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

2024-01-27 18:08何龍武
中國市場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資源配置經濟發展

何龍武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我國農村健康發展、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提高農民幸福指數的重要發展戰略,對農業、農村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較多問題,如人均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國家政策和財政支持不足、農業生產思維滯后、農業生產結構不完善等,從而對我國生態農業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地區需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集中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大力支持發展科技興農模式,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助力。文章以鄉村振興為背景,提出了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存在問題,并分析了發展要點,以期為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指明新方向。

關鍵詞:鄉村振興視域;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F32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2-006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17

1?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逐漸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鄉村振興視域下,需圍繞農業、農村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整合相應資源,注重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協調處理。生態農業是順應鄉村振興發展熱潮而形成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其強調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可以有效提升農村地區各類資源的利用率,解決農產品質量不佳的問題,緊密銜接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需求,通過農業生產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1]。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需考慮到地區的差異化,體現出本地區的優勢,農村地區需在立足農業生產現狀的基礎上創新農業發展流程,引導自身朝著更加現代化、科學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生態農業經濟的基本內涵

生態農業經濟是以生態經濟學和生態學為理論指導思想,采用現代化科技進行農業生產的新型發展方式[2]。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其涵蓋以下三種特征:其一,綜合性:生態農業經濟除了與經濟發展有關之外,也強調生態發展、文化發展等;其二,多樣性: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道路上,種植業屬于重要構成,且林業、畜牧業的發展產生變化時,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生態農業發展,其發展體系相對復雜、多樣,種植業不僅種植水稻、大米,而是依據地區的地理位置、土壤情況、氣候情況等種植適宜、多樣的農產品,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結構;其三,高效性:生態農業經濟屬于農業和科技的綜合體,不再被時間、空間限制,使農產品產值更高。

3?生態農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價值

3.1??拓寬農村產業結構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其對鄉村振興建設具有積極影響。通過大力發展新型生態農業,可以有效彌補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的不足之處,農民通過售賣種植農產品獲取的經濟效益高于之前。對于傳統的農村發展模式,農業生產相對固定,可能是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或者養殖牛、羊、豬、雞等禽畜,生產結構比較單一,與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產生偏差;農業生產布局有所欠缺,資源分布不合理,生產投入結構不完善。而在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創新農業產業結構,保障作物種植的多元化,或者在種植作物的同時養殖適合在本地區生活的禽畜,使農民的種植結構符合新形勢下的要求,當種植作物、養殖禽畜的種類不斷增多后,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更高。

3.2?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如何保護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成為一項重要問題。傳統農業發展需要施用大量化肥和農藥,農民為了自身利益將養殖的牛、羊趕到山坡吃草,或者在不符合規定的基礎上開墾山林,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導致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舉步維艱[3]。而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比較強調對環境的保護,杜絕出現傳統農業發展中的濫砍濫伐、破壞森林花草等行為,很大程度上維護了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為人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支持。發展生態農業的環節,部分廢棄物可以二次使用,打破了資源投入過大的局面,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較強。

3.3?優化農村資源配置

生態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能夠合理整理農村地區的資源,做到科學化配置,避免自然資源的價值受限。對于傳統農業發展,資金分配不均的問題比較明顯,也可能將技術、人力資源完全集中在某一范圍,其他區域陷入此類資源匱乏的困境,或者未依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資源,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屢屢出現,減少農民的經濟收入。而應用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后,互聯網技術與農村地區的很多活動相關聯,使農民獲得了使用現代物流資源的機會,人力、財力、物力等各類資源的安排更加合理、運用更加充分,這對農村的資源配置有所幫助。

4?生態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人均耕地面積逐漸減少

由于城市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所以很多耕地均用來建設公共交通,如公路、鐵路、公園等公共設施,導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用于城鄉建設、交通水利建設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大。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是我國唯一同時擁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濱海和湖泊的省份,所以人均獲得的耕地面積比其他省份少,張家口市、滄州市和保定市的耕地面積多于河北省的其他市區,近年來,河北省開發旅游的重點就集中在張家口市、滄州市和保定市,北京部分工業產業的承接也在這三個城市完成,導致這三個城市的工業用地面積大幅度增長,2005年河北省的耕地面積為641萬?hm2,但到了2020年這15年期間已減少至?630?萬?hm2[4]。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不利于生態農業的穩定發展。

4.2?國家政策和財政支持不足

生態農業經濟的建設并不是一陣風的短暫運動,調整農業生態結構需要較長時間,推廣農產品同樣很漫長,想要在短期內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幾乎不可能。在此過程中,僅通過社會資本引入和農民投入并不現實,生態農業發展的很多獲得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除了制定優惠政策之外,還要投入充足的財力[5]?,F階段,我國在農業方面的政策不夠全面,財政支持項目不夠精細化,對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宣傳力度較小,宣傳方式比較落后,很多地區的農民無法真正享受到農業補助政策,且政策支持比較籠統,無法為農業生產結構轉型助力,同樣延緩了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

4.3?農業生產的思維滯后

大部分人類活動均與思想問題息息相關,思想的正確與否、先進與否直接決定著活動質量。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生產思維滯后的問題不斷加劇,生產過程中始終通過早期的生產經驗完成,沒有及時思考新形勢下的生產模式及生產理念,采用的農業生產技術也停留在早期,農業生產環境不夠先進,沒有積極購買新型生產設備。同時,在農業生產者群體中,綜合素質偏低的人員占比較高,他們學習意識淡薄,思想觀念比較滯后,對現代化科學技術缺乏明確認知,沒有意識到新型生產設備對農業生產的益處,或者認為新型生產設備比較昂貴不愿引進,日常生產中將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了解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從而對目前的生態農業發展造成影響。

4.4?農業生產安全性的意識有待提高

生產風險在鄉村農業發展中是客觀存在的,主要包括自然風險、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6]。只有高度重視這三種風險,制定預防風險、處理風險的方案,才可以為農業生產的安全保駕護航。但大部分農民的農業生產安全意識淡薄,忽略了各種風險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新時期背景下,排放出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這是引起農業生產風險的關鍵因素。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生產要以市場為載體,根據市場要求開展適合的生產活動。但依據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可知,未及時接收市場信息的狀況頻繁出現,導致農民的農產品無法及時售出,或者市場對某種農產品的需求量很大但農民生產的此類農產品較少,這均導致農民的經濟效益受損。社會風險在農業生產領域也比較常見,往往由于農民憑借主觀想法進行農業生產,沒有接受過農業生產的專業培訓,不了解如何正確選擇種子,在農業生產、經營環節出現較多不規范行為,從而導致農業生產質量有所降低。

4.5?農村工業污染嚴重

目前,一些地方過于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在工業生產中出現了嚴重的污染問題,環境通過自凈能力也無法消除這些污染,容易使農村的生態環境陷入惡性循環[7]。例如河北省的工業以重化工、鋼鐵、建材等高污染產業為主,此類產業會使諸多污染元素融入環境中,一旦造成破壞便無法恢復,特別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或其他因素還存在一些工業家庭作坊,這種工業家庭作坊往往將經濟收益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將環境保護理念牢記于心,忽略了正確處理廢料廢水的重要性,未購買專門完成此項工作的設備,產生的大量工業廢料、廢水都是直接排入地下或河流,進一步加劇了污染問題。

4.6?農業生產結構不完善

雖然我國的糧食生產規模、生產量較大,但近年來農產品出現供需矛盾問題,主要是因為鄉村農業生產的主體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文化水平偏低、對新知識新技術不了解,無法及時發現市場供需的波動,種植的農作物以玉米、小米、水稻為主,沒有較大面積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所以農產品供需結構并不合理。在21世紀的今天,國民農產品消費產生了明顯變化,傳統糧食作物的消費占比明顯低于之前,水果、肉類、蔬菜、油類成為主要消費產品,但由于鄉村農業生產的老年人沒有意識到此問題,所以采用的生產結構和之前相同,由于該結構與目前的市場需求不一致,所以我國很多農產品只能進口。通過調查數據了解到,我國對進口依賴程度最低的農產品為稻谷,即2.45%;其次為玉米,即3.4%;最后為小麥,即4.17%,這三種完全能夠通過本國生產供應,但大豆、豬肉、糖類等作物還沒有實現自給自足,其中過于依賴進口的作物為大豆,即89.39%,次之為糖類作物,即29.31%[8]。之所以存在此問題,主要是生產結構沒有緊跟新時代的步伐,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之處始終存在,當生態農業經濟沒有市場后,人才不愿來到此區域內貢獻自身力量,想要吸引資金投入也困難重重。

5?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

5.1?集中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

鄉村振興視域下,相關領域需高度重視生態農業,采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全面推廣,注重對生態農業優勢的挖掘,將這些優勢體現在各種活動中,積極推行“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9]。例如,山西晉中以本地區的優勢為切入點,在立足鄉村振興的前提下執行了?“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將日光溫室、豬舍、雞舍、沼氣池、農村廁所聯系起來,并圍繞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提出了明確要求和發展模式,使其與養雞、養豬相結合,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可以在相同效率內種植更多農作物、養殖更多禽畜。此種農業生產模式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可以將太陽能全面應用在農業發展中,避免沼氣、沼渣的利用率不足,強調養豬、養雞、蔬菜種植相輔相成,形成一個與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的系統,通過該系統的良性運行獲得更多效益。?在“四位一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作用下,可以避免污染問題,提升了能量轉化的效率。鄉村振興視域下,各地區需著眼于自身的特色,強調農業生產活動與其他地區活動體現出差異性,重新調整發展方向,將區域特色體現在農產品中,確保生態農業全面彰顯出自身價值,以此助力農業、農村的進一步發展。

5.2?完善國家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做好引導工作

鄉村振興視域下,國家應從長遠角度看待生態農業經濟發展,以頂層邏輯為切入點,遵循系統、全面的原則制定農業發展政策,將宏觀調控作為主要手段,促使更多有意義的政策應用到生態農業經濟的建設中。政府部門需認識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關聯性,考慮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將針對性的扶持工作提上日程,積極執行國家針對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制定的補助政策,了解稅收、信貸等政策的意義,將這些政策貫徹落實到農村地區,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減稅,確保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農業發展中,從而為生態農業經濟增添新的生機。鄉村振興視域下,該領域需著重分析不同農村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水分情況,明確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征、規律,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土地規劃,控制交通水利、工業等占地面積,有效解決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問題[10]。此外,還需認識到農村工業作坊污染嚴重的現狀,引導相關監督部門加大監督力度,針對農村工業作坊制定管理方案及懲罰措施,如果發現其廢料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出現其他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將依據事情的嚴重性進行懲罰。

5.3?增強農民意識,提高勞動力素質

倘若使生態農業的發展更加順利,那么必須提升農民的安全生產意識。針對農業發展現狀可知,未引進現代化技術、設備的農村地區不在少數,大部分農民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從而加大了生態農業推廣的難度。鄉村振興視域下,為了幫助農村地區擺脫發展困境,需大范圍地推廣生態農業,將有關生態農業的理念、發展前景等以海報形式張貼在村中醒目位置,定期開展講座闡述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勢,為廣大農民群體講解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注意事項,告知農民種植農作物、養殖家禽方面需要做出的調整,從多個層面提出安全生產的原則、流程,確保農民對生態農業的了解更多,越來越重視安全生產,通過規范自身的生產行為、種植行為,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

5.4?大力支持發展科技興農模式

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在此過程中,鄉村居委會需明確自身職責,承擔起溝通媒介的責任,注重和農業生產相關的科研機構展開交流,圍繞農業生產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使科研單位針對農村地區的生態農業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11]。

同時,該領域需在種植業、畜牧業的研究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將本地區的氣候環境和地貌作為參考重點,建立針對性的生態循環系統,在立足該系統的基礎上做到現代化管理,注重各個管理步驟的科學性,及時解決農業生產高效性不足的問題。要想有效地改善農村水質、土壤,同樣需要設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分析農村生態環境的受損程度及受損范圍,在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基礎上展開修復,盡可能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的管理質量。在此過程中,需認識到水循環管理系統的重要性,利用該系統,進一步增強環境的自凈能力,使生態環境獲得強有力的“保護者”。

5.5?調整產業結構,科學配置資源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地區需轉變早期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思路,將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工作真正落實,分析目前產業布局的不合理之處,注重對該布局的優化;考慮到農業生產的特征及現狀,使其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近年來,山西對農業結構調整比較重視,逐漸加大了調整力度,將農業發展的側重點進行調整,即畜牧養殖、蔬菜種植、經濟林建設等,構建了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模式[12]。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要將農產品供求關系處理好,對市場需求的變化保持較強的敏感性,判斷不同品種適合的銷售渠道,保障銷售的合理性。各個地區可以選擇糧、畜、果、菜四大特色農業主導產業,避免自身優勢受限,并加強對各類農業發展模式的分析,明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模式并加以應用,從各類資源入手,在符合鄉村振興視域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面配置,從而為生態農業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

5.6?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體系

首先,頂層設計。在今后發展的道路上,該領域需充分考慮到區域農業發展規劃,并針對農業經濟建設進度展開全面分析,制定與實際情況相匹配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戰略,設置明確、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目標,將相應標準思路融入該戰略,為人才、資金等資源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領域提供幫助。

其次,全過程精細化管理。除了高度重視農業信息管理信息化結果之外,還要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管理流程中,嚴格按照要求實施頂層設計方案,遵循規范、全面的原則獲取動態信息,了解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明確其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收集信息,加強對信息的分析及處理,確保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系統嚴密,盡可能提升農業信息使用率。

最后,反思自省。積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經驗,分析管理工作存在的疏漏之處,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將管理阻力看作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道路上的一種動力源,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流程的優化,并為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支持。

6?結論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視域下,我國農村地區需深刻認識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性,樹立現代化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意識,加強對區域資源的應用,整理出適合本地區農業種植的作物種類,鼓勵農民種植時做到安全、創新。

與此同時,各地區需著眼于科技興農模式,加大此種模式的發展力度和推廣力度,將更多先進設備、先進技術應用在農產品生產中,以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為載體,共同為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寧寧.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J].山西農經,2023(13):77-79.

[2]趙夢陽.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策略[J].農機市場,2023(6):44-46.

[3]王琴利.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J].山西農經,2023(7):64-66.

[4]佟麗杰.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策略[J].山西農經,2023(6):138-140.

[5]肖新建.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當代農機,2023(3):88,90.

[6]程秋華.鄉村振興視域下阜陽市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6):138-140.

[7]張宇嬌.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探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3):77-79.

[8]劉釗成.淺析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中國市場,2023(7):49-51.

[9]芮敏.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J].經濟師,2022(11):139-140.

[10]蔣艷偉.鄉村振興視域下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探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2(21):182-184.

[11]肖璐.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0):36-39.

[12]陳劍華.基于鄉村振興視角探究現代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J].產業創新研究,2022(12):31-33.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資源配置經濟發展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