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分析

2024-01-27 18:08李想
中國市場 2024年2期
關鍵詞:協調性區域經濟經濟發展

李想

摘?要:公路系統是現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良好的公路交通環境能夠有效地縮短跨區交易時間、節省商業成本,從而提升經濟發展效率。通過做好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可提升交通資源利用效率,避免出現道路堵塞等問題,使貨物運輸更加順暢,從而提高貨物的及時性和安全性。此外,可靠的公路安全保障可改善旅游業經營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旅游業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的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可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減少交通出行事故發生概率,從而發揮旅游經濟對地方特色產業的帶動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公路交通安全發展現狀與成因,指出了公路交通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內在協調性與關聯性,總結了維護公路交通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治理措施。

關鍵詞:公路交通安全;區域經濟;協調性;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5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2-006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18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均車輛保有量不斷增加,群眾對公路交通安全的需求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使得公路交通安全現狀得到改善。

例如,政府可以大力投入資金,加強公路安全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加強交通管理,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此外,經濟發展也可以為公路交通安全提供技術支持,比如,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智能照明系統逐步普及,使交通事故發生率減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

綜上所述,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兩者的相互影響機制主要是公路交通安全的保障能夠極大地提升經濟發展的效率,而經濟發展又是公路交通安全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起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與內在關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我國公路交通安全實際狀況分析

我國公路交通安全性在新時代逐步提升,交通事故發生率逐步走低。近年來,隨著公路交通管理法規的出臺與交通管控技術的進步,交通安全狀況發生了極大變化。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公路交通安全的發展狀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97年至2006年,這一時期公路交通安全狀況總體上穩定,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從1997年的9.11‰下降到2006年的7.56‰;二是2007年至2016年,這一時期公路交通安全狀況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從2007年的7.56‰上升到2011年的9.21‰;三是2016年至2021年,這一時期公路交通安全狀況總體上有所改善,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從2012年的9.21‰下降到2020年的8.7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公路交通安全發展狀況和交通事故發生率存在一定的變化規律。但是,2011年以后,交通安全狀況總體上有所改善,但是總體水平較低。

交通安全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駕駛者素質不高。由于許多司機缺乏安全駕駛知識,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交通事故,導致交通安全狀況惡化。

第二,公路管理不到位。公路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公路安全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交通安全技術支持,導致交通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客觀環境不利。許多地區交通環境和路況狀況比較惡劣,缺乏良好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導致交通安全受到嚴重影響[1]。

第四,公路違規行為突出。一些司機在駕駛過程中存在超速、疲勞駕駛、違規超載等行為,導致交通安全狀況下降。

綜上所述,我國公路交通安全發展狀況及交通事故發生率變化規律是可以觀察到的,但是由于司機素質不高、公路管理不到位、客觀環境不利以及公路違規行為突出等原因,導致我國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整體有所下降。因此,必須加強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司機素質,改善路況,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懲戒,才能使交通安全水平得到改善。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公路安全體系,包括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技術標準體系、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訓體系等。政府對交通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實施《國家中長期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并納入重點工作和安全生產改革的規劃,不斷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訓。交通安全技術標準也不斷完善,在多個地區普及了路面安全燈報警系統、GPS導航系統、路面安全護欄等多種技術,以提高交通安全。

綜上所述,我國公路交通安全發展現狀及交通安全體系建設狀況,隨著政府的大力推進,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加強公路交通安全工作,以保障人民安全出行。

3?公路交通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與協調性研究

3.1?內在關聯性分析

我國每年因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0億元人民幣,交通事故至少造成經濟增長率下降1~2個百分點,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超過10萬人喪生。安全生產與安全出行是社會治理效率與經濟繁榮發展的直接體現,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可決定生產力利用效率與發展方向,社會進步要求政府做好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概率。

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包括GDP、GPI等,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和其他地區勞動者進行勞務與商品交換,現代經濟系統具有開放性與外部性特點,人流、物流輸送效率可決定經濟交易成本高低,因此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交通量會出現同步增長,受到客觀條件與管理政策影響,公路交通事故率有所增加,公路網絡負荷加重。各地為促進經濟發展,開始集中力量興建大量高速公路與國道,公路里程不斷增加,發生意外交通事故與交通沖突的概率提升,部分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交通安全設施更新換代效率不高,因此導致交通堵塞、公路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2]。

3.2?同步性與協調性分析

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協調性與關聯性,彼此互相依賴,構成一個復雜而有趣的循環系統。為了更好地分析這種協調性與關聯性,可制作數學模型。

首先,從公路交通安全的角度,可以定義一個指標表示公路交通安全的水平,比如可以定義交通事故發生率(A)。這個指標可以根據公路交通安全的不同狀況進行變化,在這個模型中,A可以表示公路交通安全的水平,其取值范圍為[0,1],其中0表示沒有交通事故發生,1表示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最低,即每日發生大量交通事故。

其次,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可定義一個指標表示經濟發展的水平,比如可以定義經濟增長率(B)。這個指標可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狀況進行變化,在這個模型中,B可以表示經濟發展的水平,其取值范圍為[0,1],其中,0表示經濟發展水平最低,1表示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最后,還可以使用一個函數表示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這個函數可以使用如下的數學模型表示:f?(A,?B)?=?A×B,其中,A表示公路交通安全的水平,B表示經濟發展的水平,f(A,B)表示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關聯性越高,協調性就越突出。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公路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之間是雙贏的關系,兩者之間彼此互相依賴,為了達到公路交通的最佳安全水平,必須在保持經濟發展速度與生產力開發效率的同時,保障公路交通安全,降低事故率,這樣才能實現交通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完美結合。

以我國某省市為例,在2015年至2020年,該省公路交通安全發展與區域經濟進步的協調度逐步提升,通過將交通事故率、交通安全控制設施妥善率與人均車輛保有率等各方面數據代入遞歸模型,可得出該省各市縣在不同時間節點上經濟發展、公路交通安全的協調度,并可將數據分為輕度失調、高度協調、中度協調三類,多數市縣協調度有所上升。

某發達縣順應時代潮流,制定相關政策,集中資源用于建設公路交通安全防護設施,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城市公路交通網絡,GDP指數提升,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下降,從2014年低于0.2的協調率上升到0.8左右。

3.3?經濟發展模式與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可決定公路交通安全狀況,通過對公路交通和經濟發展協調度進行計算與初步統計,可把握兩者在時間序列層面的內在影響機制與演化關系。

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可決定生產力發展速度與公路交通系統負荷量,可將具備代表性的數據進行分類,找出體現公路交通安全和區域經濟同步發展的數據并建立模型,可根據經濟發展速度與交通安全模式變革的匹配度將其分為超前型、滯后型等不同類型[3]。

從超前型看,政府在治理公路交通安全時,抓住機遇,搶占先機,在改進傳統交通安全設施的同時,合理分配交通資源,提前改善機動車管理方式,把公路交通安全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使公路交通安全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滯后型發展模式可被概括為某一城市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較為落后,經濟資源較少,可用安全設施不足或妥善率較低,駕駛員不了解行車規則。

針對此類客觀條件不佳區域,必須先發展經濟,再籌資改善公路交通安全,購買先進技術設備,在經濟高速發展、技術進步基礎上,投入更多資金,加大對公路交通安全的投入,加強公路交通安全的治理,從而改善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公路交通安全和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體現在兩者的相互影響機制上,以及超前型、滯后型等協同發展模式上。政府在治理公路交通安全時,應該積極抓住機遇,搶占先機,把公路交通安全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使公路交通安全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4?維護公路交通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維護我國公路交通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實意義十分重大。公路交通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方面,維護我國公路交通安全,可以確保人們安全出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進一步促進安全文明出行,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另一方面,維護公路交通安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縮短行車時間,減少擁堵,有助于增加旅客出行便利性,提高行車舒適度,促進經濟的發展。

此外,維護公路交通安全,還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改善區域經濟結構,拓寬經濟發展渠道,使經濟社會更加發達,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4]。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設中,高水平的交通安全管理可起到改善道路結構、縮短行車時間等作用,有助于加快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激發區域經濟活力。

地方政府應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提升交通安全意識,推進智能化公路建設,加大交通安全投入,積極維護公路交通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社會繁榮穩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貢獻力量。

目前,許多村鎮道路處于失養狀態,僅靠用路者自行維護會造成資金浪費。往往是道路出現小問題的時候不管,出現大問題的時候又面臨著修復難度大、資金消耗大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村公路的使用安全和生命周期。部分居民收入較低,受到產業發展政策與市場因素影響,無法正常支付機動車管理稅費,導致無牌無證駕駛現象較為常見,不利于交警維護交通治安與公路交通秩序。

個別行車量較高的路段負擔較重,交通安全防護設施可用性下降,公路養護需求較大,養護管理較為滯后,可用資金較少,地方政府可用的經濟建設資源不多,無法進行合理分配。城鄉公路里程較長,包含大量地形復雜的危險路段,建設安全防護設施所需資源較多,可用資金較少,難以正常完成公路養護工程建設,導致車輛與駕駛員在個別路段無法獲得安全保護,公路交通事故發生率間接增加。

5?促進公路交通安全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社會治理策略研究

5.1?做好公路交通管理,降低事故率

首先,要做好沿線出入管理,確保公路交通安全。要求管理部門加強沿線出入口的管理,實施人車分流,禁止非機動車、行人、牲畜等在公路上行駛,嚴格限制各類車輛的通行時間,確保公路暢通,減少事故發生率。

其次,要加強交通安全執法,切實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執法部門要加強對于交通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嚴格執行交通法規,強化紅綠燈管理,確保公路上行車安全。

再次,要加強公路安全檢查,保證公路使用質量,定期實時檢查公路路面平整度與牢固性,讓公路保持暢通狀態。養路人員應做好公路安全檢查,減少公路損壞,及時發現路面材料脫落、變形等問題。

最后,要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識。要求安全部門加強宣傳活動,倡導安全文明駕駛,加強交通安全宣傳,弘揚公路交通安全文化,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發生。

綜上所述,要維護公路交通安全,必須做好沿線出入管理、交通安全執法、公路安全檢查和宣傳教育等管理措施,以此加強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公路交通安全[5]。

此外,提升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對于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應該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完善和更新公路建設、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加強宣傳教育等,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5.2?推進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引入實用安全防護技術

地方政府應主動推進公路網絡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格局、能夠保障公路正常使用的日常養護與管控機制。例如,可根據不同地區公路使用特點,記錄并分析通車時間、車流量、載客數量等信息,頒行較為合理的養護規范與管理規則,降低高速公路上路收費。為節約經濟開發資源,必須以達到一定安全性與防護效果為前提,合理使用當地常見材料,如竹子、木材等,制作可維護公路交通安全的防護設施,降低安全設施建設成本,節約公共資金,使用容易加工、可替換的天然材料,開發較為簡便的施工工藝。

在設計各種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時,需要考慮不同設施的功能、性能、技術要求和操作要求等,以確保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規劃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時,需要考慮設施的類型、數量、位置和布局等因素,以確保設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3?組織跨部門協同合作,匯集可用資源

首先,要整合跨部門資源,確保公路交通安全維護的落實。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積極推動公路安全維護項目的推進,統籌安排各方資源,為公路交通安全維護提供有力的支撐,定期召開座談會與協商會議,做好遠期公路交通網絡布局規劃與項目科研資源儲備工作,建立一體化交通安全管理機制,根據地方政府制訂的經濟發展計劃,調整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則,提前做好應對交通安全事故的預案。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強對公路交通安全維護的監督和管理。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和宣傳,嚴格執行公路交通安全維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可將智慧公路管理技術納入協同管理制度中,整合可用交通資源,做好公路事故分析與責任溯源、緊急救援等基本工作,確保公路安全維護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改善交通環境,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維護工作的開展。各相關部門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路交通標志、設施、設備等,改善公路交通環境,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最后,要完善技術管理,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維護工作的效率[6]。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公路交通安全維護工作的技術支持,需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確保公路安全維護工作的高效進行。

總之,跨部門協同合作是維護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跨部門協同合作,必須做到整合各方面資源、制定管理措施、改善交通環境和完善技術管理等,為公路交通安全維護提供有力的保障。

6?結語

提升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通過改善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可以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運行效率,降低交通運營成本,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快速運輸,縮短供應鏈,提高經濟效率,改善社會經濟形勢,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為了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政府應該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首先,完善和更新公路建設,建設安全有效的道路網絡,改善道路質量,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其次,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強化對公路交通的監管和執法,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最后,應加強宣傳教育,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加強交通參與者素質,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意識,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門鑫毅.公路交通運輸對公共經濟發展貢獻研究[J].中國儲運,2022(9):121-122.

[2]楊奎杰,呂寶青.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航務周刊,2022(35):46-48.

[3]王鳳娟.公路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分析[J].運輸經理世界,2022(23):38-40.

[4]王振麗.低碳經濟視域下公路運輸經濟的發展分析[J].商展經濟,2022(11):125-127.

[5]徐行.現代區域公路交通經濟適應性分析[J].交通企業管理,2022,37(3):68-70.

[6]蘭燕.發揮公路交通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J].商業文化,2022(3):104-105.

猜你喜歡
協調性區域經濟經濟發展
博物館擴建設計的環境協調性
一種基于非協調性跳頻通信的高效密鑰協商方法
中西醫聯合治療頭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3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