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本經”走出集體經濟增收“六路徑”

2024-01-18 08:00楊雯怡
農村財務會計 2024年1期
關鍵詞:華池縣集體經濟集體

□ 楊雯怡

近年來,甘肅省華池縣在全力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以“集體增收、農民增富”的雙增為目標,鼓勵各鄉鎮、村結合村情實際,借鑒外地發展經驗,找準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出了念好“六本經”,實現集體經濟增收“六路徑”的發展模式,使農村集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實力弱的問題得到了一定改善,不斷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增收動能,凝心聚力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2023年年底,全縣村集體經濟村均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念好“政策幫扶”經,走好“項目收益”路。按照省、市關于“在脫貧攻堅期間,財政統籌整合資金在承接主體實施的項目權屬歸村集體所有”的有關政策規定,華池縣印發《華池縣財政支農資金在“三變”改革中入股和資產量化折股辦法(試行)》和《華池縣財政支農資金入股合作社股份量化實施方案》,明確將脫貧攻堅期間投入各合作社權屬屬于村集體的資金資產,經合作社折股量化后,由村集體與合作社簽訂入股合同,作為經營性資產納入村集體管理。2020年,華池縣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各鄉鎮對農業農村系統所實施項目全部進行了折股量化,對投入合作社的8812.91萬元資金與村集體簽訂入股分紅協議共計395份,已向村集體兌付分紅資金443.191萬元。

念好“投資合作”經,走好“入股分紅”路。將中央、省、市、縣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入股到信譽良好、運營規范、收益較好、有發展前景的合作社及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中,通過參股經營的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18—2021年,用好中央組織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1560萬元,扶持32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累計兌付入股分紅資金65.08萬元;2020年縣財政統籌整合資金7490萬元,扶持華池縣107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累計兌付分紅資金488.3萬元;2021年縣財政統籌整合資金750萬元,扶持15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累計兌付分紅資金35.5萬元。

念好“盤活資產”經,走好“經營效益”路。在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整合集體所有資產、資源,通過出租,盤活存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增加租金收入,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積極創造條件,對外發包村集體現有的基礎設施、機械設備等,獲取經營收入。如,柔遠鎮城關村將村集體40多間閑置房屋對外出租經營,年租金收入共計30余萬元,實現了資產的增值保值。

念好“特色資源”經,走好“產業增收”路。緊緊圍繞村集體資源優勢,積極參與資源開發,突出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重點,充分利用“黑、紅、綠”三大特色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增收。在利用“黑色資源”方面,充分發揮華池縣油氣儲量豐富的優勢,引導村集體將石油征地補償費集體提留資金投入到合作社及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中,增加村集體收入。在利用“紅色資源”方面,充分利用華池縣南梁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資源優勢,對有歷史人文、民俗文化、農業特色的村,通過發掘人文、歷史等紅色資源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如,南梁鎮荔園堡村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利用村集體資金采取“村集體+觀光旅游”“村集體+農家樂”“村集體+梅家豆腐”等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在利用“綠色資源”方面,充分發揮地廣人稀,綠色無污染的環境優勢,不斷壯大種養業、中藥材、小雜糧等特色產業規模,全力推進綠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利用財政整合支農惠農各種資金,采取分村建設和多村聯建相結合的辦法,利用財政扶持資金1.4億元,采取多村聯建的辦法,在易養區建成萬只肉羊育肥示范基地2個、黑山羊保種育種示范基地1個、千只以上肉羊育肥示范基地13個。2019年以來,全縣200家種養合作社開展收益分紅活動共計6次,共收益分紅4180萬元,其中給農戶收益分紅3527萬元,給村集體分紅619萬元。

念好“平臺中介”經,走好“管理服務”路。由村集體牽頭組建勞務或服務公司,創辦綜合服務代辦點、便民超市、物業管理公司等,將村級管理功能逐漸轉移到服務上來,村集體提取相應服務費來增加集體收入。同時,在農戶自愿聯合的基礎上,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整合后,將土地流轉給集體自主經營或流轉給種植大戶、合作社、其他市場主體,收取一定管理服務費用,實現農戶和村集體雙贏。如,柔遠鎮將345戶農戶的土地10800畝流轉至合作社種植中藥材,對于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戶,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用;對于有勞動力在家的農戶,鼓勵農戶自己管理中藥材,合作社每畝支付200元的田間管理費用,戶均可增收2800至8400元,通過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讓群眾增收,實現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

念好“優勢互補”經,走好“飛地經濟”路。引導和鼓勵村集體發展“飛地經濟”,將村集體資金投入到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大的城市購房置業,或投入到特色明顯、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產業增資擴股,或異地合作,將資源匱乏、無成熟項目的薄弱村資金集中投入到條件成熟的企業、合作社,通過合作、入股等方式,實現了抱團發展、“飛地”造血,用足用活村集體發展資金,推動可持續發展,提高資產的增值保值能力,防止一些資金長期趴在賬上、窩在庫里。村集體異地投資,提高了“錢生錢”的能力,實現了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如,懷安鄉坪莊村利用村集體資金在縣城南亞商場購買門面房42間,并對外租賃,年租金收入達22.46萬元,實現了村集體資產逐年穩定增收;南梁鎮高臺村利用村集體資金在縣城匯景雅苑購買門面房1016.76平方米,年租金收入36.6萬元。

猜你喜歡
華池縣集體經濟集體
我為集體獻一計
華池縣10 a間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特征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華池縣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評價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土地整治對耕地質量的影響評價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警犬集體過生日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