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綜合管理對急診外傷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2024-01-18 14:31周娟娟
安徽醫專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外傷成功率評估

祝 星 周娟娟 疏 華

外傷為急診工作中較為常見且棘手的意外傷害,包括碾挫傷、撞擊傷、跌撲傷、減速傷等,其中又以減速傷、撞擊傷多見,患者創傷程度較復雜,且通常為多發傷,對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2]。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以及建筑業的發展,外傷發生率逐年上升,如何對外傷救治質量進行提高,是急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點[2-3]。綜合院前管理是一項極具科學性的院前急救護理模式,其經對醫療資源進行最大化的運用,基于循證理念為患者開展綜合、高效的救治服務,在增強急診科院前管理工作質量,降低危機事件風險方面作用十分突出[4-5]。本次研究結合我院實踐就急診外傷患者開展綜合院前管理的價值進行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80 例急診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間收治,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 例患者,男24 例,女16 例;年齡20~74 歲,平均年齡(47.34±2.83)歲;外傷原因:高處墜落7 例,交通意外33 例。對照組40 例患者,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2~76 歲,平均年齡(47.43±2.91)歲;高處墜落9 例,交通意外31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報經醫院倫理部門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感知正常;具自主溝通能力;知情同意;資料齊全無缺項。②排除標準:合并免疫、血液系統疾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本組運用常規院前管理方案,即接聽急救電話后,前往現場,依據標準流程評估患者意識,監測生命體征,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行心肺復蘇、包扎止血等急救處理措施。

1.3.2 觀察組 本組運用綜合院前管理模式。具體為:①構建綜合院前管理小組:由急科室護士、急診科醫師等共同組成確保醫務人員對外傷急救知識、技能等嫻熟掌握。將團隊成員按接診組別、指揮組別、院前急救組別、轉運組別、救治組別予以劃分。不同組別分工明確,如救治組負責評估傷情、創面處理、骨折固定、出血控制。②綜合院前管理實施:加強針對基礎設施的管理,包括完善通信管理,確??剖壹本入娫?4 h保持暢通,在每一輛救護車上,均依據要求配置專門電話。車里配置車載呼吸機、負壓吸引器、監護儀等設備,并配齊外傷急救器材、藥物等,由專人對設備、救護車等定期進行保養,定期檢查,做好消毒工作。由接診小組對急救電話接聽后,立即通知指揮小組,由指揮小組下達急救指令,立即與現場人員建立交流,以對受傷人員數量、傷情、外傷事件性質、交警等協作單位在現場中參與處置情況等予以了解,對傷者狀況作出初步判斷,指導現場人員簡單對傷者救治,并將現場信息告知出診人員,以便其做出充分的準備。院前急救小組至現場后,將患者移至安全區域。在現場按氣道部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全身等為順序,就傷勢作出評估。對氣道狀況作出評估,并清除呼吸道異物。在對呼吸進行檢查時,以呼吸頻率,判斷有無發紺及連枷胸,有無胸廓開放傷等為內容,并作出急救干預。對生命體征監測,依據需要可行氣管插管以及使用簡易呼吸機對呼吸予以控制。行循環系統檢查,對毛細血管充盈時間、血壓水平、指端末梢顏色以及心率等作出評估,依據需要,可行靜脈通道補液。評估患者神經系統狀況,掌握患者意識特征以及瞳孔變化、對光反射特點。全身檢查時,將患者全身暴露,徹底檢查,確定有無隱蔽挫傷。③轉院管理:在對傷者轉運前,需評估其病情,監測生命體征,檢查通路通暢度。在轉運過程中,方法需正確,如在進行搬運時,需注意對幅度控制,不可過大,以防引發二次損傷。擔架應牢固穩定,降低在救護車剎車或顛簸時引發二次受傷風險。另外,在實施轉運過程中聯系急診科,告知患者傷情,以協調做好搶救準備。④心理干預:外傷事件發生后,患者常有緊張、恐慌等負性情緒,進而誘導呼吸、心率加快,加重出血,機體對傷害的抵抗能力以及正常應激能力也會出現喪失反應,故護理人員在開展院前急救管理時,需保持情緒鎮定,各項操作在實施時應有條不紊,以冷靜的態度增加患者信任感,并就患者負性情緒予以疏導,使其配合度得到提升。

1.4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急救時間指標即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進行觀測并比較。②對比兩組搶救成功率及院前管理滿意度:觀察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院前管理滿意度,其中,在對院前管理滿意度進行評估時,應用本院自制問卷,內容包括不同急救環節流暢度、護理人員操作嫻熟度、護理服務認可度、護理模式舒適度等,總分為100 分。評估標準:分值在90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分值介于70~90 分為滿意,分值<70 分為不滿意。③對比兩組危機事件率:包括醫療糾紛、記錄不完整、醫療器械準備不當、操作失誤等。

1.5 統計學方法 觀測數據均錄入SPSS 22.0 統計軟件中,計數資料表述為n(%),使用校正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表述為(±s),使用t檢驗,P<0.05 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指標觀測值比較 觀察組患者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指標觀測值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指標觀測值比較(±s)

組別 n 確診時間(min) 急診至手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40 33.29±8.7141.29±9.8416.28±9.34對照組40 61.72±9.2881.83±11.0420.28±3.94 t 14.12817.3372.496 P<0.001<0.0010.015

2.2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及院前管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患者院前管理滿意度占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及院前管理滿意度比較 例(%)

2.3 兩組危機事件率比較 觀察組醫療糾紛、記錄不完整、醫療器械準備不當等危機事件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危機事件率比較 例(%)

3 討 論

對于急診收治的外傷患者而言,因事故發生突然,傷情較難把控,需對其實施快速、規范且有效的急診救治,以防病情惡化,特別是要減少死亡事件。常規院前急救護理工作包括病情評估、呼吸道管理、轉運管理等,以穩定病情,確保重要臟器功能正常,為急救工作贏取時間為重點。但實踐顯示,搶救工作常出現不同環節銜接欠緊密、救治過程相對混亂等諸多因素,易引發救治成功率未及目標等狀況。重視運用綜合院前管理模式,利于將院前急救工作有效融合至院內工作,以對整體、快速的急診服務體系予以構建,除使患者獲得有效的院前急救外,也可保障后續治療工作的順利實施[6]。

對急診外傷患者運用綜合院前管理模式展開干預,重視對人力資源、設備以及患者的管理,確保各類設備運行正常,通訊設備保持待機狀態,藥品充足。特別是經加強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有專業經過系統化培訓的醫務人員通過對綜合院前管理小組予以構建,并對急救組、接診組等不同組別予以劃分,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監測,可使各項工作更細致化,避免漏項,進而可提升救治效果,使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迅速恢復穩定[7]。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住院時間觀測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患者院前管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醫療糾紛、記錄不完整、醫療器械準備不當、操作失誤危機事件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運用綜合院前管理模式,急救管理效果更為理想。分析原因,因綜合院前管理模式的實施,急救車隨時處于待命狀態,急救設備、物品均備充足,有急救事件發生時,可快速對人員調動抵達現場,對患者實施救治,為高效開展急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8]。既往所運用的院前急救護理模式,在實施時以疾病為中心,抵制現場后醫務醫務人員多重視開展救治工作,缺乏對患者以及家屬的有效交流[9]?;颊呒凹覍倬o張恐慌心理難以疏解,進而使血流動力學穩定性受到嚴重影響,增加了急救治療工作開展的難度。同時,患者及家屬若存在負性情緒,也易使各類醫患糾紛增加,阻礙了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10]。而運用綜合院前管理模式,醫務人員主動與患者建立交流,對其狀況快速掌握,如發病情況、患病史、遺傳史等,就自主急救方式予以告知,引導患者增強信心,緩解負性情緒,可使血壓保持穩定,進而利于各項急救護理工作的開展,增強整體急救效果,提高急救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外傷患者在開展救治時,重視加強綜合院前管理,可縮短確診、急診及手術、住院的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增強急救管理滿意度,且可對危機事件進行防范,應用價值突出。

猜你喜歡
外傷成功率評估
成功率超70%!一張冬棚賺40萬~50萬元,羅氏沼蝦今年將有多火?
羊常見外傷、創傷的治療方法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閉合性十二指腸胰頭外傷中的應用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評估依據
研究發現:面試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則
嚴重肝外傷27例診治分析
胸壁外傷合并胸壁疝1例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