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顱內出血風險因素最佳證據總結

2024-01-12 13:42黃海珊李玲沈繼迎沈凡陳黛琪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23年12期
關鍵詞:阿替普循證溶栓

黃海珊,李玲,沈繼迎,沈凡,陳黛琪

腦卒中是導致我國成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病因[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約占卒中類型的69.6%~70.8%。對于符合一定條件的AIS患者,應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靜脈溶栓是各國指南推薦的實現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Ⅰ級推薦,A 級證據)[2,3]。盡管大多數患者在溶栓后預后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早期會出現癥狀性腦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導致預后不良[4]。SICH 的發生率通常為2.0%~7.0%[5,6],亞洲人接受rt-PA治療后SICH 發生率是西方人群的1.5 倍[7,8]。有關出血性轉化危險因素的研究有很多,但結果存在差異,針對最常見的rt-PA 溶栓導致顱內出血的最佳證據總結較少。本研究通過總結國內外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顱內出血風險因素評估的最佳證據,以早期識別顱內出血轉化的危險因素,為醫務人員采取針對性措施提供參考,從而降低溶栓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檢索策略

根據循證資源6S模型[7,8]自上而下的原則,在美國國立指南網、UpToDate、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證衛生保健中心數據庫、Cochrane 圖書館、PubMed 數據庫、Web of Science、Embase 及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進行全面檢索,此外還在各協會網站如歐洲卒中組織網站(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加拿大卒中網站(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s)、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網站(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等進行檢索。 以“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hemorrhage/brain hemorrhage/thrombolysis/reperfusion therapy/Cerebral Infarction/Acute Ischemic Stroke/alteplase/rt-PA”為英文檢索詞,檢索策略為#1(“intracerebral hemorrhage”OR“cerebral hemorrhage”OR“brain hemorrhage”),#2(“thrombolysis”OR“reperfusion therapy”),#3(“Cerebral Infarction”OR“Acute Ischemic Stroke”),#4(“alteplase”OR“rt-PA”),綜合檢索式#1 AND#2 AND#3 AND#4;以“缺血性腦卒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和“阿替普酶溶栓”和“顱內出血/出血轉化/腦出血”為中文檢索詞。檢索時間區間為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

1.2 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

依據JBI 不同循證問題的構成,制訂文獻的納入和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rt-PA溶栓術后的腦梗死患者;涉及顱內出血風險因素評估,結局指標包含腦梗死阿替普酶溶栓術后顱內出血(轉化);證據類型從高到低分別為臨床實踐相關的權威指南、最佳實踐信息手冊、系統評價或最佳證據總結、實踐推薦及權威期刊發表的專家共識等;文獻語種限定為英語及中文。②排除標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以外的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轉化,僅有其他部位出血轉化的患者,文獻僅為摘要或因各種原因導致無法獲取全文者。

1.3 文獻質量評價

由2名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根據統一標準進行背對背的獨立評價,當文獻評價意見沖突時,由第3位循證醫學小組成員介入并達成最后共識。當不同來源的證據或者結論存在明顯的沖突時,則遵循“循證證據優先,高質量證據優先,最新發表證據優先”的原則[10]。質量評價工具:①指南評價:采用英國2012 年版本的臨床指南研究與評價系統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 Ⅱ)[11]進行文獻評價,以標準化百分比作為各部分得分,標準化百分比得分越高,則表示指南質量越高。②系統評價:采用澳大利亞JBI評價標準(2016),每個條目使用“是、否、不清楚、不適用”這4 個指標進行評價。③其他如推薦實踐、政府報告、科學聲明等類別:按照專家共識的評價標準進行質量評價。④證據總結類文獻的質量評價:從源頭追溯該類文章參考的原始文獻,并采用對應的評價工具進行嚴格評價;對于來源于JBI或者Cochrane的國際權威機構的證據總結,因為已經進行過嚴格評價,在本文中直接納入。

1.4 證據匯總級生成

對最終納入文獻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解讀、提取與匯總,本研究統一采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證據分級標準(2015 年)[12],按照研究設計類別的不同將證據等級劃分為1~5級。澳大利亞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系統(2014年)把證據推薦級別分為A級推薦(強推薦)和B 級推薦(弱推薦)。因為JBI 評價系統所給出的證據等級和推薦等級已經進行過嚴格的評價,所以直接保留文獻中進行運用。

2 結果

2.1 納入文獻的一般情況

本研究一共檢索到732 篇文獻,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最終納入的文獻為14 篇:指南6 篇,專家共識1篇,系統評價4篇,科學聲明3篇,見表1。由于本研究的循證問題均可以在指南、系統評價和專家共識中找到相應的證據支持,因此,無需進行原始研究的補充檢索。

表1 納入文獻的一般信息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2.2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結果

在本研究中共有6 篇指南[16,18,21,24-26]納入并進行評價,見表2。納入1 篇專家共識[22]、4 篇系統評價[13-15,23]及3篇科學聲明[17,19,20],見表3。

表2 納入指南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表3 專家共識、系統評價、科學聲明的質量評價

2.3 證據匯總及描述

基于JBI的證據FAME(Feasibility,Appropriateness,Meaningfulness,Effectiveness)評價表對相關證據進行評價,最終形成證據總結,共有8 項影響因素與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發生顱內出血相關:時間窗、高血壓、高血糖、入院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心房顫動、溶栓前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大面積梗死、溶栓前頭顱CT有早期缺血改變,見表4。

表4 急性腦梗死患者rt-PA溶栓后24 h內顱內出血風險因素的最佳證據總結

3 討論

3.1 本研究總結的最佳證據對AIS 患者rt-PA 溶栓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本文通過對納入評價的14 篇相關文獻按照科學步驟進行分析,得出共有8項影響因素與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發生顱內出血相關:時間窗、高血壓、高血糖、入院NIHSS評分、心房顫動、溶栓前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大面積梗死、溶栓前頭顱CT 有早期缺血改變。

溶栓的時間窗至關重要。本研究中第1條證據顯示,3 h內的rt-PA具有最好的療效和安全性,應被推薦為最佳治療。在AIS 發病后3.0~4.5 h 內溶栓的患者SICH的發生率較時間≤3.0 h的患者明顯升高[23,26]。很多研究發現出血性轉化與發病至溶栓之間的時間長度的相關性大,說明腦組織損傷與缺血缺氧時間聯系密切。所以對具有溶栓指征的AIS 患者,應盡早啟動溶栓治療,監測溶栓后患者關鍵生命體征,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

高血壓也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颊甙l生急性腦梗死后,部分腦動脈壁發生變性甚至壞死,很難承受升高的動脈壓力。同時,長期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內壁在發生腦梗死前已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在突發腦梗死的缺血狀態下,更容易發生出血。所以對于靜脈溶栓治療后的血壓管理至關重要,管理內容包含有血壓控制范圍、降壓藥物選擇、長期血壓控制目標等[27]。溶栓后24 h內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如收縮壓>180 mmHg 或舒張壓>105 mmHg,應增加血壓監測的頻次,并給予降壓藥物治療。

基線血糖水平為腦梗死溶栓后癥狀性出血的獨立風險因素。有研究表明阿替普酶溶栓的風險和溶栓前高血糖等因素存在相關性[28]。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由于長期高血糖代謝異常會導致血管壁營養不良,導致血管壁容易變性或壞死,對血腦屏障進一步產生破壞性;同時,由于血糖的升高會促進血腦屏障內基質含量的增多,進一步加重缺血再灌注損傷,從而增加顱內出血的發生率。所以溶栓前必須快速測量隨機血糖水平,推薦靜脈血糖測試,時間不允許的話可以用手指血糖作為參考。如果發現基線血糖水平>11.1 mmol/L,必須綜合其他因素考慮是否開展溶栓治療。

NIHSS量表主要用于評估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嚴重程度,溶栓前NIHSS 評分與溶栓后出血性轉化的發生率有關。有研究表明當NIHSS 評分≤4 分時,7 d內發生致命的出血性轉化風險為0.9%;相反,當NIHSS評分≥22分時,7 d內發生致命的出血性轉化風險為6.8%[29]。NIHSS 評分>25 分是4.5 h 內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相對禁忌癥,而對15分≤NIHSS評分<25分、梗死時間在4.5 h內的患者,應平衡利弊,慎重選擇溶栓治療。NIHSS評分對溶栓前病情嚴重性評估及溶栓后監測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在溶栓前、溶栓過程中及溶栓后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觀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變情況,指導下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本研究還總結出,患者如果合并有心房顫動、溶栓前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CT或MRI 提示大面積梗死及溶栓前頭顱CT有早期缺血改變,則阿替普酶溶栓后24 h內顱內出血風險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13,16,19,22]。通過回顧文獻[22],我們發現年齡并不是急性腦梗死患者rt-PA 溶栓后顱內出血的風險因素。該研究結果和部分研究[30]結果不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本研究聚焦于顱內出血,而其他研究聚焦在更常見的癥狀性出血。

3.2 本研究的科學性和局限性

本研究根據循證資源6S模型原則,對國內外各大數據庫及各類指南網站進行系統全面的檢索,從而獲得最佳的循證證據。然后,嚴格按照科學的評價標準、證據分級和推薦標準完成證據的科學評價,整個評價和研究過程嚴謹,所形成的證據相對科學合理,結果可解釋。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高質量原始文獻相對匱乏,故形成的最后的證據總體級別不是太高。后續研究可考慮對新的高質量證據定期進行評審,或者開展基礎研究進一步驗證證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 小結

本研究總結了急性腦梗死患者rt-PA 溶栓后顱內出血風險因素的最佳證據,為醫護人員早期識別危險因素,并進一步采取對應措施降低治療和護理風險提供了科學依據。建議在應用證據時綜合考慮我國文化特點、醫療資源配備和患者自身狀況,對高風險的患者采取基于循證的危險因素評估,對有適應癥的患者盡早開展溶栓治療并針對性的做好病情監測、血壓管理、血糖監測、癥狀識別、神經功能缺損評估等,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

猜你喜歡
阿替普循證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循證護理》稿約
選擇性靜脈溶栓藥阿替普酶治療早期腦梗死的臨床觀察
位置大數據偵查循證研究
精確制導 特異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及機制
阿替普酶溶栓聯合序貫抗凝治療急性次大面積肺栓塞療效觀察
急性腦梗死早期溶栓的觀察與護理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改良溶栓法治療梗死后心絞痛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