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

2024-01-27 12:28劉欣宇張凌
職業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主體家庭職業

劉欣宇 張凌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 長沙 410128)

2017 年,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需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2019 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鼓勵職業院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自此,職業啟蒙教育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在相關政策文件中被反復提及。提升中小學生的職業認知與職業素養,培養中小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實踐能力,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工作。2022 年5月24 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教育部舉行的發布會上強調,要引導青少年樹立“技能報國之志”,同時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為中職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提供更適合的多樣化發展機會。由此可見,國家正逐步加大貫徹落實基礎教育階段職業教育的力度,職業啟蒙教育也具有了推進中小學生多樣化發展的時代使命。提升中小學生職業認知、幫助其建立初步的職業理念、助力中小學生在成長教育過程中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對提高我國教育質量、提升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維護社會秩序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學校、家庭、社會要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以學校教育為引領,發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鍵作用是深入推動職業啟蒙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對當前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現狀予以審視,發現其仍存在部分問題,一是我國當前的職業啟蒙教育仍停留在探索階段,政策文件多呈現一筆帶過的狀況;同時,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理論研究較少,多為對其他國家經驗的總結,針對如何結合我國教育發展特點協同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具體措施仍待落實,協同育人具體實施難度較大。二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主體對于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足,各主體在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各自為政。三是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環境有待改善等。

基于此,為向職業啟蒙教育提供更多理論支持與實踐方式,課題組將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作為核心問題,指明當前實施職業啟蒙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彌補分離式教育帶來的缺陷,旨在為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提供可行路徑。

一、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三重困境

職業啟蒙教育具有跨界性特征,強調在學校主導、企業支撐、家庭協助下打破時空邊界多維育人。職業教育體系完善的發達國家針對職業啟蒙教育都具備豐富的理論成果、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及多樣的實踐路徑,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主體[1]。譬如美國設立的“帶孩子上班日”,在這一天,父母需要帶上自己6~16 歲的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單位與自己一同工作,帶領孩子了解自己的職業,體驗不同崗位的工作意義;英國社區為青少年設立實習培訓中心,政府、機構為青少年提供實習、培訓機會等;德國各聯邦州以職業指導的形式進行職業啟蒙教育,涵蓋企業參觀、Block 實習、實習日、假期實習等內容與形式[2]。因此,在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將職業啟蒙教育與我國現有的課程體系及國情相結合以外,聯合社會多方不同利益主體參與到職業啟蒙教育中來也是職業啟蒙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但同時,如何促進不同利益主體更好地完成協作、最大效益地推進職業啟蒙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我國職業啟蒙教育起步較晚,相關政策尚未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多方主體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認知不清晰,主體間對職業啟蒙教育的作用、價值持模糊或不同的立場,在承擔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責任時,各主體的責任意識不強、內生動力薄弱??偟膩碚f,我國當前在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合作體系和保障制度缺失、合作內生動力不足、缺乏良好教育環境三重困境。

(一)合作體系和保障制度缺失

盡管從大量政策文件的發布可以看出,我國當前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正逐步加深,職業啟蒙教育的成熟發展已成必然趨勢,但政策文件中大多使用“鼓勵”“呼吁”等倡議性表述強調發展職業啟蒙教育,對職業啟蒙教育的標準和具體實施要求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表述,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評價也沒有具體的方案指導,合作體系和保障制度缺失導致政策落實困難。一方面,合作體系的缺失使得家庭、學校、企業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時缺乏規范性和約束力,合作質量不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的職業啟蒙教育處于邊緣化境地。據近年來對各城市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學校是否開展過職業啟蒙教育及教師是否有對自己進行過職業啟蒙教育尚不知曉或不明確[3-5]。家庭將文化課學習視為學生未來獲取良好資源與社會地位的唯一通道,對職業教育的抵觸、逃避和抗拒心理阻礙了家庭與學校職業啟蒙教育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資源投入失衡,影響各主體間的合作意愿。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社會參與是職業啟蒙教育的鮮明特征,涉及多方主體。促進學校與家庭、企業、社會各界合作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完善的保障制度是關鍵。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家校社之間缺乏系統完善的合作機制,保障制度也尚未制定,各主體間資源的快速共享與流通難以實現。如企業與職業學校在為職業啟蒙教育工作付出一定的成本之后,自身的收益卻難以得到保障,則容易萌生消極的心態,致使合作道路困難重重。

(二)合作內生動力不足

合作的內生動力是指存在于合作系統內部的、各合作主體產生的合作內驅力,能夠促進各主體間的合作更加高效地完成。內生動力不足是指在合作發生的過程中,主體的合作動力不足,合作體現出被動性。在進行職業啟蒙教育時,各主體間的合作原始目的與驅動力往往不同。如企業參與職業啟蒙教育主要是以為企業獲取經濟利益、改善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目的[6],而職業學校則希望通過與中小學合作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獲得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財政投入,以及家長與學生的認同[7]。當前職業啟蒙教育社會參與的現狀是,企業、職業學校與中小學之間很少出于自身合作意愿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活動,更多是受政府及其他利益回報的推動。如職業學校與中小學合作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創新活動大量開展時期都是處于相關政策任務的下達時期,不免有完成任務式的協作嫌疑;同時,由于參與職業啟蒙教育的學生年齡較小,企業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收益回報,甚至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下滑,投入與產出不均衡也會直接制約企業在職業啟蒙教育中的積極性。根據行為主義學派理論得知,由外在動機激發的行為具有功利性,容易在外在刺激取消后出現行為消退的現象。因此,要使社會各界愿意與中小學產生長期穩定的職業啟蒙教育合作,激發各教育主體的內生動力、滿足各主體的利益需要則尤為重要。

(三)缺乏良好教育環境

從制約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環境來看,傳統的社會觀念需要進一步轉變。盡管國家目前正大力發展和支持職業教育,但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觀念仍是我國一部分家長心中的標桿,營造良好的職業啟蒙教育環境任重而道遠。具體體現在缺乏良好的知識環境與輿論環境兩方面。首先,缺乏良好的職業啟蒙知識環境。我國職業啟蒙教育起步較晚,家長基本沒有職業啟蒙教育的理念,理論與實踐上都難以給予孩子專業化建議與系統化指導,但研究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在擇業和升學時,都會與父母進行溝通,請父母幫忙出謀劃策[8]。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認為,父母的教育貧困將會影響后代文化資本的獲取,容易形成貧困的惡性循環[9]。也就是說,由于父母能給予的職業啟蒙教育文化資本有限,導致父母為孩子制定不適宜的職業規劃,或要求孩子從事父母認為好的職業,這將對孩子的職業啟蒙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受自身所經歷的社會環境影響,父母會依據自身成長經歷,給予孩子職業建議,對孩子未來職業存在“理想”與“鄙視”區分,忽視孩子個性化特征和孩子自身的興趣與理想。如將看上去“體面”“舒適”的工作視為“理想”工作,聽起來“勞累”“樸素”的工作則嗤之以鼻,引導孩子追求所謂“光鮮”職業,扭曲孩子的職業認知,或直接干涉、決定孩子的職業選擇。其次,缺乏良好的職業啟蒙輿論環境。受固有辦學經驗的影響,中小學教育注重課本的理論性知識,追求“升入”普通高中,避免“落入”職業學校的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職業啟蒙教育是職業教育的范疇,社會缺乏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升學理念,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基礎教育階段抗拒性、應付性完成職業教育的現象,致使職業啟蒙教育推進工作處于不利境地,社會輿論環境仍需加大力度轉變。

二、推動我國職業啟蒙教育家校社協同共育的理論基礎

自20 世紀80 年代起,美國教育工作者便已經意識到家庭與社區在學生教育活動中的必要性,認為如果不能在學校、家庭與社區之間建立平衡、長久的合作伙伴關系,孩子的受教育權限將受到影響[10]。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愛普斯坦教授指出,在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建立協作關系有利于改善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兒童在未來獲得成功[11],并提出交疊影響域理論。該理論認為學校、家庭與社會這三個影響學生成長的主體,會對學生產生交互疊加的影響。

在社會分工的影響下,我國教育呈現的家校社分離的局面還未得到完全改善,應試教育帶來的職業教育偏見與割裂尚存;同時,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也進一步強調了除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教育角色的重要性。破除職業教育偏見,促進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既遵循了教育系統發展的內在規律,也是未來職業啟蒙教育發展的訴求。本文以愛普斯坦提出的交疊影響域理論為基礎,以期構建家校社協同共育的職業啟蒙教育模型。

交疊影響域的理論模型由外部模型和內部模型構成。外部模型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校的指導作用,重點闡釋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作用與價值;交疊影響域的內部模型則從微觀角度解釋三主體之間如何建立起復雜且必要的人際關系和影響模式。

(一)外部模型

圖1 展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主體對學生的影響既存在獨立部分,也存在融合部分。獨立部分是學校、家庭、社區三者單獨的經驗、實踐及價值觀;融合部分則為三主體間共同的經驗、實踐及價值觀,交叉互疊地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意味著,通過家校社之間優質高效的協同合作,學生可以在多元視角下達到認知的統一,激發自我內驅力,實現自我發展。同時,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互動合作的外部模型中,三主體間各自對學生影響力的大小會因學生的年齡、年級及對其進行的教育活動等影響而不斷變化,三主體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重疊、累積地影響學生的成長。

圖1 交疊影響域理論外部模型(外部疊加效應)

(二)內部模型

內部模型鑲嵌在外部模型之內,是外部模型交疊部分的放大,既包括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交疊區域,還涉及交疊區域內外鏈接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家校社機構層面(如家庭、學校、社區),也包括細化的個人層面(家長、教師、社區教育者)。同時,在闡述內部模型時,愛普斯坦指出,學校作為教育工作中的專業性機構,在協調家校社關系中應起主導作用。因此,學校應在關注主體間的溝通與合作、促進教育合力中發揮關鍵的作用。(見圖2)

圖2 交疊影響域理論內部模型(內部互動效應)

(三)交疊影響域推動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能

由上述交疊影響域模型可知,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交疊影響域批判了家校分離理論,認為學生成長環境中所依托的家庭、社會、學校三主體間應當抱有相同的目標并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大量研究表明,家庭與學校的關系越密切,教育質量則越高[12]。職業啟蒙教育是當前教育理論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較為關注的問題,職業啟蒙教育的相關政策不完善、合作體系與保障制度缺失、合作內生動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教育輿論環境等是當前職業啟蒙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若消解職業啟蒙教育中家校社合作的障礙,必須由政策文件引領,學校作為主導,主動尋求家庭、社會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體制機制,將育人模式從單邊向多邊合作轉變,改變職業啟蒙教育中家校社分離的現狀,同時營造良好的職業啟蒙教育環境,落實“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務。

三、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能路徑

(一)以政策為引領,建立合作體系

根據交疊影響域理論模型得知,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協作、交疊影響會強化學生的能力。因此,需在政策引領下建立一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社會協調共生的交互合作體系,增強職業啟蒙教育的系統性,使得家庭、學校、社會在強化學生職業能力上發揮最大力量。在推進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各主體間要避免各自為政,應相互支持以協調合作機制。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法律法規,保障各教育主體的利益。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法律,由各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聯合相關學校共同制定相應規則。將各中小學、職業學校、家庭委員會代表、企業代表共同納入制定職業啟蒙教育各項規章制度的主體中,共同商議職業啟蒙教育的實行辦法。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財政支出,為各企業、學校減輕壓力,為企業、社區、職業學校等投資者設置合理的投入產出比,保障各主體的利益,提升其合作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需健全家校合作、校企協作等合作機制。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應加強聯結,相互提供職業啟蒙教育的理論指導與支持服務,營造良好的職業啟蒙教育環境。具體而言,相對于家庭與社會,在職業啟蒙教育方面學校是更具專業性的主體,應從專業視角對家庭提供指導,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家校社協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中來。如為家長提供有關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與訓練,豐富家長在職業啟蒙教育方面的知識;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指導家長進行針對性教育,培養孩子自身職業意識與職業觀念,充分發掘孩子的個性;通過家訪、電話訪、視頻訪等交流方式增進家校雙方的相互理解,建立雙向溝通機制,共同協作為孩子設立合理的個性化職業啟蒙教育目標,為不同的學生做出適配的職業規劃。與此同時,家庭作為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要角色應積極配合學校的職業啟蒙教育計劃,革新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教育中心而非家庭的唯一中心。此外,企業、社區等社會中的角色應發揮獨特的優勢,協助學校進行職業啟蒙教育。具體而言,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尋求社會幫助,建立職業啟蒙教育平臺,帶動社會力量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服務,如建立職業技能工作室、勞動實踐基地等,支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與職業實踐。

(二)以學生為中心,落實權責劃分

根據交疊影響域理論可知,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參與會對學生的職業認知與情感產生綜合影響,但當前各主體間的職業啟蒙教育目標紛雜無序,主體的內生動力不足。為避免學生產生混亂、不穩定的職業理念,可以從各主體的不平衡性入手加以改進。平衡好各主體之間的關系,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理清各自的責任及邊界,落實權責劃分。首先,在職業啟蒙教育目標上達成一致是三者實現合作共贏的基礎。研究發現,學校和家長的共識與合作,更多是以學校教師的認識及其行動的改變為主導取得的[13],學校不僅決定了教育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決定了各主體間協作教育的范圍及強度。在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應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梢酝ㄟ^教師主導、家長商議、社會協助的方式,靈活確定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目標。如教師通過設計職業啟蒙教育特色課程,運用課程載體融合職業啟蒙教育,設定豐富有趣的職業啟蒙教育內容,培養職業甄別意識,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探索職業、找尋自己的職業方向,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職業方向,與家長共同幫助其制定職業規劃。其次,交疊影響域理論指出,家庭、學校和社區三者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而是平等的相互協作關系,學校不可專斷進行職業啟蒙教育,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吸引和組織家長自主自愿地參與到學?;顒又衼?,為學校教學工作提供幫助和支持,為家校合作型關系的建立提供契機。最后,在學校主導下,家長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如引導學生為社區發展提供服務,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學生通過與社會部分職業及就職人員面對面的接觸,提高對不同職業的認知;利用企業或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工廠車間、產業學院園區等現有資源,在日常工作情境中完善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和體悟,并以此促進學生的沉浸式投入。

(三)以關愛為主線,營造良好教育環境

根據交疊影響域理論的外部模型可知,教育環境在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交疊影響域理論強調情感導向、氛圍營造、心理干預等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的地位與價值[14]。因此,在職業啟蒙教育中,應以關愛為主線,將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落實到家校社協同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營造充滿愛的協作環境。第一,要建立良好的職業啟蒙知識學習環境。首先,學校應致力于構建“家庭般的學?!?,即學校應尊重學生,努力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給予學生關心與照顧,讓學生在學校也能體會到家庭般的溫暖氛圍。同時,學校應積極邀請家長開展講座,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職業故事,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職業、感悟職業。此外,積極構建“學校般的社會”。學校積極與社會媒體、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加大各類基礎設施的構建,建立勞動學習型社會,營造出全社會關心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風尚,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平臺的職業體驗機會,以關愛的情感與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應對就業風險的能力。最后,積極構建“學校般的家庭”。家人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力求將孩子培養成一名社會的接班人而非學習課本知識的機器,為其創設良好的職業啟蒙教育家庭環境。第二,要建立職業啟蒙輿論宣傳環境。我國當前職業啟蒙教育環境形勢式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當前媒體環境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宣傳較少。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職業啟蒙教育的宣傳力度。將職業啟蒙教育對學生成長成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對人民大眾講清講透,提升廣大民眾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認知度與認可度。評選職業啟蒙教育樣板學校,對職業啟蒙教育工作完成較好的學校進行新聞報道,將職業啟蒙教育融入日常媒體軟件,定向投入一些簡單易懂的職業啟蒙知識在大眾常用的APP 上,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固有理念。

猜你喜歡
主體家庭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家庭“煮”夫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戀練有詞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尋找最美家庭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