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新加坡,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2024-01-11 04:28吳雪
新民周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加坡

吳雪

2023年10月1日,新加坡,云霧森林是濱海灣花園中的一個巨大溫室。在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涼爽宜人的云霧森林中,森林中還有一座高35米,有室內瀑布的山。能源由花園廢物產生。雨水用于灌溉。

落地新加坡,馮先生的第一感受是聞到了一種奇妙的氣味,它有點類似于一種香水,又像是空氣清新劑,或者是潮濕空氣的味道。來新加坡十年,馮先生仍記得初入新加坡的味道,像是一種陌生又熟悉的印記,讓他意識到自己身在他鄉,但又不是完全突兀的闖入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新加坡。有人為了子女教育遠渡南洋,有人為了事業和理想背井離鄉;也有人只是在懵懂時撥動了改變命運的齒輪,還有人在出國看世界的浪潮下勇做先鋒,從此在新加坡扎根。

新加坡——一顆散落在東南亞的明珠,在733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容納了564萬人口。這個土地面積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一半的城市之國,正在逐步建設成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旅游中心。魅力新加坡,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牛海彬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國與新加坡不論是在國家體量還是全球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不對稱性,但兩國在雙邊層面創造了大國與小國關系良性發展的典范。

新加坡的成長與一代代華人密不可分。明清時代開始的下南洋,為新加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華工,經過百年發展,現在華人在新加坡的占比超70%。而近年來,隨著中新兩國的連接不斷加深,以及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加上新加坡寬松的金融環境,不少中國企業選擇在新加坡上市,例如智能電動車公司蔚來、制造業巨頭亞細亞陶瓷。

華語環境和科技創新氛圍,也讓不少中國人選擇到新加坡工作、投資、安家。數據顯示,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很多中資企業將新加坡作為首站,以此為跳板,投資東南亞的市場。目前,中新雙方的合作已經從比較傳統的領域向高端產業擴展。

2023年12月7日,中新兩國幾乎同時宣布,將實施30天互免簽證的協議。這一舉措,將再次開啟中新兩國關系升級的新篇章。

中國與新加坡30天互免簽證新政策,意味著兩國交流便利性的大升級。在此之前,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對中國游客開放了限時免簽。免簽政策的推行,旅游業是最直接的考量。

中國曾是新加坡最大的游客來源地,2019年,有362萬人次前往新加坡。但因為疫情后受旅行政策、航班等因素的影響,這個數字大大下降。2023年上半年,前往新加坡的中國游客人數僅有2019年同期的23%。但與此相對應的,中國游客去新加坡的意愿,正在加強。

新加坡數字營銷公司China Trading Desk在11月發布的季度旅游情緒調查顯示,新加坡目前已超越泰國,成為中國游客最喜愛的出境目的地。該機構針對超過1萬名中國游客進行調查,發現17.5%的中國游客計劃前往新加坡旅行,其次是歐洲(14.3%)和韓國(11.4%)。

而在該機構上一輪的調查中,泰國和日本,分別是中國游客出境游的第一和第二選擇。出現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導致中國游客對日本好感度下降?;ッ夂炞C,未來對中新雙方均是利好。

從宏觀上來講,新加坡推行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中新兩國經濟聯系緊密。新加坡作為發達國家,人口少、地域小,海外投資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3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3.3%,主要投向的國家中新加坡列首位,投資重點聚集在貿易、石油、航運以及電力等行業。根據中國海關數據庫,2023年1至11月,中新雙邊進出口總額達686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3》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新加坡累計在華實際投資1314.4億美元。

牛海彬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旅游業是中新服務貿易重要的組成部分,互免旅游簽證將為兩國服務貿易帶來利好。同時,也會帶動中新兩國的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結合近日,中新兩國政府簽署關于進一步升級《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就是很好的例證。

升級后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議定書的一大亮點在于其“負面清單”。除負面清單明確列出的禁止或限制性領域外,對方企業可從事其他所有服務貿易和投資活動,享受與本國國民相同的待遇,雙方不再設置其他任何障礙。這一舉措,將提升中新兩國服務貿易和投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拓展新興領域互利合作。

比如,在建筑服務、專業工程等領域,新方取消對專業人員持股比例和控制權等方面的限制。新方還在環境保護、海運等多個中方重點關注領域作出了高水平開放承諾,為中資企業進一步開拓新方市場創造了更大機遇。中方根據國內最新開放成果,對制造業領域限制總體“清零”,并在貨物運輸、陸上石油開采、分銷以及醫療等廣泛領域作出更開放承諾。

有分析認為,此次中新自貿協定升級,將為兩國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牛海彬看來,新加坡在城市合作上是先行者,也是值得中國學習的對象。

雖然遲至1990年10月中國與新加坡才正式建交,但在此前的40余年中,雙方在經貿甚至政治領域的互動卻沒有停止過。相關數據顯示,1959年新加坡就已經是中國的第十大貿易伙伴,20世紀60年代還成為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匯來源地。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這是一次被李光耀稱作“難忘的會面”的訪問,雙方在多項地區與雙邊議題領域達成共識。也正是此次訪問,讓鄧小平堅定了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并在后來的多個場合強調借鑒新加坡發展經驗的重要意義。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當回顧這段往事時曾指出:“新加坡的實踐為中國破解改革發展中的一些難題提供了寶貴借鑒,中國發展也為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庇浾咦⒁獾?,近些年,在次國家層面,新加坡與中國各省合作機制的建立,有力地推動并密切了雙方合作關系的發展。

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

“早期,中國搞工業園區落后于新加坡。今日中國作為工業強國,與新加坡的合作上有了升級。比如,中新蘇州工業園、中新天津生態城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都是根據中國城市的選擇和主題來設定的?!迸:1蛘J為,這三個項目充分印證了新加坡緊密抓住了中國不同階段的轉型發展階段,與新加坡對中國執政發展理念的參透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正處于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外資的階段,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的定位恰恰是建設一個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現代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疤K州的三大法寶是親商理念、昆山之路、張家港精神,而所謂‘一站式服務’等親商理念就是從新加坡學來的,后來通過園區擴散到了全國?!睍r為蘇州工業園區工作人員的一位知情人士曾如此說。

2007年11月,中新簽署共建天津生態城的合作協議,彼時,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開始強調綠色可持續發展。天津生態城的合作體現了中新兩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也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示范。

當然,更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借鑒?!爱敃r在園區的《勞動管理暫行規定》中公積金制度、集體合同制以及工會制度都是借鑒了新加坡經驗制定的,而當時的國內都沒有先例?!敝档靡惶岬氖?,中新兩國建立包括聯合協調理事會、雙邊工作委員會和聯合實施委員會在內的三級合作機制。聯合協調理事會為副總理級,由兩國各派出一名副總理擔任共同主席,也開創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經貿合作的新模式。

蘇州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新加坡經驗“中國化”的可行。而蘇州工業園區的影響也不再僅僅限于蘇州。毫無疑問,三個中新政府合作項目都很成功,并讓中國從中受益匪淺。

目前,蘇州工業園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2016年以來,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六連冠;選址遍布著鹽堿荒地和污染水體的天津生態城借鑒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經驗,成為中國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而發軔于2017年的中新“國際陸海新通道”,現在已經發展成連通中國與東盟的物流大動脈,直接推動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和中國的省區開展了多個項目合作,包括廣州知識城、南京生態科技島、川新科技園等。

有分析指出,新加坡打破常規,對中國采取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合作理念,一方面與其城市國家的自然定位有關,在與中國的一些省市展開合作方面有獨到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新加坡在發展對中國經貿合作乃至全面合作方面靈活的工具理性思維,合作方式上并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

新加坡是一個獨特的國家,一方面他能提供美國、歐洲提供不了的中文教育,抓住中國市場發展脈絡,同時也推行英文教育,融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多元種族社區,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可以建立國際視野和融合交流的場景。

在牛海彬看來,新加坡是一個非??粗乇就临Y源,但同時也很全球化的地方。

上世紀60年代,迅猛崛起的新加坡經驗相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新鮮得多,也更貼近現實。更重要的是,在新加坡身上可以找到東西方間缺失的鏈條??梢哉f,新加坡是西方文化通往東方的節點,也是踐行亞洲價值觀的典范。

牛海彬還表示,一直以來,新加坡是中國政府官員和公務人員海外培訓的重要基地。在高級官員的行政管理層面上,雙方互動非常密切,也是中新合作發展的友好基石。早在199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始開辦面向中國官員的短期培訓班,內容包括經濟管理、企業管理和公共管理。2001年,雙方正式簽署了關于兩國中、高級官員交流培訓項目的框架協議。

2005年開始,南洋理工大學和中方合作開辦了公共管理碩士課程,分享亞洲公共行政的最佳實踐,提高學員在社會治理以及政策設計和實施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參與者大部分是中國處級及以上的官員干部,因此被媒體稱作新加坡的中國“市長班”。2009年以來,雙方已聯合舉辦多屆“中新領導力論壇”。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浦興祖認為,新加坡培訓的興起表明一個官員培訓從單純的學習歐美,轉向多元化模式的發展,這有利于開闊行政管理思路。山東政法學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范磊也表示,新加坡雖然是華人為主體的社會,但南遷以后華人的傳統文化、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都已經在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浸潤中實現了創新發展,從而形成了獨具新加坡特色的“南洋風味”。

此外,根據牛海彬的觀點,新加坡在處理對華關系上,始終扮演積極角色,始終將國家安全、地緣政治、國家利益和國際地位的鞏固與提升作為基本考量。中新建交33年來,雙方關系整體呈現出多領域、多層次良性互動的態勢,且能在涉及國家利益、地區與全球熱點等重大問題上保持溝通并相互尊重?!疤貏e在中美關系上,起到了中間橋梁作用?!?/p>

2017年9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受邀訪華,并接受委托給美國領導人傳話,扮演了非常積極的溝通角色。李顯龍在訪美期間,就中美關系、一帶一路、全球自由貿易等議題向美方表達了新加坡的立場,并規勸美國提升與中國關系、支持“一帶一路”倡議。2020年7月28日李顯龍在參加美國智庫的視頻座談會時,再次明確表達了希望中美關系穩定的愿望。

2023年3月31日,中新關系從“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系”?!案哔|量代表著適應中國國內經濟轉型的需求,目前,中國經濟正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前瞻性主要是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迸:1蚪忉尩?。

當前,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廣泛共識,數字經濟正在引領全球產業深刻變革。比如,中新廣州知識城被新加坡政府贊譽為“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首選地”“智慧城市方案及數字化技術的試驗田”。2023年3月,全國首座電壓等級最高的全面自主可控示范變電站——500千伏科北變電站在知識城正式投產,實現了“近零能耗”的目標,成為全國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變電站。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深入推進,中新兩國在數字經濟與互聯互通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空間。中國企業通過云技術幫助東南亞地區的初創企業打造適宜企業發展的生態圈,使得小微企業得以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快速成長。

蘇州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新加坡經驗“中國化”的可行。而蘇州工業園區的影響也不再僅僅限于蘇州。毫無疑問,三個中新政府合作項目都很成功,并讓中國從中受益匪淺。

猜你喜歡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車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下午用上課的新加坡小學
新加坡如何養老
購物達人血拼新加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