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陽鋼鐵1 780 m3 高爐操作制度優化

2024-01-07 13:45周金虎段林利陳建平張志聰張智應
山西冶金 2023年11期
關鍵詞:焦比爐況風溫

周金虎,段林利,陳建平,張志聰,張智應

(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山西 中陽 033400)

0 引言

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全文簡稱“中鋼”)1 780 m3高爐屬于中鋼迄今為止最大的高爐,由于技術人員缺少大高爐相關操作的操作技術及管理經驗,在2014 年鋼鐵行業異常低迷時大部分高爐又進行了限產,且由于高爐煉鐵工藝的特殊性,每座高爐的操作制度不能照搬照抄,致使1 780 m3高爐自2013 年9 月開爐后遲遲沒有達產,至2016 年利用系數一直偏低。2016 年隨著鋼鐵市場好轉,在2017—2020 年產量有所升高,利用系數上升了一個臺階,但是因氣流穩定性差導致經常出現出格鐵、爐溫大幅波動,壓差在130~140 kPa,一旦升高至145 kPa 將會頻繁出現懸料現象,致使工長在日常操作控制中難度加大。2021 年開始嘗試多項舉措,使得2022 年高爐的氣流穩定性增強,產量穩定在4 300 t/d 以上,短期(1 個月)產量曾達到4 500 t/d[1]。

1 高爐主要指標

中鋼1 780 m3高爐近年來的主要指標如表1 所示。1 780 m3高爐逐年平均日產、逐年焦比、逐年燃料比情況分別如圖1、圖2 所示。

圖1 1 780 m3 高爐逐年平均日產

圖2 1 780 m3 高爐逐年焦比

圖3 1 780 m3 高爐逐年燃料比

表1 近年來1 780 m3 高爐主要生產指標

2 爐況表現

1)煤氣流不穩,時有煤氣利用率驟降、整體偏低,頂溫升高、銅冷卻壁水溫差趨勢上下波動明顯,呈過山車式,風口有脫落現象。從爐頂熱成像上看,中心、邊緣兩大氣流相比于同行偏大,尤其是中心紅圈較大。

2)壓量關系時有偏緊,經常呈鋸齒狀,經過多次實際運行壓差不得超過145 kPa,超過后大概率會發生懸料事件,風溫通常保持在1 160~1 180 ℃。

3)爐缸活躍度有限,表現在爐芯溫度經常呈下降趨勢,當爐外出鐵時間偏短、修補大壕等渣鐵排放不凈時,爐內易出現壓量關系偏緊,待出鐵后關系自動緩解。

4)爐溫波動比較大,經常出現低硅鐵,提爐溫后又出高硅鐵,料速不均,偶有小塌料現象。

5)爐況穩定性差,操作難度大,一段時間累積后會出現爐況小失常,在進行退守后又能相對穩定一段時間,造成整體消耗指標高、整體產量偏低。

6)春檢、冬檢送風后爐況恢復不理想,爐況有波動現象。

3 原因分析

1)焦炭具有硫含量高、反應性低、反應后強度高、M10偏高的特點,風口前焦炭仍呈現一定的粒度,說明焦炭燃燒慢,影響冶煉進程。硫含量高則需要適當高的堿度進行脫硫,以此保證鐵水硫含量達標,但高堿度易造成爐墻結厚、排堿率低。2022 年高爐所用焦炭質量指標如表2 所示。

表2 1 780 m3 高爐所用焦炭質量指標

2)球團采取豎爐焙燒工藝,成品球團粒度不均、粒度在10~16 mm 占比偏低、外觀顏色深淺不一,說明球團質量不均、易造成粒度偏析,在進入高爐爐喉處很有可能發生低溫還原膨脹。

3)1 780 m3高爐布置有22 個風口,相對于同級別高爐風口數量偏少,選擇適宜的面積、鼓風動能,對穩定初始氣流、吹透、活躍爐缸起著關鍵作用。

4)爐內壓量關系緊張、呈鋸齒狀,爐頂熱成像表現中心、邊緣兩道氣流旺盛,結合裝料制度及開爐雷達測料面數據,判斷為中心死料堆肥大、最大角度距離爐墻300 mm、布料角度偏小,造成邊緣不穩。

5)爐況每隔一段時間就呈下行趨勢,且為穩定性下降,判斷高爐上下匹配不好、爐料累積后會有失?,F象,其次可能是堿、鋅金屬富集,造成原料異常粉化、影響氣流分布,爐況失常后破壞了有害元素的富集。

4 操作制度調整

在爐況觀察和認識上,時而認為是邊緣氣流旺盛,時而又是中心氣流過盛,爐況認識不夠全面,往往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導致把脈不精準、操作調劑處于被動應對。同時,在外圍條件發生變化時,操作人員不能積極應對,往往有僥幸心理作祟,致使調劑滯后,導致出現爐況波動大。2022 年3 月,在認識到中心氣流的穩定兼顧邊緣的重要性,采取相關手段才使爐況走向順行。

4.1 調整風口面積

2022 年上半年,盡管爐況運行穩定,但不宜強化,特別是在5 月份檢修之前,高爐長期陷于邊緣氣流和中心氣流亂竄的死胡同。通過對標和實踐,發現1 780 m3高爐存在先天設計缺陷,同級別高爐風口數目基本在24~26 個,中陽高爐風口數目僅有22 個。增大風口面積,風口弧長間距就變小,高爐圓周進風相對均勻,可改善煤氣流、溫度的分布,減少風口之間“死料區”,使得爐缸燃燒均勻,活躍爐缸,利于爐況順行,有節焦增產的作用,更利于節能減排。對此,在2022 年5 月18 日高爐檢修時,對風口面積進行了調整,增加2 個Φ125 mm 風口,調整后共有10 個Φ125 mm 的風口,進風面積由0.256 4 m2調整為0.258 3 m2,從而達到減少風口死料區的目的。調整后風量由3 060 m3/min 提高到3 140 m3/min。

4.2 擴寬布料平臺

1 780 m3高爐在調整風口后,氣流波動仍然較大,仍沒有徹底解決兩股氣流亂竄的問題。分析原因是焦礦平臺窄,導致兩股氣流過分發展,抑制任何一股都會造成管道堵塞。對此,于2022 年6 月18 日對裝料制度做了優化,將礦焦分別各插一檔,即角差由6.5°增加到7.5°,兩股氣流得到有效抑制;與此同時,焦炭環數由之前的“23324”調整為“222223”,使得焦窗更為平坦,中心焦比例變少,更有利于煤氣流的合理分配。

4.3 增大礦焦比例、礦角

隨著礦批風量的不斷增加,布料矩陣在此基礎上逐步優化,一直到當前的9°角差。隨著上下部的合理優化,高爐氣流更趨于穩定,也為加風創造了條件,調整后風量由3 070 m3/min 增加到3 170 m3/min,礦批由46 t 逐步擴大到50 t,日產量由4 350 t 提高到4 500 t 以上。

4.4 調整中心焦的度數、圈數

高爐繼續實行大礦批、大角差的裝料模式,逐步外移中心焦,2022 年7 月份,逐步加寬礦角,中心焦角度逐步外推,即15°→17°→19°→17°,并減少布料環數,變化情況為5→3→4→2→3,從而降低中心焦比例,穩定氣流,兼顧水溫差和煤氣利用率在合理的區間內。

4.5 提高風溫至1 200 ℃以上

1 780 m3高爐使用卡盧金式熱風爐,允許最高風溫為1 250 ℃,在使用上通常不大于1 180 ℃,風溫未得到充分利用。2022 年高爐壓差有所下降,開始盡可能使用高的風溫至1 225 ℃左右,增加了熱量的帶入,減少了不易燃燒的焦炭帶入量,間接加快了冶煉進程。

4.6 優化原料結構

2021 年7 月中鋼新建200 萬t 鏈篦機-回轉窯球團生產線投產,抗壓強度保證在2 500 N/個,從外觀上來看粒度均勻性增加、超級別粒度比例降低、每個球團的顏色基本一致,發紅現象減少。理論計算表明,原料粒度的增大,通過料層的煤氣阻力減小,在適宜的粒度范圍內保證粒度均勻,有利于提高爐料空隙度,對于一種粒度均勻的散料來說,無論粒度大小,孔隙度均在0.5 左右。但隨著大小粒度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其孔隙度大幅度變化。因此,應盡量保證粒度均勻,將有利于提高塊狀帶透氣性。故結合入爐原料中硅含量的變化,球團的配比從原來的24%增加到了30%。由于球團相比于燒結礦整體粒級較為穩定,粒度比較均勻,使得高爐塊狀帶的透氣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7 制定入爐料、高爐運行參數分級標準,強化過程管控

高爐工序不僅與入爐料質量緊密關聯,而且爐內、爐外的緊密配合也十分重要,連貫性十分強。高爐穩順既離不開內部操作制度,也受制于外圍配合。為進一步加強預警意識,提高過程管控,結合本廠實際情況、歷史數據,制定了《入爐料、高爐運行參數分級標準》,將礦粉、熔劑、燒結、球團、高爐操作、爐前出鐵等參數分成三級:一級是穩定運行,二級是參數有所波動需要引起注意,三級是參數波動比較大需要引起警惕、進行微調。超出三級標準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控制。該標準下發后相關崗位、工序對工藝參數更加明確,整體認識性有所提高,實現了早動、少動、主動,間接促進了外圍條件的穩定性。

5 改造后效果

5.1 高爐產量提升

實現了產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2022 年與2021年相比,1 780 m3高爐平均焦比降低了14 kg/t,其中2022 年6 月利用五環礦、大角度、寬平臺布料,中心焦逐步由4 圈→3 圈,風量由3 150 m3/min 提高至3 200 m3/min。礦批最高達50 t,高爐鐵水日產量明顯提高。從2022 年7 月開始,高爐產量逐步穩定提升,達到日產4 400 t 的目標,焦炭供應實現了基本平衡。

這種情況直至2022 年12 月,白云石原料質量突變,有害元素含量增多,導致2022 年12 月—2023年1 月份高爐產量較低,影響了全年指標的完成。1 780 m3高爐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逐月產量情況如圖4 所示。

圖4 1 780 m3 高爐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逐月產量

5.2 焦比下降

2022 年7—11 月,1 780 m3高爐焦比由360 kg/t 逐步下降到350 kg/t;2023 年3—4 月,1 780 m3高爐指標又逐步下降到356 kg/t。1 780 m3高爐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逐月焦比情況如圖5 所示。

圖5 1 780 m3 高爐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逐月焦比

5.3 爐役后期的渣皮穩定性提高

1 780 m3高爐于2013 年9 月開爐,目前即將到達10 年爐齡。冷卻壁陸續出現冷卻水管燒損,爐皮發紅情況,嚴重阻礙了高爐強化冶煉。通過布料優化,適時控制邊緣和中心的氣流強度,提高了氣流及渣皮的穩定性。

6 結論

1)風口個數偏少,可以適當增大風口面積,有利于風口弧長間距變小,高爐圓周進風相對均勻,可改善煤氣流、溫度的分布,減少風口之間“死料區”,爐缸燃燒均勻,可活躍爐缸。

2)氣流穩定裝料制度起著關鍵作用,要適當加大布料角度,減小料面到爐墻的距離,穩定邊緣氣流。適當減少中心焦,避免了中心焦肥大,中心過大,中心氣流不穩。焦炭環數由5 環變為6 環,使得焦窗更為平坦,中心焦比例變少,更有利于煤氣流的合理分配。

3)焦炭具有熱量、骨架的作用,在高爐冶煉過程中結合焦炭特性反應性偏低、強度偏高、高爐風口前焦炭形貌,總結出本廠焦炭燃燒較慢、骨架較好,可以適當降低焦窗厚度,提高風溫、煤量,置換出一部分焦炭,使得下部騰出更大空間,有利于加快冶煉進程,提高冶煉強度。

4)球團品位、粒度、均勻性都優于燒結礦,在球團硅含量相對較低、高爐爐渣堿度適宜時,可以適當將球團礦比例提高5%。

猜你喜歡
焦比爐況風溫
宣鋼1 號高爐降低焦比實踐操作
高爐風口灌渣爐況快速恢復實踐
“風溫”概念演變探源*
紅鋼3#高爐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實踐
玉鋼1080m3高爐提高風溫實踐
風溫對爐況的影響實踐
歐冶爐開爐降硅降焦比實踐的對比分析
萊鋼1#1880m3高爐灌渣后爐況恢復實踐
部頒標準中治療風溫中成藥的組方規律
1780m3高爐72小時爐況快速恢復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