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研究特征解讀*
——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選題分析

2024-01-11 06:57戴秋思龍敏琦吳任清DAIQiusiLONGMinqiWURenqing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學科建筑研究

戴秋思 龍敏琦 吳任清 DAI Qiusi, LONG Minqi, WU Renqing

0 引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國家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持平臺,反映了我國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隨著建筑學科的不斷發展,高校中人才培養力度和科研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建筑學(E08)領域下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E080102)①的資助數量穩步增加,課題內容演變受到學界持續關注。選題時需整體把握已有研究的范圍、類型、內容、視角、方法,并密切結合發展動態總結規律,選擇具有時段熱點和突出價值的科學問題進行研究。目前在該學科此類研究尚且較少,部分研究的分析時段較為滯后,無法為當下的項目選題提供科學參考。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受資助類別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下文簡稱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為主,這兩類項目的選題狀況代表了該學科的學術關注點和發展動態,勾勒出當下學科研究的具體輪廓。本研究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1](internet-based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ISIS)和Let pub中文網站[2],檢索相關信息和獲取基礎數據,以2010—2019年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下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為研究主體,對選題中的時空維度和類型建構進行統計與量化分析,發現與總結研究內容的特點,從而客觀全面地展示本學科的研究現狀和學術生產的基本格局,認識基金指南對本學科研究方向的指導意義與局限。同時,為申報者提供項目選題的借鑒和參考。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概況與分析思路

1.1 項目類型

國家基金委建立了層次化的課題申報體系,目前共計17大類,每種類型都有明確的資助對象和目標。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正式更名(1996年)后,1997—2019年建筑學(E08)領域基金類型獲批9類②,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獲批6類(圖1),青年基金(144項)和面上項目(142項)是主體類型。兩者均可自主選題,而青年基金更注重激勵青年科技人員的創新性思維和研究,2010年之后科學基金對建筑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強度前所未有,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受資助數量也同步顯著增加。另外,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支持特定區域科技人員的研究;重點項目支持科技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和突破性研究[3]。對2010—2019年青年基金(139項)和面上項目(130項)的年度數量進行統計(圖2),十年內面上項目的年度數量保持穩定增長,而青年基金的年度數量不斷起伏變化。兩者雖發展狀況差異明顯,但總量基本相當。

圖1 1997—2019年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型項目資助數量柱狀圖Fig.1 bar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 from 1997 to 2019

圖2 2010—2019年青年基金與面上項目的資助數量變化折線圖Fig.2 broken line chart of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grants from the Youth and General Science Fund Project from 2010 to 2019

1.2 分析思路

正確的選題是基金申報成功的關鍵?;痦椖康臉祟}以簡潔、準確和恰當的語句對課題內容進行概括總結[4]。通過閱讀標題可獲取研究的關鍵信息和核心要點,以“窺一斑而知全豹”。初步分析標題結構后發現,多數包含研究時空、研究類型和研究內容(要素),少數涉及研究方法。然后運用自然語義分析法③和詞頻分析法提取關鍵詞并分類。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由于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要點不同或學術用語的使用習慣差異,導致學術名詞的分散性,因此對部分研究的詞條語義加以概括以便歸類;二是為保證眾多類型的有效整合與項目原意的忠實表達,采取并不統一的劃分標準,或保留標題原始用語,或按功能或時間跨度加以分類。最終建立從時空維度和類型建構討論基金選題的思路:第一,時空維度。研究時空不同,所對應主體類型、主體環境、觀念評價、切入角度和思維方式則不同[5],可從研究對象的時空分布疏密情況發現研究薄弱環節和空白點。第二,類型建構。聚焦特定類型是展開深度研究的必由之路,類型集中性反映了學者的關注重點。

2 研究對象的時空維度

2.1 時間分布統計與研究主體

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是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廣義)展開研究。多數基金標題中時間以中國朝代形式出現,跨時段的研究項目按占比多的時期統計,若比重均衡則納入多個時段。出現頻次3次及以上的時段共7類:古代④、唐、宋、遼、明清、近代、現當代⑤(圖3),“明清”和“近代”兩個時段數量最多,且青年基金顯著多于面上項目。研究時段與研究內容呈現一定的研究規律:第一,“古代”主要基于較長時間跨度并以史料和實物遺存為依托,如建筑譜系研究等;第二,唐、宋、遼時期以木構技術、裝飾、結構等為研究主體,由于建筑遺存數量十分有限,除《營造法式》等建筑文本外,拓展的文字和繪畫史料也構成研究的重要憑借;第三,明清時期以遺產保護修復與軍事建筑研究為主;第四,“近代”時段的研究以“中外”“殖民”“租界”“工業遺產”等語匯構成關鍵詞;第五,現當代時段的研究主題為遺產保護、(西方)歷史及理論和傳統設計理論的現代運用等。

圖3 2010—2019年研究時段的項目數量條形圖Fig.3 bar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s in the study time from 2010 to 2019

2.2 地域分布統計與研究主體

從國內外的研究數量占比來看(圖4),主體仍然聚焦在國內。其中,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中研究外國的項目分別各有10項,而研究中國的項目占比均達到85%以上。

圖4 2010—2019年國內外研究項目的數量占比餅狀圖Fig.4 pie chart of the proportion of research project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from 2010 to 2019

國內地域的研究項目采用中國七大行政地理區位和港澳臺地區來分類⑥并統計(圖5),對于跨地區的情況,同樣按比重歸納,如“贛閩粵”歸入華東地區,“皖—贛—湘—鄂”歸入華東和華中地區。華東地區研究數量最多,包括25項青年基金和24項面上項目。將各地區合并概括為三種類型:第一類,西南、西北和港澳臺地區:依托地區獨特文化資源,以本土聚落、地域建筑文化為研究主體;第二類,華中、華北和東北地區:在近現代背景影響下,以遺產保護為主要研究對象;第三類,華東和華南地區:以空間與形式為主要研究內容,也涉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工業遺產研究。

圖5 2010—2019年國內研究地域的項目數量條形圖Fig.5 bar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s in the study area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國外地域”多為中國周邊國家,尤其是東亞鄰國或文化傳播線路上的國家,研究內容分為三種,形成對中外建筑各自及相互間關系脈絡特征的把握[6]:一是某國家或地區的特定類型建筑,如《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2013年,青基);二是建筑文本、思想和地區建設的比較或交流型研究,以面上項目為主,如《中日古典園林聲景思想源流與技術變遷比較研究》(2011年,面上);三是聯系國內地域形成研究整體并尋找異同點,以青年基金為主,如《中尼古道沿線塔廟建筑研究:以加德滿都——吉隆路段為例》(2018年,青基)。

2.3 研究時空的關聯

時空維度是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研究最基本的信息維度,地域性建筑(廣義)是特定時間和空間下的產物[7],時間和空間是研究展開的兩條線索。時空關聯將線索織成信息網絡,從中得出研究內容的規律和特征:第一,具體時空之間的對應性:“近代”與“中國沿海地區”的對應是主要表現,如青島近代德式歷史建筑的研究;第二,時空層面的縱橫向比較:或利用不同地域的多個研究對象來做出比較和提取特征,或通過不同時間的同一研究對象來揭示發展情況及演變規律;第三,歷史大事件影響下時空關聯:此類項目多與近代時段相關,比如近代開埠城市等研究;第四,“還原時空法”聚焦研究時空,如“京畿地區”等古地名的沿用即對應了特定歷史時空;第五,以大的方位來形成相對宏觀的區域概念,南方與北方即是一種泛地域的概念,如“南北園林”。

3 研究對象的類型建構

3.1 研究類型統計

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的主體是“建筑”(廣義建筑學[8]),其相關研究在于探索不同類型的“建筑”特征與發展線索。提取和統計類型關鍵詞得出建筑(狹義)類、城市類和景觀類以及其他類,前三大類型對應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三個人居環境核心學科。其他類為三大類型之外的研究項目,如建筑教育、建筑師、建筑文本等。圖6展示了各類型項目數量占比關系:建筑類124項(占總數的46%),城市類47項(17%),景觀類24項(9%),其他類型74項(28%)。其中,面上項目相較于青年基金,建筑類型占比更高,城市類型占比更低,景觀類型占比相當。此外,關鍵詞“遺產”在基金標題中出現39次,且遺產研究已滲透進建筑、城市和景觀類型(如圖7-9中遺產類型以疊加圖式反映),另有部分遺產(11項)難以歸類,如“抗戰遺產”“石油系列遺產”等。為深入掌握各大類型的研究狀況,下文將在三大類型的宏觀劃分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并討論研究類型與研究內容(要素)之間的關系。

圖6 2010—2019年基金項目研究類型分布圖Fig.6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types of fund projects from 2010 to 2019

圖7 2010—2019年建筑類型與研究內容的關系網狀圖Fig.7 network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types and research contents from 2010 to 2019

3.2 建筑類型的研究特點

按標題中能否獲取功能信息將建筑分為有無明確功能兩類,兩類項目數量相當,均超50項且各自有8種類型。對于特殊定義或用途的建筑,如“援外建筑”“文物建筑”等,因數量很少故不單獨分類討論。在功能明確的研究中古代時段項目超過70%,故采用潘谷西⑦對古代建筑的分類方式。若近現代建筑屬于古代已有類型,則直接歸入;當出現新興建筑類型(如“工業建筑”)時,則單列統計。當功能未明確時沿用標題用語進行歸納,如“民間建筑”“傳統建筑”“鄉土建筑”等,盡管相互之間可能出現交叉與互嵌,卻可以直觀反映基金申請者的研究著眼點。

通過對建筑類型所有項目的內容分析,歸納出11種研究要素:建筑保護/修復,包括保護理論和策略等;建筑營造技術,包括分析木構建筑的構造和結構,或研究特定地域建筑營造的體系和工藝等;某類型建筑專題,即從整體角度展開研究;建筑演變,討論建筑的歷時性發展變化;建筑譜系,包括石作譜系、木構架譜系和某類建筑營造譜系等;建筑形制主要包含古代建筑形制和近代建筑形制研究兩類,且研究比重相當;建筑檢測/監測/記錄,如年代判定、殘損檢測和病害記錄等;建筑空間,包括空間模式、格局、分布和關系等;建筑裝飾/裝修,包括建筑色彩、家具陳設和彩畫裝飾等;建筑設計體系,關注體系的區劃、構筑與理論;建筑價值評估,對其歷史價值和遺產價值的評估。由此,建筑類型與研究內容構成了交織的網絡(圖7),兩者間關系線路疏密有別,密集程度與項目數量大致成正比關系。從建筑類型出發,宗教建筑(14項)、工業建筑(12項)、木構建筑(22項)、鄉土建筑(8項)均對應6種及以上研究內容,著眼點廣泛,前三類項目數量位列前三;從研究內容出發,建筑保護/修復、某類型建筑專題和建筑演變所對應建筑類型達到10種及以上且各自數量也位居前四。各類型建筑的研究內容聚焦點不同,宗教建筑(以佛教建筑為主)重點研究建筑空間,工業建筑注重遺產保護,居住建筑聚焦于形態演變,政權建筑更關注裝飾裝修等。各類型建筑研究會相應選擇適宜的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如對中國古代鄉村宗教建筑的研究選擇以社會史視角切入,運用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剖析宗教建筑;對近代公共娛樂建筑的研究采取都市人類學視野,充分關注近代公共娛樂建筑與都市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

3.3 城市類型的研究特點

聚落可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與城市(鎮)之間有著包含的關系,研究中的“聚落”往往被用于特定的類型并具有特殊的屬性。為便于討論,本文分類中將二者并列。則城市類的研究項目分為城市(鎮)(25項)和聚落(22項)兩部分,由于城市(鎮)研究多介入時間要素,則歸納為古代城市、近現代城市以及其他城市(即2項中外城市的關聯性研究);聚落研究結合標題原意歸納為傳統聚落、地域/地區聚落、軍事聚落、商貿聚落以及其他聚落(分別為“窯洞聚落”“密集型歷史聚落”和“漢代鄉村聚落”)。青年基金對聚落的研究數量遠多于面上項目,其中軍事聚落均為青年基金。唯一的城市遺產《清前滿族古城遺產區域活態保護理論體系研究》(2015年)也是青年基金。

通過對城市類型所有項目的內容分析,歸納出8個研究要素:一、城市空間形態,主要關注其特征與演變以及城市空間與其他要素的關系;二、其他,包括城市風貌、城市鄰里、城市調研評估等僅一項的研究內容;三、城市演變;四、聚落與建筑結合;五、城市保護;六、城市規劃與營建;七、城市水系;八、城市思想理論。由此,城市類型與研究要素構成了交織的網絡(圖8)。從類型來看,只有古代城市(12項)對應5種研究內容,而近現代城市(11項)和其余城市類型只對應3種或以下,說明古代城市的研究內容涉足面廣,更為發散和豐富。從研究內容看,城市空間形態(25項)在項目數量與類型種類方面都高居第一。除空間形態外,古代城市會關注都城營建、城市思想、水工設施等,相應涉及到軍事學、天文學、水利工程學等跨學科交叉研究;而近現代城市由于新型材料運用、政治思想變革和外來文化影響等,相應出現對城市風貌、城市規劃建設和城市現代轉型等方面研究。城市大類研究多融入社會學,如“代際視角”“社會動力機制”等。

圖8 2010—2019年城市類型與研究內容的關系網狀圖Fig.8 network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types and research contents from 2010 to 2019

3.4 景觀類型的研究特點

根據項目研究內容,將景觀類的研究項目分為園林(16項)、公園(4項)和其他景觀(4項,包括文化景觀、洪澇適應性景觀和2項聲景觀)?!痘诳臻g視感知的文化景觀遺產認同評價機制研究》(2017,青基)作為唯一的景觀遺產項目統計進其他景觀類型。景觀類型有5個研究要素:景觀保護、景觀空間、景觀營造、景觀結合其他要素、其他研究(包括景觀認同和園林文本解讀)。由此,景觀類型與研究要素構成了交織的網絡(圖9)。園林作為景觀類研究主體,涉及內容較全面,對空間形態、造園手法、園林保護、歷史源流、思想理論的研究均有兩項及以上(含重復),常運用數字技術(空間復原)、比較方法和圖文史料研究,多融入城市學、社會學等綜合性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如“國際交流視角”“棲居游憩行為”等。

圖9 2010—2019年景觀類型與研究內容的關系網狀圖Fig.9 network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types and research contents from 2010 to 2019

4 基金選題與學科研究的特征解析

4.1 宏大敘事與具體而微并重

基金項目有著層次化的課題申報體系,各個層次中研究廣度與研究深度的側重不同。宏觀建構是用整體性思維模式對歷史碎片化的認知進行整合,建構體系化知識框架,即一種“歷史觀”的體現[9]?;鹧芯柯龔摹敖ㄖ币暯寝D向“城市”甚至“國家”視角,關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聯性與比較性,開始從更加宏大和整體的視角進行研究,這便是學科宏觀建構探索的表現。更多的基金項目集中于具體的研究“點”,這得益于申報者具備較好的研究基礎,做出比較精深的個案選題,并對選題進行系列化以及交叉性的研究,實現建筑歷史與遺產保護、科學技術之間的互動關聯,正是對科學基礎問題的深度探討。宏觀決定廣度,微觀影響深度,從而在已有研究的背景和基礎上進一步尋找研究空間的突破口。

4.2 集中性和離散性共現

立項主體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離散性,此特點體現在各個研究層面:從研究時間看,“近代”51項,而“遼”僅3項,極差多達48項,且漢、唐、宋等時期研究均很少。從研究地域看,明顯更關注沿海地區,尤其是華東地區,而對非話語主流層面地區開展的研究較少[10]。從研究類型看,研究聚焦于建筑,遺產類型下也以建筑遺產為主導。從研究要素看,雖能提取“空間”“保護”“營造”“文化”等持續而穩定的主體內容,但每種要素還能進一步細分;此外,“室內研究”“建筑教育”“建筑批評”和“建筑師”等研究均在5項以下。從研究方法看,數字方法、譜系研究和比較方法使用較為頻繁,這符合科學技術先進化和信息資料復雜化的實際情況,但有十多種研究方法僅出現一次。從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研究條件、資源分布與當代社會關注焦點等原因,導致研究的各層面都表現出集中性和離散性共現的特征?;鹕陥笳甙盐罩?,便于對立項主題做出選擇,提升選題的創新性,同時對保證和推動學科在未來發展的合理性大有脾益。

4.3 持續性與新穎性共生

任何研究的基本任務都是解決相應問題,建筑歷史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發現建筑發展過程中“有什么、是什么”,并揭示“為什么、如何是”,這是個需要不斷細化、改進和完善的持續性過程,往往伴隨著思考方式的進步、技術的改進和研究方法的突破等,是理論與實踐、歷史與實用的博弈[11]。同一研究者或者院校單位對同一對象的持續研究是基金持續性和時序性的表現,也是某研究熱點延續性和穩定性的體現[12],如陳春紅對古代建筑和都城與天文學的關聯研究:包括《中國古代建筑的天文學特征研究》(2013年,青基)和《中國古代都城的天文學思想研究》(2019年,面上);又如天津大學先后開展的清代皇家建筑相關研究:包括《清代皇家陵寢建筑營造技術譜系分類研究》《清代皇家建筑裝修及家具陳設設計研究》和《清代行宮綜合研究》等系列成果。在“世界化”的前沿主題下,新要素不斷介入,持續性研究便成為了整合研究對象和其他要素的必然過程,強調歷史價值的持續性以及深刻性也能避免研究的虛無和盲目[13]。目前眾多研究課題逐漸趨于研究飽和狀態,在這種被動的研究形勢下,注入研究活力需要切入新視角方向,引入新方法技術。如殖民時代背景下,西方殖民的話題介入學科研究中,2011年開始對歷史研究(主要是“西方溯源”“殖民時期”等)的關注度急劇增加。在目前學科交叉滲透背景下,研究者需著眼當下、面向未來[14],主動從學界和社會發展動態中找尋新元素,關注前沿動態、保持多維視野地挖掘潛在增長點[15],為學科的持續發展鋪平道路。

4.4 包容性與交叉性并存

梁思成先生認為“建筑是一門技術科學——更準確的說,是技術科學,社會科學,美術等相結合的產物”[16]。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涵蓋范圍也很廣泛,除與建筑學分支學科直接相關外,還與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美學、哲學、科學技術史等人文科學有著密切聯系。在國家社科基金的項目里不難發現“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研究內容,它們分布在不同部類。如宗教學類的《道教建筑思想研究》(2021年);考古學類的《先秦兩漢大型建筑分類研究》(2021年);哲學類的《基于德勒茲哲學的復雜性建筑審美范式研究》(2021年);中國歷史類的《中國建筑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2019年);民族學類的《藏族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研究》(2020年)。一方面,學科分野造成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無法涵蓋學科的完整內容,只有有機融合才能還原學科的完整面貌。另一方面,學科交叉、融合、滲透是當前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和新生長點,厘清學科交叉的內涵和機理路徑從而實現學科共生、共棲和共融[17]。只有依循學科特點,促進多學科交集,方能發現更多獨特視角與新穎觀點,以豐富性與復雜性反孵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發展。

5 結語與展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情況自下而上地反映出學科的研究態勢和研究重點。項目選題體現了研究者是否注重發掘自身的研究基礎和學術優勢,是否關注學科資助范圍和優先資助領域?;痦椖窟x題的研究緣由不僅在于其反映了國內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研究的發展動態,而且見證了基金制度的成長,具有在一定社會環境需求下學科發展的代表性,較為科學地折射出該學科的宏觀圖景[18]:第一,“基礎性”的研究不斷持續。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探索新方法,開拓新領域。第二,“科學性”的探討逐級深入。體現在選題的聚焦和深度,如從整體把握走向時空聚焦與時空關聯。第三,“交叉性”的方法與成果提供積極支撐,研究建立在通識性學科體系的基礎上[19]。一方面通過數字信息化技術手段推陳出新,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突破學科邊界以求交叉融合。第四,自由申請項目體現“開放性”。保證資助面夠廣,項目課題多且分散,如研究類型和要素從中心走向邊緣。

科學基金項目堅持以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下稱《指南》)展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政策和引導申請人正確選擇項目類型、研究領域及研究方向?!笆晃濉保?016—2010年)重創新,“十二五”(2011—2015年)重基礎、重前沿,“十三五”(2016—2020年)重科學。2019年《指南》中確立“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辟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四類科學問題屬性分類的資助導向[20],并在2021年(“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第一年)乃至2022年持續深化改革,充分體現“科學性是科學基金的根本”[21]?!吨改稀犯吲e“基礎性”“科學性”“交叉性”“開放性”的旗幟,十年來指南的變化與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基金選題所體現的學科發展動態具有正相關性。

《指南》在宏觀角度、大政方針上對課題的指引作用不言而喻,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難以密切結合發展動態對具有時段熱點和突出價值的科學問題給予指導。分析基金選題的目的則是便于研究者在了解已解決的科學問題基礎上去探索和發現新的科學問題,依托科學基金的獨特優勢取得創新性成果。若能展開即時性的年度項目分析和歷時性梳理,實時信息反饋,實現基金項目分析與未來指南制定的互鑒,則使指南對學科研究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圖片來源:

圖1-9:作者繪制

注釋:

① 建筑學(E08)下包括建筑設計與理論(E080101)和建筑歷史與理論(E080102)兩個學科。

② 建筑學領域獲批的9類基金包括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聯合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③ 自然語義分析法也稱為有效詞提取法,是指直接從文章的題名中抽取能反映項目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涉及研究對象的類別、研究的主要方面、研究的方法等,這樣的詞構成了研究分析的最終數據。

④ “古代”是指整個古代的時間跨度,基金標題中直接以“古代”字樣出現的項目數量超過10項,統計中直接沿用之。而基金標題中直接表明對“唐”以前朝代的研究項目并未出現,故不作討論。

⑤ 清代的時段是1616—1912年,近代的時段是1840年6月28日—1919年5月4日,現代的時段是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當代的時段是1949年10月1日至今。其中,清代與近代的時段存在重疊部分,但本研究仍根據原項目標題中對“清代”與“近代”的劃分而進行統計工作,盡可能遵循項目研究者對于研究時段的選擇傾向。

⑥ 由于華中地區與西北地區的面上項目數量基本相同,具備獨立研究的條件,故不將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合并考慮。

⑦ 潘谷西在《中國建筑史》(2004年版)將中國古代建筑分為十類:居住建筑、政權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禮制建筑、宗教建筑、商業與手工業建筑、教育、文化、娛樂建筑、園林與風景建筑、市政建筑和標志建筑和防御建筑。本文將園林類研究項目歸入景觀類型來討論。

猜你喜歡
學科建筑研究
【學科新書導覽】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