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使用者行為需求的博物館兒童空間優化設計研究

2024-01-26 05:33張吟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空間設計博物館空間

張吟

(九江職業大學,江西九江 332000)

2020年10月,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發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強調各地博物館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開發和拓展博物館的教育資源。當下我國已從發展獨立的兒童博物館轉變為發展地方性博物館的兒童專屬空間,所以在推廣博物館兒童教育活動時,應更加注重為兒童設計專屬的博物館空間。相對于博物館內其他傳統的展覽空間,博物館的兒童空間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趣味性的設計,以滿足兒童寓教于樂的需求。兒童在博物館中的學習體驗是通過探索展品與展品之間、展品與人之間以及展品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實現的。博物館兒童空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二元教育模式,為兒童營造了一種探索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博物館兒童空間的設計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需要設計者不斷探索和完善〔1〕。本文基于使用者行為需求視角,以某地博物館兒童空間設計為例,探討博物館兒童空間設計優化的策略,以期為博物館兒童空間設計提供借鑒。

一、基于使用者行為需求的博物館兒童空間調查

(一)使用者的行為觀察與分析

行為觀察是研究兒童展覽參與行為及反饋的有效手段。博物館通過觀察兒童觀眾的實際行為和反饋,可以獲得最直觀、真實的數據,為后續展覽策劃和優化提供有力參考。筆者經過對兒童在展覽期間的行為和反饋進行深入觀察和分析,總結出以下關于兒童行為和反饋特性的設計學觀點。

1.兒童對于具備操作性和交互性的展示物品展現出強烈的興趣。兒童不僅會主動進行操作,還會試圖與展示物品進行交互。與展示物品的互動時間長,暗示兒童在參觀過程中更偏好于體驗操作性和交互性強的展示內容。這或許與兒童的天性有關,他們喜歡通過實際動手來探索和了解事物。因此,在展覽策劃中,應充分考慮兒童的這一特性,盡量增加交互性和操作性強的展示物品,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2.兒童對于多媒體展示方式也表現出較高的接受度。具有動態效果、聲音效果和視覺沖擊力的視頻內容更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尤其是帶有動畫敘事的視頻內容。這表明兒童對于富有敘事性和趣味性的展示內容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展覽策劃中,可適量融入多媒體元素,通過聲音、動畫等手法呈現展覽內容,以提升兒童的參與度和興趣。

3.兒童更傾向于通過直接參與來感知和理解展示內容。對于可觸摸、可模擬的場景類展示物品,兒童往往愿意主動參與其中,進行探索和體驗。這種參與和交互的方式為兒童提供了更為直觀生動的體驗和學習機會。因此,在展覽策劃中,我們應盡量設置一些可讓兒童直接參與的環節,如模擬場景、游戲等,以強化兒童的參與感和體驗度。

4.以家長為主導的參展方式是主流。參展人群的構成以親子觀眾為主,家長通常是參觀的發起者和引導者。年齡較大的兒童在參觀過程中表現得更有耐心和理解力,能更專注于展示內容,聽取講解,對家長的引導需求相對較小,而7歲以下的兒童在參觀過程中更依賴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因此,在展覽策劃中,應考慮家長的角色和需求,設置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環節和活動,以促進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

(二)使用者訪談

針對不同類型的被訪談者,筆者提前擬定好相應的訪談大綱,通過面對面交流,記錄用戶的特征、參觀動機以及在觀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筆者在館內選取2名博物館工作人員、10名典型觀眾以及他們的孩子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對象及相關信息如表1所示。

1.兒童訪談情況。對兒童的訪談,應采取一種輕松愉快的方法,以便讓孩子能夠無憂無慮地回答問題??紤]兒童的特性,還需要控制提問的時間,并根據調查過程中孩子的回答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和調整。本次訪談共有10個樣本,其中有效樣本7個。通過訪談得出的結論是,參觀博物館的主要動機是家長希望帶孩子學習知識,而孩子主動要求參觀博物館的動機幾乎不存在。

表1 訪談對象情況

在孩子參觀博物館的方式上,可以將其細分為以下幾類:父親(或母親)獨自參觀(引導參觀、半自主參觀)、與伙伴一起參觀(半自主參觀,兩位母親跟隨)、獨立玩耍(家長等待)。這些不同的方式都體現在了受訪的兒童用戶身上。孩子們對闖關、拼圖等游戲環節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2.家長訪談情況。筆者與家長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們對于孩子參觀博物館的看法和認知。通過分析訪談記錄,筆者得出以下結論:該博物館兒童空間首次采用了可觸式的體驗方式,與傳統的博物館相比,孩子在這里的學習自主性有了明顯的提升,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然而,在觀覽過程中缺乏適當的引導,一些互動操作展品沒有明確的說明,導致最后沒有嘗試成功。

基于以上訪談結果,筆者提出以下設計建議:首先,在休息區的空間設計上要做到視野盡量開放,讓家長在休息的同時也能夠關注到孩子的動態;其次,增加通用衛生間設施,方便家長帶孩子上廁所;最后,定期更新體驗館的內容,吸引孩子多次參觀。

3.工作人員訪談情況。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采訪,主要詢問博物館開展的活動內容與形式,以及孩子們參加兒童體驗館的感受、孩子們的喜好等方面的問題。博物館的日?;顒佣际轻槍和颓嗌倌甑幕顒?,目的是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愛上博物館。此外,博物館還開設了不同類型的課程,以此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觀博物館的家庭大多是主動的家長和被動的孩子。

二、基于使用者行為需求的博物館兒童空間調查分析

在實地調查中,筆者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博物館兒童空間的使用情況,并發現了以下問題。一是空間指示引導不足。博物館兒童空間的指示引導系統不夠清晰,導致參觀者在較大的區域范圍內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參觀路線的混亂。二是互動操作指示不明確。兒童空間內的互動游戲和設施缺乏明確的操作指示,使得部分兒童在操作游戲時感到困惑,無法充分體驗互動游戲的樂趣。三是兒童閱覽區設計不合理。兒童閱覽區的書架高度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偏高,不夠人性化,不利于他們取閱圖書。四是空間維護不足。部分互動設備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磨損,無法正常運轉,影響了兒童體驗效果。五是缺乏適合兒童的服務設施。兒童空間內未設置適合兒童的衛生間和其他服務設施,給兒童和家長帶來不便。六是閱覽休息區設計封閉。閱覽休息區的布局相對封閉,家長無法在休息區內觀察到兒童體驗區內的孩子,不利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聯系。

以上這些問題揭示了博物館兒童空間在設計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設計人員進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在未來的博物館設計中,設計師應該注重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合理規劃兒童空間的功能布局,優化指示引導系統,加強互動設施的設計與維護,同時注重空間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以滿足兒童和家長的需求。

三、基于使用者行為需求的博物館兒童空間優化設計方案

(一)行動路線

在空間設計領域,流線和動線的概念極為關鍵。流線描述了人在空間中的移動路徑,而動線則揭示了人在不同空間之間如何穿梭。在針對兒童的空間設計中,必須結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在空間中的活動習性來考慮這兩者的設計。具體來說,流線的設計應力求清晰,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復,以降低兒童的迷茫感和家長的困擾;而動線設計則應融入兒童的探索和冒險精神,巧妙地布置一些引人入勝的景點和互動元素,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兒童的行為表現是他們心理活動的外在化,其行為既受到個體之間差異的影響,也受到個體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影響。兒童行為模式對于博物館等公共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我們希望兒童在博物館中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就必須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行為需求,并將其融入設計中〔2〕。

調研了解,博物館工作人員希望設計能促進兒童在博物館中主動學習,而在對兒童參觀行為的觀察中,筆者也發現家長全程引導的參觀效果更為理想。這進一步強調了設計師在流線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成人與兒童的認知差異,以同時滿足他們的需求。

為此,在未來的流線設計中,應注重對成人與兒童的認知情況進行差異化設計。例如,可以通過設立親子互動區、兒童探索區以及適當的導覽設施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對于成人,也需要提供足夠的休息和交流空間,以滿足他們與孩子互動的需求。通過改進設計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在博物館中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增強成人的參觀體驗,實現公共空間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二)表示符號

調研發現,在兒童空間中互動體驗設施的標識設計普遍未達到清晰易懂的標準,這一現象已經對參觀者的互動體驗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通過深度觀察,發現部分參觀者在多次嘗試操作未果后,選擇了放棄。標識不能做到淺顯易懂,不僅可能帶來安全隱患,而且會削弱兒童空間應有的教育和展示功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在未來的設計迭代中實施以下策略。

一是標識應以簡筆畫為主導、以簡潔文字說明為輔助。這種設計手法能夠高效地向參觀者傳遞關鍵的操作信息,進而提升他們的互動參與度??紤]到兒童的認知能力,文字說明應簡練明了,可確保兒童能夠快速理解并掌握操作方法。

二是對兒童空間的導向標識進行優化設計。除了增加導向標識的視覺吸引力,使其更具引導性外,還應確保標識信息的準確性和易讀性。改進導向標識的設計,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參觀者走向正確的行動路線,提升參觀者在空間中的流動性,進而強化兒童空間的教育展示功能。

三是要關注兒童空間的整體規劃設計。在確保環境安全性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身心需求,為他們打造一個既舒適又富有吸引力的互動體驗環境。例如,可以在空間設計中融入符合兒童尺度的設施,便于他們攀爬和探索;同時,運用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圖案設計,可以更好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互動欲望〔3〕。

(三)無障礙設計

針對兒童空間的無障礙設計,設計師需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量。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點要求設計師打造一個通用性強、舒適度高的兒童博物館空間。在空間規劃方面,設計師應根據兒童的身高和視角,合理設定設施的高度,確保展品能輕松被兒童觀察到?;釉O施的設計也需要緊密結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滿足他們對探索和操作的天然需求。信息傳達在無障礙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空間的標識和展示信息應盡可能簡潔、明確,以降低兒童在解讀過程中的認知負擔〔4〕。臺北故宮博物院兒童學藝中心提供了無障礙設計的范例。他們不僅為殘障兒童準備了可觸摸文物體驗,還在空間規劃上考慮了多功能需求,如設置無障礙坡道和通用衛生間,體現了設計對不同使用群體的細致關懷。

在設計過程中,最好采用參與式設計方法,讓不同使用群體參與模擬體驗中,可以更快地發現并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無障礙設計的完善不僅需要設計師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他們的同理心。只有不斷調整和優化設計方案,才可確保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障礙兒童空間,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里享受到愉快的探索時光。

(四)功能滿足

空間規劃是博物館設計的關鍵要素之一,它對博物館的空間使用功能和交通流線產生直接作用。特別是在兒童空間設計中,空間規劃的人性化與實用性顯得至關重要。

空間規劃不僅要滿足兒童的心理訴求,還要關注兒童的生理需求。為了使兒童及其陪伴者能夠更加舒適、便捷地使用空間,需要進行精心的空間規劃。首先,對于低齡兒童而言,他們的體力和精力相對有限,因此需要將輔助空間與展示空間融為一體。這種設計方法不僅方便兒童及其家長使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兒童的疲勞感。具體而言,輔助空間應包括衛生間、兒童休息室、家庭式衛生間等,這些空間的設計應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以滿足兒童和家長的實際需求。例如,衛生間應設置方便兒童使用的洗手盆和坐便器;兒童休息室應配備適合兒童身高的桌椅和休息設施;家庭式衛生間則應考慮家庭成員共同使用的需求,要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設施。其次,在兒童空間中,家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者,因此,應設置一個合理的觀察區,以滿足兒童陪伴者的需求。觀察區應該設在兒童活動區的附近,以便家長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動態,同時也可以在需要時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和支持。這種觀察區的設計不僅方便了家長觀察孩子的行為和動態,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休息和放松的場所〔5〕。

四、結語

唐納德·A·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一書中提出解決設計問題的關鍵是測試與滿足用戶需求〔6〕。對于博物館兒童空間的設計,設計師需深入考慮兒童的參觀方式,包括家庭式參觀與學校團體參觀。然而,經考察發現,家庭式參觀仍是主要模式。因此,友好型的家庭觀眾參觀設計不僅要關注兒童,還要考慮成年人的使用,確保對不同知識水平的觀眾均具有吸引力與舒適性。

在眾多優秀案例的基礎上,如何結合我國博物館的地域文化特點與特色進行兒童空間設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更符合我國國情的博物館兒童空間設計方案,旨在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建立獨立學習能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夢想。設計方案應注重空間的互動性和體驗性,以鼓勵兒童探索、發現和學習。此外,設計師還應關注空間設計的可成長性,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

猜你喜歡
空間設計博物館空間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空間是什么?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創享空間
博物館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