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市嘉陵區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

2024-01-22 06:47羅輝鄧敏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23年6期
關鍵詞:嘉陵區南充市農技

羅輝 鄧敏

1.南充市嘉陵區西興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四川南充

2.南充市嘉陵區農業科技教育服務站,四川南充

長期以來,南充市嘉陵區農技推廣體系在促進農業鄉村經濟發展、實現城鄉繁榮、確保糧食安全、推進農產品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面充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嘉陵區農技推廣體系不斷完善,尤其是近年來,嘉陵區被認定為全國產糧大縣和四川省糧食生產重點縣,同時被授予“綠色生態柑橘之鄉”“桑茶之鄉”。但是離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農業生產者服務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有必要對嘉陵區農技推廣體系現狀進行摸底。為此,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考察等方式,對嘉陵區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情況、工作待遇和工作條件等進行了調研,就嘉陵區農技推廣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1 南充市嘉陵區基本情況

南充市嘉陵區地處南充市丘陵區內,地形從北向南逐漸變低,形成了一片平緩的低丘地帶,屬于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天氣溫暖,四季氣候宜農,多種多樣的土地類型及有規律的分布,為農業綜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區劃調整后全區轄24 個鄉鎮(街道辦)和一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達52.7 萬,其中農業人口26.5 萬,耕地4.44 萬hm2,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產糧大縣和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園。2022 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 915.86元,同比增長9%。

2 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現狀

2.1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構情況

全區共有39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其中8個是區級機構,包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心、農業科技教育服務站、農產品安全監測站、植保植檢站等,共計88 個編,主要負責農產品培訓、特色示范推廣服務、技術服務、技術引進等,為農村經濟社會迅速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鄉鎮農業服務中心23 個,核定編制179 個,主要負責提供國有農村土地公共服務、檢測防治、農產品技術宣傳、農機等公共服務,以支撐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此外,還承擔引種、實驗、示范性新品種、新農具,以及對糧食作物、林木等苗情實行監控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8 個畜牧獸醫服務站,182個核定編制,主要承擔引種、實驗、示范性關鍵技術和新品種,發現、預警、防控和處置動物傳播疾病,以及對畜牧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量安全性實行檢查、監督,以確保畜牧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2 農技推廣工作從業人員情況

農技推廣機構實有在編在崗人數442 人,要從事技術推廣人數390人。其中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人,副高級職稱104 人,中級職稱140 人,初級職稱91 人,無職稱的53人。中專及以下學歷39 人,大專學歷193 人,本科學歷148人,研究生學歷10 人。50 歲及以上91 人,36 歲到49 歲以上229人,35歲以下70人。

2.3 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狀況

以區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為核心,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和基層畜牧獸醫服務站為基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農技推廣系統。一是嚴格管理,明確職責。將全區鄉鎮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水利工程、經濟管理等部門整合在一起,實現區鄉共管,雙重管理,由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三權”歸當地鄉鎮(街道辦)所有?;鶎有竽莲F醫服務站實行區域建站,由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管理。在全區范圍內,全區共新增和改建(擴)建服務用房面積6 231 m2,一般每個鄉鎮站面積201 m2,配置儀器設備1 000多臺(套)。同時,為了更好地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39 個農技推廣機構被核定為公益一類,并將工資、績效、“五險一金”等列入財政預算,以此來緩解農技推廣人員的后顧之憂,穩固農技推廣隊伍。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修訂和完善了《嘉陵區農業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嘉陵區農業服務中心考核評比辦法》《嘉陵區畜牧獸醫服務站管理辦法》以及《嘉陵區農技宣傳五項制度》等,以強化制度建設,推進農技推廣工作可持續蓬勃發展。

3 存在的問題

3.1 農技推廣“斷層”現象嚴重

鄉鎮缺編缺人,尤其是缺專業對口的年輕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只能放寬招考條件。因鄉鎮待遇差,條件艱苦,年輕人員大多數很快就轉崗或者考走。鄉鎮農技人員老齡化現象已凸顯,嘉陵區30 歲以下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屈指可數,極不利于工作持續推進。

3.2 農技推廣人員專業崗位職數少

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中高級崗位比例設置過低。目前嘉陵區區級部門職稱按照高級:中級:初級1:3:6 設崗,鄉鎮職稱按照高級:中級:初級0.5:3.0:6.5設崗,部分編制少的鄉鎮一個高級崗位都沒有。全區農技推廣系統僅有正高級崗位3 個,大多數取得中高級職稱資格的農業推廣人員由于沒有崗位而無法聘任,甚至有人員臨近退休才能依靠政策聘任中級職稱,極大的影響了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農技推廣人員混崗現象普遍

每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核定的編制都是5~8 人,但普遍存在農技推廣人員被調用去從事非農技推廣工作或農技人員身兼數職現象。單位其他同志的工作量增加,福利待遇并沒有任何變化,工作積極性難免受到影響。

3.4 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速度慢

現有政策是三年參加一次知識更新培訓,這顯然跟不上農業新科技的發展速度。同時,培訓基本都是課堂為主,實訓或參觀學習的時間很少。授課教師每年基本是本地農業系統的專家,沒有達到“走出去、請進來”的效果。

4 對策及建議

4.1 積極探索農技人才引進新模式

一是農技人員定向培養。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積極探索校地合作,探索推進涉農專業訂單化定向人才培養計劃,并實施“入學有編、畢業有崗”的教育改革試點。二是農技人員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合。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銷售方面還存有巨大發展前景。而農技推廣人員帶來的新技術、新方法有助于新型經營主體突破生產瓶頸。兩者融合發展能夠達到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發展。三是持續開展農技人員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田教授”、“土專家”等當地人才補充到農技推廣隊伍中來。

4.2 完善服務事業條件

農技推廣是必須由國家予以財力支持的公益性事業。在把各項工作和福利待遇列入政府財務預算中的同時,還應保障服務工作的正常所需支出,并通過合理完善辦公、實驗示范、監測、技術培訓等服務設施,以保證服務工作的正常進行。強化政府財政經濟的支持,通過財政建設完善技術推廣設施與裝備的建設,以降低農業新技術應用普及進程中的障礙。推廣經費還可以用于獎勵推廣效果,以激勵人員工作積極性。

4.3 職稱評聘政策適度傾斜

為確保當前農技工作隊伍的穩定性,開展農業技術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適當提高中高級崗位設置比例,以提高農技推廣人員鉆研專業技術的積極性和動力,從而提高工作水平。建立推廣隊伍業績考核機制,通過業績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同時,要完善政策引導,建立優秀人才晉級機制,吸納農業技術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加入推進團隊,并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成長空間,最大發揮自身才能。

4.4 持續開展農技人員培訓工作

以“線上線下”方式開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定期不定期的連線省級、國家級專家進行直播授課,組織農技人員集中學習先進的農業知識。分層級、按類型、按行業重點培養農業產業致富帶頭人、專業種養加能手等農業專業生產型的高素質農民,進一步壯大會科技、會管理、懂經營、會發展的先進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推動嘉陵區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嘉陵區南充市農技
南充市嘉陵區:當好農民工的“娘家人”
有一種堅守叫農技推廣
嘉陵區:用心編織服務網 真情保障擔使命
嘉陵區:為農民工逐夢提供服務和保障
南充市:黨建引領 促進社保高質量發展
有驚無險
全省蠶?,F代農業園區建設培訓班在南充市嘉陵區舉辦
“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啟動實施
感謝信——致南充市第一社會福利院
培育鄉鎮農技人員立足當下更要看重長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