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綠色技術創新推進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2024-01-18 13:23朱英明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24期
關鍵詞:書評

朱英明

摘? ?要:在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情景下,劉曉紅的學術專著《中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大氣污染效應研究》的出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書視角獨特、內容豐富。為推進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如建立綠色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加大綠色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推動綠色技術協同創新等等。

關鍵詞:書評;綠色技術創新;大氣污染效應

中圖分類號:F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161-01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部2023年5月發布的《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其中,在大氣環境方面,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6.5%,好于年度目標0.9個百分點;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3.3%。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攻堅時期。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以更高技術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以綠色技術創新推進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我國“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的一項重要舉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此背景下,劉曉紅教授的大作《中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大氣污染效應研究》于2022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本專著測度了綠色技術創新指數,從省區、城市、全國區域等多個層面分析了大氣污染的時空分異與影響機制,實證研究了綠色技術創新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效應,提出了防治大氣污染的對策措施,對新時代中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大氣污染效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深入研究。本專著視野開闊、內容豐富。其中,第一章為大氣污染研究的梳理;第二章為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的時空分異與影響機制;第三章以長三角為例,研究了綠色技術創新對城市霧霾污染的影響及路徑選擇;第四章研究了綠色創新的霧霾污染效應;第五章研究了技術創新和能源發展對霧霾污染的影響;第六章基于技術創新視角,研究了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影響;第七章考察了地方環境支出對大氣污染的影響;第八章以長三角為例,研究了中國城市大氣污染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第九章以長三角為例,研究了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本專著的突出建樹在于,以推進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為目標導向,闡釋了中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大氣污染正外部效應。在此基礎上,為政府和決策部門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一是建立綠色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建議各級地方政府制定具體措施,形成鼓勵和引導綠色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加速擴散和應用。二是加大綠色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建議政府可以在研發方面配置更多的資金,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攻關,從而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推動科技資金投入主體的多元化,逐漸將政府主導科技創新的局面轉化為市場主導,以增強科技創新的市場化進程。三是推動綠色技術協同創新。充分利用綠色技術創新的外溢效應,省、區以及城市之間可以加強綠色技術創新方面的合作,推動綠色技術協同創新;對于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區,各區域內部乃至區域之間要加強創新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近年來,青年學者劉曉紅教授致力于綠色技術創新與大氣減排問題研究。她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在相關領域產出較多優秀研究成果,《中國綠色技術創新的大氣污染效應研究》這本新著就是她最新研究成果的結晶。這本專著是她學術研究的新的起點。在今后學術研究的漫漫征程上,希望她虛懷前行,潛心耕讀,不斷尋求新突破,取得更多新成果。

[責任編輯? ?妤? ?文]

猜你喜歡
書評
書評
《超導“小時代”》書評
書評/設計作品
書評
書評
評《科技產業經濟學》(書評)
評《未來的體育科技》(書評)
評《科技英語翻譯》(書評)
楊聯陞《漢學書評》出版
《重讀〈石頭記〉》書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