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竹為“寶” 點竹成“金”縉云新建鎮竹林經濟助力村興民富

2024-01-12 13:33撰文供圖縉云縣新建鎮
浙江林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縉云縣黃精套種

●撰文/劉 萍 供圖/縉云縣新建鎮

縉云縣新建鎮擁有6.7萬畝竹林,占全縣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新川、雙川素有“金坑”“銀坑”的美譽。但隨著產業更迭,毛竹林產業從80 年代的“朝陽產業”成為現在的“夕陽產業”,萬畝竹林處于荒廢困境。近年來,為推動竹林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縉云縣深入挖掘鄉村資源優勢,以新建鎮豐富竹資源為切入點,改擴建、提升竹林套種靈芝、黃精等中藥材基地1600多畝,建成1個毛竹生產加工基地。2022年,竹下中藥材年產值約1700萬元,種植一年可連續產出兩年靈芝,每畝產值可達到10 萬—30 萬元,累計帶動周邊農戶就業70 余人,人均增收3 萬元以上,毛竹生產加工基地年產值達1800 多萬元,全村全年增收600 多萬元。竹林經濟在推動新建鎮林農增收致富和城鄉共同富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聚焦竹產業盤活“沉睡竹林”生命線

縉云縣林業局聯合新建鎮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竹林經濟。一直以來,把林下種植培育作為打通“兩山”轉換重要通道的頭號抓手。爭取2023年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打造新建鎮“共富竹”產業聯合體項目,爭取資金補助2086 萬元,用于產業提升及基礎設施改造,大力推進“竹下”產業、“竹間”產業、“竹上”產業、“竹”產業改造,通過“竹”產業和文旅產業提升,將筍竹產業、靈芝中藥產業、竹林碳匯、紅色旅游的產業進一步深化擴大,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全面盤活農村鄉土鄉賢資源,促進產業增效興旺,真正實現了以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夯實公共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品加工。新建鎮立足全鎮竹林多、生態好的特點,發展特色竹制品加工業,建設毛竹粗加工基地和筍加工基地,購置深加工設備、新建產品展示館、培訓室等;對竹林套種靈芝中藥材基地進行道路硬化、建設林間作業道6公里、購置除雜機、破壁機、滅菌箱、包裝機等靈芝孢子粉破壁成套設備,進行中藥材產品深加工。實現了“綠水青山”顏值和“金山銀山”價值的有機統一,盤活了生態資源。

開發復合經營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翻倍。根據林地經營周期長、效益低的特點,聯合專家團隊,立足實際,探索“竹+藥”“竹+菌”“竹+菜”等多種復合經營模式。優化竹林與間作物的空間搭配,節約林地的人力、物力管護費用,促進全縣竹下經濟多元化發展。竹林土壤疏松肥沃、環境陰濕,適宜黃精生長;種植黃精的竹林,竹筍和竹材產量不減,實現生態共存。2023年以來新增550畝靈芝、黃精復合竹林,畝均產值達到3.5萬—4萬元。

搭建產品交易平臺,打通銷售“最后一公里”。以“西鄉”黨建聯建共建為載體,搭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組織新形態,通過舉辦、參與“線下”美食節活動、依托“麗水山耕”區域品牌和農土特產直播共富工坊,展銷本地筍竹制品、中藥材及靈芝孢子粉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竹林套種靈芝中藥材基地

聚合竹林資源打造“繪竹成景”風光線

竹韻悠悠,竹海搖曳。立足于新建特色,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鄉村康養、生態旅游、農村電商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市場化運營能力,積極探索“農戶+”收益分配機制,增加農村財產性收入。通過強化對旅游設施、道路和環境的綜合治理,實現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的平衡發展,有效實現環境增綠、鄉村增美。以自然與人文資源為骨架,從生態景觀環境提升入手,引入文旅、農旅發展概念,集產業示范、休閑農業、康體養生、鄉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營造出風景優美、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以竹育氧,走出竹林碳匯交易新路徑。鎮強村公司與縉云縣科學技術協會、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浙江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署首期4 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開發合作協議。建立“林地流轉-碳匯收儲-基地經營-平臺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鏈條體系,實現竹林碳匯可度量、可交易、可變現,并探索推進“碳金融”和“低碳小鎮”建設。

“紅”“綠”融合,發展康養研學游。結合自然景觀、森林環境、紅色文化等優質資源,先后投資420 萬元,建設“竹+紅色革命基地”、竹文化鄉村博物館、竹隱瀑布景點、竹文化休閑服務中心等復合型竹林康養綜合體,打造“紅”“綠”融合研學游精品路線,2022年全年累計吸引游客2萬人次,有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實現從“賣竹子”向“賣竹文化”轉變。

聚力科技強農奔赴“靠山吃山”致富路

財政、農業、林業部門、所屬鄉鎮形成合力,以提質增效為導向,強化日常業務指導與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在做好項目指導監督工作,在做好項目審核把關的前提下,穩妥推進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實現村集體高質量可持續增收。開設“共富學堂”,探索竹下套種靈芝、黃精等中藥材、食用菌的發展模式,傳授套種栽培技術,盤活閑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為助推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提質增效,帶動當地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致富。

實施規?;洜I,提高生產效率。聯新村竹林套種靈芝中藥材基地吸納周邊種植大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流轉周邊3200 畝毛竹林,因地制宜發展了“農場+毛竹林+中藥材”套種模式,打造全省最大竹下靈芝套種基地;探索出林菌藥復合循環模式,建成竹下套種黃精、三葉青等中藥材基地,為促進群眾就業,實現村集體、農戶、企業三方受益打下基礎。

開展標準化管理,提高產品品質。魚川村毛竹生產加工基地實施定期管護、竹林復壯培育、松土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確保林下產業初見成效;爭取項目資金,鋪設林間作業道6公里,保障林下中藥材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同時也為后期開發采摘游等農旅融合項目打下基礎。聯合有關部門創設“共富學堂”,定期邀請“土專家”“學院派”等前來指導竹林套種技術,發放了統一標準的靈芝菌段和黃精苗,成熟達標后統一收購,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強化技術性支撐,降低生產成本。以項目建設為牽引,夯實農業“雙強”行動根基。著力提升科技強農、機械強農水平,借助山海協作優勢建成毛竹粗加工基地和筍加工基地、大球蓋菇和竹蓀套種基地等,收購加工竹筍3000 多噸,加工成油燜筍、小筍和筍干,產品銷往本省及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年產值達1800 萬元;創新竹蓀套種模式,畝產量超過60 公斤干品,銷售額達每公斤100 元,畝產值達2.4 萬元,畝利潤達1.5萬元,實現產品大幅提質增量。

猜你喜歡
縉云縣黃精套種
朝天椒套種芝麻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草莓大棚套種西紅柿畝增收2萬元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黃精、滇黃精、多花黃精物候期差異化研究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紫薇小學五(6)羲之中隊
果園套種蠶豆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黃精新鮮藥材的化學成分
縉云縣團結小學
洞庭湖區蓮藕套種晚稻高效栽培技術
黃精小檔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