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態度資源視角下民主話語的國家形象建構
——以《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英譯本為例

2024-01-09 02:07王志宏詹全旺
關鍵詞:話語民主國家

王志宏,詹全旺

(1.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新華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88;3.安徽大學 外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國家形象是“人們對某一特定國家的認知表征,即對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真實看法”[1]46,也是國內、國際輿論對特定國家各方面整體認知與綜合評價的博弈結果?!爸袊膰倚蜗笫冀K是西方主流媒體感興趣的一個話題”[2]。它曾遭到一些西方媒體的歪曲:西方國家以所謂的“西方標準”評判中國,以“西方污名化話語”裁剪中國[3],以“中國威脅論”扭曲中國國家形象,形成對中國國家形象的挑戰[4]。

以“他塑”為主的國家形象未能真實反映中國現實情況,迫切需要讓國際社會客觀認知中國。因此,學者們大抵沿著傳播學、翻譯、話語分析三條路徑研究中國國家形象的“自塑”。傳播學領域關注國家形象傳播中的基本問題[5]、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建構[6]、中國電影海外傳播內容特征與國家形象建構之間的關系[7]等。在翻譯領域,國家形象的塑造涉及多模態翻譯策略[8]、領袖人物著作的英譯[9-10]、外交翻譯[11]等。在話語分析領域,研究者借助互文性話語策略[12]及評價資源[13]研究國家形象的刻畫。

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塑”中國形象的局面,優化了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了國際話語權。然而,對于國家形象的研究仍存在需完善的空間:在研究內容上,從民主話語中剖析國家形象建構的研究[14],尚不多見;在研究手段上,多為定性研究,未將定量研究方法的優勢引入國家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民主狀況的優劣反映了一個國家政治立場的站位、價值觀念的選擇以及治理效能的水平,密切關涉國家形象的建構。因此,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結合有助于澄清中國民主的本質內涵,揭示民主話語與國家形象之間的關系。

在全球語境下,中國是民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出一種更貼近國情、更符合時代需求的全新民主形態。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民主的基本狀況與本質特征,也為了澄清國際社會對中國民主內涵存在的誤區,2021年12月,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15](簡述為“白皮書”),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本文研究白皮書的英譯本[16],運用積極話語分析考察中國民主狀況,有利于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話語體系,打破西方民主話語霸權,自塑中國國家形象。

二、理論框架

(一)積極話語分析

20 世紀90 年代,Martin 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礎上創建了評價理論,開啟了對文本的話語分析。他致力于揭示語篇中隱藏的意識形態與權力關系,解構話語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現象[17]50-86。他還指出,雖然解構有益,但積極話語分析的缺失會妨礙我們理解在一些領域如何發生積極變化[18]283。針對批評話語分析存在的不足,他提出了積極話語分析的理念,即用積極且建設性的態度對待、解決社會矛盾和不平等現象,希冀通過積極話語建立比較理想的人類社會[19]210。在分析方法上,積極話語分析運用評價理論中的系統及范疇。在語料來源上,積極話語分析通常選擇提倡和解與團結的語篇,尤其是政治性強、涉及重大社會問題的文本。

積極話語分析的思想對闡述中國民主狀況具有啟示作用。批判、解構西方自由民主話語體系只是民主話題的一方面,更關鍵的是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國際社會中的齟齬并建構中國民主話語體系。運用積極話語分析考察中國民主白皮書英譯本,有助于向世界傳播中國民主的內涵與特點,解決“國際上針對中國存在信息和認知不對稱”[20]的問題,在探究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的同時,提倡創建和諧的國際社會。

(二)評價理論中的態度系統

評價系統源于系統功能語言學,是對語言進行評價分析的理論框架。它基于話語語義學層面上的人際系統[21]33,完善了人際功能理論假設。評價系統涵蓋態度、介入、級差三個子系統。態度與情感有關,包括對情感的反應、對行為的判斷、對事物的評價[21]35。態度系統又分化為情感、判斷、鑒賞三個子系統,分別屬于情感、道德、美學語義范疇[21]42。

情感與記錄積極和消極的感覺有關:我們感到快樂還是難過、自信還是焦慮、有趣還是無聊[21]42。情感分為非現實型與現實型。非現實型情感資源表達傾向/非傾向,含有欲望與恐懼;現實性情感資源分為快樂/非快樂、安全/非安全與滿意/非滿意。

判斷是根據道德規范或社會習俗對人們行為的評價,分為社會評判與社會約束[21]52。社會評判不涉及法律層面,包含行為規范、做事才干和堅韌不拔;社會約束具有法律含義,涵蓋行為是否真實可靠、正當得體。

鑒賞不僅是對產品和過程的評價,而且是對自然現象的判斷,分為反應、構成與價值[21]56。反應細化為吸引力與影響力。構成由平衡性及復雜性組成。

在表達方式上,態度資源可以是顯性說明,也可以是隱性表述。在極性分布上,態度資源包括積極資源與消極資源,適用于分析語篇中各層級語言單位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因此積極話語分析與評價理論有著天然的聯系,評價理論為積極話語分析提供了豐富的手段來剖析語篇中語義的具體實現形式。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依據社會文化語境辯證關系分析法[22]18-22;[23]132-133,話語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形式,應被置于社會文化語境中分析。任何話語都是由文本(口頭或書面的)、話語實踐(包括文本產出及文本闡釋)和社會文化實踐組成的三維統一體。話語分析方法包括描述、闡釋及解釋。描述指描寫文本的語言形式及結構特征;闡釋旨在論述文本與話語實踐之間的關系;解釋著眼于說明話語實踐與社會文化實踐之間的聯系。這種分析模式對語篇研究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因此本研究將分別描述、闡釋及解釋下述三個問題。

(1)在白皮書英譯本中,態度資源的分布反應了中國民主具有哪些本質特點?

(2)中國民主本質特點映射出哪些中國國家形象?

(3)中國民主話語英譯中的國家形象成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UAM Corpus Tool 6.2軟件標注文本中的態度資源,以發揮該軟件的建庫、檢索及統計功能。綜合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體現于對態度資源的鑒別、中國民主本質特點的描述、國家形象的闡釋、國家形象成因的解釋。定量分析用于描繪民主話語文本中態度資源的分布。

四、白皮書文本分析

白皮書分別從情感、判斷、鑒賞視角描繪中國民主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建構中國國家形象。

(一)態度資源的整體分布

白皮書英譯本中,共有2032處態度評價資源,可從資源類型、表達方式、極性分布等方面進行細致考察。

在資源類型上,判斷資源最多,達到67.2%,說明白皮書盡可能依據法律、法規或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進行判斷。鑒賞資源其次,占比31.5%。情感資源最少,僅有1.3%,這可能因為白皮書是中國政府發布的官方文本,避免使用過于主觀性、情緒化的用語,多選擇客觀性言辭表述。

在表達方式上,顯性話語貫穿全文,無隱性話語,凸顯民主話語明白曉暢的語言風格,避免使用隱晦含混的話語,有助于清晰呈現中國民主在信念、制度、實踐、成效和經驗等方面的特點或事實。

在極性分布上,文本使用了豐富的積極性態度資源,占比92.5%,揭示了積極話語的運用有助于描述中國民主的現狀及特點。消極性態度資源僅有7.5%,多用于歷時對比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民主面貌,或共時對比中國與西方某些國家對國際社會中民主事務的態度。

(二)情感資源:建構“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國家形象

情感資源中(見表1),占比最高的是傾向/非傾向資源,累計37.1%。這可能由于白皮書多從心理感受來揭示中國共產黨及人民的主觀意愿。

表1 白皮書英譯本中情感資源的分布情況

例1: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China’s democracy was to ensure the people’s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初心。)

例2:The Chinese people have greater confidence in China’s democracy, and can now look forward to a bright future.(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例3:The people have gained a stronger sense of fulfillment, happiness and security.(中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上述3個例子中,情感資源從民主建設者的主觀意愿展示中國民主面貌。例1 含有表達傾向的積極情感資源“original aspiration”?!叭嗣癞敿易髦魇巧鐣髁x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24]530。因此,中國民主的初心強調了人民對國家事務的主導地位,體現了中國民主的獨特性。例2 運用表達安全的積極情感資源“greater confidence”凸顯人民對民主的自信,以此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機與強大生命力。例3中,“fulfillment”“happiness”“security”是分別屬于滿意、快樂、安全范疇的積極話語成分。它們不僅展現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實,14 億多人民徹底擺脫絕對貧困,而且強調人權在中國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權。

例4:It willingly accepts the democratic scrutiny of the other parties and the non-affiliates.(中國共產黨自覺接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

例5:China stands ready to contribute its experience and strength to global political progress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中國愿與各國交流互鑒、攜手合作,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這兩個例子皆利用體現傾向的積極情感資源闡釋中國對國內、國際事務持有的態度?!皐illingly”刻畫了中國共產黨對待民主監督的主觀態度,也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優勢的新型政黨制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因此“stands ready to”表明中國有意愿在民主建設上與國際社會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豐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

情感資源的使用反映了中國民主具有下述本質特點: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民主事業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效。在政治保證上,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民主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在民主信念上,中國人民享有廣泛權利,對民主充滿信心。在制度安排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建設成效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在國際合作上,中國愿與國際社會共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白皮書憑借情感資源樹立起“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國家形象。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復興為目標,以人民幸福為己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目標。因此,“人民至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服務宗旨與價值取向。中國具有“包容合作”的形象,不僅表現于中國共產黨兼容并蓄、求同存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協商民主政治文化,而且體現于中國人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

(三)判斷資源:描摹“依法治國、善謀有為”的國家形象

判斷資源中,行為規范資源用于評判被評價對象的行為是否異乎尋常、符合習俗;做事才干資源表明對被評價對象的能力作出判斷;堅韌不拔資源表現被評價對象是否堅決、剛毅、毫不動搖;真實可靠資源用于說明被評價對象的行為是否誠實、可信;正當得體資源研判被評價對象的行為是否遵循法律規定,是否符合道德規范[21]52。

白皮書英譯本中,社會約束資源高于社會評判資源,在判斷資源中達到68%(見表2)。這可能由于社會約束資源多以法令、政令、法律、規章為依據對行為實施監視、判罰等[21]52。白皮書多援引憲法、法律、制度對被評價對象進行判斷,為建構國家形象埋下伏筆。

表2 白皮書英譯本中判斷資源的分布情況

例6:The Constitution describes China as a socialist country governed by a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that is led by the working class and based on an allianc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中 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例7:Under this system, all power of the state belongs to the people to guarantee their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例8:The people exercise their rights and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as pr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on.(人民行使憲法賦予的各項權利并承擔憲法賦予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例9: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honor its commitment to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by fighting corruption(.中國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鮮明態度,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

這4個例子中,前3個例子憑借表達正當得體的積極判斷資源論證民主制度的科學性及民主實踐的合法性。依據憲法,例6與例7分別陳述了中國國體與政體的屬性。人民民主專政體現中國國家根本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例8描繪了民主管理情況:中國人民弘揚主人翁精神,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例9 包含體現堅韌不拔的積極判斷資源“fighting corruption”,表明中國政府以法律手段懲治腐敗的決心。法律不僅為民主的運行提供方向引導與制度約束,而且為民主運行中的失責行為提供必要的懲戒。[25]

例10:China has actively developed global partnerships.It works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 that is generally stable and balanced.(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例11:...achieving a strategic succes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epidemic; ending absolute poverty, and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例12:Whenever a problem occurs,those concerned should always hold deliberations in good faith.(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如上所示,3個例子以積極話語論述民主建設舉措及成效。例10中,“stable”是表述行為規范的積極判斷資源,說明中國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措施。例11以展現做事才干的積極判斷資源說明黨團結領導人民取得的突出成就,舉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例12含有表達真實可靠的積極判斷資源“in good faith”,以此總結民主協商的運行特點,從而證明協商民主是中國民主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

由判斷資源可以洞悉中國民主具備一些本質特點: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結構與運行流程中。在制度結構上,中國具有科學有效、健全完備的民主制度保障,涵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愛國統一戰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在運行流程上,中國具有具體現實、實施便利的民主實踐環節,包括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能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此外,中國將民主理念推廣至國際社會,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白皮書利用判斷資源描摹出中國具有“依法治國、善謀有為”的形象。在“依法治國”及依規治黨的指導方針下,中國進行各項制度建設,開展多種民主實踐活動。中國善于謀劃,積極有為,在國內,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勇于迎接各種挑戰,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國際,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平等、開放、合作關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秩序。

(四)鑒賞資源:塑造“制度自信、胸懷天下”的國家形象

在反應類資源中,一類是表示被評價對象具有吸引力的程度;另一類是表示評價主體在感情上受到的影響力。在構成類資源中,一類是表示被評價對象是否均衡、勻稱;另一類是表示被評價對象是否構成復雜。價值類資源是表示被評價對象是否具有價值[21]56。

白皮書英譯本中,鑒賞資源里的構成類資源占比最高,達到48.4%(見表3)。這可能是因為白皮書以較多筆墨描述中國民主制度安排、實踐活動、建設成效等方面,涉及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內容,發揮了映射中國國家形象的作用。

表3 白皮書英譯本中鑒賞資源的分布情況

例13:Over the seven decad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 CPC has led the people in overcoming formidable difficulties, opening a distinctiv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ing remarkable successes.(新中國成立70 多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世所罕見的艱難險阻,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例14:Checks on and supervision over power are being strengthened under solid institutions, ensuring measures against corruption are thorough, all-encompassing, consistent and long-lasting.(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以上兩個例子中,鑒賞資源重點陳述民主制度的建設成效。例13以表述吸引力的積極鑒賞資源“distinctive”與“remarkable”論證中國具有高效的治理水平。例14 中包含豐富的積極鑒賞資源,“solid”表達吸引力,“thorough”表明復雜性,“allencompassing”與“consistent”表示平衡性,“longlasting”表征價值。這些積極話語成分重申中國不斷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權為民所用的標準,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于為人民謀幸福。

例15:China must devise the most suitable form of democracy in accordanc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ties – a basic principle China adheres to for developing democracy.(堅持中國的民主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設計和發展,堅定不移走符合國情的民主發展之路,是中國民主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

例16:The future of the world should rest in the hands of all peoples of the world.International rules should be made by all countries, global affairs should be governed by all parties, and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shared by all.(世界的命運應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制定,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由各國共同分享。)

上述兩個例子分析了民主發展經驗、國際關系民主化等方面。例15 以積極性鑒賞資源“suitable”與“basic”來傳遞價值內涵,指出中國注重吸收借鑒人類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抄照搬別國民主模式,而是按照本國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發展民主。例16 利用4 個表達復雜性的積極性鑒賞資源“all”來強調中國對當前世界民主狀況的看法,不僅影射少數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障礙,而且呼吁各國應尊重國際公理和世界民意,真正實現國際關系的平等和民主。

透過鑒賞資源的運用,可以洞察中國民主的一些內在屬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取得實質性成效,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新型人類政治文明形態。在民主建設效能上,中國民主是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人民享有廣泛權利,人民民主參與不斷擴大,國家治理高效,社會和諧穩定,權力運用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在國際貢獻上,中國民主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加強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民主發展經驗,即按照國情來設計和探索自己的民主發展道路。

白皮書運用鑒賞資源塑造了中國“制度自信、胸懷天下”的國家形象。白皮書描繪了中國民主狀況、民主的制度安排及治理效能,顯示出中國基于民主現狀而持有制度自信的心態。再者,中國心系世界,志在四方,為國際社會展示了可資借鑒的民主建設方案及民主發展經驗;這既是建設民主制度的指南,又是攜手國際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五、中國國家形象建構成因

積極話語分析表明,民主話語文本、民主話語實踐、社會文化實踐協同揭示了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深層原因。

(一)民主話語文本:奠定國家形象的語言表達基礎

微觀上,白皮書有目的地運用情態動詞及翻譯策略等話語表述方式,為中國形象的塑造奠定了語言表達基礎。

首先,情態動詞(見表4)的選擇為構建中國國家形象起到詞匯的積極表征作用。依據情態強度,英語情態動詞分為高量值、中量值與低量值[26]76;362。不同強度的情態動詞與特定的態度資源搭配,促進多重視角建構中國形象。利用Word-Smith 8.0 檢索各類情態動詞,可以發現情態動詞的使用情況。

表4 白皮書英譯本中情態動詞的應用

白皮書中,低量值情態動詞運用最多,其中“can”頻次最高。該詞多與表達做事才干及堅韌不拔的資源連用,表明說話人企圖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態度親切、禮貌,顯示出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民腳踏實地的做事風格。

中量值情態動詞“should”與“will”也較多地出現在白皮書中?!皊hould”多與正當得體、行為規范類資源搭配,“will”多與正當得體、堅韌不拔類資源使用。說明譯者避免使用過于強勢而選擇語氣較為折中的詞語,從而構建了中國包容而又不失莊重的形象。

高量值情態動詞使用最少,“must”只有8 次,皆與正當得體類資源共現。這表明中國對待民主事宜態度堅決,不容置疑,塑造出中國堅守民主信念的形象。

其次,譯員采取的翻譯策略凸顯大國擔當的胸懷,這也是積極話語分析得出的結果。在遇到長句時,譯者將長句拆成幾個分句,并在每個分句中 增 加 主 語“China”“the CPC”“it”“the Chinese people”等。通過多次重復呈現責任主體,刻畫出中國勇于擔當的形象。再者,漢語文本中常出現無主句,譯者在翻譯時為無主句增加主語“China”“the CPC”“it”等,起到強化責任擔當、壓實主體責任的效果。

(二)民主話語實踐:提供國家形象的傳播載體

中觀上,白皮書的發布是民主話語實踐,構成中國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傳播載體,能在國際輿論場中更有效地與西方民主話語體系博弈。這成為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民主話語實踐動因。

西方長期以自由民主話語體系作為自己的意識形態,并試圖將其兜售給其他國家。在2021 年12月與2023年3月,美國曾先后舉辦兩屆所謂“領導人民主峰會”。其實質是依據美國利益推行集團政治、維護霸權戰略,以恢復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全球領導者身份,并達到遏制中國的政治目的[27]。因此,中國迫切需要解構西方自由民主話語體系,建構并傳播自己的民主話語體系,利用積極話語自塑國家形象。

白皮書的出臺,從本質屬性、制度安排、實踐形式、建設成效、國際貢獻等方面系統闡述了中國民主的內涵,打破了基于“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民主壁壘,在國際輿論場中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積極話語分析顯示,態度資源的廣泛運用有助于凸顯中國民主特點,更有利于刻畫擔當、有為、自信、合作的民主國家形象。

(三)民主話語實踐與社會文化實踐的互動:打造傳播國家形象的有效路徑

宏觀上,民主話語實踐與社會文化實踐如同兩翼,同頻共振,產生協同效應,聯袂建構中國國家形象。

自2013 年以來,中國政府“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這種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實踐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

白皮書的發布是民主話語實踐,不僅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民主狀況有了客觀、理性的認知,而且塑造了積極進取、勇于擔責、胸懷天下、開放合作的大國形象,從而為“一帶一路”社會文化實踐的開展注入新的動力。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社會文化實踐向世界傳遞了國際化民主發展目標,即“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8],不僅有利于中國民主話語實踐的傳播,而且展現出積極有為、包容合作的中國國家形象。

六、結論

白皮書的發布不僅建構了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而且向國際社會呼吁各國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民主建設道路。本文以評價理論的態度系統作為理論框架,對白皮書英譯本中的態度資源進行積極話語分析,考察白皮書呈現的中國民主特點,探究其建構的中國國家形象。三類態度資源從不同視角塑造了國家形象:在情感范疇中,情感資源勾勒出中國“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形象;在道德范疇里,判斷資源描繪出中國“依法治國、善謀有為”的形象;在美學范疇上,鑒賞資源擘畫出中國“制度自信、胸懷天下”的形象。情感范疇、道德范疇、美學范疇相互作用,形成整合空間。最終,三種態度資源刻畫出的形象在整合空間里交織,有機統一為“人民民主”國家形象。

探本溯源,民主話語文本為刻畫中國國家形象奠定了話語策略的語言表達基礎,民主話語實踐為建構中國國家形象提供了價值觀的傳播載體,民主話語實踐與社會文化實踐相互聯動,為打造中國國家形象增添了有效的運作路徑。因此,民主話語文本、民主話語實踐與社會文化實踐共同推動了“人民民主”國家形象的塑造。

本研究以積極話語分析來探討民主話語語境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建構過程,為民主話語的理解拓寬了研究思路,有利于中國民主話語的發展和傳播。

猜你喜歡
話語民主國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