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民眾黨競選策略與選情分析

2024-01-24 09:44翁明源林小月
統一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意代表藍綠柯文

□ 翁明源 林小月

2024 年臺灣“二合一”選舉進入最后沖刺階段。11 月24 日,各方候選人最終敲定,各黨派和參選人招數盡出,力圖夯實和拓展選民支持,爭取最終的勝利。臺灣民眾黨作為臺灣第三大黨,2024 年選舉是其面臨的第二次全臺層面重大考驗。2020 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區域民意代表和不分區民意代表選舉,臺灣民眾黨僅獲得5 個不分區民意代表席次,如何擴大選舉成績,特別是如何將柯文哲的個人魅力及約20%支持率轉化為對整個政黨發展更為有利的票數及席次,是臺灣民眾黨避免“泡沫化”最重要課題。

一、臺灣民眾黨競選策略

文宣與組織是競選活動最主要選舉行為,文宣和組織通常也是候選人競選團隊人數最多兩個部門。在臺灣,文宣和組織被形象地稱為“空戰”和“陸戰”。然而,無論“空戰”還是“陸戰”,都需要一個共同的戰略方向,那就是選舉主軸,這是勝選目標下所有競選活動的核心。

(一)選舉主軸:相信美好臺灣/Keep Promise

臺灣民眾黨2024 年選舉主軸是“相信 美好臺灣/Keep Promise”。涵義有兩個方面:一是以積極中性的“相信美好臺灣”為中文口號,容易為大眾所接受,既暗含了支持柯文哲就是“相信美好臺灣”的意圖,又凸顯了“相信”這一在臺灣政治中最為緊缺卻又極其重要的要素,顯示出臺灣民眾黨的誠意。二是以“Keep Promise”為英文注解,與中文口號既有對應也有擴展。對應在于同樣強調“相信”,強調“Keep Promise(信守諾言)”;擴展則在于“Keep Promise”可以簡稱“KP”,等同于柯文哲“柯P”雅號。事實上,臺灣民眾黨競選團隊直接以“KP”作為團隊主標識。

選擇這一主軸有三個方面考慮。首先就選舉邏輯而言,參與競選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精準選民細分,找到最可能支持自己的選民群體。長期以來,柯文哲和臺灣民眾黨自詡為“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中間選民及藍綠邊緣選民是臺灣民眾黨首要吸引力量,因此其選舉主軸必須脫離藍綠爭斗而找到大部分臺灣民眾共同認可的價值。在臺灣民眾黨競選網站首頁競選主軸之下注解中,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你也不愿意再被藍綠意識形態綁架,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請支持我,請加入改變的行列”,表明超越藍綠的選舉邏輯是臺灣民眾黨的首要考慮。其次從現實邏輯看,找到主要支持者普遍認同的議題才能夠得到目標群體選票支持,臺灣民眾黨認為是“相信”。在其看來,民進黨或者國民黨都曾是執政黨,但都無一例外地辜負了選民的“相信”,不僅沒有實現選前的“promise”,欺騙了選民,反而阻礙了臺灣發展,讓臺灣變得不“美好”。第三從歷史邏輯看,承接蔣渭水“民本政治、臺灣自治”思想。臺灣民眾黨名稱源自1927 年蔣渭水推動成立的同名政黨,也是臺灣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臺灣民眾黨以“相信美好臺灣”表達了支持“以民為本”的思想,同時競選網站首頁“把‘國家’還給你”也含有“臺灣自治”意涵。一方面有將臺灣視作“國家”的“臺獨”嫌疑,以此爭取“偏綠”選民支持;另一方面意指政治被民進黨操縱,選擇民眾黨才能“還政于民”,為民做主。

從柯文哲和臺灣民眾黨選舉主軸可以看出2024年選舉兩大戰略意圖。一是以超越藍綠的政治口號為臺灣選民提供一個“第三條路”選擇,但同時也以中性較不具攻擊性話語留下了與國民黨或者民進黨可能合作的空間。二是以“信守承諾”實質內涵吸引選民支持,同時也向島外各方展示自己政治行為的高度穩定性,贏得其他勢力信任或避免遭遇其他勢力阻撓。

(二)文宣策略:堅持中間,兩向拓展

柯文哲是2014 年以來唯一網絡聲量持續穩居前三政治人物,兩次當選臺北市市長也得益于精妙的文宣策略。2024 年選舉其文宣策略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是堅持中間,塑造“不藍不綠”個人形象。臺灣民眾黨自我宣傳為代表臺灣最廣大民眾的中間力量,竭力表現出同民進黨及國民黨不同的形象特質。候選人個人形象上,柯文哲避免貼上“藍綠”標簽。針對賴清德“臺獨”色彩以及民進黨貪腐弊案,柯文哲大力宣傳守護和平以及勤儉廉政個人形象,展示自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延續雙城論壇等對維護兩岸和平的貢獻,強調自己每天7點半上班、執政期間還掉570 億元新臺幣債務、沒有貪污等勤儉廉政事實情況。針對侯友宜出身強力部門、脫離民眾的官僚氣質和國民黨的“老舊古板”形象,柯文哲廣泛參與網絡社交媒體與網民親切互動。不僅以每天4 到5 支短片的頻率正面回答民意關切的問題,還化身卡通人物進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游戲、動漫當中與年輕人互動。

二是兩向拓展,闡述“忽藍忽綠”政策主張。立足中間立場贏得中間選民支持的同時,臺灣民眾黨還向藍綠兩頭拓展爭取“淺藍”和“淺綠”選民。一方面,針對“淺藍”選民,柯文哲始終以“兩岸和平交流”為基調,不僅積極推動兩岸務實交流,還多次提出“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等;提議建設金廈大橋,恢復“兩會”(海協會、臺灣?;鶗?機制,貨貿與服貿談判,反對“去中國化”等。相比國民黨,臺灣民眾黨甚至在兩岸論述上更能得到藍營選民認可。另一方面,針對“淺綠”選民,臺灣民眾黨在防務、外事等領域積極配合美國的主張。6 月27 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杰斯等人竄訪臺灣,臺灣民眾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邱臣遠明確表達了持續深化對美防務合作、軍購采購進度,以及構建不對稱戰力訴求。同時,針對兩岸緊張局勢,柯文哲、黃珊珊等多次反對大陸涉臺軍事行動,及所謂“阻礙島內農產品輸陸”等。

三是戰略模糊,保持“可藍可綠”政治姿態。當前社會撕裂愈發嚴重的臺灣社會,清晰表明自己偏藍或偏綠政治態度可能會很快失去其他政治態度選民,因此柯文哲的策略就是不清晰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既不反對“獨立”也不支持統一,通過偏藍偏綠交替出現甚至自相矛盾的政治言論,避免被對手貼上固定標簽,同時跳出意識形態的藍綠分野,更強調如何解決臺灣民眾的切身難題。特別是5 月宣布參選以來,柯文哲及臺灣民眾黨競選團隊在政策宣傳中盡力避免在統“獨”議題上表態??挛恼芨傔x網站政策框架中,競選政策分為“人安”“產安”“國安”三大板塊?!皣病卑鍓K僅僅分為“‘國家’體制”“財政劃分”“專業治理”和“數位轉型”4 個部分,很少涉及兩岸或對外關系內容。

(三)組織策略:深入基層,收編藍綠

缺乏在地經營組織基礎是柯文哲及其臺灣民眾黨在全臺性選舉中的最大短板,為此,柯文哲多措并舉加緊建立組織力量。

一是推動黨員深入基層,奠定組織基礎。組織的關鍵是基層,民眾黨自2018 年成立以來就推動黨員廣泛參與各層級公職人員選舉,目前已經在縣市議員、市鎮民代表、村里長等層級贏得了數十個席次,初步奠定了組織基礎。2024 年選舉,臺灣民眾黨繼續深入基層,鞏固拓展基層力量。先是柯文哲以身作則,針對當前影響力有所不足的中南部勤走地方基層,拜訪宮廟社區,走訪產業界;其后要求臺灣民眾黨前任和現任不分區民意代表必須投入區域民意代表選舉中,增加政黨能見度,拓展基層實力。

二是收編藍綠邊緣勢力,組建“無黨聯盟”?!罢薪导{叛”現有地方勢力是發展組織力量最有效方式。一方面,國民黨和民進黨在黨內利益分配過程中難以面面俱到,從而產生邊緣勢力并逐漸脫離;另一方面,臺灣社會不滿藍綠的民意基礎在壯大并催生出了眾多“第三勢力”。這些政治人物或政治勢力熟稔地方議題、熟悉地方政治生態,能夠給臺灣民眾黨壯大自身力量提供充足養料。因此,早在初任臺北市市長時,柯文哲就對各方勢力來者不拒,先后納入原“時代力量”黃國昌、原親民黨黃珊珊、原民進黨周榆修、原新黨鄧家基、原國民黨陳福海、原“臺聯黨”蘇進強、郭臺銘系統高虹安、新光集團吳欣盈等。2024年選舉,柯文哲先后拜會并拉攏“無黨團結聯盟”“時代力量”等多個政黨及無黨籍地方議員或村里長組建“無黨聯盟”,希望借助現有這些政治勢力壯大自身組織力量。

三是籌組組織動員機構,加強動員能力。組織動員需要有專門機構。一方面,針對本黨組織,柯文哲通過給黨員的公開信提出黨務革新六大做法,精干黨內隊伍,匯集黨內合力。包括全面清查黨籍干部、嚴格把關干部任用、核實申請入黨門檻、健全黨務防腐機制、強化教育廉政規范、檢討現行助理制度。另一方面,籌組專門組織動員機構實務操作。1 月,柯文哲成立“臺灣新故鄉智庫協會”并任理事長,廣納政治領袖、政務官、學界精英、中小企業老板、青年社團、文化界等50 多位人士,開啟了2024 年選舉組織戰。隨后,柯文哲成立了各地區個人后援會、“女力后援會”、“選哲之友會”等競選組織,為其籌款、造勢、拉票等組織動員。此外,柯文哲競選團隊還積極創新動員形式,通過新書發表會、演唱會、記者會等形式開展動員。

二、臺灣民眾黨選情分析

隨著“藍白合”破裂和郭臺銘宣布退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重新呈現“三腳督”形態。立法機構選舉層面,仍然是“一大”(民進黨)、“一中”(國民黨)及“一小”(民眾黨)態勢。距離投票日不到30天,臺灣民眾黨選舉形勢無論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層面還是民意代表層面,都還存在較大變數。其中的關鍵在于“藍白棄?!笔欠褚约叭绾螌崿F。

(一)柯文哲選舉態勢

柯文哲作為近10 年臺灣地區聲量最具持續力和最少波動政治人物,有著極其穩定的支持群體。進入2023 年以來同樣如此,無論是侯友宜參選前支持度接近甚至超過賴清德時期,還是參選后迅速掉落第三一直延續至今階段,柯文哲的支持率基本穩定保持在15%到30%之間,并長期保持在20%以上。

進入12 月,柯文哲民調受到多個因素影響。一是隨著“藍白合”破裂,柯文哲政治信譽遭受嚴重損害?!傲鈧髅健泵裾{顯示,柯文哲在藍白破局后被厭惡感極速飆升,達到56.64%,較10 月大幅成長10.01 個百分點。二是國民黨將韓國瑜置于不分區民意代表名單第一位,以及趙少康成為侯友宜副手,推動了“藍營”選民歸隊。原本支持柯文哲的“淺藍”選民大幅減少,柯文哲支持率迅速掉落至第三,甚至在多個民調中低于20%。三是作為新光集團“公主”,吳欣盈擔任柯文哲副手并未帶來有效助益。不僅在候選人喜好度上,相比蕭美琴的44%和趙少康的30%,吳欣盈僅獲得14%喜好度;財力支持上,由于未獲得家族一致同意,吳欣盈也并沒能幫助柯文哲解決財務困難,以至于柯文哲訴苦“其實民眾黨從頭到尾都是瀕臨破產邊緣”。

事實上,結合11 月底各方民調可以發現,臺灣民眾黨支持度已出現重大變化。從整體看,“柯盈配”已經被“侯康配”超越位居第三。從實際數據看,“柯盈配”支持度維持在大約15%-25%,平均21%,與“侯康配”的差距從2 個百分點到16.8 個百分點不等,平均差距9 個百分點。實現翻轉難度較大。

(二)臺灣民眾黨民意代表選情

不同于柯文哲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高度穩定性,臺灣民眾黨在民意代表選舉層面實力并不突出,不僅在區域民意代表方面沒有一席之地,不分區民意代表也僅僅只有5 個席次。對于一個政黨而言,要想避免新黨、“臺聯黨”、親民黨、“時代力量”等所謂臺灣“第三大黨”的泡沫化結局,臺灣民眾黨必須既要擺脫“柯文哲黨”標簽,更要能夠依靠政黨自身實力在區域民意代表選舉中有所斬獲,不分區民意代表實現穩步增長,從而保證成為立法機構關鍵少數,才能不斷彰顯價值,贏得穩定支持。

表1 11 月24 日以來競選三方民調比較

表2 臺灣民眾黨2024 年區域民意代表提名人名單

臺灣民眾黨區域民意代表選舉提名11 人,除民眾黨不分區民意代表和黨內發言人外,多出自國民黨。從各自競爭對手看,基本都是國民黨和民進黨雙向夾擊,想要脫穎而出可能性不大。

臺灣民眾黨想要獲得突破,仍然需要寄希望于不分區民意代表選舉。不分區民意代表席次取決于政黨票比例,或可以認為是政黨支持度的轉化。2020 年選舉,民進黨獲得11.22%選票,獲得5 席不分區民意代表。以臺灣民意基金會長期民調為參照,與當時臺灣民眾黨9.3%民調支持度大致相當。2023 年以來,臺灣民眾黨政黨支持度一直處于較大波動中,最高曾兩次超過國民黨位居第二達到22.2%,2019 年以來呈上升趨勢,到現在基本保持在15%到20%之間。若以此為依據,臺灣民眾黨2024 年將獲得8 至10席不分區民意代表。

(三)民眾黨的策略選擇

基于臺灣民眾黨選舉態勢,選前最后一個月更為切實的目標是要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層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臺灣地區領導人層面,“柯盈配”競選目標是在盡可能獲得更多選票支持,從而帶動政黨票數量增長基礎上謀求“棄侯??隆钡目赡?。因此,競選策略重點在于拓展票源,增加支持率。一是政治立場方面,爭取綠營選票。由于藍營選民在韓國瑜與趙少康參選之下逐漸歸隊,想要爭取藍營選民支持將極為困難。相比之下,由于民進黨難以擺脫執政包袱和層出不窮的貪腐弊案,柯文哲可能成為綠營群體和中間選民的替代選擇。因此,柯文哲既公開聲稱自己“內心本質其實是深綠”,會向蔡英文看齊“維持現狀”;又猛烈抨擊包括賴清德在內民進黨新潮流系,以爭取反新潮流系民進黨支持者的認同。二是年齡方面,搶攻長者票??挛恼艿闹С终咭郧嗄耆后w為主,40 歲以下的群體柯文哲幾乎是支持率最高候選人。同時,柯文哲由于不同于傳統候選人的專業形象和嚴謹態度,50 歲以上群體支持率僅13%,低于侯友宜。因此,9月6日,柯文哲首場政策記者會首先提出了老人政策,包括65 歲以上長者健保全額補助、取消巴氏量表。此后,又提出推動長照保險、提高長照預算和補貼等政策。三是地區方面,勤跑中南部。雖然在臺北市市長的8 年任期中柯文哲已經將自身影響力拓展到全臺灣,但是在距離臺北市較遠的中南部,柯文哲的支持度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主要因為中南部主要是民進黨支持群體,且以老年人為主,更看重地方組織關系而非選舉宣傳。為此,深耕中南部勤跑基層也是柯文哲接下來拓展選票重點。

民意代表層面,臺灣民眾黨競選目標是爭取8 席以上不分區民意代表,從而推動立法機構“三黨不過半”,臺灣民眾黨成為“關鍵少數”。首先,區域民意代表臺灣民眾黨提名的11 個選區中,5 個主要面對國民黨或民進黨一個競爭對手。為此,臺灣民眾黨區域民意代表選舉策略是盡可能爭取未提名政黨的支持以提升當選概率。其中的典型是臺中市第一選區蔡壁如,不僅得到了國民黨臺中市市長盧秀燕鼎力支持,也與臺中市其他選區國民黨民意代表候選人相互協作。其次,不分區民意代表提名,臺灣民眾黨采取變相增加當選人數方式實現各領域廣覆蓋,達到積少成多目的。目前,臺灣民眾黨公布了34 人不分區民意代表名單。為了囊括更多人進入不分區民意代表名單并由此推高政黨得票率,臺灣民眾黨宣布不分區民意代表采取“兩年任期制”。因此,按照至少8 席不分區民意代表當選數,臺灣民眾黨不分區民意代表名單中的前16 將成為“安全名單”。其中不僅有原親民黨的黃珊珊、林國成,也有主張“獨立”的黃國昌、陳昭姿等,希望借此獲得“藍”“綠”各方選民支持。

猜你喜歡
民意代表藍綠柯文
影響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藍綠空間耦合關鍵因素
——基于上海市長寧區130個樣本的研究
利用SWAT模型分析烏江流域藍綠水時空分布特征*
藍綠橙漸變色
山寨邀請函
寒冷的子宮
藍綠激光水下通信技術綜述
兩岸大交流中的臺灣民意代表群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