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章縣蠶桑產業扶貧思考

2024-01-26 18:11曾曉英余文中任曉曉楊萬軍
四川蠶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赫章縣蠶業養蠶

曾曉英 余文中 任曉曉 張 芳 何 靜 楊萬軍

(貴州省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貴州 遵義 563006)

畢節市赫章縣平均海拔1 996 m,地處黔西北部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全縣耕地94.11 %是坡地,20.25 %的坡度大于25 ℃,暖溫帶溫涼春干夏濕氣候,晝夜溫差較大??h內巖溶地貌典型,峰巒重疊,地質環境十分脆弱。2019 年,赫章縣以扶貧專項資金,在全縣各鄉鎮大力發展種桑養蠶,流轉土地、建大棚、購蠶具、修路等。2 年左右全縣栽桑5 萬畝(3 333.3 hm2),同時建生絲或絲綿加工廠。每個鄉鎮種植面積1 000~5 000 畝(66.6~333.3 hm2)。2022 年諸多因素影響,多數鄉鎮已完全放棄,一些企業和農戶仍在堅持。目前,全縣桑園養蠶利用面積不足2000 畝(133.3 hm2)。赫章縣蠶桑產業發展信心不足,舉步維艱。如何保住現有桑樹資源,實現赫章蠶業良性循環,需要結合地區實際,制定應對策略,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技術輸入,提高蠶農防病意識及飼育水平,逐步使產業恢復活力。

1 產業發展現狀

赫章蠶桑產業建設得益于地方扶貧項目資助,前期發展迅猛,后期受技術、管理等多因素影響連年受挫,產業隨之下滑,各地相繼毀桑棄桑。從始至終發展不順暢,無法解決諸多技術難題,人們對產業發展迷茫。一些鄉政府對該產業表示支持,但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只有部分散戶從事該產業。目前,羅州鎮等鄉鎮比較重視發展種桑養蠶,力推企業帶動發展。

2 問題分析

2.1 產業統籌不足,過于盲從

全縣蠶桑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設計。從桑樹品種選擇、蠶房選址建造到交通排灌設施配套等把控不足,缺乏專業人士指導及科學統籌。建設步伐過快、技術儲備不足,以至于養蠶生產屢受重創,導致養蠶農戶信心屢受打擊。

2.2 防病意識淡薄,發病率高

全縣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滯后,養蠶與貯桑場所缺乏隔離社會、蔟具等共處一室。蠶糞隨意處理給病菌的繁衍及傳播提供了機會。養蠶結束后不即時消毒,特別是最后一批飼育結束要來年蠶前才進行清理。桑農盡心盡力,飼養的蠶前期長勢良好,到了后期暴發膿病顆粒無收,好點的張種鮮繭單產20~30 kg 左右,產量長期維持低位。

2.3 桑園管理混亂,產葉量低

全縣相當一部分農戶效仿廣西模式,種植雜交桑,密植為3 000~6 000 株/666.7 m2,少部分種植嫁接苗。因缺乏專業指導,大部分距地面10 cm 左右的部位剪伐,造成桑樹剪口破損而變成枯樁壞死。株距過密且不疏芽導致桑樹葉片薄而小,嚴重缺乏營養,品質差。園區管理無頭緒,不及時施肥除草,隨意不定期,產葉量長期在1000 kg 左右,難以通過增加飼育量來提高收益。

2.4 飼育方式落后,用工成本高

養蠶模式采用多層吊床育,每層蠶床面積約3~4 m2左右,一般10 層,須2 人配合上下滑動蠶床方可給桑,飼育緩慢。因大蠶期用葉量大,多次給葉后殘桑積存厚,須每天或隔天除沙,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2.5 設施不協調,阻礙產業進步

蠶室設施布局存在嚴重不足。一是蠶房布局及構造不合理。比如羅州絲路桑蠶產業示范基地建造了1 0002以上的鋼架養蠶大棚,蠶房設計全封閉式,沒有窗戶,一間緊挨一間,完全利用換氣扇排濕換氣,耗電量大,不同批次養蠶也不便于隔離,極易造成交叉感染,給養蠶防病造成極大的隱患。二是蠶房普遍沒有排水口,消毒污水亂排,極易污染環境或桑園,加大了蠶病防治難度,增加了發病的風險。三是桑園面積與飼育蠶室不匹配,造成大量桑葉浪費,無法提高蠶繭產量。近年來,國家對基本農田嚴管,要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政策,養蠶建棚受限無法擴展。

3 赫章產業發展前景與優勢

3.1 價格穩,發展潛能足

當今社會,人們對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極其重視,絲綢行業需求穩步增長。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蠶絲行業有望獲得廣闊市場,拓展更多國際合作。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大多產業均不同程度受到沖擊。農產品,比如蔬菜、水果、糧食等受季節影響也特別大,在大批上市時期,有時價格低到驚人。然而,蠶繭的銷售供不應求,價格保持穩中有升。2023 年的繭價比2020 年上漲10%以上。投產桑園按1 500~2 000 kg/666.7 m2產葉量計算,養蠶收益可達5 000~8 000 元。如果桑園套作其他作物,收益還將更高。

3.2 資源豐富,優勢顯著

赫章縣擁有豐富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具有發展蠶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和社會基礎。桑樹生命力頑強,對環境適應性強,生長快,對綠化、固土、蓄水、空氣凈化效果理想,適合高原山地石漠化治理,具有可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3 創業門檻低,成功率高

貴州農村工業污染少,土地寬廣,空氣清新,水源豐富,適合種桑養蠶。目前,當地農民工外出務工不如以前,返鄉創業成為新的選擇趨勢。政策層面上,對返鄉創業的優惠包括低息或無息貸款等較多。而當地農村空閑人口多,勞動力成本低,產業發展成功率高。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幫扶力度,優化設施建設

地方政府應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力爭長效的幫扶政策,學習發達地區成功經驗,不斷改進策略與方法,促進產業穩步提升。對基礎建設不規范未完善的,以示范帶動,打造亮點引領促進積極主動整改。以適應赫章地區氣候環境為前提,對吊床育高強度的用工格局整改為固定的1~3層蠶臺,達到飼育省工、省時、高效之目的。針對蠶臺育較吊床育層數減少飼育量,以增加飼育批次補充養蠶量的不足,進而提高養蠶效益。

4.2 加強專業培訓,提高養蠶技能

由政府組織,強化種桑養蠶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飼養技能及防病意識。飼育過程專業技術員適時跟蹤,點對點零距離。手把手示范,培養二傳手,傳幫帶提高技能。重點培養桑園面積達10畝(0.67 hm2),年養蠶20 張以上的養蠶戶,力爭張種產量上新臺階,重振信心,逐漸引領帶動周邊農戶。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政府予以政策傾斜。培養蠶桑專業農民、養蠶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真正做到產業興村、產業留人[1]。逐步實現村村有輔導員,打造一村一品養蠶為業的產業村[2],使發展更集中、便管理、更高效的一體化養蠶格局。

4.3 調整桑園布局,優化苗木品質

如何提高桑葉產量,建議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改良桑樹品種,對雜交桑采取嫁接或換苗,推薦強桑系列、農桑系列桑品種[3]。二是注重桑樹修剪。剪技方法按桑樹栽植密度分高、中、低干桑。主、支干的高度,由專業技術員視栽植密度確定。三是做好桑園護理。為使桑樹品種性能充分體現,做好翻耕、除草、施肥、疏芽、灌溉及排水等工作,保持桑葉旺盛生長,達到持續高產、穩產的關鍵環節。

4.4 狠抓省力技術,提升高效養蠶

機械化運用于蠶業生產是產業的發展趨勢。工廠化小蠶共育技術,節約成本,蠶兒發育更健康、整齊,衛生且無污染。大蠶軌道式養蠶,省工又高效。懸掛式方格蔟自動上蔟技術,不需要人工捉蠶,待蠶老熟后電開關操作即可自動上蔟。機械化噴撒機消毒,減少藥物對人的傷害。自動控溫代替火爐升溫,溫控效果更好。桑園誘蟲燈誘集害蟲高壓電擊觸殺減少農藥治蟲的安全隱患。桑園無人機打藥防蟲技術,使養蠶生產更安全、高效等優點[4]。這些在赫章縣都可以有很好的應用。

4.5 提倡產業融合,促進多元發展

貴州養蠶生產集中在5~9 月,閑置時間超過半年。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倡多元化融合發展。在不影響桑葉產量為前提下,推動蠶桑產業綠色生態健康多元化發展。采用多品種套作,即“桑+薯”“桑+蔬”“桑+牧草”“桑+油”等冬季種植配套模式。修剪枝條可用作桑枝菌、壓制木炭等。開發桑茶、桑酒、桑葉面等健康食品。桑園生態雞養殖,可以捕捉害蟲,減少農藥施用降低養蠶中毒的可能。

4.6 借鑒成功經驗,激勵主動整改

近年來,隨著東桑西移步伐加快,蠶繭價格穩中有升,西部蠶業發展總體向好。貴州省部分縣特別是鳳岡縣蠶業發展勢頭旺,農民積極性高。原因在于發展起步期得益于地方政府鼎力支持??蒲性核萍脊ぷ髡摺叭r”服務扎根基層,長期跟蹤,線上線下咨詢,理論結合實操培訓。經過長期對口幫扶,蠶農熟練掌握種桑養蠶各項技能,飼養成功率高。張種收繭量40~55 kg 的比比皆是,年收益上10 萬元的戶極為普遍。各鄉鎮逐年擴大種桑面積,產業發展保持良性提升,成為其他地方效仿標干。

5 結語

建議赫章縣蠶業發展借鑒學習鳳岡模式,理清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視種桑養蠶技術培訓,引進高抗優質桑、蠶品種,改造設施設備,力推高效省力化飼養技術,多舉措激勵提升農民的主動性及能動性,逐步改善推動赫章蠶業邁向健康發展新征程。

猜你喜歡
赫章縣蠶業養蠶
養蠶不易
養蠶記
四川蠶業2021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稿約
養蠶巢脾 一種新的養蠶用具
四川蠶業2020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2021年征訂啟事
赫章縣開展留守兒童家長培訓
在養蠶中成長
貴州省赫章縣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種類及危害程度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