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定孔距變孔徑分布的水下二維排氣開孔模式研究

2024-01-13 05:24唐斯密王虹斌
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進氣口均勻分布氣孔

所 俊,徐 飛,唐斯密,王虹斌

(海軍研究院,北京 100161)

0 引 言

隨著人類開發海洋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工業裝備在改造海洋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污染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加大水下裝備噪聲治理,對海洋水體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在水下裝備噪聲治理方面,氣泡幕發生裝置可在海水中形成含有大量尺寸不同氣泡的氣幕,對水下噪聲具有很強的衰減和屏蔽作用[2],被廣泛應用于水系疏浚[3]、水下鉆孔爆破[4、 5]、聲學驅魚隔離[6]等領域的聲學控制。

氣泡幕中的氣泡形態對聲學控制效果影響顯著[7]。在氣泡形成過程中,氣泡所處環境的壓力、溫度及氣體成分會影響氣泡輻射聲壓和形態[8]。當氣泡受激共振時,其散射截面是其幾何截面的1000倍以上。對于氣泡群這樣的多體強散射體,當氣液體積濃度大于10-7時,氣泡間的多次散射不可忽略[9]。幾十年來,許多學者對此問題進行過大量深入分析研究,并得出多體多次散射會導致氣泡群阻尼系數大幅增大的結論[10]。氣泡幕中氣泡聲阻尼的實驗結果也表明,單個理想氣泡的聲阻尼遠小于氣泡幕中的每個氣泡的平均聲阻尼,氣泡群的多體多次散射是增大氣泡群聲衰減量的主要原因[11]。

由于氣泡在生成后的上浮速度會在幾十毫秒內進入穩定的平衡速度,且一定半徑范圍內的氣泡平衡速度近似相等[12]。所以,可以假定,氣泡在豎直方向上分布均勻。在實際情況下,可認為氣泡幕中不同大小的氣泡在空間位置上均勻分布,但其粒徑大小卻有其自身特有的分布規律,對聲阻尼及衰減特性有顯著影響[13]。為了能夠得到預設的氣泡尺寸及分布規律,需要對氣泡幕發生裝置進行優化設計。本文在分析氣泡幕尺寸分布對聲衰減影響規律的基礎上,開展氣泡幕發生裝置開孔規律理論分析,通過仿真和試驗驗證的方式,比較均勻分布和定孔距變孔徑分布方案的量化效果。

1 氣泡幕聲衰減模型及對聲傳播的影響

1.1 氣泡譜分布特性分析

在對含氣泡水內聲傳播的研究中,一般將含氣泡水視作一種均勻的介質,運用多重散射法(Multiple-scattering Approach)和連續介質法(Continuum Theory)[14]加以研究。在氣泡幕發生裝置產生氣泡形成連續介質過程中,氣泡分布可分為對稱分布(正態)和不對稱分布兩種。N. Davids[15]、E. Fox[16]和D. T. Laird[17]等人所做的許多氣泡實驗測量結果表明,水中氣泡群分布函數傾向于后者,即不對稱分布,并且基本符合泊松(Poisson)分布。

在泊松分布的情況下,氣泡的分布函數可以寫為

(1)

(2)

式中,E、R0是兩個分布常數,R是氣泡在泊松分布條件下的期望半徑,n(R)是對于其氣泡期望半徑的離散程度,τN為氣泡群的體積濃度。

1.2 氣泡幕聲學性能分析

應用氣泡振動方程可推導出氣泡幕的反射系數為

(3)

透射系數為

(4)

從(1)、(2)、(3)和(4)式可以看出,氣幕反射系數IR和透射系數ID與氣幕中的氣泡半徑R、分布特性E、體積濃度τN以及氣幕厚度d等有關。

固定τN、E和d值,氣泡半徑變化R對透射率(插入損失)的影響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氣泡半徑變化對插入損失的影響Fig.1 Effect of bubble radius change on insertion loss

圖2 氣泡尺度分布特性對插入損失的影響Fig.2 Effect of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n insertion loss

可見,通過調控氣泡幕中氣泡尺度參數,可提高氣泡幕的隔聲效果。本文針對此規律,開展氣泡幕發生裝置的參數設計,以定孔距變孔徑為設計原則,實現盡量均勻的氣泡幕發生效果。

2 氣泡幕發生裝置定孔距變孔徑設計

2.1 基本假設

為了能夠使氣泡幕發生裝置排氣效果均勻,設計遵循的基本假設是:在單位面積上,排氣量相等。以此為原則,可實現氣泡發生裝置排氣孔的定孔距變孔徑設計。

2.2 理論推導

該原則下,孔間距相等,各孔徑(面積)不等,保證各孔流量相等。

根據基本假設,每個孔的流量為

(5)

其中,Q0是入口總流量,m、n是開孔行列數。第i行、第j列孔的噴氣流速為

(6)

其中,μ是孔口流量系數,ρHi是第i行孔氣體排出后獲得vij速度時的密度,Pij是第i行、第j列孔處的氣體壓力,PHi是第i行孔處的海水靜壓。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為

ρHi=WPHi

(7)

(8)

(9)

其中,ΔPij是第j列、第i行至i+1行孔兩斷面間的沿程阻力,Vij、Vi+1,j是第j列上第i、i+1行孔處的通氣管內氣體流速。由均勻排氣假設,有

(10)

其中,Ai是通氣管內第i行孔處的氣體垂直宏觀流向等效橫截面積。

沿程阻力為

(11)

其中,h是氣孔部位整體高度,λ是沿程阻力系數,di是當前位置噴管橫截面當量直徑。

將(8)、(10)、(11)式帶入(9)式,可以得到

(12)

給定最遠離通氣管口端初始行某列開孔面積a1j,即可求出本列各孔面積aij。

同理可得

(13)

給定最遠離通氣管口端初始列某行開孔面積ai1,即可求出本行各孔面積aij。

給定邊界條件,可以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出不同開孔處的壓強解析解,進而通過式(12)、(13),計算指定位置的開孔面積,開展開孔設計工作。

3 排氣過程相分布、排氣孔壓力有限元計算分析

3.1 基本思路

按照面積相近以及進氣口壓力相近原則,分別建立均勻分布排氣孔、定孔距變孔徑排氣孔模式的氣泡幕發生裝置模型,應用有限元方法計算進氣口及其最近排氣孔處的壓強,驗證排氣分散效果能否實現均勻分散、增加氣液混合面積、優化氣泡群分布特性的目的。

3.2 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

建立開口扁孔半徑為15mm的排氣裝置模型,并劃分有限元網格,如圖3所示。

圖3 2kg/s進氣流量均勻分布排氣孔方案網格模型Fig.3 Grid model of exhaust orifice scheme of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2kg/s intake flow

節點數取139773,單元數取751761。采用兩相流Mixture模型、k-ε黏度模型,進氣流量取2kg/s,得到氣體噴射情況,如圖4所示。

(a) z=526mm

(b) z=376mm

(c) z=226mm

(d) z=76mm圖4 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縱向氣相分布情況(z為距裝置底部距離,2kg/s流速)Fig.4 Longitudinal gas phase distribution of the uniformly distributed vent model (z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evice,2kg/s flow rate)

2kg/s流速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中,下層噴孔與上層噴孔噴射狀態非常不均勻,在下層開孔中,甚至出現倒灌的情況,對氣體均勻分布不利。

進氣口壓力為131575.45~132524.45Pa,最近排氣孔壓力為131575.45~132524.45Pa。開孔總面積為112192.03mm2。

進氣口壓力與排氣管路背壓有關。為了保證優化設計不會影響排氣管路背壓及其他設備參數,后續定孔距變孔徑2kg/s流量分析中,以上述開孔總面積或進氣初始位開孔壓力為設計依據。

3.3 定孔距變孔徑排氣孔模型

3.3.1 開孔總面積接近原則

以與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中2kg/s流量扁孔半徑15mm情況下的開孔總面積接近為設計原則,由(12)、(13)式,得到遠端開孔1291.7mm2,上下預留60mm,左右預留180mm,形成7列、4行、開孔總面積112282.26mm2的開孔陣列。建立此設計排氣裝置模型,并對其劃分有限元網格,如圖5所示。

圖5 2kg/s流量孔面積接近原則定孔距變孔徑方案網格模型Fig.5 Grid model of exhaust orifice scheme of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of 2kg/s intake flow with the principle of total orifice area approaching

節點數取161693,單元數取873200。采用兩相流Mixture模型、k-ε黏度模型,得到氣體噴射情況,如圖6所示。與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相比,該模型噴氣相對更加均勻,尤其在下層避免了海水倒灌的現象。

(a) z=548mm

(b) z=402mm

(c) z=257mm

(d) z=122mm圖6 孔面積接近原則定孔距變孔徑模型縱向氣相分布情況(z為距裝置底部距離,2kg/s流量)Fig.6 Longitudinal gas phase distribution of exhaust orifice model of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with the principle of total orifice area approaching (z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evice,2kg/s flow rate)

進氣口壓力133386.08~136103.86Pa,最近排氣孔壓力為133386.08~136103.86Pa。與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相比,進氣口以及最近排氣孔的壓力略高,高出約2.04%。

由上述分析可知,開孔面積接近條件下,進氣口以及最近排氣孔壓力與均勻分布排氣孔設計壓力基本相當,偏差在2.57%以內。

3.3.2 進氣初始位開孔壓力接近原則

根據有限元計算,均勻分布排氣孔模型中,2kg/s流量扁孔半徑15mm情況下,進氣初始位開孔的壓力是131575.45~132524.45Pa。以此壓力為設計原則,可得到比較合理的開孔方式為遠端開孔720mm2,上下預留60mm,左右預留180mm,形成7列、4行、最近排氣孔壓力132016.25Pa、開孔總面積22272.46 mm2的開孔陣列。建立此設計排氣裝置模型,并對其劃分有限元網格,如圖7所示。

圖7 2kg/s流量進氣口壓力原則定孔距變孔徑方案網格模型Fig.7 Grid model of exhaust orifice scheme of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of 2kg/s intake flow with the principle of pressure approaching at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intake air

節點數取219955,單元數取1193025。采用兩相流Mixture模型、k-ε黏度模型,得到氣體噴射情況,如圖8所示。

(a) z=546mm

(b) z=400mm

(c) z=253mm

(d) z=107mm圖8 進氣初始位開孔壓力接近原則定孔距變孔徑模型縱向氣相分布情況(z為距裝置底部距離,2kg/s流量)Fig.8 Longitudinal gas phase distribution of exhaust orifice model of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with the principle of pressure approaching at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intake air (z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evice,2kg/s flow rate)

由上圖可見,該設計條件下,開孔面積較小,可形成均勻的氣體噴射結構。

由計算可知,進氣口壓力為199968.27~211845.58Pa,最近排氣孔壓力為140581.67~152459.00Pa。與解析計算設計最近排氣孔壓力132016.25Pa相比,兩者相差約9.90%。

4 排氣試驗驗證

按照第3節中的參數,加工模型如圖9、 10所示。

圖9 均勻分布排氣模型Fig.9 Uniformly distributed exhaust model

圖10 定孔距變孔徑排氣模型Fig.10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exhaust model

在循環水槽中開展排氣試驗,觀察不同模型排氣狀況、氣泡狀態,如圖11、 12所示。主要試驗參數見表1。

圖11 均勻分布排氣模型排氣情況Fig.11 Exhaust situation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exhaust model

圖12 定孔距變孔徑排氣模型排氣情況Fig.12 Exhaust situation of fixed orifice spacing and variable orifice area exhaust model

表1 試驗參數Tab.1 Test main parameters

觀察兩模型的排氣情況。在相同排氣條件下,各考察1000個氣泡,均勻排氣模式可見氣泡平均直徑約為7.95mm,中位直徑約為5.47mm,方差約為0.75mm2,最下層排氣孔基本未排氣;定孔距變孔徑排氣模式可見氣泡平均直徑約為3.24mm,中位直徑約為2.75mm,方差約為0.33mm2,最下層排氣孔能與上層氣孔一樣保持均勻排氣。定孔距變孔徑排氣模型排氣效果明顯優于均勻排氣模型。

5 結 論

本文對氣泡幕發生裝置開孔規律進行了理論推導和分析,通過仿真和試驗驗證的方式比較了不同方案的量化效果。

(1) 水中氣泡群分布函數基本符合泊松分布。通過調控氣泡幕中氣泡尺度參數,可提高氣泡幕的隔聲效果。

(2) 依據單位面積排氣量相等原則開展定孔距變孔徑設計。在開孔面積接近條件下,進氣口以及最近排氣孔壓力與均勻分布排氣孔設計壓力基本相當,偏差在2.57%以內;在進氣初始位開孔壓力接近條件下,進氣口壓力與解析計算相比相差約9.90%。

(3) 在相同排氣條件下,定孔距變孔徑排氣模型排氣效果明顯優于均勻排氣模型。

猜你喜歡
進氣口均勻分布氣孔
進氣口噪聲的測試方法研究
玉米葉氣孔特征對氮素和水分的響應及其與葉氣體交換的關系
接觸壓力非均勻分布下彎曲孔道摩阻損失分析
某灰鑄鐵汽油機缸體電機面氣孔的解決探討
KD490: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及其制作工藝
飛機輔助進氣口小流量工況的性能初探
電磁感應綜合應用檢測題
他山之石
埋入式進氣口優化設計
重型車用氣缸蓋濕型砂鑄造氣孔缺陷的降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