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審視

2024-01-12 14:27張澤一孫昭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意識形態

張澤一 孫昭

[摘 要]黨的二十大以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者、智庫高度關注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十分豐富,具有深遠的國際價值。本文從多個維度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認知,并對海外學者的代表性觀點進行了辯證審視。部分海外學者以“旁觀者”身份客觀公正地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許多中肯的見解,對于闡釋中國學理、提升中國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但受研究動機、文化差異、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響,有的研究在視角和觀點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偏頗、不實,甚至是惡意歪曲。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要敢于和善于打破西方的“話語陷阱”,更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民族復興提供話語支撐。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海外話語;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4917(2023)06-0029-09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一詞在國際上迅速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政治熱詞”之一,引起了各國政要、海外學者、國際智庫和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海外學者以“局外人”“旁觀者”身份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許多中肯的見解,對于闡釋中國學理、提升中國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但受研究動機、文化差異、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響,有的研究在視角和觀點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偏頗、不實,甚至是惡意歪曲和誤讀現象,這就需要我們頭腦清醒、眼睛明亮地去辯證審視,作出合乎邏輯的理性判斷和正確回應。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現代化道路國際比較的價值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首先必須明確“現代化”的內涵?!艾F代化”一詞指的是自從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爆發時起,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形成的有異于先前社會的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艾F代化”意味著發展中社會或傳統農業社會向日益發達的工業社會邁進的一個歷史演化過程,意味著全社會范圍內一系列具有現代性的各種要素及其組合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進行連續全方位的系統性變化,其本質特征是科學至上的理性主義?!拔鞣浆F代化”在理論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指的是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廣為流傳的以發展中國家轉型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理論,廣義上指的是17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和民主化的發展在歐洲形成的技術、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劇烈變革。本文所討論的現代化是廣義上的現代化概念。

中國的現代化最早源自近代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國內封建王朝的腐朽統治,與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密切相關、相互作用。深入淺出地界定中國式現代化之內涵,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先,這一概念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艱難困苦的實踐中開辟的[1]。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現代化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其次,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包括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 [2]??梢?,中國式現代化除了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一般共同特征之外,例如,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在普遍規律上都表現為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躍升,都強調在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過程中要重視市場力量和科學技術的運用,都強調在現代化過程中要不斷凸顯公平正義等[3],其還在領導力量、指導思想、制度安排、價值立場等多個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顯著特點,既有別于西方現代化,也有別于過去蘇聯的現代化模式。

(二)對不同現代化道路進行國際比較的價值

對不同文明道路及其現代化發展范式進行國際比較,具有重要價值:第一,可以更好證明,現代化并非定于一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具有獨特優勢的現代化之路,其一系列的原創性理論貢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走現代化之路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第二,對不同現代化道路進行國際比較,可以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西方文明具有自身難以克服的歷史局限性,要打破工業革命以來西方文明為中心的慣性思維模式,引導世界現代化走出面臨的困境,需要參考借鑒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第三,對不同現代化道路進行國際比較,對于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權,更好宣介中國道路、彰顯中國氣派、展示中國風格,不斷完善我國的國際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代表性觀點

海外評價主要來自各國具有影響力人士,他們往往通過接受采訪、做大會發言、出版學術成果、在媒體發聲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本國政府決策和社會與論產生影響[4]。

(一)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特征的認知

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表現特征的分析,海外學者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其特征進行了闡釋和解讀,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的哈伊里·圖爾克教授盛贊中國式現代化是“奇跡”,他在2022年1月出版的新書《“一帶一路”為什么能成功》中列舉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互聯互通、合作共贏,通過公路、鐵路、港口、橋梁等建設項目,大大加強了同亞洲、歐洲、非洲許多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加強了文明對話。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成就奧秘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英國共產黨(馬列)主席艾拉·魯爾在仔細研讀中共二十大報告后,高度贊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稱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世界人民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美好愿景相契合。他對中國在全面脫貧、抗擊疫情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示欽佩,并將這一成績歸因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6]。巴西共產黨副主席、國際關系與政策中央委員會書記沃爾特·索倫蒂諾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結合,是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的大事件,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至關重要[7]。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現代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顧清揚認為,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越來越重視對弱勢群體的扶持發展,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巴西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埃萬德羅·卡瓦略(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指出,與西式現代化強制的霸權殖民思維截然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奉行求同存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西方的一種超越,中國正在建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模式,是民主政治理論的重大創新[8]。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認為,中國穩定的政治以及具有延續性的政策是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優勢;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與歷史有利于中國規避重大風險;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仍有龐大的市場、巨大的經濟潛力,也將繼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發展,未來還會塑造新的競爭優勢[9]。西班牙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加利西亞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胡里奧·里奧斯(Xulio Rios)認為,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文明決定自己的發展模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經驗,中國經驗將有助于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可持續的世界,一個進步的、造福全體人類的世界[10]。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期間,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Sommad Pholsena)在訪談節目《連線·全球政要看中國十年》上熱烈贊揚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決心,并大力肯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模式。他說:“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為建立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斗爭,并真正為人民的支持而斗爭。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黨來說,最重要的是不斷贏得人民的支持,不忘初心和使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雖然吸收借鑒了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但最終是確保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保?1]肯尼亞中國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始終將人民置于政策決策和實施的中心地位。中國共產黨承擔起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積極投資于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改革等關乎人民生活的重大項目[12]。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肯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立場,認為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是十八大以來十年取得輝煌成就的關鍵[13]。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夏醽喼袊鴨栴}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包容性特點,是惠及世界人民、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現代化。中國熱情幫助肯尼亞建立了經濟特區,創造了無數就業機會。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貿易、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協調和人文交流等關鍵領域分享經驗,促進了“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經濟現代化[14]。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從兩個角度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點:一是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既不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現代化道路,又不閉門造車、故步自封,而是進一步融入世界,在全球化中受益;二是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擴大中產階級群體數量,不斷調節由于貧富差距過大帶來的社會不穩定[15]。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中美關系和亞太政治研究領域資深專家熊玠(James C.Hsiung)在其2016年出版的《大國復興:中國道路為什么如此成功》一書中高度評價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為人類事業奮斗的大格局,顯示出中國人廣闊的心胸,不光要自己好,也要大家好,“這與‘美國第一’的態度完全不同的”[16]。

(二)關于中國式現代化成就及其原因的認知

近年來,海外學者十分關注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對其原因進行了深入探討。意大利21世紀馬克思政治文化協會副主席弗拉迪米洛·賈凱(Vladimiro Giacch)稱贊:“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史……是一個非凡的成功故事,更準確地說,是有史以來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趕超故事?!蹦箍茋⒋髮W的知名漢學家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教授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奇跡”的奧秘在于三個方面:首先,中國改革的長期持續性。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戰略大局上的規劃沒有偏離主線。其次,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贏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支持政府政策。最后,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圍繞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關注人民福祉的增長[17]。德國前政要、波恩應用政治研究院院長波多·洪姆巴赫(Bodo Hombach)對中國短短幾十年取得的現代化成就充滿欽佩:不斷改善的居住條件、充足的民生供應、壯觀的跨海大橋等,讓西方國家為之驚嘆,中國“內塑中國特色、外塑建設性力量”的特殊使命,使其昂首闊步向未來[18]。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西原春夫(Nishihara Haruo),用親身體會的中國40多年巨變,稱贊中國在經濟、社會乃至精神層面加速發展的現代化成就。他指出,中國每當出現問題,就會積極總結經驗、努力克服,雖然遇到的問題艱巨復雜,但中國的韌性強勁,這種靈活應變的態度是中國發展的根本。美國著名的中國通——花旗集團全球投資銀行高級顧問、庫恩基金會董事長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將中國創造發展奇跡的原因歸功于政黨制度、人才選拔制度、民主制度、監察機制、政策方向等方面的11條重要準則,并強調要了解中國,必須首先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思維方式[19]。巴西中國研究與商務中心執行長、中國問題專家羅尼·林斯(Ronnie Lins)談到中國式現代化時表示,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包括主權、教育、改革、經濟、外交、制度等要素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才有了中國近年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三)關于中國式現代化世界意義的認知

海外學者認為,以中國的方式解決世界問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創新,不僅突破了西方語境下的“現代化”標準,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國道路,極大豐富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還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探尋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實踐參考,對世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高度契合,是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中國的全面脫貧是對世界減貧目標的巨大貢獻[20]。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郝福滿(Bert Hofman)認為,中國的全面脫貧是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減貧工作[21]。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認為,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新理念。以往中國談到“現代化”多意為緊跟西方國家的腳步,追趕西方定義的“現代化”標桿。隨著距離中等發達國家門檻愈來愈近時,中國開始深入思考“現代化的本質”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給出了答案,即并非在經濟上達到與西方發達國家同一水平,而是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傳統西方語境下的“現代化”規則,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維和新目標[22]。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認為,西方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未來目標,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結果是貧富差距的加劇,與其照搬西方模式,不如從中國式現代化中汲取經驗[23]。

中國式現代化豐富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為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探尋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更多可行的理論和實踐參考。柬埔寨亞洲愿景研究院研究員通孟戴維稱十年來中國完成了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激勵發展中國家勇于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方案[24]。美國的黛博拉·韋內齊亞爾研究員認為,美國憑借其強大軍事力量支持北約擴張,威脅世界安全,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正是時代急需的新希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眾多的現代化、人民參與并受益的現代化、高水平精神文明與道德建設的現代化、不依靠掠奪的綠色可持續現代化[25]。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根納季·久加諾夫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中國式現代化拓寬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將為更多國家和人民開辟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26]。2022年9月23日,贊比亞社會黨主席弗雷德·曼貝(Fred M’membe)稱,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經濟交往的同時,能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保持獨立和穩定,給贊比亞示范了除資本主義道路外另一種全新的選擇,極大鼓舞著贊比亞等深受壓迫的國家探索“自救”新路和奮斗目標[27]。日本前參議院議員、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浜田和幸高度評價中國式現代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劃時代的借鑒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路徑選擇。他認為,西方現代化在環境、糧食和能源危機、流行性疫情、貿易摩擦、恐怖主義和戰爭等全球性問題面前陷入停滯,而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宏偉靈活的解決全球性課題的中國方案[28]。南非共產黨總書記索利·馬派拉認為,中國共產黨經過百余年的不懈奮斗取得的中國式現代化成就為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組織提供了豐富經驗,并認為中國共產黨定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既定目標,創造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典范。

(四)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某些負面評價和歪曲性解讀

由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優勢等的認識不同,抑或是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相異,部分海外人士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也存在一些負面評價和歪曲性解讀,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將中國式現代化片面解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持這類觀點的學者,如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德國知名“中國通”托馬斯·海貝勒(Thomas Heberer)、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黃亞生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喬爾·安德烈亞斯(Joel Andreas)、美國左翼學者馬丁·哈特-蘭茲伯格和保羅·柏克特等。這些人士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是“華盛頓共識”的東亞模式,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經濟政策,不過是西方經濟學的建議措施。中國模式的實質是利用社會主義來建設資本主義,而不是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29]。這類觀點主要是從經濟層面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將中國道路等同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忽視了中國式現代化在各個領域的原創性措施和建設性成就,否定中國道路的獨創性,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否定和片面理解[30]。

二是淡化中國的社會主義屬性,將中國式現代化解讀為“極權政府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國家資本主義”。持這類觀點的學者,以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美國政治風險專家伊恩·布里默(Ian Bremmer)、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與經濟學院教授毛里和子等為代表,他們在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時,常常故意回避中國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例如,伊恩·布里默在他的《自由市場的終結:誰贏得了國家與公司之間的戰爭?》一書中稱,“中國式國家資本主義是全球最大威脅”[31]。

三是將中國式現代化視為“新帝國主義”“中國威脅論”等。持這種論調的海外人士多為帶有意識形態有色眼鏡和固守冷戰思維的少數西方政客,他們對中國發展抱有一定的偏見和意識形態傾向。2018年,路透社發布《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拉丁美洲不應該依賴中國》一文,指出蒂勒森警告拉美國家,稱“拉丁美洲不需要只為本國人民謀利益的‘新帝國主義勢力’。中國的發展模式讓人想起了過去,這不應該成為這個地區的未來”[32]。2022年11月22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其主導的評估報告更新版中譴責中國的經濟行為,如“一帶一路”,正在對世界各國和人民產生負面影響,并呼吁拜登政府追究中國責任,全面采取行動制止中國一切擴大其全球影響力的行動[33]。這種論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社會和海外媒體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認知,不利于中國國際話語傳播,需要進一步研究并找出解決方式。

三、辯證審視海外人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

總的來看,近年來海外人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越來越多,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不可否認,受研究動機、文化差異、研究方法局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這些研究往往存在良莠不齊現象。部分西方學者能夠以“旁觀者”的中正身份清醒地分析探討中國式現代化,采取了客觀謹慎的研究態度,所以得出的許多見解和結論自然比較中肯,對于闡釋中國學理、提升中國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越南、古巴、朝鮮、老撾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者以及俄羅斯學者,往往秉持著“朋友”的身份,采用相似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使得他們大多由衷地贊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能夠較深入地分析中國式現代化成功的關鍵所在和可借鑒之處。同時,還有部分海外學者,對中國缺乏了解、抱有偏見和誤解,研究觀點存在一定的偏頗和誤讀。值得警惕的是少數持有冷戰思維和抱有敵意的西方學者,往往故意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抹黑中國及中國式現代化,對此我們要擦亮眼睛、敢斗善斗,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一)部分海外人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評價積極、見解中肯

如上所述,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主要從內涵、特征、成就、價值意蘊、世界意義等角度進行闡釋分析,總體來看,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比較全面,有的觀點比較深刻,呈現出了積極正向的良好輿論傾向,大多數海外學者在研究過程中能夠認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特征的正確把握和對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的深刻理解,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所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其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贏得了中國國內廣大人民的信賴和好評,而且贏得了世界的高度贊譽。例如,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曾經在1989年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后之人》一書中自信地認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悲觀主義最明顯的顯露就是幾乎完全相信有一種永恒的、嚴厲的共產主義制度能取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強調“自由民主國家在現實中正在成為人類問題的最好解決方案”[34]。但是,隨著西方國家在俄烏沖突等一系列事件中丑態百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受到了資本主義世界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批評。福山不得已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雜志上發文承認,自己寫下“歷史終結論”時沒有想到西方政治會出現倒退,當今走向極端化和分裂的美國政壇正在削弱西方的自由主義,美國很有可能陷入一場重大的憲法危機。海外人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正向回饋為我們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增添了厚實的海外注釋。中國式現代化靠的是科學真理,走的是人間正道,理所當然會獲得世界應有的公正評價。海外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積極評價和認可,充分說明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35]。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從“文明蒙塵”到“文明新形態”的不斷躍升,中國式現代化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正昂首闊步、勇毅前行,以無比豪邁、不可阻擋的氣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進!

(二)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西式現代化的翻版、復制,而是根植于悠久中國歷史和厚重民族文化的“原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些海外學者將中國式現代化視為西式現代化的模仿或翻版,出現類似“華盛頓共識的成功”“極權政府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國家資本主義”“中國特色資本主義模式”等論調。這些論調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沒有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缺乏基本的觀察與深入思考。英國劍橋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2010年出版的《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書對抨擊中國的某些觀點進行了批評,“2008年的金融危機卻標志著新自由主義的潰退和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施行的西方自由市場模式的失?。旱玫娇隙ǖ氖侵袊降缆范皇俏鞣降摹保?6]??v觀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母版的現代化,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現代化,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深植中華文化和歷史厚土的“原版”[37]。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植于悠久中國歷史和厚重民族文化的現代化,它的發芽、生長、壯大深受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致中達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的滋養,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既避免了西方現代化的各種弊端和沖突,又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價值選擇。中國式現代化拋棄了“國強必霸”的西式邏輯,中國希望各國都可以找到符合本國文化文明的現代化道路,但中國絕不會把自己的現代化模式強加給他國[38]。中國式現代化給那些既追求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的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但并不輸出這個模式??梢?,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突破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自身無法克服的對抗性矛盾,特別是消除了資本與勞動之間、物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打破了“中心—外圍”依附體系[39]。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既可以實現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又可以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方民主的局限性,走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代化新道路,做到了“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40]。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破解世界現代化難題提供了全新范本與道路選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部分海外人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負面評價,顛倒黑白、別有用心,實質是西方話語霸權的體現,折射了西方現代化、西式文明的“無奈”和“焦慮”

受研究動機、文化差異、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海外學者的研究在視角和觀點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偏頗、不實,甚至是惡意歪曲、肆意誤讀,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錯誤的認知和解讀。如有的海外人士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華盛頓共識”的東亞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是所謂的國家威權主義,“中國式國家資本主義是全球最大威脅”“中國式現代化是新帝國主義”,等等,這些類似論調實質上是西方霸權在意識形態話語方面的體現。西方之所以抹黑中國,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對美國的霸主地位構成了一定的挑戰。例如,美國拜登政府就把中國視為“唯一一個有能力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持久挑戰的潛在競爭對手”。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和中美戰略競爭加劇是美國地位焦慮的根本原因所在[41]。正如馬丁·雅克曾經指出的那樣,“2009年我出版《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的那段時間里,西方對中國的態度是相對溫和的,然而隨著中國的迅猛發展與實力提升,西方國家變得焦慮不安、咄咄逼人,他們大肆攻擊、扼制、妖魔化中國,不把中國看作是平等伙伴,擔心崛起的中國會成為全球新的領導者”[42]。熊玠也在其2015年出版的著作《習近平時代:他通往中國夢的全面戰略》中,有力回擊與駁斥了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斷,該書英文版曾經登上美國亞馬遜圖書銷售排行榜中國歷史類第一名、全球政治領袖類第二名、亞洲政治類第三名,銷售15萬多冊,是近年來在美國出版的銷量最高的中國版權圖書??梢?,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引起了西方反華勢力的警覺和不滿。尤其是2019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更像是“照妖鏡”一樣,映照出了西方國家在貧困治理、國家治理等諸多方面的矛盾問題,展示了西方現代化下表面繁榮的假象、撕開了西方現代化所標榜的“人權”“民主”遮羞布。為了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西方現代化的屈從地位,美國大量炮制諸如“制度威脅論”“經濟侵略論”“修昔底德陷阱”“中國的馬歇爾計劃”等話語論調,加劇中國與美國在意識形態、政治體制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對立,將美國霸主地位的失落歸結為中國的崛起。這類負面評價實質是美國對中國的“敵意螺旋”,對逐步喪失其合法性領導地位的失落和焦慮之“鏡像”。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塑造需要正確處理“他塑”和“自塑”的關系,以自塑為主、他塑為輔,避免陷入西方的“話語陷阱”

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然而,西方國家卻對其話語權屢屢實行打壓,他們習慣于割裂中國式現代化成就與其話語之間的關系。部分海外學者認為,只有西方現代化才是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他們經常用西方現代化的概念和邏輯來裁剪和衡量中國的現代化事實。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權塑造與我國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成就處于明顯的不對稱狀態[43]。長期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權塑造處在“他塑”為主的尷尬境地。西方現代化發達國家總是根據自己的想象和需要任意設定中國形象,“沉睡的獅子”“東亞病夫”“紅色威脅”“覺醒巨龍”等各種帽子不斷扣到中國頭上。近年來,個別海外媒體發布的“威脅論”“妖魔論”“專制大國論”“崩潰論”等言論嚴重扭曲了中國的國家形象,誤導了海外民眾對中國的感性認知和理性判斷。從“中國特色資本主義模式說”到“威權社會主義模式說”,從“中國崩潰”到“中國威脅”,從“歷史終結論”到“文明沖突論”,從“國強必霸論”到“C型包圍圈”,從“航行自由論”到“中國孤立論”,從“普世價值論”到“世界趨同論”,西方憑借話語優勢影射劍指棒喝中國,企圖在市場經濟地位、涉疆、涉藏、涉臺、疫情和人權等問題上給中國制造混亂和麻煩。在西強我弱的國際整體輿論態勢下,一些西方敵對勢力抱著別有用心的目的,惡意污蔑、造謠、抹黑中國,利用其強大的媒體系統和話語霸權,設置話語議題、制定話語規則、裁判話語真偽、制造“語言陷阱”,試圖利用“話語鎖定機制”,瓦解中國自述發展模式的話語能力,將中國繼續“鎖定”在歷史進步的陰影中。在西方話語的沖擊下,中國式現代化在國際話語體系中長期處于“被塑造”的狀態[44]。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并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扭轉被動挨罵的不良局面,相反,經常陷入有理說不清、說了傳不開的尷尬境地。

西方自工業化以來構建全球霸權主要通過顯性的軍事、政治等硬實力和隱蔽的文化、話語等軟實力兩種路徑實現。西方話語通過內置“西優東劣”的原則,用講故事的方式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描述,將中國式現代化降格為西方現代化的一個相反鏡像,利用其龐大的媒體系統和話語霸權,制造各種各樣的“語言陷阱”。例如,把新冠病毒命名為“武漢病毒”,把中國制造貶低為假冒偽劣、專利侵權;把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把中國崛起影射為威脅美國、挑戰世界秩序。這些西方“語言陷阱”的目的在于維護美國霸權,瓦解中國向世界講述現代化發展模式的話語能力[45]。因此,塑造中國式現代化話語,應以自塑為主,不能任由他塑,應該強調“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建設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新時代以來,我國在話語自塑的不斷努力下,“中國夢”“一帶一路”“亞投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等一大批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識性概念,正逐步成為國際話語場的核心議題和基本共識[46]。只有積極擴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理念的全球傳播,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才能夠讓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得到充分彰顯,用人類文明新形態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奇:《海外人士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認知評析》,《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第30—38頁。

[2][4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9、266頁。

[3]韓慶祥:《論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政治學研究》2022年第6期,第26—35頁。

[4]韓強:《近年來海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觀點評析》,《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16—24頁。

[5]徐靜:《見證中國奇跡 感知成功關鍵——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談中共領導和中國發展》,新華網,http://www.news.cn/2022-06/26/c_1128777666.htm。

[6]齊磊:《英國共產黨(馬列)主席艾拉·魯爾:贊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日報網,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211/10/WS636cc342a3109bd995a4f49f.html。

[7]趙妍:《巴西共產黨副主席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網,https://news.cri.cn/20190703/6d66842b-2ae3-ccd5-65ea-febec529f4bb.html。

[8]王芳、榮翌等:《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人民日報》2022年11月28日,第3版。

[9][15]徐劍梅:《美專家: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獨特優勢》,參考消息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998891879811070&wfr=spider&for=pc。

[10]陳曉航:《中共執政,塑造21世紀的世界》,《環球時報》2021年1月15日,第7版。

[11]沈一鳴、張欣然等:《專訪老撾國會副主席:中國模式成功關鍵是不盲從西方,走自己的路》,中國日報網,https://cnapp.chinadaily.com.cn/a/202210/27/AP635b376fa3107e5f9604390f.html。

[12][14]白林:《肯尼亞國際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中共把人民放在施政核心位置》,光明網,https://m.gmw.cn/baijia/2021-07/15/34997600.html。

[13]郭丹、沈紅輝、李光正:《相信中國式現代化將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訪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新華網,http://www.news.cn/asia/2022-10/28/c_1129085535.htm。

[16]劉晨、袁悅:《華人學者熊玠:讓美國人了解“中國夢”》,《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2月1日,第6版。

[17]俞懿春:《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力量》,《人民日報》2022年11月15日,第2版。

[18]唐紅麗、段丹潔、張譯心等:《中國式現代化點亮世界現代化理論光譜》,《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10月18日,第1版。

[19]張梅:《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成就與歷史經驗——訪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博士》,《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1期,第5—13頁。

[20]Zheng Yongnian:“CPC Leadership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8111.shtml.

[21]Global Times:“Countries with Differing Political Systems can Coexist in Same Global Landscape”,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03/1254737.shtml.

[22]Martin Jacques:“Five Key Points that the West can Learn from China’s Governance”,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2/1282318.shtml.

[23]鄧仙來:《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威廉·瓊斯:中國式現代化會讓世界受益匪淺》,中國日報網,https://world.chinadaily.com.cn/a/202212/01/WS63888ae7a3102ada8b224da4_3.html。

[24]新華社:《“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奇跡”——國際社會熱議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新華網,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19/c_1129071539.htm。

[25][美]黛博拉·韋內齊亞爾:《世界在危機中,“中國式現代化”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希望和信心》,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DeborahVeneziale/2022_11_02_664849_s.shtml。

[26]新華社:《中共帶領國家取得偉大成就,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訪俄聯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615/c1002-32130611.html。

[27][贊比亞]弗雷德·曼貝:《中國為非洲國家做出示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拯救非洲》,觀察者網,https://m.guancha.cn/FredMmembe/2022_10_25_663622.shtml。

[28]孫璐、葉習民:《日本學者浜田和幸:中國式現代化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楷?!?,人民網,http://cjkeizai.j.people.com.cn/n1/2022/1208/c368504-32583152.html。

[29]陳曙光:《中國模式: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兼評西方話語中的“中國模式”觀》,《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2期,第15—23頁。

[30]趙勇、張飛:《中國道路研究的四大問題評析》,《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年第5期,第59—63+58頁。

[31]Ian Bremmer:“Article Commentary: 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 Who Wins the War between States and Corporations?”,European View,Vol.9,No.2,2010,pp.249-252.

[32]徐蕾:《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為拉美行演講 竟稱中國為“新帝國主義列強”》,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2_03_445674.shtml。

[33]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hina Regional Snapshot:Exposing the CCP’s Global Malign Influence”,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ttee,https://foreignaffairs.house.gov/chinas-malign-global-influence-regional-snapshots/.

[34][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之人》,黃勝強、許銘原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381頁。

[3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2022年第21期,第4—35頁。

[36][英]馬丁·雅克:《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張莉、劉曲譯,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44頁。

[3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6頁。

[38]Zheng Yongnian:“How can Asia Reject the Thucydides Trap”,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1/1280052.shtml.

[39]段妍:《比較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東岳論叢》2022年第4期,第15—21頁。

[41]王金波:《“一帶一路”能否提升中國國家形象》,《世界經濟與政治》2022年第2期,第4—31+155—156頁。

[42]中國日報社:《馬丁·雅克:中國有效地激勵了其他新興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日報網,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7/WS5d807ca8a31099ab995e050f.html。

[43]孫昭、張澤一:《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國際話語權提升》,《毛澤東思想研究》2022年第6期,第19—26頁。

[44]陳曙光:《中國時代與中國話語》,《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10期,第60—70+160頁。

[45]云國強:《國際傳播中的話語角力:講好中國故事與“語言陷阱”》,《東方學刊》2021年第3期,第21—27頁。

[46]何毅亭:《二十一世紀是中國話語復興的世紀》,《學習時報》2017年5月29日,第A1版。

Dialectical Examina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from the Overseas Perspective

ZHANG? Zeyi,SUN? Zhao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overseas scholars and think tanks have start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extremely rich and has far-reaching international valu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overseas scholars’ awaren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dialectically examines the views of overseas scholars. A number of overseas scholars have objectively and impartially studied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s “bystanders” and put forward many pertinent opinions, which have played a highly helpful role in explaining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mproving the image of China. However, due to research motiv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factors, some studies have been biased, untrue, or even maliciously distorted in perspectiv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e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and be adept at breaking the “discourse trap” of the West, tell the world the story of China, and provide discourse support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overseas discourse; ideology

(責任編輯 朱香敏;責任校對孫俊青 )

[收稿日期]2023-01-15

[基金項目]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研究”(項目編號:23LLMLA001)。

[作者簡介]張澤一(1973—),男,山東淄博人,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孫昭(1999—),女,河南周口人,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意識形態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