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外語專業基礎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

2024-01-12 01:33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外語語音思政

張 妤

(廣東培正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州 花都 510830)

2020年10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睘榇?廣東培正學院外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在實踐中探索研究了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多元評價體系?!岸嘣敝冈u價主體、內容以及方式的多元,通過構建基礎課程評價模型,將課程思政融入過程性考核,結合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朋輩式教學模式進行評價體系改革,收獲了較顯著的效果。

1 文獻綜述

2021年,檢索了國內外測評與教學類文獻共470篇。其中,國內以“評價改革”和“學校評價”為主題的研究較上一年度有明顯增加,“測評體系”和“測評與技術”類研究也成為主要趨勢之一,凸顯了后疫情時代智慧教育的急速發展,關于“標準”的研究也在不斷趨于多元。

國內外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以課程促學評價為目標,從而促進課程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如文獻[1]指出,借鑒國外高校課程評估的經驗,我國高校應賦予教師足夠的自主選擇課程評估方法的權利, 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分配多種考試方法。課程評價改革應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有效提高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再學習能力。Hayden Wimmer 等[2]得出,高等教育越來越依賴課程評估,然而覆蓋所有課程和評估內容是一項挑戰。家庭作業與提高學生成績有關,可能是覆蓋或強化關鍵課程和評估概念的解決方案。王雪等[3]認為,結構學分評價方式是將外語課程分為理論學分和實踐學分兩個部分,理論學分的獲取通過閉卷考試的方式,實踐學分由一學期3次的口試成績組成。通過“1次筆試+3次口試”的結構學分的探索與實踐,改變了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使學分制由象征性意義向實質性意義轉變,是一種凸顯學生的發展潛能和價值的外語課程評價方式。還可運用人工智能實現智慧評價,開展個性化教學或者指導。如CHEN H 等[4]通過構建大學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平臺,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學改革實驗。數據收集主要通過問卷和受試者的自主學習考試成績、常規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英語聽力成績進行。結果表明,實驗班在自主學習平臺上的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呈正相關趨勢。此外,實驗班的常規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比對照班更具統計學意義,實驗班在英語聽力測試中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班。H. R. Bhagyalakshmi 等[5]發現,教師和許多教育工作者開始思考創新的評估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于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來說,創造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獲得各種技能的新方法的工作場所,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對課程中學生的評估,可以發現他們是否能夠將課程知識轉化為良好分析技能來解決問題,并對現實的問題得出結論?;诮Y果的教育通過課程評估使這成為可能。尹瑋[6]從背景、特點等方面探討了大學外語翻轉課堂課程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同時介紹了CIPP評價模型下的大學外語翻轉課堂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突出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四個維度,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課程提供了評價范式,從而豐富翻轉課堂研究的維度,提高翻轉類課程的教學效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革新為教育評價智慧化、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后疫情時代的教學進一步加快了這一發展。在新的評價體系下,必須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來支持形成性和個性化的教學評價[7]。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作為教學評價的技術支撐,而是不斷融入其中[8]。同時,智慧評價使得課程管理系統中的學生數據進一步被挖掘和利用,豐富了已有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突破了唯分數的評價困境[9],對學生學習過程和表現的多維度記錄使得大規模的個性化學習得以實現[10]。

綜上所述,搭建科學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創新運用評價工具,能推動有效教學。在當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評價改革中,智能化的學習分析能夠為學生成長全過程數據化、精準化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提供支持。

2 外語專業基礎課程評價評估模型構建

課程評價理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成果評價法(強調教學成果)、過程描述評價方法和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它們分別建立在R.W.泰勒的教學思想、Bloom 的教學理念和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論基礎之上。相對來講,多元評價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更為注重人的發展,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更為科學和靈活,提倡構建靈活的彈性化的評價指標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目前發達國家的教學評價研究已經形成較為規范、正式的規模(如圖1)。

圖1 外語專業基礎課程多元評價要素圖源自徐莉《未來課程想象力》

課程的評價是一個動態化、體系化的過程。從課程目標設計到課程實施前、中、后的目標達成評價,中間還涉及評價策略、評價主體以及由此帶動的教學策略調整,而理想的多元評價方法絕不在于方法的復雜性,而在于以評價促進更優質的課程設計、師生更和諧的合作和雙方自悟。

外語專業基礎課程為低年級開設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程和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課程?;A類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高年級的專業課程學習,甚至是以后的工作或深造,因此語言基本功的培養不能弱化。民辦院校生源外語基礎薄弱,專業基礎課程任務更艱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全方位育人”的外語專業基礎課程多元評價模型應運而生。

外語專業基礎課程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學生會讀會寫、樂讀樂寫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自主調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的教學方案中引入了多樣的學生活動,如較為傳統的口頭提問、研究報告、小組討論、論文撰寫、詩詞朗誦等,也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媒介的如朋輩輔導學習、作品選集、日記日志、綜合表演等教學活動。

2.1 基于課程思政融合專業教育的外語專業精讀課程評價體系

2.1.1 評價模式

強化學習的過程考核,過程性評價成績提高到40%,更關注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和收獲。本課程的評價體系由知識評價和能力評價兩部分組成,知識評價考查語言技能,通過考試形式進行評價;能力評價是基于任務和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考察,通過小組成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荚嚨男问讲辉汆笥诠P試,而是依據不同年級,不同的語言水平,在期中、期末考試上,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如情景對話、電影配音、隨機問答等考察形式來強化學生的口語聽力水平,考查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吸收以及運用(如圖2)。

圖2 精讀課程評價圖

2.1.2 模式分析

教學模式采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位一體模式,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線上線下相結合完成整個教學任務。課前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視頻和文化知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完成對文化部分的結構圖繪制,培養中西文化對比思維,準備好課前導入環節對文化結構圖的陳述;課中由教師精講+學生討論+小組活動組成,重點解決文章中詞詞、句句、段段之間的邏輯關系,繪制思維導圖,深入掌握英文思維邏輯的過程中加強語言技能的學習;課后小組完成實訓+思政項目,升華思政主題,強化思政意識。從課文的學習前到結束,課程思政能貫穿始終,做到課前導入,課中強化,再到課后升華,形成了完整的課堂鏈。小組課堂展示環節經過學生展示、同伴互評的環節再到教師評價,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給予學生課堂話語權,讓學生在文化知識、表達陳述、邏輯思維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促進課堂思政的有機融合(如圖3)。

圖3 精讀課程思政融合專業教學框架

2.1.3 實施效果

我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過級率從2019年的42%提升到2021年的53.81%;西班牙語專業四級考試過級率從2019年的24%提升到2021年的30.6%;2021屆日語專業N2考試過級率為61.1%,比2019屆日語專業提升了6%?!吧虅沼⒄Z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021年獲得廣東省課程思政改革示范團隊;“綜合英語IV”獲得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優秀案例二等獎;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院級課程思政試點項目,發表相關論文成果10余篇。學生們在省級賽事中佳績不斷,如2021年第七屆廣東省民辦大學日語演講比賽中獲低年級組二等獎;2021年在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 “學外語,講黨史,強自信,勇擔當”主題創意大賽中,我院學生分別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2.2 基于“線上線下立體互動教學模式”外語讀寫課程評價體系

2.2.1 評價模式

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其中,平時成績構成:考勤5%+線下課堂表現10%+超星平臺任務點15%+閱讀實訓活動20%(線上分組活動)。

2.2.2 模式分析

課程開設前教師對課程在線平臺進行資料上傳與維護。課前學生利用超星學習通開展線上學習,課中不僅有線下課堂的面對面互動,同時輔以超星線上平臺,利用“隨堂測”及時對學生上次課程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診斷性檢測,通過“分組任務”“主題討論”“搶答”“選人”等形式進行在線互動;課后利用微信小程序詞達人、批改網等人工智能方式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課程中期,通過在線匿名問卷調查同學們對于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讀寫課程學習形式革新,評價內容、主體和形式的多元化,不再是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而是結合線上線下學習進行多方位評價。課前、課中、課后的作業成績及學生表現均有在線記錄佐證,評價方式多維,也提高了評價的綜合性和科學性(如圖4)。

圖4 外語讀寫課程多元評價的目標追求與課程設計

2.2.3 實施效果

課程在校內外獲得同行專家及學生的認可,2020年5月,“英語閱讀II”獲廣東培正學院“網絡教學”優秀案例二等獎,2021年5月獲廣東省本科高校在線教學優秀案例二等獎。截至2022年3月上旬,課程超星學習通頁面點擊次數總計近62萬次。團隊教師的近兩個教學周期課堂教學評分均在94分以上。2021年廣東省第八屆聯盟杯本科高校寫作大賽中1名同學獲得專業組一等獎,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閱讀和寫作大賽中,1名同學獲得專業組寫作一等獎,位列全省第五名;1名同學榮獲閱讀二等獎。由教育部日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主辦的全國人民杯翻譯大賽中,我院7名同學喜獲三等獎。

2.3 基于“朋輩教育理念的語音助教”語音課程評價體系

2.3.1 評價模式。平時成績占比70%,期末考試占比30%,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平時成績評價維度包含:利用科大訊飛語音平臺進行語音實訓、語音助教的朋輩輔導、超星平臺課程包學習、課堂表現、語音團體大賽以及課堂考勤。

2.3.2 模式分析?;凇芭筝吔逃钡挠^念,廣東培正學院語音課程創新性設置了“語音助教”這一朋輩引導角色,助教為本校外語類專業的大學四年級學生,學生為大一外語類專業同學,助教的職責為新生語音強化訓練指導,帶領新生進行晨讀晚修領讀、糾音與指導。由于語音助教均是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的高年級學生,雙方比較容易溝通,助教在某種意義上是新生同學的“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新生語音得到糾正,助教的學習水平也同時得以提升,實現了教學相長。從2019年開始,廣東培正學院開始舉辦“新生語音團體賽”,對語音大賽和學生語音課的課程評價進行有機結合,學生在語音課程中的表現計入團體賽成績的一部分。

2.3.3 實施效果。學生對“語音助教”項目的實施滿意度超過93%,對語音助教在發音上的糾正的滿意度超過91%,學生的語音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語音助教也表示自身的英語語音、教學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3 多元的“全方位育人”評價體系構建

廣東培正學院外國語學院在構建的“全方位育人”外語專業基礎課程多元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不單單局限在教師單一個體,還包括人工智能評價(訊飛語音、批改網)、語音助教、學生互評、自評等;評價內容包括了學生認知結構的診斷、情感態度的分析以及學習行為和表現的預測,線上學習的完成度,思政學習內容的融合度;評價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考試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結合診斷性測試,提高了課程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傳統的觀察、訪談、問卷,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轉為電子檔案袋、大數據精準評價以及個性化的評測方案。外語專業基礎課程團隊老師在線下授課的同時,也不斷建設和運用線上授課的資源和平臺作為課堂內容的延伸。這一部分主要通過開展線上討論環節、分組實訓、分享視頻圖片資源、課外閱讀材料補充練習以及線上測試等形式進行。利用信息時代的新手段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充實學生的課外生活。通過大數據評價結果分析,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效果,不斷總結、改進教學,并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

猜你喜歡
外語語音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魔力語音
思政課“需求側”
基于MATLAB的語音信號處理
基于MQ3與MP3的價廉物美的酒駕語音提醒器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對方正在輸入……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