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敕封平天仙姑寶卷》中的仙姑形象

2024-01-25 08:01周建強
華夏文化 2023年4期
關鍵詞:仙姑寶卷黑河

□周建強

寶卷是一種淵源于唐代佛教俗講,產生于元末明初,并在宗教(主要是佛教和民間教派)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按照一定規范和儀式演唱的說唱文本。(參見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09年版,第1頁)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刊刻流行于張掖的《敕封平天仙姑寶卷》(以下簡稱《仙姑寶卷》)是河西人民自己創作的三個寶卷之一,是在歷代神化平天仙姑的基礎上,采用當時流行的俗文學“寶卷”的形式編撰完成的類似于“善書”的一種民間宗教寶卷。關于河西寶卷的來源,學界大致有河西本土產生說和明代內地傳入說兩種不同的觀點。(參見慶振軒、郭曉瑜:《河西寶卷淵流探論》,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明代內地傳入說很重要的“教義”根據便是《仙姑寶卷》中有驪山老母所講的“大道”,像明代后期的許多受羅教(無為教)影響的民間宗教一樣講“無為”。事實上,“大道”的特別之處:“我修的名四符無人無我,精與神魂與魄四符之名”,是長期以來儒釋道三教融合在民間信仰的重要體現。其中“無人無我”為佛教三法印之一,而“精與神魂與魄”是道教所主張的性命雙修論。平天仙姑信仰是產生于張掖臨澤,而又廣泛流傳于黑河流域的民間信仰,其中《仙姑寶卷》對平天仙姑在黑河流域的廣泛流傳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文以張掖圖書館翻印的《仙姑寶卷》為藍本,分析了仙姑作為儒釋道復合體民間信仰神祇的形象,以期有助于探討仙姑信仰通過走廊在蒙古高原民眾當中傳播的原因。

一、《仙姑寶卷》的編纂結構、內容和神跡

從《仙姑寶卷》的編撰結構來看,開頭部分有《舉香贊》《開經偈》《開經贊》和《仙姑寶誥》,結經部分有《回向無上佛菩提》,中間分為十九分,在每分的開頭均有曲牌名,都是明代教派寶卷中常見的一些小曲。從內容來看,以講唱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為主,夾雜宣講教義、勸善等成分,分布在《仙姑寶卷》的主體部分十九分。從展現仙姑神跡的角度來看,十九分又分為四部分。其中,第一分至第六分構成了《仙姑寶卷》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仙姑修行、修橋、驪山老母度化、煉魔、得道和顯骨,可視為仙姑“內修身心”的“煉己”階段;第七分到十二分,外加第十九分構成了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仙姑設橋渡漢兵、夷人焚廟、仙姑三次殃及夷人、夷人信服后修仙姑廟和近代仙姑顯靈的事跡,可視為仙姑運用神力“度化夷人”階段;第十三分到第十六分構成了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仙姑救周秀才、使逆婦變狗、救王志仁、救單氏母子,可視為仙姑“勸善世人”階段;第十六分至第十七分構成了第四部分,主要講述玉帝降敕和八洞神仙慶賀仙姑,可視為仙姑“功行圓滿”階段。

二、亦儒亦佛亦道的仙姑形象

結合《仙姑寶卷》的形式和內容,從仙姑由內修煉己到濟世度人、再到勸誡世人向善的神跡,可以看出《仙姑寶卷》塑造的仙姑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民間信仰神祇,是儒釋道的化身,亦儒亦佛亦道。具體來講,仙姑的形象在形式和儀軌上是佛,在內容和精神上是道,在目的和意境上是儒,符合“神道設教”的文化特質。經卷開頭有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內容具有明顯的佛教色彩,最后一部分內容則具有道教的鮮明特征。如《舉香贊》說:“仙姑寶卷,法界來臨,平天仙姑下天宮,……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現未來佛,法、僧三寶?!?黃岳年、藺海鯤 翻印:《仙姑寶卷》,張掖市圖書館藏2020年,第5頁)作者把《仙姑寶卷》的問世比作真如法性的降世,平天仙姑由天宮來到人世間。要敬仰、皈命具有威神力的發心大菩薩,敬仰、皈命一切佛法僧三寶?!堕_經偈》說:“無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寶意,皈命十方一切佛法僧,法輪常轉度眾生?!?《仙姑寶卷》,第5—6頁)據說這是武則天為唐譯本《華嚴經》寫的享譽后世的《開經偈》,作者把《仙姑寶卷》視為同佛法一樣高深的思想,誓愿理解真如寶卷的真諦,皈命三寶,度脫眾生出沉淪?!堕_經贊》又說:“仙姑寶卷才展開,諸佛菩薩降臨來,天龍八部生歡喜,大眾宣贊永無災?!?《仙姑寶卷》,第6頁)可見,《仙姑寶卷》如同無上精微的佛法,平天仙姑儼然一副佛菩薩的樣貌,能度脫眾生出離苦海。而《仙姑寶誥》說:“太華仙苑,青陽內宮,平天仙姑,至圣元君,……修真功滿,隨波化而超仙風,……平天仙姑,沖和洞妙元君?!?《仙姑寶卷》,第6—7頁)此處仙姑呈現的卻完全是道教神仙的形象。

經卷主體十九分第一部分展現的是仙姑修“真功”,以道教內丹修煉“躲輪回,赴命歸根”(《仙姑寶卷》,第10頁)為特征,此處的“根”實際意涵為成仙之根本“大道”。其中《仙姑煉魔分第四》表現得最為典型,仙姑經受住了猛虎、蟒蛇、魔王等各種幻化的考驗,戰勝了自己的心魔,并受驪山老母點化,修成正果。道教特別是以“三教合一”為特征的全真道派有“心似猿,意似馬”的說法。在全真道看來,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生則性滅,心滅則性顯,性顯則道成。因而,在全真修性過程中,非常重視磨練心志,主張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泯除一切是非人我,息除一切邪心、雜念與妄念,使“心”處于一種“清凈”明澈的狀態,達到一種心不起境、對境無心的神秘境界,從而顯現元初本來真性,實現宗教精神層次超越的理想目標。(周建強:《全真道倫理思想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28頁)十九分第二、三部分展現的是仙姑修“真行”。第四部分說明仙姑在真功真行的基礎上,實現了“功行雙全”?!吨仃柸婕び窕ㄉ缡琛穼λ^的“功行”做了闡述:“晉真人云:‘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疊神情,無動無作,真清真凈,抱元守一,存神固氣,乃是真功也。若要真行者,須是修仁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行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伏愿諸公早垂照鑒?!?參見《道藏》第25冊,第748頁)。仙姑躋位登真后,得到了玉皇大帝的敕封,八洞神仙也前來慶賀。當然,十九分第三部分雖展示的是仙姑修“真行”的事跡,但實質上反映的是儒家“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倫理觀念,勸誡世人當心懷善念,切勿萌生取人性命、謀人錢財的邪念。只不過這種勸誡以“仙姑”神性的口吻進行了非比尋常的宣示。至于十九分第二部分,有些表面上敘說的是漢代之事,實際上折射的是明代的社會現實,(參見 崔云勝、秦弋然:《平天仙姑寶卷中的河西歷史》,載《河西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有些則是明代河西歷史事件,(崔云勝:《西夏黑河橋碑與黑河流域的平天仙姑信仰》,載《寧夏社會科學》2006第4期)篇幅約占《仙姑寶卷》的三分之一,重要性自不待言。

三、結語

河西走廊地處絲綢之路的黃金段,歷來是民族遷徙往來、文化交流傳播的大通道,在聯通東部中原文化和西部邊疆綠洲文化,溝通北部蒙古高原文化和南部青藏高原文化,甚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是走廊多種文化交融復合體的見證地,承載了不同文化類型之間的共生共融。從東西聯通來看,自張騫鑿空西域以后,佛法東來與儒道西漸在河西走廊際遇交融,共同書寫了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特質,共同影響、塑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格局。從南北溝通來看,河西走廊無論是與北部的蒙古高原,還是南部的青藏高原從來沒有因為高山河流縱谷而完全阻隔??梢哉f,平天仙姑信仰既是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下半農半牧、農牧結合生產方式的產物,又是儒釋道三教長期以來在河西走廊融合,特別是明清儒釋道三教進一步合流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断晒脤毦怼分械钠教煜晒檬且晃患饶軌驖M足北方草原民族對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生活安定、消災祈福信仰需要的神仙,又能夠幫助人們成功實現戒除一切貪嗔癡、堅守五倫、講信修睦、度脫沉輪而苦志修行的神仙,是以道為主、會通儒佛的民間女神,展現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復合體”形象?!断晒脤毦怼匪茉斓钠教煜晒门裥蜗笈c臨澤板橋一帶固有的平天仙姑信仰完美結合,使平天仙姑信仰深入民間,加速了平天仙姑信仰在黑河流域的廣泛傳播,甚至通過黑河走廊北山口,影響了周邊鄰近蒙古草原民眾的信仰生活??傊?仙姑之所以能夠通過走廊在蒙古高原民眾中傳播,成為整個黑河流域的神祇是因為仙姑本身就是各種信仰文化的復合體,適合流域民眾的信仰生活需要。

猜你喜歡
仙姑寶卷黑河
隴原“尋寶”
——河西寶卷整理的回顧與反思
何仙姑避嫌
仙姑
清末民國文益書局石印寶卷始末*
《香山寶卷》在越南的傳播及流變
到張掖看黑河
小二黑結婚(節選)
南京圖書館藏珍貴寶卷掠影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河的孩子(中篇小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