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揚中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調查

2024-01-25 18:56張柏祥
農業裝備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揚中市文明農業

張柏祥

(揚中市三茅街道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揚中 212200)

揚中市制定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鄉村振興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通過加強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促進了轄區內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

1 取得的初步成效

1.1 聚焦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關鍵是提高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1]。為此,揚中市建設高標準農田達標面積近0.67 萬hm2,稻麥生產機械化程度達90%,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68%。推進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蔬菜播種面積0.31 萬hm2,總產量9.70 萬t。鞏固生豬產能,目前能繁母豬穩定在0.18 萬頭,生豬存欄1.50 萬頭。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0.11 萬hm2,水產品產量達6 500 t。

隨著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發展趨勢朝著生態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發展[3]。以沿江一帶及238 省道為重點,布點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推動“農村+旅游”、“農業+互聯網”等深度融合。新壩鎮首屆枇杷文旅節、三茅街道興陽村文化藝術節、八橋鎮利民村端午文化節、永勝村紅菱文化節等活動均取得較好反響,推進了鄉村三產融合發展。

1.2 聚焦鄉村建設,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把保護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放在重要地位,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市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率100%;改造完成農村生態河道37.4 km;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積極推行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集中處理,覆蓋率達90%,獲評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工作先進縣(市)。

農村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其生態文明質量高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評價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指標[2]。按照“生態美、環境美、人文美、管護水平高”的創建要求,積極申報創建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縣、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村。新壩鎮聯合村、新治村,三茅街道營房村,八橋鎮利民村、永勝村先后創成省級特色田園村莊。

1.3 聚焦富民強村,有效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強化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定出臺《揚中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扎實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租賃發包專項清查整改行動,追繳欠繳租金112 萬元。引導各鎮(街、區)組織村集體資產資源、土地經營權流轉、基礎建設等項目統一進場公開交易,累計成交項目數1 957 筆,成交金額1.53 億元。

推進富民強村幫促行動,重點對西來橋鎮東來村、三新村和北勝村3 個經濟相對薄弱村制定幫促措施,因地制宜落實增收項目11 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57.20 萬元,新增就業崗位近60 個,帶動農民增收200 余萬元。

1.4 聚焦治理有效,不斷提升農村鄉風文明水平

注重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構建“黨委領導、全民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框架。對全市318 個城鄉綜合網格和832 個黨小組“紅色網格”進行疊加升級,把社會保障、綜合治理、疫情防控、糾紛調解等工作全部統籌到網格內,做到民生實事“格中辦理”、信訪輿情關口前移。

以豐富鄉村特色文化為內涵,全力辦好新時代文明實施站,傳播科學知識,弘揚善行義舉,普及法制文化。開展文明家庭、美麗庭院、清潔村埭評比行動,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積極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活動,引導居民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理念,樹立和諧社會新風尚。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產業穩產保供質量不高

揚中市農業生產仍存在“體量小、市場小、投入大、見效慢”等短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農業產業項目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加上近年來生產成本上升,農業比較效益低。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老化,農田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脫節現象仍然存在,農業產業穩產高產抗風險能力受到制約。

2.2 市場產業化程度偏低

農業產業競爭力不強,高效設施農業發展層次不高,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水平不高。農村產業鏈延伸不夠充分,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精深加工是一項“短腿”,通過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還存在困難,需要在農業品牌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2.3 農村產業同質化現象明顯

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紅色文化、傳統村落等農文旅項目雖然初具規模,但經過幾年的運作,存在有“人氣”沒“財氣”的窘境,部分村(社區)對特色資源挖掘不夠深,產業產品雷同,缺乏個性內涵。

2.4 鄉村科技及管理人才不足

鄉村振興的“新農人”缺乏,“領頭雁”帶動作用不強。農業從業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高素質年輕人占比低,鄉村本土實用技能人才少,引進各類人才服務農村產業發展的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健全。

3 加快發展的建議

3.1 著力構建高效農業產業體系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資金投入,加強農田水利、農業機械、農業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各地不同產業基礎和資源特點,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培育具有揚中特色的精品農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

3.2 切實打造安居樂業生態環境

充分發揮農村公共運行維護機制“八位一體”揚中品牌的優勢,全面完成自然村環境整治任務。大力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生態美麗優勝村”“富民強村先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等評比活動,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可借鑒的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模板,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路。

3.3 全面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發揮“揚中市渡江文化園”“揚中市博物館”“郭克生事跡展覽館”宣傳教育陣地作用,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3.4 注重建設現代農村人才隊伍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才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做好“土專家”的挖掘、培養、引進工作。大力實施“鄉賢回歸計劃”,讓鄉賢成為代言人、招商引資的引路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干家。

3.5 不斷強化基層社會治理體制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堅強的農村黨組織,豐富“黨建+”工作內容,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把黨的部署落實到第一線,把服務發展體現在第一線。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增強鄉村振興新功能,讓黨建加出社會治理的成效和水平。

鄉村振興是個系統工程,要全面把握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內涵,深刻理解“三農”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聚焦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真抓實干,奮發進取,在新征程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揚中新實踐的時代篇章。

猜你喜歡
揚中市文明農業
揚中市靈新風機氟塑有限公司
揚中市靈新風機氟塑有限公司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揚中市“兩個百分百”守牢安全底線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請文明演繹
揚中市歐美同學會“白、揚”村企結對幫扶活動成功舉辦
漫說文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