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情境教學的有效策略

2024-01-19 13:40東莞市橋頭鎮第三小學陳洪斌
師道(教研) 2023年12期
關鍵詞:馬虎勞動者沖突

文/東莞市橋頭鎮第三小學 陳洪斌

新一輪課改將以前的知識為導向轉變為以素養為導向,提出了“無情境不教學”的理念與主張。隨著情境在教學全過程中漸次深入滲透,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開始以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精彩、評價的科學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禮記·學記》有云:“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毙W生因其年齡較小,對事物和生活的了解不夠,所以在認知上普遍呈現出感性多于理性的特點,因此要想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對他們進行引導,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小事入手,創設情境,讓他們在情境參與和感受中生發情感共鳴,無疑是既高效,又深刻。

《生活離不開他們》是人教版小學四年教材中的一課,該課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勞動者”,從而樹立對勞動者和他人勞動尊重的意識,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廣大勞動者的辛勤付出,進而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與習慣。

但是,面對這些出生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孩子們,他們多數家庭條件優渥,豐衣足食,很難體會什么是“勞動者”,以及“勞動者”艱辛的付出。為此,筆者決定從他們家人的職業入手:“你知道你的爸爸媽媽是從事什么工作的嗎?你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嗎?”孩子們雖然對很多職業不了解,但因為長時間的相處,他們對于自己父母的職業和工作內容肯定多少有些了解。在他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之后,我再根據事先了解的情況將準備的課件,結合課堂重點內容“勞動者”,從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各種職業和勞動者展開學習,一方面讓勞動者的概念因為生活而變得可觸可感可理解;另一方面引導他們懂得勞動的艱辛,要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對勞動的熱愛,對勞動者的尊重。

二、構造具象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事物的認知更多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他們受抽象思維相對薄弱的局限,在對待一些遠離他們現實生活的知識內容,多數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時,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我們應該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盡可能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將相對抽象的知識和內容想辦法具象起來,從而激發和保持他們學習的熱情。

比如教學《不做“小馬虎”》一課時,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很難通過口頭的講述讓他們明確什么是“小馬虎”,以及如何不做“小馬虎”,因此,我設計制作了一個“小馬虎”的課件。在課件中,“小馬虎”在周一忘記穿校服參加升旗禮,在周二忘記帶數學課本,在周三忘記帶跳繩回來上體育課,在周四又忘記帶課堂作業本,在周五又忘記自己是值日生……在給孩子們看完課件后,我對孩子說,“小馬虎”一個星期都是在丟三落四,不僅影響到自己的正常學習,甚至都影響了班級的管理和集體榮譽了,我們現在知道什么是“小馬虎”,以及“小馬虎”有什么不好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知道了”。我又問道,那你們認為我們應該怎樣才能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不做“小馬虎”呢?孩子們學習和表達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爭先恐后的舉起小手搶著回答。

具象情境的創設之下,原本枯燥晦澀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起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因情境的可感可觸而得以激發與保持。

三、設置實踐情境,強化學習體驗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是具有導向性價值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處理和應對生活中各種問題的關鍵性學習。所以,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相關知識與內容,我們不能僅囿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該在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之后,通過一定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去體驗、去應用、去實踐,從而讓書本上的知識能夠在學生那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比如學習《我們一家人》這一單元時,我設計了一個體驗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人都扮演一個家庭成員,然后就小朋友與父母發生了一個沖突(具體沖突由學生們自行設計),我們將這個沖突的發生和化解表演出來。學生們非常投入,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媽媽;沖突的內容也是涉及方方面面,有的是因為玩手機游戲發生沖突,有的是因為零花錢的使用上有沖突……最后通過沖突的化解,讓學生們體會到如何正確與家人相處。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是根本,樹人是關鍵。道德與法治作為在小學階段承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應該通過適當的情境創設,真正做到通過正面教育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培養人。

猜你喜歡
馬虎勞動者沖突
小馬虎又錯了
勞動者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再見了,馬虎豬!
糊涂的小馬虎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小馬虎的糊涂演講
在云端
勞動者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