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張愛萍將軍在揚州方巷的日子

2024-01-05 02:08莊心一
鐵軍 2024年1期
關鍵詞:社教張愛萍生產隊

1999年出版的《張愛萍傳》中翔實記載了張愛萍的戎馬生涯和在國防科研中的感人事跡。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期間,也是紀念張愛萍將軍90華誕的時候。張愛萍夫婦親自將這部回憶錄贈送給我,令我感動不已?;貞涗浿袕垚燮紝④娺€提到了在揚州方巷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經歷,文中幾次提到了我的名字。

1965年8月,南京軍區接到中央軍委總參關于張愛萍副總參謀長到揚州地區蹲點搞社教的通知后,許世友司令員、唐亮政委指定我前往陪同,當時我任揚州軍分區副政委,之前曾擔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長。軍區要求我們做好對張愛萍將軍的保衛工作,并囑咐我要選擇一個條件較好的社隊??墒菑垚燮紝④姷诌_揚州后,明確提出要到一個條件最艱苦的三類社隊。我只好與揚州地委和邗江縣委商定,并經過張愛萍將軍同意,確定他到邗江縣方巷公社方巷大隊。

鑒于張愛萍將軍帶來了其愛人李又蘭和總參動員部處長靳玉峰、軍務部副處長環克軍,作戰部副處長孔迅等10多位師團級同志、又考慮到方巷大隊有12個生產隊,人員少了不好分配。我便與省軍區、軍分區和縣人武部等部門聯系,又調來了縣委副書記董連慶、專區公安大隊侯副政委等10多位當地人員搭配分工,具體抓好每個生產隊的社教工作。

方巷大隊原來基礎確實很差,12個生產隊共有363戶計1495人,黨員僅14人,很多干部有“四不清”問題,全大隊文盲竟占了95%。為了搞好社教運動,張愛萍將他想好的四句話,“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斗精神,火熱的階級感情,嚴謹的科學態度”,寫在了他的筆記本上,勉勵自己和工作隊的同志們。

在如何進行社教的方法上,張愛萍將軍主張工作隊和大隊干部、社員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改正。他還在中央《關于社教運動文件匯編》首頁上親筆題寫了四句話:“教育干部苦口婆心,關心干部無微不至,幫助干部仁至義盡,處理干部實事求是”,以此警示勉勵自己。為做好示范作用,他與我和李又蘭商定,我們先把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背熟,我們3人僅用4個早晨就背熟了,后來工作隊和大隊干部以及部分社員也能背熟了。

張愛萍善于總結群眾的學習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在方巷大隊推廣開來。為了學習好毛著、同時又提高文化,我們還編寫了“學毛著識千字”小冊子,人手一冊推廣普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小伙子叫孔憲明,他不僅背會了千字語錄,還背會了“老三篇”。他過去靠生產隊養活,現在變得主動到隊里找活兒干。他說:“學了‘老三篇’后覺得心里亮堂多了,眼睛看不見我還有手,有手我就能為人民服務?!?/p>

張愛萍善于運用以點帶面的方法,他先在揚州地、市委召開的政治思想工作會議上作了一場報告,引起了干部群眾的強烈反響。然后他又在高郵、寶應等縣和揚州軍分區獨立營等單位作了幾十場報告。他作報告從來不用講稿,一邊講一邊聯系實際,講得生動而深刻,深受聽眾的歡迎。江蘇人民廣播電臺吳邦義將張愛萍和工作隊總結的經驗寫成了詳細的報道,《人民日報》和《新華日報》都作了連續報道,并且發表了社論“引導廣大農民大學毛主席著作”。這些報道引起了全國的重視,先后有26個省市、大約16萬參觀者絡繹不絕地到方巷來學習取經,這就使方巷一度成為全國農民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樣板。

在學習的基礎上,工作隊為大隊配好了班子,安排侯玉蘭同志任支部書記,并啟用了原公社文書陳汝衡,他后任方巷公社的黨委書記。同時決定對房正山和朱承云同志繼續留用。在工作隊內部分工方面,張愛萍擔任隊委書記,抓總的工作。他很重視發揮我和董連慶等地方干部的作用,讓我擔任工作隊指導員,董連慶任工作隊隊長??倕訂T部靳玉峰處長除了擔任工作隊副隊長之外,還抓了民兵建設。李又蘭是公認的李大姐,她抓婦女工作成效斐然。同時她培養出來的學習典型最多,例如侯玉蘭被提拔為大隊支部書記,后又擔任方巷鎮婦聯主任。50多歲的柏宏蘭和“三翠姑娘”陸翠娥、董翠英、柏翠華都曾名噪一時,為周圍群眾做了大量好事。后來應揚州師范學院的邀請,選派了幾名學得好、用得活的女社員,前去做了一場報告,頗受全院師生的好評。

張愛萍將軍很重視抓農業生產,在他的帶動下,我們將工作隊駐地附近的一小塊荒地開墾了出來,利用工作之余,撒了麥種,第二年初夏還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豐收。張愛萍還親自指揮住在我們工作隊附近的一個連隊修建了一道“軍民團結堤”,防止以后的洪澇災害。為了改善環境和擴大肥料來源,張愛萍又帶頭下池塘挑淤泥。經過大家共同奮戰,終于在44條池塘河溝里挑出了塘泥50多萬擔,給所有麥田施足了肥料,使1966年夏季的小麥產量增加了26%,達到了歷史上最高水平。他和李又蘭親自帶頭植樹綠化,栽種了兩株松樹和一片紅梅花。薛莊有一位名叫夏正舉的老人,自動擔負起保護這兩棵松樹的責任,并立了一座石碑,上面寫著“此樹是張愛萍老將軍于1965年植”。

張愛萍時刻關心群眾利益,與廣大干部群眾打成一片。他對遭遇火災或房屋漏雨的社員都責成工作隊幫助修繕;對生病住院的干部、社員,他都約我一起去醫院看望。張愛萍帶頭實行工作隊與社員同學習、同勞動、同娛樂的“三同”活動。他還與社員一起開過文藝晚會,每人唱一支歌曲,并組織了社員歌唱隊、老人演唱組、孩子演出隊和紅領巾小樂隊,各生產隊還開辦了俱樂部。我遵照張愛萍的意見,為12個生產隊的俱樂部置辦了毛主席畫像、毛主席詩詞以及歌曲唱片,還購買了中國地圖、世界地圖等,使大家都有了娛樂場所可以盡情娛樂。

目睹方巷大隊生機盎然的景象,1966年春天,張愛萍為方巷寫了一首名叫《紅日照方巷》的詞:“東風浩蕩,紅日照方巷。綠波滾滾千重浪,農家兒女歌唱。勁松挺立根深,紅梅怒放報春。不管狂風驟雨,永葆美妙青春”。

1966年4月27日下午,張愛萍接到中央指示,讓他返回北京。他告知有關人員不要搞歡送會,但群眾知道后絡繹不絕地來看望他和李又蘭大姐,以及北京和南京來的工作隊全體同志。眼看人越來越多,下午看來走不成了,便改為晚上離開。這時群眾由幾十人增至幾百人,最后竟達上千人之多,都在大路上等候著。張愛萍見此情景很是感動,他充滿激情地對大家說:“我們都算是方巷的社員了,以后有機會還會再來看望大家的!”現場頓時響起一片經久不息的掌聲,還夾雜著抽泣哽咽聲。16歲的女社員陸秋香緊緊抓住張愛萍將軍和李又蘭大姐的衣袖,說什么也不愿意松開,她淚流滿面哭喊著:“我就是不讓你們走,我要你們永遠住在這里!”現場的社員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大家充滿離別的傷感,可見張愛萍將軍在人民群眾心里有多么深刻的影響。

(此文系莊心一遺作,莊小軍整理)

(責任編輯孫月紅)

猜你喜歡
社教張愛萍生產隊
淺析生產隊政治夜校對農民的影響
“自我罰站”的將軍
新媒體環境下地方臺社教節目的創新研究
張愛萍的三句名言
張愛萍:一身正氣堪稱楷模
生產隊的那些日子
新意識形態語境下的社教欄目創新創優策略
電視社教類節目編輯的幾點思考
生產隊里開大會
電視社教類節目創新策劃的三個角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