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硬度”的消息作品才有競爭力

2024-01-19 14:52
法治新聞傳播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聞獎國道長城

劉 英

2023 年11 月6 日,第33 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大眾日報》刊發的《為護齊長城,國道拓寬多花4 個億》獲得報紙消息三等獎。而這則消息的由來,源自作者對一則“公告”的“順藤摸瓜”!

修筑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長城,迄今已有2600 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有確切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古長城。它橫跨齊魯大地,是山東獨有的文化標識。齊長城歷史久遠、占壓土地體量大、易受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影響等現實情況,成為保護傳承中的難點痛點。

當發展經濟與文物保護發生矛盾沖突時,地方政府如何應對?因長期跟蹤齊長城遺址保護利用,作者對齊長城一直保持著“問題導向”的關注。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工作的推進,這個問號一直縈繞在作者腦海中。而在未知條件下,能否發現新聞線索,或者從線索中找到更有價值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決定性的線索,來自一條修路調流公告?!耙蛐陆S山齊長城隧道下穿現有G204 施工,G204 將于……進行限行……”齊長城、隧道工程、204 國道、限行半年多!當作者把搜索到的信息拼湊在一起,提取出關鍵詞,馬上有了更多問號:國道與齊長城的空間位置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下穿齊長城?這是否與齊長城遺址保護存在某種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者先后從當地交通部門、政府招標網站了解了工程的詳細信息,一條完整的線索鏈也隨之浮出水面——G204 國道拓寬改造工程,“遇”上了齊長城。一邊是交通“咽喉”,一邊是文化遺產,路該怎么修?來自交通部門的說法是,在修路意見沖突交鋒中,當地最終決定:采取下挖隧道方式,投資多花4 個億,工期延長1 年多,舍出金錢和時間成本,也要保護好齊長城。

事實真的如此嗎?在移動互聯時代,遠程采訪越來越便捷,但“到現場”的價值仍然很重要。因為只有“到現場”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新聞細節。作者就此深入一線挖掘事實,3 天時間,先后采訪了當地政府、交通部門、施工單位、附近村民、志愿者、文物保護專家等。在不足千字的稿件中,詳細具名的被采訪人就有4 人。作品緊緊抓住齊長城遺址保護中面臨的矛盾沖突,正視問題、分析問題,事理相融、給人啟發。

稿件刊發之際,正值全國首部專門保護早期長城的地方性法規——《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即將施行,報道收尾時將此點出,正確政績觀與法治化交相輝映,讓作品有了更厚實的意蘊。稿件刊發后,被新華網、網易新聞、上觀新聞等媒體平臺廣泛轉載轉發,引發社會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現在回看下筆之初,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消息體裁,主要出于以下考慮:一是在新媒體時代,唯快不破。新媒體要的是快,而報紙稿件則重在好和優,“深度消息”具有優質新聞價值。二是報道要“出彩”,內容必須有“硬度”。身處“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全媒體時代,獲取獨家新聞的門檻越來越高,“人無我有”的獨家新聞往往可遇不可求。所以,報道的深度決定了消息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此類消息往往能在媒體中凸顯優勢和競爭力。作者后來了解到,一年后的現在,文章中所涉的齊長城穿隧工程剛剛實現全線貫通,后來見諸媒體的稿件,有長有短,基本也沒有跳脫出這篇文章的內容。

中國新聞獎對于消息作品的送評要求是“簡明扼要,表達準確,時效性強,新聞要素齊全”。我們在梳理32屆和33屆中國新聞獎作品時發現,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的作品更容易獲得廣泛關注,這也是符合新媒體時代傳播規律的重要表達方式。就拿這篇作品來說,以齊長城遺址保護與國道拓寬發生“沖突”為切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標題制作上,特別突出了“為護齊長城”“多花四個億”的矛盾沖突,生動展現“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以小見大、以事說理,案例鮮活、示范性強。

優質內容生產力的比拼,說到底是“腦力”的角逐,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內容呈現的深層次思考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出,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當國道施工遇上齊長城遺址保護,當地黨委、政府作出不惜代價保護文化遺產的抉擇,以“一舍一得”踐行“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展現了統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擔當作為。

這篇報道是山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兩創”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指示要求的一個生動縮影。作者不僅關注修路等影響經濟民生的社會發展問題,也聚焦發展與保護的矛盾焦點,靈敏捕捉到“保護文物也是政績”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鮮活案例。

新媒體環境下,流量越來越成為數字時代通用的量化評價指數,近三年的中國新聞獎涌現出大批正能量又具有大流量的“兩量”雙贏作品?;乜础稙樽o齊長城,國道拓寬多花四個億》這篇獲獎消息的不足和遺憾之處,也是在于沒有實現“一次采集,多元呈現”的傳播效果,有很多現場感很強的素材被白白浪費掉了。一些大流量爆款產品是策劃出來的,以三星堆考古發掘為例,這個新聞線索是四川日報新媒體產品的一大“流量密碼”,四川日報2021 年發起的“全國文物大battle”引發全網大接力,2022 年又推出了第二季活動“三星堆全國找親戚”,就是充分運用鏈式思維、網感思維等進行的策劃。

近年來,大眾日報社也在不斷強化采編隊伍“一專多能”,從單一的“紙筆生產”到出鏡、口播、長圖示、短視頻、H5、VR 等全媒體形式,“全媒體、立體化、即時性”報道成為基本要求,“一次采集+多次生產+多平臺分發”的生產流程成為規范,“重磅產品+輕量化表達+特色化傳播”的模式逐步形成,“一個題目多個面目”的產品形態逐步完善。

猜你喜歡
新聞獎國道長城
插電混動車跑318國道到底什么感覺 魏牌摩卡DHT-PHEV
國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討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上)
守護長城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207國道黃集至伙牌段破損嚴重亟待維修
電子月票卡在205國道唐山段的選型和應用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