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理念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體系創新實踐路徑研究

2024-01-15 18:34東光明鄒明芮車俊文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

東光明 鄒明芮 車俊文

摘要? 黨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谖覈掳l展理念的視角,探索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體系,并提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公共服務信息共享平臺的應用,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困境、擔保困境、抵押困境、保險困境和企業信用評價困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路徑。

關鍵詞? 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1-021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4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Path of Financial Credit System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DONG Guang-ming1, ZOU Ming-rui1, CHE Jun-wen2

(1.Shan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Jinan,Shandong 250200;2.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5713)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dhere to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ricultural power, and solid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talents, culture, ecology and organization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inancial credi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financial credit public servic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for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which solves the financing dilemma, guarantee dilemma, mortgage dilemma, insurance dilemma and enterprise credit evaluation dilemma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provides a path for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High quality development;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Financial credit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研究重點課題[22WL(Z)29];2022年度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校級課題“5G時代下山東省‘數字金融’對居民創業的影響及傳導機制研究”;2022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2040)。

作者簡介? 東光明(1981—),男,山東濟南人,副教授,高級會計師,碩士,從事財務與稅務、會計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13;修回日期? 2023-08-28

黨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中指出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用數字化驅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關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的通知》中提出通過健全農民合作社財務和會計制度,指導農民合作社執行合作社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健全內控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建立家庭農場規范運營制度,組織開發家庭農場“隨手記”記賬軟件,免費提供給家庭農場使用,實現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數字化、財務收支規范化、銷量庫存即時化;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服務體系等措施,提升規范運營水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以科技賦能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效益和效率提升,能夠促進其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體系的建立。

1? 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概述

1.1? 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即用新發展理念指導,以問題為導向,以系統觀念,著力解決新發展階段中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等問題。新發展階段是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黨的二十大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并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特征。

1.2? 高質量發展概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一是從經濟發展的質量上看,從追求數量增長向追求質量增長和可持續增長轉變;二是高質量增長依托科技的推動,集中表現在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1];三是高質量增長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創新為推動力,協調為模式創新,綠色為低碳可持續發展,開放為構建雙循環的經濟基礎,共享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目標;四是高質量的特征是基于科技創新下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的合理分配,促進共同富裕。

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體包括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農業經營的主體,從事農業生產規?;?、集約化、市場化的經營主體[2];農民合作社是指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家庭農場或者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組織是指圍繞農業生產,提供生產資料供應、加工服務、銷售服務、信息服務和財稅服務的社會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存在區域分布面積廣、市場化程度低、基礎設施落后、經營規模偏小、產業融合度不高、集約化水平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經營理念不夠先進、公司治理不完善、財務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

2.1? 在生產上,經營地域范圍廣,規模較小,財務管理水平低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地域上高度分散經營的特征;規模上,普遍較??;專業上,缺乏專業的會計人員。因此,造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沒有相關的預算管理和風險管理。由于財務管理水平低,經營的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3],造成了企業相關的經營和財務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導致金融機構、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稅務部門、農業主管機構無法獲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信息或對其進行增信服務。

2.2? 在征信制度建設上,缺乏統一的產權交易體系

農村征信體系尚未全覆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配套的信貸擔保體系的管理措施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呈現脆弱性,變現能力較差,缺乏統一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權交易平臺,產權評估機構的建設嚴重滯后,若發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擔保風險,金融機構處置資產存在困難,農業失信人員的處置體系相對滯后。若發生實質性信貸擔保損失,金融機構往往成為利益損失方。

2.3? 在產權抵押及評估建設上,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等5部門在《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擴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抵押物、質押物的范圍,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機具、大棚設施、活體畜禽、養殖圈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宅基地使用權)納入金融信貸體系。但是,面對各類資產對農民融資增信的支撐作用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農村抵押物、質押物產權確認和價值評估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依據,農村產權的價值比較低,融資的額度較小且流程較為復雜,大型商業性銀行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業務的意愿不高。

2.4? 在農業保險制度上,缺乏頂層設計,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實需求

農業保險可以分散自然災害等風險,并彌補農業生產者的部分損失。但是,從農業保險的發展現狀而言,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一是農業保險缺乏頂層設計方案,農業保險的產品類型較少,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層次、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二是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風險的多樣性且風險概率較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保險的數量較少,保險機構參與農業保險業務創新的意愿比較低;三是農業保險缺乏統一規范的保險費率且往往免賠額較高,缺乏財政專項補貼,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保的意愿總體不高。

3? 財務資信的概述

3.1? 財務資信的內涵

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明確了信用信息的范疇,從事征信業務的個人和組織的前置條件或備案條件,進一步規范了征信雙方的信息采集、加工處理、信息更正、異議處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一步規定了征信的限制行為和監管措施等。2019年11月由中國人民銀行等發布的《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信用評級行業規范發展的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統一監管的制度框架,統一了評價行業的標準,確定了“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行業自律協會組織”三位一體各司其職的統一監管業務框架。目前,財務資信一般是指企業信用評級,即緊緊圍繞相關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構建企業信用評價的指標體系。2006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評級管理指導意見》,對企業的信用評級做出了相關的業務指導,并要求相關的信用評級機構圍繞企業素質、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能力、發展能力進行信用評級考察。因此,財務資信體系的核心內容就是企業素質、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能力、發展能力,但是,根據不同行業的特色,內容上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3.2? 財務資信的作用

在宏觀上,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制定,需要第三方數據的分析,財務資信的相關數據,構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為國家制定相應的宏觀經濟精準的調控政策提供了依據;在中觀上,財務資信的評價是評級機構和企業的相互作用的結果,財務資信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評級機構的社會信用和市場競爭力,財務資信的數據信息的真實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和社會信譽等;在微觀上,企業的財務資信受到了企業素質、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能力、發展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財務資信的數據能夠完整地反映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能夠對企業的潛在相關利益方提供決策的依據。

4? 基于新發展理念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體系建設

4.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的構建原則

4.1.1? 時代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其著作《論“三農”工作》中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牢牢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使農業農村與國家同步實現現代化。信息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體系既有社會信用評級的共同屬性,也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鮮明特征,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新發展理念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是緊緊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化的目標,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降低信息不對稱的成本,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能力等,通過促進其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實現農業的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共同富裕的具體目標。

4.1.2? 系統性。

從財務資信的需求側看,既要根據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具體特征,進行分類別的財務資信體系構建,又要充分考慮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相互轉化和協同發展的問題。從財務資信的供給側看,財務資信應該從企業素質、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能力、發展能力等因素,進一步擴展到生態因素,更加注重公司治理和科技賦能下財務資信的即時性和可獲取性,即財務資信的及時共享性。

4.1.3? 引領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要體現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即以通過科技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引領農業經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新是根本的動力,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體系既要滿足當下的實際需求,又要有著眼于其發展趨勢的內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式農業經營的現代化生產經營體系。

4.1.4? 可操作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是以《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評級管理指導意見》為基礎,充分考慮到農業經營的特征,對核心信用評級內容進行了擴展,并充分考慮到科技賦能對財務資信體系的影響,選取的擴展指標不僅滿足于可獲取性,更考慮到科技因素對數據支持。相關指標數據分為即時數據和延時數據,通過不同渠道便于收集和整理,通過公共性服務平臺的使用,讓獲取相關數據準確且實現了低成本,能夠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利益方的信息需求。

4.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的指標體系構建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既要包括企業素質、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能力、發展能力,也要體現新發展理念下引領農業經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因素特征。

發展能力具體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行業產業政策的影響;行業特征、市場需求的影響;企業成長性和抗風險能力等。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基于新發展理念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因素。其中質量變革因素是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管理體制、競爭機制和企業激勵等措施,進一步改善供給側結構,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不僅追求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增長,而且重視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其核心指標有新技術使用比重、新型農產品的種植比重、創新服務的內容、農業和服務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共享性、農產品和服務的區域市場占有率等;效率變革是指通過農業領域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降低農業融資的門檻和成本、通過科技賦能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農業主體的公司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投入產出效率,其核心指標是生產設備的動態使用率和使用數量、財務信息化共享能力、投入產出比、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參與率、產業融合化程度、生產集約化程度等;動力變革因素是動力變革是指突破原來以數量增長為基礎的發展模式,通過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進一步提升投入產出比,其核心指標是新型農業主體的數字化程度、生產設備的先進性、主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管理者和從業者的技術應用能力等。

5?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的實踐路徑研究

5.1? 頂層設計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據化平臺,助力其數字化轉型發展

頂層設計全國性或區域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字化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計算等技術在云會計中的應用,可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經濟業務真實性,提升財務會計和會計制度的執行能力。一是“互聯網+會計”的云會計的應用,打破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地域限制和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的現實[4]。通過合理設置云會計的應用層、平臺層、數據層、基礎設施層和硬件虛擬化層,其每一層都由對應的服務構成,并整合提供云會計綜合服務。運用云會計的應用層,通過人工智能和財務機器人,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提升了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5]。二是運用云會計的平臺層數據庫建設,讓每一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虛擬的自身平臺,進行會計核算,從而避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復采購相關財務設備,降低其運營的相關成本。三是大數據的應用,打破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范疇,通過云會計數據層的應用,更有效地完成數據的搜集、整理、加工等環節,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工作向財務數字化轉型,使農業生產數據成為數據資產,從而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價值創造。四是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虛擬化層的應用,構建了一定規模的服務器集群,能夠保障數據的集中存儲和安全,為進一步擴展其功能打下了基礎。

5.2? 科技賦能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公司治理水平

通過對區塊鏈的點對點通信、數字加密、分布式賬本、多方協同共識算法等多個領域的融合技術,讓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高透明等特性進一步發揮,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6]。一是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融合,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實現生產經營的真實性,打通金融、擔保、信貸、抵押等信息瓶頸,解決經營信息不可靠的問題;二是通過電子發票、電子商業匯票等電子信用憑證的使用,借助人工智能合約的系統分析,進一步實現信息農業經營企業的全產業鏈條的滲透;三是基于信息的可靠性,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功能,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伴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小農戶的加入和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探索農民合作社成立農業公司的迫切要求下,其公司治理水平越來越受到關注。通過依托云會計的會計核算體系,進一步設計其財務共享中心功能,實現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從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資產管理和稅務風險管理等功能進行設計,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全面預算的自動編制與調整,資金的自動收付與對賬、智能化預警,成本的自動采集與編制,資產的自動核算與對賬管理,稅務上的自動開具發票、自動查重、自動驗票、智能稅務風險預警和智能報稅等功能。

5.3? 科技賦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共享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選擇云會計平臺的功能,實現其財務資信的管理需求;在自愿的基礎上,選擇財務共享中心服務的功能,實現其自身數據的共享?;谪攧展蚕矸罩行牡慕涌?,與金融機構實現數據的共享,通過將銀行、保險、稅務、關聯方企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的整合,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增信渠道[7]。一是銀行機構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平臺信息,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交易企業的歷史信貸信息,通過多維度信用評估、智能化資產審核和動態化監管,對其進行信貸評級,實現其財務資信的提升;二是保險機構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資產管理信息,獲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產信息,通過使用傳感、衛星導航、衛星定位等物聯網技術在資產數據進行智能化搜集,并將終端設備采集到的資產數據與產權交易平臺的數據智能更新與智能核對,實現資產信息共享,保障資產交易的真實性和透明性,保險機構通過智能化的評估系統,對其信息進行智能化的增信服務[8];三是稅務機關通過金稅四期與財務共享中心的信息共享,精準評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稅務風險,通過稅務增信評級,引導金融等機構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信貸服務;四是關聯方企業通過大數據、區塊鏈在交易鏈上的應用,逐步形成了交易圈的全場景生態體系[9],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全景生態體系平臺的信息共享,促進生態圈中的各參與方,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和特定領域優勢下實現智能合約功能,進一步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交易信息成本。

6? 結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對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農業產業的帶動作用,提高了小農戶的參與農業產業鏈的程度,實現了農業增收,促進了共同富裕,實現了共享功能[10];通過農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了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新模式、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業就業的數量和質量,實現了創新和開放功能;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和新設備,實現了規?;?、集約化、現代化的生產運作方式,打造低碳農業的樣本,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體現了協調和綠色功能。在此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相關的經營和財務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金融機構、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稅務部門、農業主管機構無法獲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信息或對其進行增信服務。對此,該研究通過基于新發展理念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務資信體系的構建,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相關的財務資信評估標準,并提出通過科技賦能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公共服務信息共享平臺應用,實現金融、保險、稅務、關聯方企業的數據共享,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資信的數字化應用,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困境、擔保困境、抵押困境、保險困境和企業信用評價困境,助力其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文江,謝戈揚.高質量發展理論綜述及展望[J].理論建設,2021,37(6):71-77.

[2]郭小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職能需求及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農業經濟,2022(2):115-117.

[3]鄭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2022(2):13-15.

[4]黃祖輝,傅琳琳.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內涵與建構[J].學術月刊,2015,47(7):50-56.

[5]焦豪,孫潔.數字期權思維視角下的數字并購策略設計:基于四家企業的多案例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3,44(7):90-105.

[6]崔文麗.九州通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動因及績效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3.

[7]孫明淞.數字平臺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京東為例[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23.

[8]嚴國莉,王保林.數字平臺利基創造力研究[J].中國軟科學,2022(12):112-124.

[9]趙麗錦,胡曉明,陳鉑.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銀行函證數字化平臺設計與應用[J].財務與會計,2022(4):61-65.

[10]王會波.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理論邏輯與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1(6):106-108.

猜你喜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試論新發展理念下的創新型政府建設
巴彥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問題研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維發展探究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