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多組態路徑研究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2024-01-23 08:26段夢如
關鍵詞:社區資源賦值共治

段夢如,田 旭

(1.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法政學院,廣東 廣州 511370;2.西藏民族大學 管理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關于城鄉社區治理的綱領性文件,將社區治理提升到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治理問題做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了新時代社區治理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遠景目標。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依托社區而建的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時強調:“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A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笨梢?,社區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推進其創新發展,是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全面實現的關鍵。當前,我國社區治理創新呈“東部強,中西部弱”的空間分布格局[1]。加強我國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研究是一項重要的時代命題,探究治理創新的多組態路徑是回答這一命題的應有之義。

一、文獻回顧與框架建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地社區治理創新實踐探索成績斐然,學術界掀起關于社區治理創新研究熱潮?,F有研究圍繞社區治理創新的探索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圍繞制度、理論、多元視角等進行的學理探析,涉及社區治理創新的本質意涵[2]、模式特征[3]、邏輯演進[4]、發展趨勢[5]等;二是基于我國社區治理創新實踐展開的實證研究。研究依托實地調研或各地社區治理創新實踐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探尋影響社區治理創新的動因,挖掘社會組織建設[6]、治理資源[7]、社會資本培育[8]、信息技術手段[9]、社會工作[10]等要素參與社區治理創新的耦合度及有益價值,體現了社區治理創新的多要素作用機理,為本研究條件變量的設置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綜合上述社區治理創新影響要素分析及國家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筆者在全面比較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提出“三維五因”的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其中,資源保障維度涉及經濟發展水平、社區資源變量;主體創新維度主要體現為多元共治;手段創新維度包含科技支撐和項目運作兩個前因條件變量,社區治理創新正是在這“三維五因”綜合作用影響下,協同聯動達成創新。

圖1 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分析框架

二、我國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定性比較分析

(一)研究方法設計

筆者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對我國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多組態路徑展開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兼具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優勢,適合小樣本案例的研究[11]。此方法應用研究的本質是“案例導向”,有利于在分析研究結果時回歸案例與案例進行“對話”,并從眾多案例的分析中探索社區治理創新規律,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發展。

(二)案例選取

筆者立足西部地區,從2012~2021年 “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典型案例”中篩選13個地域的社區治理創新典型案例(見表1)。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具有統一、規范的遴選評審機制,由公開投票選出的專家和來自中央有關部委的專家組成評審團,對案例進行集中評審。選出的案例極具權威性,作為各地的治理創新典型,對當地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代表我國社區治理創新的最高水準。此外,所選案例同屬社區治理創新典型案例,在結果上具有同質性,各案例的創新條件又具有一定的異質性,案例的整體性和案例間的可比性特質得以確保,有益于探索創新條件之間的“聯合效應”。案例支撐資料主要源自歷屆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地方官網、微信公眾號等,通過交叉檢驗,保證案例的信度和效度。

表1 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典型案例

(三)變量設定及賦值

第一,經濟發展水平。社區治理創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經濟發展又可以為社區賦能。受地理區位、資源環境、經濟結構等因素影響,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呈不均衡狀態。筆者選取的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案例覆蓋近80%的西部省域,而經濟發展水平作為社區創新治理的資源保障因素之一,其發展程度對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效果有一定影響。因此,將經濟發展水平納入影響社區治理創新水平的前因變量中,進而尋求社區治理創新與經濟發展水平的互動關系,探究在當前經濟發展條件下,如何促使創新發展動力提升,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強化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動力。綜上所述,將2021年第一季度的GDP排行榜分為4個梯隊,GDP排名為領先地區的賦值為1,排名中高地區的賦值為0.67,排名中低地區的賦值為0.33,排名低地區的賦值為0。

第二,社區資源。社區治理創新依賴社區資源,多渠道的社區建設資金投入資源是保障社區良性長效運轉的根本。社區社會資源是社區居民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互惠、信任等價值觀念及關系網絡。社會資源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發揮指引作用,也為社區治理創新提供信任保障和資源保障。而人文區位資源,如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示范區等,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天然優勢,充分發揮人文區位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有助于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治理模式。鑒于此,若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兼具以上三類資源,賦值為1;具備其中兩類資源,賦值為0.67;僅具備其中一類資源,賦值為0.33;三類資源皆未具備的賦值為0。

第三,多元共治?!耙缓硕嘣?、協同治理”的社區治理結構是實現社區治理創新的基本向度。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服務“四社聯動”,為社會工作、社會組織及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明確了政策依據和實踐方向。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治理核心,社區自治為前提,政府、社會組織、轄區單位、社區自組織、居民等主體多方交流、多元參與的“一核多元”社區治理新模式[12],有助于提升社區治理創新效能,形成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因此,筆者通過黨委政府、社會工作機構、轄區單位(即在地相關企事業單位,如物業公司等)、社區自組織和居民參與,對多元共治進行衡量,如果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兼具以上五類主體,賦值為1;具備其中四類主體,賦值為0.67;具備其中三類主體,賦值為0.33;符合其中兩類主體及以下的賦值為0。

第四,科技支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依靠信息技術手段為社區民眾提供管理與服務的模式,已成為社區治理的新模式[13]。建設信息化智能平臺、推進智慧服務,可以幫助社區居民享受精準服務;有效搭建社區與社區居民間的互動橋梁,暢通交流渠道,及時反饋居民的需求及問題,對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事務有促進作用。當重大災害發生時,若借助網絡型組織等,可以迅速與各路專家、資源鏈接起來,從治理工具層面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綜上所述,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同時強調虛擬組織、智能平臺、智慧服務三項內容,賦值為1;強調其中兩項內容,賦值為0.67;僅強調其中一項內容,賦值為0.33;三者皆未強調,賦值為0。

第五,項目運作。社區治理的項目制實踐是實現社區治理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結構性調整的重要舉措[14]。項目運作旨在探究社區治理創新過程中,以何種方式方法、創新理念推動項目實施。首先,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助推項目運作對社區治理創新效果有一定影響。在與養老相關的項目中,我國傳統孝文化可為社區治理創新注入新動力。其次,創新發展現有經驗或自主創新項目運作,是為了落實創新自發性。再次,政府購買服務有助于提高服務的專精化,實現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最后,宣傳及打造項目品牌,是指在項目運作階段積極宣傳倡導,達到動員人力資源、獲取物質和服務資源以及樹立項目品牌的效果。社區治理創新案例若滿足上述四項內容,賦值為1;滿足其中三項內容,賦值為0.67;滿足其中兩項內容,賦值為0.33;滿足其中一項內容及以下的賦值為0。

結果變量即社區治理創新。筆者從四個維度對社區治理創新成果進行測量。一是觀察社區治理的創新案例是否持續更新,以此考察社區治理創新的長效性;二是從創新結果判斷效果是否顯著;三是以社區治理創新的政策影響力層面,判斷是否將治理創新上升為制度性安排;四是評價社區治理創新成果是否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如果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同時符合上述四項內容則賦值為1,符合其中三項內容賦值為0.67,符合其中兩項內容賦值為0.33,僅符合其中一項內容及以下的賦值為0。

文中構建的變量及賦值如表2所示,將條件變量及結果變量數據轉化為分布在0~1之間的模糊集分數,將樣本數據的95%、50%、5%值設定為完全隸屬、交叉點和完全不隸屬,對模糊變量進行校準。

表2 變量設定及賦值

三、研究結果

(一)單變量的必要性分析

必要條件是指當結果出現,該條件變量一定出現。衡量必要條件的重要指標是一致性,一致性分數在0.9以上,則該條件滿足被認定為必要條件。筆者用fsQCA3.0軟件對單個條件變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多元共治的一致性分數為0.975 6,達到必要條件標準。也就是說,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實現,一定有多元共治這一條件變量的存在,多元共治是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結果不可或缺的條件。

(二)前因條件的組態分析

為探究不同的前因條件如何組合以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的創新,筆者進行前因條件的組態分析。分析之前,應確定合適的案例頻數閾值和原始一致性閾值。根據專家建議,筆者最終設定案例頻數閾值為1,原始一致性閾值為0.8,并結合0.75的PRI一致性門檻,將PRI值低于0.75的真值手動更改為0,并進行標準化分析。筆者計算出導致結果發生的三種解,分別是復雜解、簡約解和中間解。通過對中間解和簡約解進行布爾代數運算,獲得社區治理創新的3種組態(見表3)。

表3 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組態

分析可見,雖然3條等效路徑存在不同的條件變量,但其路徑依賴的共性明顯。多元共治變量在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各條路徑中全部出現,顯示對實現社區治理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這也與上文中的必要條件分析結論一致。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單個組態的一致性及總體解的一致性水平均為1,遠高于一致性可接受程度的0.8閾值,表明3條組態覆蓋了筆者所選擇的全部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傮w解的覆蓋率為0.951 2,即3種組態共同解釋95.12%的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案例實現的原因。因此,3種組態可被視為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實現的充分條件組合。

在組態1(社區資源+多元共治+項目運作)中,多元共治和項目運作是核心條件,社區資源為輔助性條件。該組態的原始覆蓋率最高(0.746 9),覆蓋7個案例,說明其是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重要路徑;在組態2(經濟發展水平+社區資源+多元共治+科技支撐)中,多元共治和科技支撐為核心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區資源是輔助性條件。該組態的原始覆蓋率為0.569 4,覆蓋4個案例,其中2個案例與組態1共享;在組態3(經濟發展水平+多元共治+科技支撐+項目運作)中,多元共治、科技支撐和項目運作為核心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是輔助性條件。該組態的原始覆蓋率為0.569 4,覆蓋4個案例,其中2個案例與組態1和組態2共享。

(三)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多組態路徑

依照上述結論,筆者將多組態路徑歸納如下。

第一,多元共治下的“內生動力型” 創新路徑(組態1)。該路徑對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具有較強的解釋力,表明社區治理創新需要形成“一核多元、協同治理”的社區治理結構,還需要注重項目化運作、專業化驅動,進行社區資源整合。這種路徑的特征是在政府推進的前提下,一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引入社會工作機構,如駐社區單位、社會精英、志愿者及社區居民等參與社區治理。二是注重以項目制的模式推動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制為政府與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治理創造了機會,使社會工作機構的專業化技能有用武之地,既滿足了社區多元化和居民多樣化的需求,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三是挖掘及整合社區資源。在社區資源的輔助下,最終協同打造出“內生動力型”社區治理創新路徑。這一路徑的隸屬案例包含案例1、案例4、案例5、案例7、案例9、案例10和案例12,其中案例1即貴州省的“春暉行動”,隸屬度(0.73,0.95)最高。案例1在運行方式上,建立了政府領導,團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配合,鄉鎮和村主辦,社會各方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按簳熜袆印钡母黜椨媱澕肮ぷ鞫嘁皂椖恐频姆绞酵菩?,且不斷追求項目庫的建設與完善,擁有30個示范項目,在項目運作中,充分運用中華民族飲水思源、反哺故土的傳統文化助推項目運作,感召在外游子返鄉回報家鄉和社會。通過政府、社會、個人等的良性互動,社區從依賴外部人力、物力資源的“外源型”轉變成“內源型”發展模式。貴州省“春暉行動”為多元共治下的“內生動力型”創新路徑提供了生動的現實示范。

第二,多元共治下的“科技助力型”創新路徑(組態2)。這一路徑中,科技支撐是關鍵。社區治理創新要善于發揮科技助力的優勢,將智能化技術運用到社區治理中,將科技手段變成治理工具。如此,在多元共治和治理工具兩個核心條件作用下,即使經濟發展水平和社區資源并未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只要對二者加以整合調動,最大化釋放輔助性效用,“兩主兩輔”的模式仍然可以實現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目標。此路徑的典型案例是案例3、案例5、案例7和案例8。其中,貴陽市“一核多元、五力共治”(案例3)在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結果中的隸屬度分數最高,同時該案例也是社會治理創新案例的最佳案例,具有代表性。與此同時,貴陽市善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全面啟動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市、區(縣)、社區社會治理塊數據,打通社區與各相關主體、部門的數據通道,并培養“互聯網+社區”思維,立足社區職能和居民需求,搭建以便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電子政務系統、以社區文化娛樂服務等為主的社區服務系統和以社會治安等為主的公共管理系統,使社區治理與服務變得更為“智慧”。貴州省構建多元治理格局,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引入信息智慧手段,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實現社區治理創新的思路和實踐,是對多元共治下“科技助力型”創新路徑的最佳詮釋,為具有相同特征的其他西部地區社區提供借鑒。

第三,多元共治下的“多元驅動型” 創新路徑(組態3)。該路徑與路徑2較為相似,從構成組態的條件來看,將2條路徑的組合條件進行對比,僅有一個條件變量存在差異,即路徑3中的項目運作替換了路徑2中的社區資源。觀察2條路徑所覆蓋的案例,發現有2個案例是共享的,可見,二者之間存在共性。多元共治和科技支撐對社區治理創新結果的影響力量,在2條路徑中都得到展現;2條路徑分別隸屬的4個案例,其中存在2個共享案例。這些共性表明,當前我國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多通過多元要素的驅動作用,實現“1+1>2”的治理效果。重慶市探索的“四公”治理模式構建社區生活共同體(案例5)便是該組態路徑的最佳詮釋。該模式把社區居民從“陌生人”變為“熟人”,成功構建了互助、互信、互愛的社區共同體。聚焦其具體做法,主體創新層面:在社區黨委主導下,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社工站、社會工作機構和社區居民等組成社區治理的多元實踐主體;資源保障層面:整合社區資源,投資600余萬元資金,在社區內打造集文體娛樂、科普宣傳、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站”;手段創新層面:開通社區微信公眾號、“網上書吧”等線上平臺,暢通居民意見反饋、知識學習、互動參與的渠道。項目推行運作過程中,尤為注重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并邀請社會精英帶動社區居民傳承國粹,為居民素養和社區品質的提升添磚加瓦。該模式在樹立精品社區服務項目品牌的同時,也發揮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四、建 議

社區治理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打好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的“組合拳”,整合發揮多影響要素最優聯動效應,實現其同頻共振尚需努力。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激發內生動力。內生動力是贏得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長遠發展的關鍵。構建黨政推動、社會協同和居民自治相結合的社區治理結構是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應著力打造協同共治的社區共同體,提升社區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吸納能力與項目運作的互動融合能力,以激發社區的內生創新動力,譜好多元共治下的“內生動力型”社區治理創新曲。

第二,強化科技支撐??萍贾问侵ξ鞑康貐^社區治理創新的新時代利器。多元共治下的“科技助力型”創新路徑,是西部地區將社區治理逐步化弱勢為優勢的突破之選。相較于東部及中部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與社區資源相對薄弱的西部地區,更要注重在治理格局和手段創新上另辟蹊徑,以創新發展補足短板弱勢,走好社區治理創新之路。

第三,落實多元驅動。多元驅動是保障西部地區社區治理創新賦能增效的基礎。新發展格局下,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多樣方式的并駕齊驅對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發展至關重要。多元共治下的“多元驅動型”社區治理創新路徑,要求西部地區社區兼顧主體創新、手段創新和強化資源保障,不斷增強創新思維,多角度、多渠道合力開展社區治理工作,提升社區治理創新成效。

猜你喜歡
社區資源賦值共治
有效利用社區資源拓展大班主題活動實踐研究
L-代數上的賦值
“多元共治”樂融融
強賦值幺半群上的加權Mealy機與加權Moore機的關系*
讓社區資源成為提升幼兒人文素養的寶庫
高中生物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利用賦值法解決抽象函數相關問題オ
“社會共治”中的話語權爭奪戰
探索代建制 共治團結閘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確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