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干旱地區川赤芍栽培技術

2024-01-07 02:28
青海農技推廣 2023年1期
關鍵詞:赤芍種苗越冬

李 蓮

(青海省黃南州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 青海 同仁 811399)

川赤芍為毛茛科芍藥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也是國內外中藥市場的重要商品之一。川赤芍根可藥用,含芍藥甙,味苦、性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肝瀉火的作用。

1 川赤芍的植物形態特征及分布

川赤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20 cm。根為圓柱形,單一或少分枝。莖直立,光滑無毛。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小葉成羽狀分裂,裂片窄,披針形;花2~4朵,生莖頂端及葉腋,苞片2~3片,披針形,大小不等;花瓣6~9片,紫紅色或粉紅色;花期5~6個月,果期7個月。

川赤芍集中生長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邊緣地帶海拔2 800~3 500 m的山坡疏林和林邊路旁,主產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肅、貴州、云南等地區。土壤多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區的植被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長的適宜區。

2 生物學特性

2.1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2.1.1海拔

經過實地調查,青海同仁、尖扎海拔2 700 m以上的山坡、林地均有川赤芍的生長。同仁地區適宜種植川赤芍的海拔在2 700~3 300 m之間。

2.1.2溫度

川赤芍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是典型的溫帶植物,在年均溫14.5 ℃、7 月均溫 27.8 ℃條件下生長良好??赡褪艿南募咀罡邷囟葹?2.1 ℃,冬季可耐-30 ℃的低溫,在我國北方可露地越冬。

2.1.3光照

川赤芍喜光照,其植株在一年當中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春化階段和生長期光照最為關健。川赤芍的春化階段,要求0 ℃低溫、經過 40 d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川赤芍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后,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的情況。

2.1.4水分

川赤芍適宜濕潤的氣候條件,耐干旱,但如嚴重缺水則花朵瘦小、花色不艷,對植株生長發育不利。

2.1.5土壤

川赤芍是深根系作物,要求土層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在粘土和沙土中生長較差,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土壤含氮量不宜過高,以防止枝葉徒長,生長期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枝葉生長。

2.1.6種子特性

川赤芍種子萌發過程中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發根要求高溫,胚根伸長后,需低溫條件(1~10 ℃),以打破上胚軸休眠而發芽出土。

2.2 生長發育特性

川赤芍種子為上胚軸休眠類型,秋季采種后7 d內進行播種,當年生根,經過一段低溫打破上胚軸休眠,第二年春季破土出苗。川赤芍是宿根植物,次年4月出芽,5~6月植株生長最盛,6~7月開花,8~9月種子成熟,這時根部生長迅速,也是芍藥甙含量最高時期,10月植株逐漸枯萎,以休眠芽越冬,翌年春季返青再生長。

3 川赤芍種植環境

3.1 適宜地區

川赤芍適宜在海拔1 800~3 500 m的地區種植。同仁地區多在淺山旱地種植。

3.2 氣候條件

4月~5月平均氣溫穩定達到10 ℃以上,年降水量達到350 mm的地區均可種植。

3.3 土壤條件

栽植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要求土層厚度≥40 cm,沙質土壤,土壤pH值在6.7~8.0之間,土壤排水良好。

4 川赤芍的繁殖方式

4.1 分株繁殖

川赤芍多用分根方法繁殖,即在第一年春季(4、5月份)將川赤芍種苗栽植到大田,到第二年秋季川赤芍根部已長出多個芍頭時(8、9月)將川赤芍挖出,將芍頭人工分離,每個芍頭單獨成一株重新栽植到田里。

4.2 種子繁殖

川赤芍一般秋季播種,在處暑前后川赤芍果變黑時采下、晾干,在9~10月份播種。播種前,要將待播的種子除去癟粒和雜質,再用水選法去掉不充實的種子,芍藥種子種皮較薄,較易吸水萌芽,但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發芽會更加整齊,發芽率大大提高,常達80%以上。方法是用50~60 ℃溫水浸種24 h,將其取出直至半干后進行播種。播種時深翻耕地30 cm,然后打壟或作畦,畦高 15 cm ,畦寬 100~140 cm,畦間距35 cm。將畦面順向開淺溝,溝深5~7 cm進行條播,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5 cm左右,稍鎮壓。當年只長根不發芽,第 2年春發芽,4年后開花。培育2年后作種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芍頭栽法。種子繁殖因生長年限長,一般需用 5 年左右才能收獲,生產上不多用。

5 川赤芍田間管理

5.1 選地和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的平地。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畝施優質有機肥3 000~4 000 kg耙磨整平,然后打壟或作畦。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宜采用平畦,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宜采用高畦,畦高15 cm左右,畦寬100~140 cm,畦間距35 cm。川赤芍種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適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則較差。

5.2 起苗

第3年4月中下旬起苗。面積小可人工起苗,面積大時也可用機械收,先割去地上枯莖,再用藥材收刨機起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機械破損的種苗。起獲的種苗按長短進行分類,并打成小捆備栽。如果不能立即移栽,可選通風陰涼干燥處,用潮濕的河沙層積貯藏。選擇無分杈、光滑無病斑、無銹病、無機械損傷的根做種苗。

5.3 栽植

川赤芍種苗栽植時間為每年4~5月,用機械開溝,溝深20~30 cm,株距20 cm,行距30 cm。將種苗按45°斜擺在溝壁上,芽頭離地面3 cm,再相向按行距30 cm開第2行溝,開溝同時將土覆蓋到前排藥苗上,種植5~6行后,用小型機械將地面耙平。

芍頭栽植時間為秋季(9月),芍頭分離與播種同步進行,即一邊分離一邊播種,按照芍頭個體大小在地面開溝溝深30~40 cm,將芍頭植株緊貼溝內坡面按20 cm×30 cm株行距的規格整齊放置后繼續下一步驟。芍頭植株隨分離隨定植,盡量減少植株的離土時間,可保證出苗率在95%以上。

5.4 中耕除草

翌年幼苗萌發前,及時中耕除草,后續每1個月左右除草1次,保持土質疏松,中耕深度3~5 cm為宜,避免傷害根部。幼苗出土后2年內,每年應中耕除草3~4次。結合除草,根部進行培土,11月上旬地凍前剪除地面6~9 cm處枝葉,利于越冬。

5.5 施肥及追肥

川赤芍栽培最好使用有機肥或充分腐熟農家肥,選擇有機質含量≥5的專用有機肥,做基肥時使用量為1 2000 kg/hm2或腐熟農家肥2~4 t。有機肥、農家肥作基肥時,春季在植株栽植前將有機肥或農家肥均勻撒施到大田后旋耕,將肥料均勻翻入30 cm的耕作層。每年6~7月作追肥時,在距離植株15~20 cm的一側,用小鏟斜插土中30 cm,施入有機肥25 g。

從栽后第2年起,每年需追肥2~3次,第1次在4~5月中耕除草后,施人畜糞肥水18 000~22 500 kg/hm2; 第2次、第3次分別在6月和7月,每次施人畜糞肥水18 000 kg/hm2、餅肥375 ~450 kg/hm2,干旱時需一次性灌透,多雨季節需清溝排水,穴施優質有機肥25 g,8月間隔15 d噴施有機葉面肥1~2次。

5.6 摘除花蕾

5月底至6月初,川赤芍結蕾開花。為了保證根部養分充足,在其開花結蕾時期,選擇晴天將花蕾全部摘去,時間不宜過遲。留種的植株,可適當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

5.7 根系修整

鋤松植株間泥土,修整露出主根的部分,去除主根上的側根。若主根腐爛,應同時去除腐爛部分,待傷疤自行愈合。

將川赤芍種苗栽植后次年秋季挖出再用芍頭進行繁殖時的步驟,在分離后的單獨芍頭一般無主根,留2~3個須主根,清理多余的須根防止發生爭肥爭水的現象。

5.8 越冬管理

每年進入冬季前,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1次,即在沿川赤芍植株兩側均勻將松散稀土堆起,呈錐形狀,兩側土壤用鐵鍬拍打緊實,培土厚10 cm左右,錐尖離地面5~6 cm為宜。培土可有效提高土壤墑情,防止冬季低溫使得越冬植株發生凍害和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現象,同時還能提高產量和質量。冬季嚴格培土方法和步驟,可使川赤芍的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

5.9 病蟲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通過選用抗性品種、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等措施,綜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采用化學防治,將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嚴格遵守農藥間隔安全使用期,沒有標明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農藥品種,收獲前 30 d 停止使用

5.9.1川赤芍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銹病,均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發生灰霉病時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脫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開花以后發病,陰雨連綿時最重。防治方法:發病后,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采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光。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每隔10~14 d噴1次,連續進行3~4次。

川赤芍銹病危害葉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藥收獲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波美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液效果良好。防治方法:芍藥收獲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噴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液效果良好。

5.9.2川赤芍常見蟲害主要有蚜蟲類、葉螨類、螻蛄類、小地老虎、蠐螬類、金針蟲等為害根部

防治方法:使用馬拉硫磷乳劑1 000~1 500倍液進行噴施,或適量的辛硫磷防治,按照30 kg/hm2用量制成毒土,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兩種方法都是連續每7 d用藥一次,連續使用2~3次。

6 采收

芽頭繁殖后第3~4年的10月,采收藥的老根。采收時,割除莖葉,挖出全根,除去泥土。

7 加工

除去根莖、須根及支根,洗凈泥土,曬至半干時,按大小分別捆把,再曬至足干,或刮去粗皮后曬干。

猜你喜歡
赤芍種苗越冬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研究黃芪-赤芍治療COPD的作用機制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溫
鼎牌種苗有限公司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大黃、赤芍對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響研究
北方園林植物常見越冬防寒措施
小小種苗不簡單 一年賺回上百萬
新疆赤芍
流蘇越冬種條低溫貯藏扦插繁育試驗初報
冬季西葫蘆越冬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