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2024-01-20 06:32葛浩陽許謙
中國西部 2023年6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經濟

葛浩陽 許謙

[摘要]伴隨數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為國際競爭力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分析范式,加快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應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通過數字經濟向實體經濟不斷滲透產生產業間的聚合、疊加和催化效應,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參考“國家競爭優勢”所提出的優勢決定因素,從企業、產業、國內需求以及政府作用提出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具體路徑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數字經濟;國家競爭優勢;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694(2023)06—0025—07

[作者]葛浩陽講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 611130

許謙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 61113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遍L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伴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進而誘致經濟增長出現“結構性減速”的問題。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需要通過構建由關鍵要素構成的國家優勢,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不斷推動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國加快發展高質量的數字經濟,要立足于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從企業、產業、國內需求以及政府多角度多層面來推動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筑。

一、數字經濟與國家競爭新優勢

從傳統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來看,能夠從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的國家,都在特定產品或行業上具備不同的競爭優勢。數字經濟作為一種能夠運用信息、數據和數字技術開展經濟活動,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能夠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傳統產業的發展質量。通過不斷發揮制度性優勢和資源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發展階段給出不同的戰略和發展議程,我國可提升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取得先機。

1.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數字全球化不斷推進。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從2011年到2021年,全球跨境數字服務貿易規模從2.15萬億美元增至3.8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76%①。2021年,在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跨境數字服務貿易實現逆勢上升,同比增長14.3%。數字貿易也正在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形式。根據國際貿易組織估計,從2005年到2022年,全球數字交付服務出口每年增長8.1%,遠高于商品出口5.6%的增長率。數字經濟或數字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競爭新高地,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在全球掀起了數字經濟創新浪潮,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數字化戰略。如美國實施“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歐盟推出“2030數字羅盤計劃”、新加坡制定“數字服務計劃及標準”、日本提出“社會5.0戰略”等。各國不斷推進數字全球化發展,期望能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占領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牢牢把握主動權。

中國數字經濟展現蓬勃生命力。中國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中美歐三極之一,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達到41.5%②??傮w上看,從2012年到2022年,數字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升,從1.66上升到1.75,成為整體經濟生產效率改善的重要基礎。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西部地區也正在通過發展數字經濟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據統計,全國有13個?。▍^、市)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萬億元,其中有5個位于中西部地區2。同時我國網民數量也在不斷攀升,截至2022年12月,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11億,較2021年12月增加了781萬0,平均每天發生4.34億筆移動支付業務。不過,就日前來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中的作用越發重要,但卻存在一定的受眾異質性和空間異質性,不同創新主體和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和數字隔絕問題,使得數字技術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礙。其次,數字知識產權保護還處于起步階段,數字知識資產管理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信息與數據,信息與數據等數字要素形式存在著難以監管的問題,數字經濟下網絡侵權問題是簡單且低成本的,而產權保護力度將影響到創新的積極性,從而有可能會傷及創新。最后,存在數字經濟在釋放消費潛力時對消費者福利侵占的問題。數字經濟消費從手段變成了目的,人在消費過程中自主性缺失,受到廣告和各種營銷手段的變相控制,人們開始“精準被消費”。加之網絡環境中過載的信息,也會增加居民的不確定和風險性消費,居民消費行為不確定性增強。

2.國家競爭優勢的表現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出版《國家競爭優勢》一書,提出了“鉆石體系”來解釋擁有什么樣的特質能夠促使一個特定國家在國際競爭中具備競爭優勢。根據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某一產業在某一國家能夠產生優勢地位,其原因主要來源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持性產業和企業戰略這四個關鍵要素,以及機遇和國家兩個輔助要素(3)。波特主要從產業層次出發形成對國家競爭力的分析方法,認為國家競爭力不是靠資源稟賦的繼承,而是需要產業不斷進行創新。他指出,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富裕導向階段4。擁有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快速進入國家產業發展的第三階段,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也將不斷強化。國家可以通過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創造出適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從而擴大國家競爭優勢。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產業上。國家競爭優勢實質上是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產業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在國際競爭場合中,有的國家會取得成功,而有的國家卻走向了失敗,從國家層面來考慮,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國家生產力,其基本要素是產業的生產力。波特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一個國家四個基本要素特質構成了該國產業發展的競爭環境,并在機遇和政府的影響下,促進該國產業在國際競爭中有更高的生產力。對于能夠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國家,通常都是有著各不相同的競爭優勢,而且這些優勢都集中表現在特定產品或產業環節上。而為什么有些產業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決定條件在于其所處的國家能否在特定領域中創造或保持比較優勢,這也就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

波特特別強調產業集群和國內需求對增強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性。他認為產業發展會推動關聯行業趨向集聚,扎堆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不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產業集群可以改善創新的條件,某個行業從競爭中獲得的好處也可以逐步擴散到集群中去,創造出集體財富。波特還指出,國內需求對國家競爭優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一國的消費者是講究和挑剔的話,會迫使本國企業產生技術革新和提高質量的壓力,這不僅可以推動企業盡可能地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去獲取競爭優勢,國內多樣化的需求還能夠比國外市場更早做出反應,促使國內市場和企業進行創新和采取措施,保持和增強企業所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數字經濟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理論邏輯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構筑國家競爭優勢的機遇。每個國家有它的歷史文化、社會結構和政府體系,面對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會有所不同。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競爭焦點,加快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從動態的視角來看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立足于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從國家、社會、個人多方面多層次來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每一次產業結構改變時,新的結構往往會推翻原本領先者的優勢,并給予快速反應的企業和國家絕佳競爭機會。同樣的機遇可能給不同國家帶來不同的結果,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的機會,能否利用以及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將決定一國是否能取得領先優勢。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具備制度和政策優勢。波特認為,政府在鉆石理論要素中盡管不是一個組成部分,但對每一個組成部分都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6。因此,政府因素是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必要的考慮條件。中國的經濟體制決定了政府在市場中的獨特性地位,對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及時進行引導和規范,這是中國在世界競爭中相較于他國的優越性。我國可以通過不斷發揮制度性優勢和資源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發展階段給出不同的戰略和發展議程,提升本國的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取得先機。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關鍵競爭力要素。首先,隨著近些年我國在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面的大力投資和突破,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數字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經初成規模,能夠提供優質的生產要素。其次,我國具有世界獨有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數字產業的市場規模和成長模式將不斷強化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催生數字經濟產業的國家競爭力。再次,我國還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這能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紅利,為構筑國家競爭優勢提供強大支撐。最后,我國的數字企業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在全球四大通信設備商中,擁有華為、中興兩家,且兩家之間的同業競爭促使雙方不斷提升技術能力,發展水平領先業界其他對手。

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規模上看,數字經濟達7.1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15.3萬億美元①。智能化、線上化、無接觸式的數字經濟快速地融入了人們的口常生活之中。新時代新征程,要繼續發揮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和龐大的國內市場優勢,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對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深化數字經濟產業體系融合,從三個方面實現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1.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持續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與數字經濟融合程度最深的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產業在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但這些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設施產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高端制造業,我國相較于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創新為目標的前提下,加強數字經濟基礎產業建設。

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工業體系類別眾多,且擁有更大的體量。在消費互聯網中,消費者具有一定的流量優勢,帶來流量紅利,實現一定的規模經濟;在工業經濟中,存在著互聯網應用場景碎片化現象嚴重、高投入卻低回報率和回報周期長的問題,而且行業、設備以及應用場景之間的架構等差異化較大,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深入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利用數字平臺系統對工業經濟形成拉動力,通過數字技術為工業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制造支持,解決應用場景的碎片化與高投入長回報周期問題。

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人工智能技術是第三次新技術革命以后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同時也是數字化浪潮的浪頭。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政府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人工智能產業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融合應用逐漸擴大,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就整體來看,我國的技術硬件水平還較低,自己生產的零件占比不高,在硬件與技術方面容易被其他國家“卡脖子”,顛覆性、決定性、前瞻性的技術仍難以在國際上發揮引領作用。要不斷促進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不斷推動新理論、新技術產業化和規?;?,鼓勵研究人員進行創新型研究,及時跟進國際前沿技術,努力擺脫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從追隨者逐漸成為趕超者,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引領者,不斷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2.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也在加快,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不斷運用升級,促使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形成交叉組合,形成一個又一個具有產業優勢的技術群,進而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進程。

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夯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產業基礎。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奠定了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基礎。傳統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對生產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通過數據對其他要素產生乘數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數字技術參與傳統產業生產流通的全過程,能夠產生對實體經濟有用的信息和知識,對原有的產業結構進行重構和升級,形成數字生產力。但目前我國數字經濟還沒有形成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賦能作用,需要通過不斷深化數字技術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諸多環節的應用,把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融合起來,打造以數字技術為新活力、以信息科技為基礎的數字智能傳統產業,筑牢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的根基。

加強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人才隊伍建設,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數字化運營人才和數字化技術人才。在供給方面,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周期長,同時數字技術更新的速度遠遠高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速度。在需求方面,人才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數字化產業是多學科、多領域的一個融合,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較高,傳統產業轉移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極大制約了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升級。因此,應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養力度,完善數字化人才配套政策,優化數字化人才結構,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3.通過數字經濟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新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新產業新業態,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數字化是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滲透各個環節升級改造的過程。數字新產業新業態的產生,是對傳統產業轉型空間的深入創新,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進一步實現。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新技術在經濟社會中廣泛融合和運用,數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產生。大力發展在線公共服務,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在線上公共服務和消費模式方面,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和云計算平臺支撐架構的不斷夯實,一批新的產業主體和業態模式也正在加速發展。數字經濟不僅能夠提高公共服務的匹配效率,在提高服務效率方面也較傳統方式更有效。數字技術的普及,可以提高對公共服務重點群體的普適服務能力。通過互聯網平臺,由數字技術催生的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養老等新業態新模式能夠更好滿足重點人群對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的需求。數字技術還改變了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衍生出新產品、新場景、新服務多元化局面。

探索共享經濟新模式,激發數據共享開放新動力。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全社會的閑置資源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減少了共享的成本,通過數字技術,創建生活共享新空間,讓更多人加入到共享經濟建設之中。數字經濟發展還促進了生產資料的共享,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數字技術獲取更多的技術、數據和知識,開始參與到共享經濟創新和創業之中。數字技術發展還打破了傳統業態的固有壟斷,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消費者和供給者直接連接起來,實現低成本的匹配,從而成為推動共享生產的新動力。數字經濟催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服務平臺,使得生產要素通過平臺實現了自由流動,人才、資金、數據、技術共享范圍進一步擴大,實現區域和產業協同發展,激發共享開放新動力。

打造數字新型產業集群,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在促進生產領域數字化轉型方面,通過將數字技術作為主要支撐,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了生產方式向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引領了生產方式智能化變革,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ヂ摼W平臺同時還驅動著數字商務與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更多的產業企業跨越空間距離,通過互聯網實現產業間的深度合作分工,改變了傳統地理意義上的分工形式。網絡的不斷衍生與擴張,各產業之問互利共生,各產業集群通過平臺相互嵌入,逐步形成平臺和多元主體集合的協同網絡。

三、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具體路徑

國家競爭優勢是一個多方位的領域,從微觀企業策略,到中觀產業形式,再到宏觀國家政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一國在國際競爭中具備優勢。國家競爭優勢的各種要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必須抓住主要矛盾,確定主攻方向,找準利用數字經濟構筑國家競爭優勢的具體路徑。

1.確定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技術突破優勢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利用數字經濟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企業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是技術演進和競爭變化的最直接接觸單元。我國很早就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且政府主導的科研院所和大學在創新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9)。未來,應更好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優化企業策略,推動我國成為數字經濟強國。要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和支持企業聯合高校和研究機構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2.打造數字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撐數字經濟做大做強。首先,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完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機制,培養壯大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推進互聯網產業平臺和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其次,要全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網絡一體化信息平臺,打破“數字鴻溝”隔絕,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共享作用。最后,通過產業布局等宏觀規劃為產業集群提供基本動力,建立高效的產業協調發展機制,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等。

3.暢通國內大循環,激發內需潛力

利用數字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提高國家競爭優勢。一是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托大數據資源,實現消費結構升級。傳統的消費方式正在被重塑,數字經濟中需求側已經向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不斷發展,通過高質量需求不斷推進高質量供給,加速提升數字化技術發展,助力傳統消費模式數字化升級。二是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激發內需潛力,催生新產品和新服務,反向推進數字技術的創新突破。

4.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構建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作用發揮。一是要轉換政府職能,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經濟的范圍,將政府的主要職責放在保護產權、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等方面,更好服務企業發展。二是政府應優化管理措施和評價標準,打造服務型政府,營造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釋放數字經濟的巨大潛能。三是要努力構建共同治理的格局,政府一方面要激發企業和群眾共同治理的責任感,另一方面要創造公平競爭和利益共享的平臺,從而實現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史丹,聶新偉,齊飛,數字經濟全球化:技術競爭、規則博弈與中國選擇[J].管理世界,2023,(09).

[2]徐康寧,在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J.紅旗文稿,2022,(08).

[3][5](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7,668.

[4]武文亮?!秶腋偁巸瀯荨穼χ袊洕l展之啟示淺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3,(31).

[6]項后軍,國家競爭優勢與國家創新系統—一個比較的分析與思考[J].科學學研究,2004,(02).

[7]李三希.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突出優勢[J].國家治理,2021,(18).

[8]王才瑋,李光,薛志華。系統視角下的中國5G競爭力分析及對策—基于“鉆石體系”、態勢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J].系統科學學報,2023,(03).

[9]汪錦,孫玉濤,劉鳳朝,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09).

(責任編輯肖華堂)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數字經濟
一起來認識“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