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市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優化路徑研究

2024-01-08 02:26張艷平
新農業 2023年18期
關鍵詞:德州市化肥環境保護

張艷平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1 德州市農業生態環境現狀

德州市為傳統的農業區,以高投入高產出的勞動密集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為主,天然動植物所占比重很小,生物群落種類組成相對貧乏,食物網簡單,群落穩定性較差。

首先是農藥和化肥帶來的污染。德州市土壤以堿性潮土為主,表層有機質含量低,土體內富含可溶性鹽分,供氮強度高,供磷強度低,易發生作物營養元素失調。為了保證產量,化肥使用必不可少,但是存在著化肥使用量偏多的現象,過量化肥一部分蒸發,破壞大氣環境,一部分隨著降水流動,破壞水環境,一部分滲入土壤,破壞土壤環境。噴灑農藥有助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但是過量噴灑不僅造成污染,更有可能造成農藥滲入果實,危害人體健康。為了高產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使土地板結,調蓄能力降低,滅絕了一些對作物有益的生物,也污染了水體。其次是水資源浪費。德州主要灌溉用水是黃河水,采用傳統大畦漫灌方式,浪費了大量水資源,加劇供需矛盾,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肥流失。再次是德州農民環保意識低。德州農民大多40歲以上,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于農藥和化肥有很強的依賴性,環保意識薄弱。農業生產對水環境的影響具有隱蔽性,環保知識宣傳、普及和指導十分重要。

2 德州市農業環境優化路徑

2.1 發展多元化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通過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集中農業經營模式、發展農業旅游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發展多元化農業。

第一,調整農業結構,增強生態環境穩定性。德州市致力于打造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放心農場,將農產品品牌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以品牌帶動發展。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各鄉鎮建設品牌,逐步增多農作物種類,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二,發展集中農業經營模式,推廣綠色農業。德州市農業大都是分散經營模式,集中管理較為困難。鼓勵有能力的個人或集體農田承包,成立農場,形成農業生產的工業化管理模式,收入更加穩定,生活更加有保障。農田承包者要加強農業生產知識學習,加強與養殖業、食品行業等其他行業聯系,采用有機肥料代替化肥,延長農業生產的食物鏈,避免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在保障農場相對穩定的輸入和輸出的同時,發展綠色農業。

第三,發展農業旅游業。旅游業是消耗低、投入少、收益高、就業機會多的服務型產業。隨著現代城市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觀念的改變,農村生活方式備受喜愛。鄉村小道、農家樂、一望無際的麥田加上清新宜人的空氣,都為農村旅游業創造了條件。農村旅游業是農業產業的發展和延伸,改變了農業只解決溫飽問題的傳統模式。發展農村旅游,可為農民創造更加多樣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增加了城鄉經濟文化交流。

2.2 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首先做好農民的環保教育工作,幫助農民樹立“環境優先”觀念,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到日程上來。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環境污染危害的認識,增強農民主人翁意識,保護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權和監督權,營造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氛圍,為下一代子女環保理念的形成起到示范作用。擴寬農民信息接受渠道,以田間為課堂,農業技術員為老師,加強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在農村建立試驗基地,讓農民切實看到新技術帶來的福利;也可利用高校資源,定期組織農學專業師生舉行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宣傳活動,并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高校在農村建立農技服務站,不僅服務當地農民,還能收集到一手的農業數據,及時了解農戶需求。

2.3 強化監管,形成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監管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尤為重要,細化有關管理規定,有助于形成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列為管理干部的考核指標,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定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牽頭部門,因涉及農、林、水、環保、衛生等多部門,可能會出現管理混亂,要由牽頭部門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管,其他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完善農業環保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對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建立農村環境自治機制,村民相互監督、相互約束。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補貼機制。對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等生態環保農業進行補貼,從農業生產源頭上開展防治,并給予補貼,不僅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還增強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積極性。

2.4 多方協作,做好農業生產環境的保障工作

農業生產環境的保障工作是支撐農村環境優化的基礎。加強對農村環保工程的設計和管理,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預留部分費用用于后期的工程管理,讓環保工程持續發揮作用,不會因為疏于管理而導致環保工程虛設。同時,在農村環保工程設計時,要樹立治理到底的信念,盡量設計全面、耐用,不能只為完成任務敷衍了事,如果某項工程維持一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就失去了應有意義。對農藥、化肥的生產、銷售、使用環節統一監管,實施購買登記制度,避免化肥和農藥過度使用。完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監測體系,實行農產品準入制度。鼓勵農村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配備專門農技服務人員,定期開展農業指導工作,逐步引導農民從傳統生產轉移到綠色、生態生產上來,促進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兼顧,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完善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統計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科技支持體系等,定期檢測分析,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學習、引進先進生態技術。

猜你喜歡
德州市化肥環境保護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環境保護
山東省德州市雜技團《蹬傘》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平凡的崗位 非凡的業績——記德州市關工委名譽主任蔚立臻
德州市2014年旱災應對措施與經驗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