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溝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路徑研究

2024-01-27 13:58羅嘉欣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4期
關鍵詞:管理溝通課程思政

羅嘉欣

摘?要:管理溝通是攻讀管理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本文結合課程教學實際,深度挖掘管理溝通課程的思政元素,致力將課程中三個板塊:“理論板塊”“組織板塊”“個體板塊”的專業知識教學融合至課程思政中,積極貫徹“三全育人”、立德樹人與管理溝通課程的有效結合,努力探尋課程思政與管理溝通課程有機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管理溝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66

0?前言

2017年由教育部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強化課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程,著力推動高校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與要求,合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合。全面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牢抓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伴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課程思政”政策大力號召下,各高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與方式,大力推進課程思政的落實。

管理溝通課程是在20世紀初由哈佛大學和達特茅斯商學院開設的課程,在國內,該課程是面向大學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管理溝通的基本原理、技能與方法,更需要懂得如何運用溝通技巧完成任務。在大數據及“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社會分工日趨精細,管理溝通在信息收集、傳遞,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企業內部而言,建立學習型組織,企業需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而有效的企業內部溝通是成功的關鍵,也是提供企業組織效率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對于企業外部,加強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合作,需掌握一定的談判技巧,實現企業的發展并同時服務社會,處理企業與政府、媒體、公眾等關系。對于個人而言,自我溝通、書面溝通、口頭溝通表達能力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由于自身學科的特點與“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教學下頒布的新任務,在教學中應有效地結合大學生的群體特性,將課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與課程內容,融合于教學實踐中。

1?管理溝通課程思政元素的梳理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大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專業課程要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結合文件精神的基礎上,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與收集在內容上不僅需注重與管理溝通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吻合度,還需要充分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以及考慮課程德育教育目標融合的準確度與契合度的問題。管理溝通課程內容可系統地劃分為3個板塊:理論板塊(管理溝通、溝通的相關概念,管理溝通理論與框架)、組織板塊(涉及組織內外部的溝通,如群體與團隊溝通、橫向縱向溝通、危機溝通、跨文化溝通、沖突的解決等)、個體板塊(自我溝通、口頭溝通、書面溝通、壓力溝通等)。組織板塊的學習是引導學生熟悉企業的內外部的各種類型的溝通,希望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通過有效積極的溝通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而個體板塊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與情緒管理能力等。教師在管理溝通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以國家、社會、行業與企業的最新熱點資訊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德育意識,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挖掘契合點,在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培養他們的自我激勵、責任心、團結合作精神、時間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溝通的主動性、擔當意識等,引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本文基于管理溝通課程中的組織溝通及個人溝通板塊選擇部分知識點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梳理,詳見下表1。

參考教材:管理溝通,康青,“‘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在管理溝通課程教學中,重視教學內容的優化與合理性,在增強學生興趣的同時強化溝通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愛國敬業公正誠信等品德,幫助其塑造良好的職業素養,使他們更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綜上所述,管理溝通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對課程內容進行適應時代需求的解構與重構,深度挖掘思政資源和德育素材使其與教學內容有較高的匹配度,將無形的價值教育與有形的專業知識相統一,實現“三全育人”與“立德樹人”的目標。

2?管理溝通課程思政的融入途徑

2.1?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

課程思政的建設能否順利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教師,教師一方面可借助多媒體平臺或數據庫,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及時關注社會、國家熱點,全面貫徹“三全育人”的方針堅定不移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可通過研討會、相互觀摩學習、講座、專題培訓、黨性教育等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德育水平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的一言一行體現著道德水平與文化修養。教師只有堅持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在課堂上滲透自然,更好地塑造學生的靈魂,樹立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

2.2?豐富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

無形的價值教育與有形的專業知識相統一相結合,針對00后學生的行為特點與心理特征,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采用問題導向、案例教學、討論和任務驅動式教學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總結時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將更多的視頻資料充實到教學課件中,增加課件的信息量。通過貼合實際的案例或社會國家時政熱點,引發學生的情感與價值共鳴,增強他們的價值判斷與選擇能力。

2.3?思政理念貫穿課程教學全程

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與管理溝通專業知識的教學相融合,將思政育人目標貫穿于教學全程,不斷豐富管理溝通的教學內容使其更富有國情特色,進一步地將無形抽象的思政元素融入生活與學習,拓寬思政教育傳播渠道,使得學生在面臨問題時主動思考,實現知識間的互通與遷移,從而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2.4?加強保障體系的建設

學校應建立思政課程網絡資源平臺,在平臺上整合優質課程的思政資源,如案例、人物故事、社會熱點問題、國家時事與歷史等,加強教師間的信息與資源共享,開發應用網絡資源和進行網絡交互式教學,讓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潛移默化地接受價值觀念的熏陶;學校提供制度保障,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內驅力,如對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加大資金的投入,將課程思政教學情況納入考評體系等。鼓勵課程思政的教學團隊組建,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商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及案例選擇;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培訓或舉辦各類課程思政比賽,在賽中成長,進一步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與能力。

2.5?創設管理溝通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與微音視頻庫

在信息化時代,在充分了解課程結構與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教師通過研讀課程相關學科發展前沿的文獻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認真系統梳理課程知識點,對課程知識體系進行解構形成知識網絡。同時,不斷地收集整理企業管理中的現實案例或貼近校園生活及職場的案例,挖掘管理溝通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豐富課程教學的案例素材,構建管理溝通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將顯性課程知識點與隱性思政教育資源相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德育與智育的聯動作用。

大學生是數字原住民群體,其學習特性為娛樂化與碎片化。他們自帶信息搜索功能,不輕易滿足傳統教學模式,結合他們的認知與行為特點,通過信息化平臺,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和主題趣味性較強的微視頻(教師錄制的或網絡上優秀視頻)資料進行共享,便于學生及時有效地獲取教學資料,利用碎片化時間線上學習。促進他們對專業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掌握管理溝通技巧的重要性,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效能感,激發繼續深入學習的動力。

3?結語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將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能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以期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培養他們積極探索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4].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08].

[3]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4]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20200701]?.

[5]Eugenie?P.Almeida.A?discourse?analysis?of?student?perception?of?their?communication?competence[J].Communication?Education,2009,(4).

[6]宋艷,劉瑩.“95后”工科大學生溝通理念構建與能力提升探究——基于《管理溝通》課程教學改革視角[J].中國成人教育,2019.12.

猜你喜歡
管理溝通課程思政
管理溝通應用對企業業績的積極意義
園長與教師管理溝通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