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歷史進程與經驗啟示

2024-01-21 04:31梁偉軍黃子睿
社會主義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資本經濟

梁偉軍 黃子睿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充分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有效抑制資本的消極作用,既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對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歷程進行分段梳理,有利于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理論研究、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歷史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結合不同時期的目標任務,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引入、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充分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

(一)初步探索(1978-1992 年):沖破傳統思想禁錮,引入資本要素激發經濟活力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2 0 世紀5 0 年代,黨和政府提出“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等經濟體制改革構想。受“左”傾錯誤思想影響,這些正確的理論主張未能付諸實踐,資本、商品等市場經濟的構成要素被看作“資本主義的復辟”而被否定。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探索發展商品經濟,逐步擴大市場機制作用,實現了由全盤否定資本向嘗試利用資本的思想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嘗試利用資本要素,引入市場調節機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破除了長期“左”的錯誤思想束縛,開啟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歷程。黨開始對計劃與市場、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等問題進行理論探索,逐漸形成了在單一計劃體制內引入市場調節機制以增強經濟活力的發展思路,為社會主義條件下資本出場提供了思想理論準備。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正式確立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改革原則,允許對部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不作計劃,由市場來調節。從改革“政社合一”“政企合一”的體制機制入手,通過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吸收外資等舉措,逐步放松對微觀經濟主體的行政管制,經濟活力得以激發,推動我國所有制結構由單一公有制向多種所有制發展。

探索發展商品經濟,允許多元資本經營。伴隨經濟體制改革,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各種專業市場開始建立和發展,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不同部門、行業、企業、區域間流動,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8頁。,突破了長期以來將商品經濟同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相對立的傳統觀念。隨后,國家對經濟的計劃管理權逐步下放,價格、稅收、金融等經濟杠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增強,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按照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原則,從1986年起推廣企業承包制并試點股份制等,促使國有企業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轉變。興辦“三資”企業,對擴大經營規模、超過雇工人數限制的私營企業采取“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的方針,提倡鄉鎮企業發展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經濟聯合,資本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得以充分培育,為多元資本經營創造了有利環境。

沖破傳統思想束縛,正確認識計劃與市場關系。1987年黨的十三大進一步深化了對計劃與市場、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問題的認識,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應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指出要“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份”“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實行多種分配方式”2《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頁。。所有制結構上,鼓勵個體、私營等多種經濟成分發展,首次將存在雇傭勞動關系的私營經濟確定為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收入分配上,對個人與企業合法取得的股份分紅等非勞動收入給予認可,有效利用股票、債券等資本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開業,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正式誕生。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的計劃與市場關系論、社會主義本質論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關于“姓資姓社”的爭論,糾正了將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錯誤認識,主張社會主義國家可以發展市場經濟、利用資本力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二)穩步推進(1992-2002 年):正式使用資本范疇,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3《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9頁。。黨在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從中國實際出發,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發展的有益文明成果,實現了對資本范疇的認知突破,建構了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步駕馭資本的發展階段。

確立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生產要素地位。黨認識到資本作為生產要素,能夠在生產過程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使用“資本額”“資本市場”等概念,資本在中央文件中得以正式確認。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要“著重發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4《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頁。,正式明確了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地位。

明確規制資本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992年黨中央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5《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9頁。方針,從理論上為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供方向指引。1997年黨的十五大首次從制度層面確定了調整與完善所有制結構的目標方向,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1《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7頁。。一方面,堅持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2《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頁。,并創新性提出“公有資本”概念,對資本的內在基因進行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上的再造3參見楊志:《資本的二重性與公有資本》,載于《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1期。。另一方面,將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從“有益補充”提升為“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99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寫入憲法,從法制上保證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將按生產要素分配納入收入分配制度。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4《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34、535頁。,首次“允許屬于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5《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34、535頁。。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土地、資本、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按有關規定公平參與收益分配”6《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8頁。。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7《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頁。,在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允許資本等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一方面重視生產與經濟效率,促使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活力競相迸發,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強調保護勞動所得,提倡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彰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采用Braden壓瘡評估量表對我院2016年1月~8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985例進行危險因素評估并作為對照組,2017年1月~8月收治的心血管呼吸內科患者1012例使用改良壓瘡風險評估量表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627例、女358例,平均年齡(60.25±4.86)歲;觀察組男682例、女330例,平均年齡(60.62±4.9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現代企業制度。20世紀80年代推行的“擴權讓利”“承包制”等改革舉措并未從根本上觸及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即產權改革問題,企業陷入效益低下、負債過多、動力缺乏等發展困境。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企業改革目標是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8《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4頁。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1997年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改革方向,鼓勵采取改組、聯合、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1998年至2000年,黨中央確定及各地選擇的270 0多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國有企業,多數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改革強力推動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改善,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力量。

(三)調整完善(2002-2012 年):積極發展資本市場,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1世紀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20 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構建向完善階段的轉變,黨通過完善市場體系、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等改革措施,有效利用各類資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使資本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激發資本運行活力。20 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重點發展要素市場的政策導向,要求“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9《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頁。,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 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10《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頁。,為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20 0 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將發展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從推進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改組、加快非國有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意見。

著力優化所有制結構,保護各類所有制資本平等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70、19頁。,推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一是鼓勵公有制探索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20 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將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將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經濟形式定義為混合所有制經濟,讓國有資本集中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20 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二是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拓展非公有資本發展空間。黨中央先后作出“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平等使用生產要素”1《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611、611頁。等決策部署。20 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破除了非公有資本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限制。三是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合法利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強調依法保護各類產權,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推進各類資本依法有序流動,為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規制資本發展。隨著我國資本發展空間的逐步擴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生態環境破壞等負面影響日益凸顯,促使黨和政府意識到科學運用資本的重要性。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將其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索規制資本有效路徑,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是逐步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黨的十六大將“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2《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611、611頁。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3《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頁。,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不斷完善。二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針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及分配不公問題,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990頁。等新要求,完善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全面深化(2012 年至今):規范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黨對資本及其作用的認識日益深化,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方針政策日趨完善。從廣度和深度上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資本的資源配置功能。更加重視規范和引導資本,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讓資本在社會主義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正確認識資本特性,堅持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馬克思指出:“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4頁。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剝削勞動、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造成社會兩大階級對立的生產關系本質。習近平關于資本特性和運行規律發表系列重要論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資本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發展實踐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性發展。一方面,強調要激發各類資本活力,充分發揮資本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積極作用。習近平指出,“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各類資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強調“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是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頁。。另一方面,高度重視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主張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習近平強調,“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和社會主義社會的資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資本都是要追逐利潤的”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頁。,并針對“我國一些領域出現資本無序擴張,肆意操縱,牟取暴利”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211、211頁?,F象,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創新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各類資本共同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從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科學內涵,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所有制結構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15頁。,將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發揮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優勢的重要手段,允許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更好結合起來,注重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各類資本進入公益慈善領域,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資源配置方式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從“基礎性作用”上升至“決定性作用”,黨的十九大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1《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35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充分展現了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的改革邏輯。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釋放資本發展空間。一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強調資本市場的“樞紐”地位,提出要促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加快建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二是優化各類資本發展環境。2021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首次提出要全面清理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產權區別對待的法規、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等創新舉措,使各類資本機會平等、公平進入、有序競爭。三是推動資本高質量“引進來”和“走出去”。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2《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792頁。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為我國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目標方向。

嚴格規范資本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 0 2 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3當代中國研究所著:《新時代這十年(2012-2022)》,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30-131頁。。202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布并向社會征求意見,對大型數字平臺的反壟斷規則作了進一步完善,推動平臺經濟依法有序發展。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要求加強平臺經濟、科技創新、民生保障、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

二、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主要經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在“揚棄”和“批判”中科學認識資本、有效利用資本,創新了馬克思主義資本理論,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積累了認識與利用資本的寶貴經驗。

(一)充分明確資本定位與功能,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之間的關系

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明確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具有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是改革開放以來黨深化資本理論認識和推動發展實踐的前提和基礎。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之后的未來社會設想,生產力高度發展是消滅私有制和舊式分工的前提條件。只有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能容納的生產力全部發揮出來,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物質產品極大豐富時,才能夠進入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由商品經濟向產品經濟的歷史跨越。

我國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形態存在巨大差別,短期內不可能消除商品貨幣關系,仍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最終達到“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頁。的目的。受“左”的錯誤思想影響,我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一段時期,存在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錯誤認識,試圖逾越商品經濟階段,發展完全消滅資本與商品的計劃經濟,導致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錯誤選擇。改革開放后,在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認識到“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1985年,鄧小平從我國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基本國情出發,指出“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6《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49頁。,為社會主義制度下認可和發展資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此后,不再從意識形態角度抽象地討論市場經濟、資本等概念,而是將其視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工具和手段,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1《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頁。,將資本界定為重要生產要素,實現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對資本的正確定位。同時,找到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資本要素的重要結合點,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作為生產關系屬性及社會不平等根源的理論超越。

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表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是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7-218頁。。只有剝離市場經濟、商品、資本等范疇的“意識形態偏見”,才能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讓資本更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二)準確把握資本特性和運行規律,駕馭資本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黨對于資本特性和運行規律的認識蘊含著辯證的思想智慧,為認識和利用資本的文明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撐。馬克思深刻揭示了資本的本性,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77頁。。在馬克思看來,資本的本性在于追求價值增殖,隨著資本不斷積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始終不可克服,由此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科學結論。但這并不意味著對資本全盤否定,實際上馬克思也曾指出,同以往的奴隸制、封建制等生產關系相比,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7-928頁。。

黨在認識與利用資本過程中,堅持以辯證思維審視資本,將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自然屬性與反映生產關系的社會屬性加以區分,客觀認識資本特性。一方面,科學把握資本及資本主義的文明面,將資本作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擴大再生產的有效手段。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5《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頁。。另一方面,深刻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擴張、剝削等負面性。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提出“同時也要看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消極一面”6《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頁。。黨和政府重視從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市場監管、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和規范資本發展,將資本規制在自然屬性范疇,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超越以物為中心的資本狹隘性

馬克思在《18 4 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肮と松a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頁。,勞動產品不屬于工人,勞動在資本面前不再體現人的本質力量,而是畸變為資本實現自我增殖的工具和奴役人的異己力量,導致“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4頁。。為此,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頁。,反對以物為中心的資本邏輯,主張以人為中心的全面自由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黨和政府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過程中,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資本積極作用的根源所在。鄧小平曾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10《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373、110-111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處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間的關系。針對20世紀90年代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及勞動關系領域出現的突出矛盾,江澤民提出,要“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1《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頁。。同時,黨和政府認識到鞏固和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不斷創新公有制實現形式,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社會嚴重兩極分化、社會動蕩不安的歷史局限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1《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頁。。

三、改革開放以來黨認識和利用資本的重要啟示

(一)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是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將這一制度優勢貫穿于經濟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在經濟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確保資本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習近平指出:“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34頁。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聚焦新形勢下資本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完善規范資本運行的政策制度,為完善資本治理體系、強化資本治理效能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引導各類資本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正確處理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等各種形態資本之間的關系,協同共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法治約束與道德規范相結合、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是發揮資本積極作用、抑制消極作用的重要路徑。當前我國資本呈現出規模顯著增加、主體更加多元、國際資本大量進入等明顯特征,存在資本無序運行、平臺壟斷、不正當競爭等突出問題,要強化對資本運作的規范化約束。首先,強化市場監管力度,落實資本監管和治理的主體責任。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落實各環節各主體監管責任,清晰界定監管部門及其權力邊界,健全行業監管和金融監管、外資監管、競爭監管、安全監管等綜合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增強資本治理效能。其次,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筑牢規則體系。結合新經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發展實際,推進反壟斷和反不公平競爭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引導資本在法治框架內運行。最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誠信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防范資本邏輯衍生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價值取向,提升資本經營主體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恪守道德責任要求。

(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資本始終服務于人民和國家利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和規范資本為人民和國家利益服務是堅持人民邏輯、超越資本邏輯的根本價值導向?!袄砟钍切袆拥南葘?,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認識和利用資本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發揮資本在創造社會財富、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推動創新發展。堅持人民主體、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資本向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投資。二是促進協調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各類資本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和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在交通、通訊、能源等領域強化公有制經濟示范引領作用,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實現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引導資本投資綠色環保產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處理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四是堅持開放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五是推進共享發展??茖W處理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之間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的扎實邁進。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資本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資本策局變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第一資本觀
VR 資本之路
抉擇
“零資本”下的資本維持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