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記者·作者

2024-01-06 21:19孫宏麗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課程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新聞寫作新聞采訪初中語文

孫宏麗

摘? ?要:“活動探究單元”以活動任務為核心,形成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的學習系統。根據統編版教材“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的任務要求,教學過程中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按照“當讀者學會閱讀新聞”——“當記者進行采訪實踐”——“當作者撰寫新聞稿件”的順序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養成求真求實的態度,而且能涵養事事關心的情懷,增加洞明世事的智慧。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聞活動探究;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2-0018-04

何為“活動·探究”單元?王本華老師是這樣定義的:“以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抓手,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運用能力?!笔紫?,“活動·探究”單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其次,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最后,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的學習系統。

統編版教材華麗轉身,教師也一定要轉變教學方式?;诖?,筆者根據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本單元的“活動任務單”,精心設計初中階段第一個“活動·探究”——新聞單元教學活動。

筆者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題,對“新聞活動探究”單元學習進行導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明確活動探究單元課型的主要特征;2.了解新聞的文體特點,同時在領悟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學習新聞精神。具體設置了如下幾個環節:活動探究單元的設置意義及其特點、新聞常識我知道、新聞的前世今生、培養新聞精神。本節課讓學生對“活動·探究”單元有了整體的認知,為后面的學習鋪墊蓄勢。

之后筆者帶領學生按照“當讀者學會閱讀新聞”——“當記者進行采訪實踐”——“當作者撰寫新聞稿件”的順序開展活動,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具體展開說明。

一、當讀者學會閱讀新聞

統編版教材編者匠心獨具,提供了“助學系統”:任務說明,明確了各活動具體內容;課文,提供了學習的基礎內容,無練習;旁批,提供了基礎知識、提示理解難點。這體現了編者矯正“篇篇精析,課課細講”的教學偏誤的意圖。

教師應根據教材校正閱讀教學的方向和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同時,補充鮮活的、本地化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多讀多見,開闊學生視野,增強時代氣息?;诖?,教師采用“自主與輔助”“單篇與群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新聞閱讀”教學。

(一)自主與輔助

1.自主學習勾畫重點,質疑問難。學生根據“助學系統”進行自學,圈點勾畫重點,并提出疑難問題。例如,學生自學教材第2頁任務說明“新聞閱讀”,初步了解閱讀新聞的策略。然后,按照新聞的要素“5W、1H”(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把握第一則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結合旁批明確標題、導語、主體,感知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同時,“插圖照片”證明其真實性、算筆時間賬“不到三小時”可見其時效性、“新華社電”表明其公開性等等。

學生質疑的問題五花八門,比如:常識類的“二時是二個小時嗎?”;文體方面的“新聞寫作有何好處?”“新聞有無作者的立場和觀點?”“六要素中的何時何地是指電頭中的還是事件中的?”;內容方面的“消息只能寫一段嗎?為什么不分段?”“消息應該簡潔,為何還有‘長江風平浪靜這樣的景物描寫?”等等。師生在探討、解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對新聞的特點認識得更加深入。

2.教師引導完善知識,構建體系?;顒犹骄繂卧詫W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不再直接掌控、主導單元學習的過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放任學生自己去學。在學生學習的一些重要環節(如小組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僅靠學生難以突破的難點處,教師仍然要積極指導,保證學生順利開展自主學習。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睘榱俗寣W生對消息、特寫、通訊等新聞體裁有更準確的認識,筆者從幾個維度設計表格讓學生進行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單篇與群文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為了落實新課標“1+x”的理念,筆者發動學生在報紙和網絡上搜集新聞素材,并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就突破了教材,形成了一組組“消息群”“特寫群”“通訊群”“評論群”,真正增加了課外閱讀量,實現了“一篇帶多篇”的閱讀目標。

總之,首先,本單元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做一名合格的“讀者”,根據單元的閱讀素材,引導學生理解新聞體裁特點,把握新聞閱讀規范,讀懂新聞內容;其次,把握新聞語言的特征,通過語言的品咂,感受作者的主觀傾向和語體風格,讀出新聞的意思和情味。

二、當記者進行采訪實踐

新聞采訪是記者為獲取適于傳播的新聞事實而進行的觀察、詢問、思索、傾聽、查閱、記錄等工作,它是新聞寫作的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诓贾脤W生進行采訪之前,筆者按照訪談流程進行了專門指導。

(一)前期準備

1.確定采訪主題。通過研究分析找準熱點、關鍵點,確定采訪主題。主題應有價值、有深度、有新意。下面是學生確定的部分采訪主題:

學校舉行寫生畫展、初一軍訓圓滿收官、學生閱讀書目調查、學校食堂健康飲食調查、解放廣場舉行漫展、新華區新添非機動車停車位、幾代人共話中秋節、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心理性格對比調查、意大利留學生談中國文化、小區保安中秋之夜護千家團圓、居委會舉行文藝晚會宣傳環保、六年級學生談未來、大學生眼中的“夢想與奮斗”、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原因調查、訪抗美援朝老兵、憶崢嶸歲月、公園晨練阿姨活動調查……

從學生所選采訪主題可以看出,當代中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新時代公民。

2.選擇、聯系采訪對象。確定主題后,從專業背景、個人經歷、身份性格等方面謹慎選擇采訪對象。確定后,與之聯絡,說明采訪主題、目標等,發出邀請,約定采訪時間、地點等。

3.收集相關資料,擬出采訪提綱。圍繞采訪主題和對象,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擬出采訪提綱,保證采訪效果。以某小組擬寫的采訪提綱為例:

注意:采訪提綱的主要內容應是預先擬好的采訪問題,所提問題要具體、客觀,有針對性,問題之間有邏輯性。

(二)現場問答

1.守時赴約,注意儀表。

2.彬彬有禮,機智傾聽。

3.有效提問,講究技巧。①提問應緊扣采訪主題,從多個角度與層面設問;②要有邏輯性,可由淺入深或由主到次;③問題要分門別類,一一提出;④語言要簡潔清晰、準確精練;⑤問題要主旨清晰,范圍適中,要求明確。

4.過程流暢,輕松自由。

5.做好記錄,重視筆錄。

(三)后期整理

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對相關材料去粗存精,選擇重點,不僅要梳理文字,而且還要補充核實材料。

2.成果確認,保持聯系。相關新聞作品發表前,采訪者應將作品交采訪對象確認,這樣不僅可避免誤解、曲解對方的言論,也能補充、調整自己言論。

學生采訪之后,教師讓他們及時進行了反思,并把交上來的反思進行歸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

禮節方面:

稱呼要用“您”;采訪別人要先征詢對方意見;拍照要提前征求對方意見;不要仰視或俯視對方,最好平視;眼睛看對方,有回應,必要時蹲下采訪,微笑……

專業方面:

問題要清晰明確,避免產生歧義,讓對方誤解;根據采訪對象選擇合適的問題;盡可能選擇一些不同年齡職業的采訪者,人數多能說明問題;小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記錄被采訪者回答的關鍵詞;采訪后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與裁剪,突出重點……

技術方面:

選安靜之地進行采訪;準備像素高的相機,錄音清晰的錄音筆;錄像要找好角度,要第三個人錄像;后期制作需刪去與內容無關的部分;加字幕……

體驗方面:

體會到了采訪的艱辛。例如某同學采訪書店老板多次被拒,不得不“三顧茅廬”,體會到了新聞工作者的艱辛,開始關注社會問題。比如有的同學通過采訪獨自過中秋節的老人,引發了對“空巢老人”這一群體的關注;還有的同學通過采訪更加堅定了要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重擔的決心……

總之,采訪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和勇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倍感興趣,收獲頗豐。

三、當作者撰寫新聞稿件

學生采訪之后,需要抓緊撰寫新聞稿。由于平時的作文訓練都是集中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上,所以第一稿的新聞稿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角色轉換不夠徹底

王榮生教授在《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中說:“要讓學生學會從報道的事實信息中分析、鑒別其背后所隱藏的信息,區分出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辨析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毙侣劯寮罂陀^、真實,學生應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進行報道。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分清“我”和“記者”這兩種身份,主觀色彩過于濃厚。

(二)不會使用“倒金字塔結構”

消息正文的結構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遞減的原則安排的,即所謂“倒金字塔結構”。其中導語部分集中講述最重要的新聞事實;此后隨文章的展開,事實的重要性逐漸減弱;如果有相關的背景資料,一般放在新聞事實的后面。如下圖:

部分學生在寫新聞稿時還不能對采訪的素材進行加工提升,只是采用“問答式”再現采訪的過程。

筆者結合以上問題對學生習作進行講解,并給出修改的具體方法,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修改新聞稿,大部分學生的改稿有了很大改觀。

王榮生教授說:“新聞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向應該是,培養學生做一名合格的受眾?!薄按罅繉嶒炞C明,受眾在信息面前絕不是馴服的奴隸,而是具有高度自覺的主人?!惫P者設計的“活動·探究”單元教學活動,讓學生先當讀者,涵養事事關心的情懷;再當記者,增加洞明世事的智慧;最后當作者,養成求真求實的態度。

需要注意的是,“綜合性學習”和“活動探究單元”是有區別的。前者活動主題雖已確定,但活動形式空間無限;后者活動形式確定,但活動主題張力無窮;前者的活動比較復雜,后者的活動相對較單純;前者強調跨學科壁壘,后者主要是學科內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動探究單元中的“活動”與“探究”是傳統語文教學中課堂活動和探究式教學的延伸與發展,它們與“講授”與“習得”是互為補充而非互相抵觸的關系。

【責任編輯 李紅霞】

猜你喜歡
新聞寫作新聞采訪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論梁衡新聞寫作的致勝“三招”
新聞采訪中的采訪技巧運用分析
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新聞采訪
新聞寫作的敘事視角探討
新聞專業實際應用課程《新聞寫作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