尾村莊眾多,若在上游建壩勢必將造成大量的新增水庫淹沒占地,導致移民補償劇增;

(3)在現狀水庫上游建壩施工將會對水庫的水質造成污染,威脅下游用水對象的飲水安全;

(4)上游建大壩蓄水,要達到擴容后相同的興利庫容,相應水位高程處兩岸山谷寬超過500 m,若在此建壩,投資極為高昂。

綜上原因,擴容工程的壩址不宜布置于現狀水庫上游。

2.1.2 現狀水庫下游河段

原壩址下游約600 m 開始,村莊眾多人口密集并有省道經過,且地形開闊,故壩址不宜再往下游選擇。因此,可選壩址在原壩址至下游600 m 范圍內選擇。

在進一步走訪當地群眾及管理人員,并在地質勘察的基礎上,了解到現水庫大壩壩體穩定,且運行多年未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故可考慮現壩址位置作為本次工程的一個比選壩址(上壩址方案);此外,除了原壩址位置,在現壩址下游約450 m處有一個埡口,也適合修建大壩,故可做為另一個比選壩址方案(下壩址方案)。

2.2 壩址比選

(1)上壩址處于丘陵地貌河谷中,河谷為典型的“V”型谷,兩岸山體總體高大雄厚,岸坡總體較平緩,壩址區基巖主要為混合巖,巖質堅硬,巖體強度高。壩址區無大的地質構造及區域斷裂穿過,地質構造相對簡單,巖體節理裂隙雖較發育,但連通性較差。左、右兩岸巖體存在差異風化現象,全~強風化總體較發育,埋深總體較大,屬中等~弱透水性,弱風化巖體為中等~極微透水性,隔水性較好,地下水總體呈兩岸向庫盆滲流的趨勢,表明不存在繞壩滲漏的問題。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較為簡單,無大的不良地質現象,無大的工程地質問題。原大壩稍上游位置有開闊腹地,是水庫庫容形成的主要區域,壩址不宜上移;若拆除原大壩再重新填筑,將嚴重影響下游日常生活生產用水,且工程量巨大;若在原大壩稍下游建壩,在相同興利庫容對應水位高程處兩岸山谷較寬,填筑壩體工程量也很巨大,故此本次設計上壩址大壩擬在原大壩基礎上加高培厚建成新壩。該工程土料場土料可開采質量和儲量均能滿足大壩填筑要求,此外,樞紐其他建筑的開挖料也可做為壩體填筑料。故上壩址大壩擬采用與原大壩一樣的壩型即土石壩,不再考慮其他壩型,故上壩址推薦采用原壩加高培厚方案。

(2)下壩址屬丘陵地貌單元。該段河谷總體順直,兩岸相對狹窄,為典型的“V”型谷,谷底寬約8.0~10.0 m,河水總體自南東向北西流;兩岸山體總體高大雄厚,岸坡總體較平緩,除局部(尤其是道路邊坡開挖斷面處)較陡(坡度60°~80°)外,其余部位坡度一般20°~40°。谷底一般為第四系沖積物所覆蓋,兩岸總體為第四系殘坡積土層所覆蓋,局部人工開挖斷面處可見基巖出露。上、下壩址處于同一地層地貌單元,巖性特征相同,巖體風化規律及巖體透水性相似,全~強風化巖體屬中等~弱透水性,弱風化巖體屬中等~極微透水性。地下水由兩岸向河谷滲流。下壩址適于新建土石壩及重力壩,各建壩方案因位置相同,故地形地質條件、建筑材料條件、施工條件基本相同。工程運行管理條件方面,因水庫集雨面積大,庫水位漲落速度較快,對土石壩壩坡的穩定安全影響較大一些,在抵御超標洪水的能力方面,尤其是在超標洪水越壩的安全性上,混凝土重力壩方案要優于土石壩方案,因此,從工程運行管理條件及工程投資、效益方面,下壩址重力壩方案更優。

(3)通過選出的上壩址方案與下壩址方案,在庫容相同、水庫效益相近的條件下,再做比選,并決定出推薦壩址方案:

2.2.1 地形及地質條件比較

上、下壩址相距約450 m,兩個壩址處于同一地層地貌單元,巖性特征相同,巖體風化規律及巖體透水性相似,全~強風化巖體屬中等~弱透水性,弱風化巖體屬中等~極微透水性。地下水由兩岸向河谷滲流。下壩址與上壩址工程地質特征相似,工程地質條件較為簡單,無大的不良地質現象,無明顯工程地質問題,其地質條件基本具備修建土石壩及中、小型砼重力壩的條件。故地形及地質條件兩個壩址情況基本相同。

2.2.2 建筑材料條件比較

上、下壩址均可利用開挖或從土料場采購(運距5 km),鋼材水泥等可從縣城購買(運距42 km),混凝土骨料需從8 km 外的石場購買,此外,上壩址因利用原壩體,故只需填筑新加高培厚部分壩體即可,而下壩址為新筑大壩,全部壩體均為新建澆筑,用料上較上壩址量大,而且建成后還需將原大壩拆除,工程量巨大。因此建筑材料條件上,上壩址優

2.2.3 施工條件比較

上、下壩址處于丘陵地貌河谷中,河谷為典型的“V”型谷,兩岸山體總體高大雄厚,岸坡總體較平緩,除局部(道路邊坡開挖斷面處)較陡(坡度60°~80°)外,其余部位坡度一般20°~40°,施工區布置受限條件基本相同;施工導流方面,上壩址可利用原壩輸水隧洞導流,無需清空庫水施工,當建成新輸水隧洞后再利用輸水隧洞導流,施工過程中時間充裕,各建筑施工不受導流制約,下壩址施工時,需先將庫水清至死水位,并需搶在下個汛期來臨前建成輸水隧洞,且下壩址工程建設中雖然也可能利用原壩體擋水,但因上、下壩址相距450 m,也需建導流管將此區間一部份來水引流以及上游多余庫水(此水量雖小但依然存在),施工過程中時間緊張,各建筑施工受導流制約。因此施工條件上,上壩址優。

2.2.4 工程運行管理條件比較

上、下壩址相距不遠,各建筑物設計形式相同,庫水流態對建筑物沖刷浸泡影響基本相同。故工程運行管理條件兩個壩址情況基本相同。

2.2.5 工程總投資比較

經兩壩址方案的工程總投資估算成果表明,上壩址方案工程投資為4.5 億元,下壩址方案工程投資為6.2 億元,上壩址方案較下壩址方案程投資省1.7億元。

綜合上述,該工程的壩址推薦采用上壩址。

3 新建水源工程

桂西北某水庫在20世紀六十年代建壩之初,當地人口并不多,水庫還能肩負起其供水任務,隨著社會發展,供水范圍內已有數千人及上千畝農田,因大壩建在流域源頭附近,集雨面積小,已經無法對原設計供水范圍供水,只能供少數村及日常用水及應急的備用水源。由于從其他地方取水,距離遠,或是需要加壓供水,代價較大,故擬在該水庫附近新建一座更大庫容的水庫,以保證十數年內的居民用水。

結合業主意見及當地群眾訴求,原水庫在施工期間應能保持正常運行,確?,F供水對象的供水安全。因此在壩址選擇時應首先保證現供水對象供水安全為原則,其次選擇的壩址應盡可能滿足自流供水,以降低供水成本。

在大壩下游約220 m 處左岸山體有一條長約600 m 的穿山隧洞,群眾用水的引水管從水庫經由此洞穿山而過到達供水區,故若要求重力自流供水,則新建的水庫死水位不能低于隧洞進口。

3.1 壩址選擇分析

3.1.1 現有水庫大壩上游河段

現有水庫庫尾距離大壩約420 m,距離所在河流源頭約500 m。

(1)庫尾以上河道蜿蜒曲折難覓河勢順直河段,上游河谷較為狹窄,且距離河流源頭很近,難以獲得足夠的水庫庫容及集雨面積,天然來水量少,或需要依靠較高大壩才可多蓄來水以達到人飲及灌溉要求。

(2)在現狀水庫上游建壩施工將會對水庫的水質造成污染,威脅下游用水對象的飲水安全。

綜上原因,本工程的壩址不宜布置于現狀水庫上游。

3.1.2 現狀水庫下游河段

河道下游河床高程低,河床較寬,集雨面積較大,天然來水量滿足人飲和灌溉需水,但是由于河床高程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人飲及灌溉自流引水要求,需進行加壓到現狀左岸山體已建穿山隧洞進口高程,再經自流進入高位水池再通過現狀輸水管網至用戶,綜合地形地貌及供需水量分析,可選的壩址有3處:上壩址位于現有水庫壩址處,中壩址位于現水庫大壩壩址下游約100 m 處,下壩址位于現狀大壩下游約250 m處。上、中、下壩址位置見航拍照片(圖1)。

圖1 現狀水庫上游的地形地貌

壩址區屬于河谷類型,兩岸地形坡度30°~40°且左、右岸山體基巖埋藏較深,拱壩要求“地形應是左右岸對稱,岸坡平順無突變,在平面上向下游收縮,壩段下游側要有足夠的巖體支撐,保證壩體的穩定”,從現場地形來看,壩址處不適宜建拱壩。

工程區周圍區域山坡覆蓋層較薄,土料儲備分散,無法進行大方量集中開采,若考慮分散開采土料,工程投資及環保代價過于巨大。當地山多地少,缺乏用于土壩建筑的土料,殘坡積土層較厚的土坡,基本上被當地農民開荒種樹等,且多處在沒有道路通行的高坡上,開采難度大。經布置及測算,修建土壩需約50萬m3粘土,當地難以解決如此大方量的粘土料源問題,故不宜修建土壩。

壩址地層巖性以中厚層狀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中厚層~薄層狀砂巖、薄層狀泥質粉砂巖為主。河床部位強風化巖體下限深度較淺,其深度達3~5 m。中、低壩重力壩建基面一般都在弱風化層中、上部,需要剝離強風化巖層稍薄,土石方開挖量較少。壩基持力層弱風化巖體工程地質類別為Ⅳ類,巖體較完整,承載力、抗滑及抗變形性能較高,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因此適合建重力壩。

綜上所述,本次工程壩址比選以混凝土重力壩為代表壩型。

3.2 壩址比選

(1)地形及地質條件比較。通過對各壩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綜合分析,各壩址相距不遠,地形地貌及地層巖性情況基本相同,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各壩址工程地形、地質條件比較表

(2)建筑材料條件比較。重力壩采用骨料(碎石、砂及塊石)需在縣城購買,有公路通達砂場,運距約31 km,兩處壩址距離相隔不遠,從建筑材料的供應和數量來分析,各壩址條件基本相同。

(3)施工條件比較。根據施工進度安排,上壩址方案需拆除現有大壩,且需填筑圍堰,工程量大,中、下壩壩方案可利用現有大壩做為圍堰擋水及渡汛,可少填或不填筑圍堰,工程量小,故中、下壩址施工條件及方法較優,工期相差不大且均短于上壩址方案。

(4)工程運行管理條件比較。上、下壩址相距不遠,各建筑物設計形式相同,庫水流態對建筑物沖刷浸泡影響基本相同。此外,上壩址死庫容約2萬m3,中壩址死庫容約8 萬m3,下壩址死庫容約27萬m3。各壩址方案遇上枯水年時死庫容部份水量需用水泵抽取,死庫容越小,用電抽水耗資越小,保證率越高,從當地居民意愿上自流水量越多越好,抽取水量越少越好,即有效庫容越大,可靠性越高。故工程運行管理條件上、中兩個壩址情況基本相同且均優于下壩址方案。

(5)主要工程量及工程總投資比較。上壩址方案工程投資為約1.9 億元,中壩址方案工程投資為1.67億元,下壩址方案工程投資為1.75億元,故中壩址優于其他兩個壩址。

綜合上述,本階段壩址選擇推薦采用中壩址。

4 結語

本文所舉的兩個工程實例中,工程區內均有已建水庫大壩,不同條件下在原壩址加高大壩較優或是新建大壩較優,均要從各個方面做比較。水利工程的建設就是為了服務群眾,響應民生政策,故工程的建設不僅要從安全、環保及經濟考慮,還需從實際出發,從群眾意愿出發。

猜你喜歡
壩址大壩供水
庫爾楚水庫壩址比選分析
淺析步亭水庫壩址、壩線的方案比選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大壩:力與美的展現
酒泉市洪水河水庫壩址方案比選
分區分壓供水在雕鶚水廠供水中的應用
仙洞溝水庫壩址選擇分析
供水產銷差的組成與管控建議
甘肅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內開建
正式擋水的馬來西亞沐若大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