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爾地區麥長管蚜與其天敵的發生情況及防治研究

2024-01-10 12:00羅樹凱梁虎軍楊秋俠
新疆農墾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瓢蟲天敵種群

黃 鑫,陳 婧,2,羅樹凱,梁虎軍,劉 容 ,楊秋俠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 阿拉爾 843300;2.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麥長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屬同翅目、蚜科,是危害小麥的主要蚜蟲種類之一[1],其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吸取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為害。小麥苗期為害,在被害處呈淺黃色斑點,嚴重時葉片發黃,甚至枯死,分泌的蜜露粘在葉片上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穗期為害,能造成籽粒秕瘦,品質下降,同時麥蚜還能傳播小麥病害[2-3]。

近年來,隨著作物種植結構的改變,阿拉爾地區小麥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麥蚜危害也逐年加重,其中麥長管蚜尤為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區小麥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第一師四團冬小麥春夏生長季節開展,對麥田內麥長管蚜及其天敵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并開展了相應的藥效試驗,其結果可為小麥種植區麥長管蚜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第一師四團4連5斗1號地(海拔:1320.8 m,E79°28′,N41°24′),前茬作物為小麥,壤土,肥力中等。供試小麥品種為新冬55號,種植面積為3.12 hm2。9月下旬播種,種植密度35萬株/667 m2,次年7月上中旬收獲。

1.2 種群消長動態監測

選取兩個地塊懸掛黃板(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 cm × 25 cm,兩面著膠)開展監測。具體設置為:每個地塊采用五點法設置5個黃板,黃板間距20 m以上,距植物頂部10~15 cm,隨著植物生長不斷變化高度,最高為距地1.0 m。于2020年(4月1日—7月17日)、2021年(4月1日—6月25日)每7 d調查記錄黃板上的害蟲種類及數量并更換新的黃板。

1.3 藥劑防治

1.3.1 供試藥劑

22%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46%氟啶·啶蟲脒WG(中農立華天津農用化學品有限公司)、24%阿維·氟啶SC(河北路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雙丙環蟲酯DC(巴斯夫有限公司、上海生農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設5個處理,均選擇藥劑推薦使用量:22%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90 g/hm2、46%氟啶·啶蟲脒WG 150 g/hm2、24%阿維·氟啶SC 450 g/hm2和雙丙環蟲酯DC 225 g/hm2,另設清水為空白對照。

1.3.2 施藥及調查方法

在試驗地距黃板監測區域大于50 m,且麥長管蚜的發生為害程度較為一致的地塊開展藥劑試驗。具體為:在麥長管蚜發生高峰期(2021年6月5日)進行小區試驗,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共15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150 m2,隨機區組排列。調查方法:每小區棋盤式5點取樣,每點連續調查10株麥苗,分別在施藥前和施藥后1、3、5、14 d調查蟲口數,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各藥劑處理區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

1.4 數據分析

1.4.1 種群優勢度[4]計算

式中Ni為群落優勢個體的數量,N為群落總個體數。種群優勢度指數d ≥0.1時,該昆蟲種類為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

1.4.2 生態位相關參數計算

參考Levins、Colwell-Futuyma提出的公式[5-6]。

生態位寬度指數Bi:式中Pi為在一個資源集合中,物種在第i個單元中所占比例,S為資源集合中的總單元數。

式中Pin、Pjn為由種類i或種類j在n等級的資源數量所占總資源量的比例;s為資源狀態總數。

1.4.3 藥劑防治效果計算[7]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調查數據統計與整理,處理間差異顯著性使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uncan’S)分析,采用DPS 7.55進行生態位相關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麥長管蚜與其天敵優勢度分析

由表1所示,冬小麥田內麥長管蚜瓢蟲為多異瓢蟲(Hippodamia variegata)與龜紋瓢蟲(Propylaea japonica)的混合種群,其中多異瓢蟲為主;草蛉為中華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和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 Stepnens)的混合種群,優勢度大于0.1的天敵種類為瓢蟲類、其次為草蛉類。

表1 麥長管蚜與天敵種群優勢度

2.2 麥長管蚜與其天敵發生消長動態

由圖1可見,在冬小麥田麥長管蚜4月初就開始出現,但種群數量不高,5月15日前后種群數量迅速上升,6月上旬達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優勢天敵4月至6月均有發生,其中瓢蟲在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均有高峰;草蛉種群數量較低,高峰期不明顯,瓢蟲種群數量遠高于草蛉種群數量,與麥長管蚜有一定的跟隨現象。

圖1 冬小麥田麥長管蚜與其天敵發生情況

2.3 麥長管蚜與其天敵時間生態位分析

天敵生態位寬度表示昆蟲在調查過程中出現的時間跨度,而生態位重疊度表示昆蟲發生期時間較為一致。由表2可知,2020年草蛉生態位寬度最高為0.5827,其次為瓢蟲生態位寬度為0.4675,均高于麥長管蚜生態位寬度值;草蛉與麥長管蚜(0.4353)的生態位重疊值最高,瓢蟲(0.3513)較低;瓢蟲和草蛉的生態位重疊度值最高(0.6622);可見兩種天敵在時間資源的利用上高于麥長管蚜,而草蛉與瓢蟲的發生時間較為一致。

表2 麥長管蚜與優勢天敵時間生態位分析

2021年瓢蟲類的生態位寬度值(0.3850)為最高,其次為麥長管蚜、草蛉;瓢蟲與麥長管蚜的生態位重疊度(0.4108)為最高,其次為草蛉,瓢蟲在時間資源的利用上高于麥長管蚜,而草蛉則低于麥長管蚜。兩年草蛉與瓢蟲的生態位重疊值均較高,可見這兩種天敵昆蟲對時間資源的利用較為一致。

2.4 不同藥劑對麥長管蚜的防治效果

如表3所示,施藥1 d后,各處理防效依次為62.86%、55.98%、32.28 %、47.95%;藥后3 d,各處理防效依次為84.05%、75.86%、66.31%、74.77%;施藥5 d后,各處理防效依次為88.92%、83.21%、57.89%、73.36%。其中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90 g/hm2防效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阿維·氟啶SC防效最低,顯著低于其他處理。施藥14 d后,各處理防效依次為93.49%、88.39%、79.55%、75.9%,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表3 不同藥劑對麥長管蚜的防治效果

結果表明,農藥速效性由高到低分別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啶蟲脒>雙丙環蟲酯>阿維·氟啶;施藥14 d時,農藥持效性由高到低分別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啶蟲脒>阿維·氟啶>雙丙環蟲酯,各供試藥劑持效性均在75%以上。4種藥劑防治效果依次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氟啶·啶蟲脒WG >雙丙環蟲酯DC >阿維·氟啶SC。

3 小結

本研究通過對麥長管蚜和天敵發生情況的調查,發現麥長管蚜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現高峰期,主要天敵種群在6月中下旬出現高峰期,天敵種群與麥長管蚜的發生有一定的跟隨現象。生態位分析發現瓢蟲生態位寬度高于麥長管蚜,可見在整個調查期,瓢蟲出現的時間跨度大于麥長管蚜,瓢蟲的優勢度遠高于其他天敵,與麥長管蚜的生態位重疊性也較高,為麥長管蚜主要的天敵種類。在2020年、2021年草蛉與瓢蟲的生態位重疊值均較高,可見這兩類天敵的發生期具有較大同步性,對麥長管蚜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顯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藥后第5 d的防效達到88.92%,與其他藥劑比較差異顯著,藥后14 d雖防效最好但與其他藥劑防效無顯著差異,可見該藥劑速效性較好。農藥的田間防效受到環境、昆蟲遷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本藥效試驗結果能在一定程度指導麥長管蚜的防治,但藥劑的選擇還需要根據防治成本、農藥殘留等綜合因素合理選擇[7-8]。

猜你喜歡
瓢蟲天敵種群
山西省發現刺五加種群分布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小小瓢蟲
天敵昆蟲
——管氏腫腿蜂的應用技術
飛呀,小瓢蟲
中華蜂種群急劇萎縮的生態人類學探討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瓢蟲
瓢蟲
崗更湖鯉魚的種群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