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主題的動態演化分析

2024-01-14 08:50賀小容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集群聚類政治

賀小容

(南京審計大學計算機學院 江蘇南京 211815)

0 引言

設計高質量、高效能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是眾多學者的重要課題[1]。截至目前,國內外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教學模式開展了廣泛的調查和研究,涉及多個學科教育背景,部分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傳統的文獻綜述方法或文獻計量分析把握其發展歷程、研究熱點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例如,朱英等[2]基于《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的1998—2017年間高等教育教學評價研究論文,對作者、關鍵詞等進行了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韓雙淼等[3]圍繞國際高等工程教育,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發現該領域的研究主題聚焦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投入等。

總體而言,國內外學者雖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現有關于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文獻綜述多聚焦于單個學科教育背景,很少有學術論文在跨學科背景下對該領域的研究主題演化過程,開展全面的梳理和回顧,這使得研究人員難以快速地把握研究重點、追蹤研究熱點。鑒于此,本文利用科學圖譜分析從縱向和全局的視角出發,重點分析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關鍵主題及其演化過程。首先,基于共詞網絡,利用戰略坐標圖可視化重要的主題聚類。其次,結合進一步主題演化圖分析關鍵主題的演化,從而識別重要的主題區域。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在“篇名”輸入“教學模式”進行檢索。為了提高研究素材的質量并進一步具體到高等教育領域,限制“期刊來源類別”為“CSSCI”,“ 學科”限制為“高等教育”。檢索日期為2023年5月16日,共檢索出相關文獻1 045篇。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規律及趨勢,本文就年發文量和主題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如圖1所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的發表高峰期最初在2012—2015年,2016年論文數量有所減少,但隨著“雙一流”建設的開啟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教學”作為重要元素在2017—2018年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頂層設計出發,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指明了方向,研究人員圍繞“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工作進行了“基層創新”,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熱度再一次升溫。此外,本文對累計發文量進行了曲線擬合,從圖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數量的增長趨勢總體放緩,但許多研究問題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研究的難度在不斷增加,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對現有文獻進行系統和全面的文獻計量分析將有助于研究人員快速把握研究重點、明確研究方向,從而推動研究的后續發展。

圖1 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文獻和主題年度分布

由于計量時間跨度較大,為了更清晰地呈現演化過程,結合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主題分布情況和重要事件的時間節點,本文對1998—2011年、2012—2015年、2016—2019年和2020—2023年進行科學圖譜分析。

1.2 研究方法

在文獻計量學研究中,許多學者借助知識圖譜工具可視化呈現某一學術領域中作者、期刊、國家或機構之間的隱藏關系[4-5]。進一步地,通過將研究區間劃分為連續的子時間段,研究人員可以追蹤該研究領域的知識演化過程。本文選擇開源軟件SciMAT[6]進行分析,該軟件包含了從數據預處理到結果可視化的所有科學圖譜繪制流程,并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算法和參數選擇。圍繞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文獻中最基本的知識單元,在軟件配置向導中,本文選擇關鍵詞共現矩陣[7]構建語義網絡,“Equivalence index”[8]確定關鍵詞之間的相似性,“Simple center algorithm”[9]將關鍵詞聚類到主題。在可視化模塊中,本文選取戰略坐標圖和主題演化圖呈現最終的研究結果,選擇“Inclusion index”[10]估計集群之間的重疊程度。

戰略坐標圖通常被用于階段分析,是基于中心度和密度兩大文獻計量指標構建的分類直角坐標系。其中,中心度刻畫了該聚類和外部集群的交互程度,與外部聯系越頻繁,主題集群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密度則描述主題集群內部的凝聚力,內部聯系越緊密,主題集群的演化越成熟。如圖2(a)所示,X軸表示中心度,Y軸表示密度。位于第一象限的主題具有較高的中心度和密度,通常被稱為主流主題;位于第二象限的主題則具有低中心度和高密度的特點,因而被認為是高度成熟的孤立主題;第三象限的主題尚未發展完備,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通常被認為是新興或衰老的主題;第四象限的主題與其他集群緊密相連,但是密度較低,表明其對該學術領域相對重要但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其中,第一和第四象限的聚類是構建該研究領域知識體系的“核心骨干”,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深入研究。

圖2 科學繪圖分析結果示意圖

基于主題演化圖,研究人員可以從縱向的角度了解主題集群的起源、發展和前景。根據Cobo等人的研究,如果相同的術語同時出現在兩個相鄰的主題網絡中,則構建兩個集群之間的聯系[11]。其中,實線表示連接的主題集群具有相同的名稱,或者一個主題的名稱是另一個主題內容的一部分;虛線則表示主題集群共享除名稱以外的相似元素。圖2(b)包含兩個子時期,不同的主題區域分別由不同的顏色表示??梢悦黠@地看到,主題聚類A1和主題聚類A2屬于同一區域,聚類B1、聚類B2和聚類C1組成一個主題區域。因為沒有任何集群與D1連接,其中包含的主題隨著時間的推進將逐漸失去研究人員的關注,集群D2則是下一子時期的新興集群。

2 結果與發現

本節依照預先設定的時間劃分方式,應用戰略坐標圖和主題演化圖追蹤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在連續子時期的進展,進一步破譯相關主題的動態演化過程。此外,在數據預處理階段,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清晰度,突出研究重點,本文預先刪除了“教學模式”“高等教育”等通用的關鍵詞;手動將具有相同含義的關鍵詞合并為一個詞組,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政理論課”和“思政課”被合并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經過仔細的清洗和檢查,得到2 422個關鍵詞和103個關鍵詞組。最后,圖中球體以該主題內的核心關鍵詞的名稱標注,大小與出版物的數量成正比。

2.1 戰略坐標圖

1) 1998—2011年。如圖3所示,早期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多圍繞“教學改革”這一主題開展。深化高校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學模式的創新[12],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學者提出了諸如開放式教學、研究型教學、體驗式教學的新設想。此外,高校教學改革的開展也離不開教師教學評價機制的革新、教學管理體系的改革、教學資源的調整,以及每一位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深層改變?!敖處熃逃笔沁@一時期的另一個主流主題。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師范大學作為我國承擔教師教育的主力軍,應肩負起引領教師教育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服務教育強國的國家戰略需求,建構完善的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13]?!八枷胝谓逃笔沁@一時期唯一的基本主題,與主體性、任務驅動、互動式教學和“三三制”相關聯。2011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高校嚴格依照宏觀指導,圍繞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完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和學科建設,以推動社會思想和道德向個體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轉化。

圖3 1998—2011年

2) 2012—2015年。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第二個階段共有6個主題集群,如圖4所示,關鍵主題分別是“思想道德修養”“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和“案例教學”。其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支撐、將道德與法律有機融為一體、具有特定內涵和準確定位的嶄新課程[14]。主題“思想道德修養”契合高校特點,結合創新的教學模式,推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叭瞬排囵B”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主題,囊括的主題包括“本科教育”“項目教學”“卓越工程師”等?!八枷胝谓逃笔堑谝浑A段的持續跟進性研究,不同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結合信息化的進步,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涉及的主題有“翻轉課堂”“MOOC”和“分層教學”等?!鞍咐虒W”是這一階段的另一個基本主題,傳統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側重于配合理論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情境始終作為一個黑箱被處理,而通過將案例研究的邏輯和范式引入案例教學,建立情境模型,用結構化的方式解構情境,可以進一步加強案例教學中理論與應用情境的深度聯系,改善教學效果[15]。

圖4 2012—2015年

3) 2016—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第三個子時期包含的關鍵主題與第二子時期大體相同,但在主題內容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和豐富。如圖5所示,位于第一和第四象限的主題聚類分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線學習”“課堂教學”“人才培養”?!八枷胝谓逃背蔀檫@一階段最重要的主題,如何結合互聯網工具在“微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利用碎片化信息是當期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重點[16]。同樣,主題“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也側重于通過與互聯網工具的結合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鑒于MOOC直接應用于高校教育存在師生互動程度低、輟學率較高、教學質量評估較為單一等問題,有學者試圖將MOOC改造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實現翻轉課堂和混合式學習以促進學校教學,加快教學模式對于教育信息化的適應過程[17]。這一階段的主題“人才培養”注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圍繞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開展研究,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主張以生為本、以創新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差異化與個性化發展[18]。

圖5 2016—2019年

4) 2020—2023年。依據圖6所示的主題分布情況,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最后一個子時期聚焦的主題是“案例教學”“混合式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新增主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出現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這一階段,學者側重于結合自身學科課程的特色,在各自教育領域中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例如藝術設計[19]、計算機[20]、財務會計[21]等。主題“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內容一方面圍繞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則圍繞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探索,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從技能訓練向人格培養轉型,將重心放到創新人格、獨立精神、求知欲望等層面,提高教育對象對于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的認識,強化人才對科技創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一個階段,主題“案例教學”再次出現,在第二階段情境性教學的基礎上,新包含了新工科、產教融合、任務驅動等內容,但由于所選算法的特點,“案例教學”的密度較低,等待學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間還有很多。

圖6 2020—2023年

2.2 主題演化圖

基于主題聯系以及集群所囊括的語義信息,本文對檢測到的主題集群進行了大致分類,如圖7所示,不同的背景顏色代表不同的主題區域,分別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和“教學改革”。

圖7 主題演化圖

1)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主流主題和基本主題構成,中心度較高,與其他主題集群建立了較強的交互關系。第一階段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師教育”兩個集群,第二階段轉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養”,第三階段匯聚到主題集群“思想政治教育”中,第四階段則由“課程改革”和“主體性”構成??v觀整個時期,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較強的研究興趣,如何在高校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對象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感、思想認同感、理論認同感和情感認同感是學界一直關注的問題。

2) “人才培養”的第一階段只包含一個孤立主題“大學生”。第二階段,演化至主流主題“人才培養”,并納入新的主題集群“校企合作”,涉及的主題有“協同教學”和“學科建設”。第三階段則由“人才培養”和“課堂教學”構成,第四階段轉向“主體性”和“以學生為中心”。人才培養是評估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促進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化,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眾化,辦好令人民滿意的教育,避免教育向兩極化方向發展,是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

3) “混合式教學”同樣由主流主題和基本主題構成,在與其他集群產生較強交互性的同時,由于該主題區域在第四階段包含主流主題,可以預見,相關研究在未來將會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盎旌鲜浇虒W”在前兩個階段由“教學改革”向“人才培養”演化,在第三階段,出現了新的主題聚類“工程教育”,該主題側重于混合式教學在工程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包含的主題有“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成果導向教育”和“專業認證”??傮w而言,“混合式教學”的主題演化緊密跟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推動混合式教學在不同學科背景下的實踐問題亟待解決[22]。

4) “教學改革”起源于第一階段的主題集群“教學改革”和“應用型教學模式”,第二階段聚合到基本主題“案例教學”中,第三階段則由“創新教學模式”“實訓教學模式”“模擬型教學”構成,皆位于戰略坐標圖的左象限,與外界松散耦合,在第四階段,“創新教學模式”和“案例教學”再次出現?;趯λ膫€階段互聯集群的分析發現,學者側重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時代的發展模糊了學科邊界,加速了學科整合,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使命與組織架構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實現由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學能力。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將為教學改革提供更多可能。

3 結論與展望

本文基于從CNKI數據庫檢索的1998—2023年的1 045篇高質量文獻,利用科學圖譜分析對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態勢進行了梳理。具體而言,基于時序分析,利用戰略坐標圖縱向可視化每個階段應重點關注的研究主題,以及借助主題演化圖進一步觀察其演化形成的一些關鍵主題區域。根據分析結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 就研究主題而言,“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構成了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主要主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發文量最多,并連續出現在三個階段,表明該主題受到了研究界的廣泛關注,是貫穿整個研究期間的關鍵主題。就演化形成的主題區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教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熱點,“混合式教學”和“教學改革”的研究整體上處于顯著上升的趨勢。

2) 主題演化圖中的大多數集群都是由以往的集群演化而來,并且可以被大致歸類到所屬的主題區域中,這表明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凝聚力。此外,主題區域從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的演化從不間斷,總體呈現緊湊而連續的發展態勢。

3) 不同教學模式的適用情境引起了學者的強烈興趣。在所梳理的文獻中多數文章的內容涵蓋某一具體課程或者學科的實踐情況,其中,理工類課程的反饋占大多數,主題聚類“新工科”表現出這一點,而文科類的課程則大多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展開討論。但是,鮮有文獻關注國外高校教學模式的實踐或應用情況,研究和挖掘其寶貴經驗,幫助設計適合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或許是未來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4) 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緊密結合互聯網技術,體現了研究人員近年來對科技的重視,在利用科技提升教學效率和教育體驗、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方面,已涌現一批優秀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更豐富、更成熟,過往的概念正逐步變為現實,如何更好地實現教育和科技的高度融合同樣是未來的研究趨勢。

相比于其他研究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文章,本文首次利用科學圖譜分析對研究主題及其動態演化過程進行了挖掘和可視化,這可以幫助相關研究人員評估該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和創新性,進一步提高學術效率。然而,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檢索了CNKI中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這對于反映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全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一些文件在本文開始研究之后發布。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理論和應用的全部發展;在進行科學繪圖分析時,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合并和刪除某些術語,這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微妙的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將通過擴展相關文獻數量以及豐富研究方法繼續深入對該領域的調研和分析。

猜你喜歡
集群聚類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機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