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農牧業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2024-01-28 03:53張宇佳
當代畜禽養殖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農畜產品全旗農牧業

張宇佳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是國家交給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大任務”之一,關乎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安全。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東西距離長,農牧業受自然和社會因素綜合影響,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立足本地區農牧業資源優勢,優化布局和生產結構[1]。因此,客觀分析地區農牧業生產的優勢和劣勢顯得尤為重要。

1 興安盟科右前旗農牧產業發展現狀

1.1 科右前旗自然資源優勢

科右前旗位于興安盟中西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由低山、淺山、丘陵和河谷沖積平原4 種地貌類型組成??朴仪捌焯幱诒本?6°黃金奶源帶,是傳統的農牧業大旗,也是世界公認的“最佳養牛帶”“黃金玉米種植帶”和“寒地水稻種植帶”。

科右前旗農牧資源豐富,發展農牧業的條件得天獨厚。2021 年,全旗耕地面積38.4 萬hm2,林地面積47.6 萬hm2,草牧場面積75 萬hm2,屬山地草甸草原,森林覆蓋率為25.97%,草原植被蓋度為75.3%。水利條件優越,境內有歸流河和洮兒河流經,有東北四大水庫之一的察爾森水庫,水資源總量18.89 億m3,其中地下水3.07 億m3,地表水平均總量17.61 億m3,約占興安盟水資源總量的1/3。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烏蘭河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2 ℃,無霜期130 d,平均降雨量450 mm,雨熱同期,四季分明,但南北部溫差大,南部氣溫高于北部,無霜期北長南短,降水量南多北少,呈現出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征。風能資源富集,年日照時數在2 000 h 以上,處于全國劃分的太陽能資源二類地區。

1.2 社會資源優勢

社會資源指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因素中可以用于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主要有人口、勞動力、科學技術和技術裝備、資金、經濟體制和政策及法律法規等[2]。因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故主要針對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勞動力、農業機械、農牧業科技、交通區位和品牌建設等社會資源投入現狀進行分析。

1.2.1 勞動力資源豐富,機械化水平高。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人口不斷減少,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2021 年,全旗鄉村勞動力資源數約16 萬人,處于全盟旗縣市第2 位,僅次于扎賚特旗,從事農業人員約12 萬人,勞動力資源豐富[3]??朴仪捌燹r牧業機械總動力居全旗第2 位,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由2012 年的73.2%上升至88%,涉及耕種、排灌、收獲和畜牧養殖各環節。

1.2.2 農業科技支撐水平不斷提升。全旗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和保護性耕作,推動殘膜離田、增施有機肥等保護耕地舉措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掛鉤面積逐年增加。2022 年,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5.4萬hm2、深松作業4.3 萬hm2和高標準農田11.1 萬hm2,打造綠色高效增糧示范基地0.35 萬hm2[4]。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建設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觀光旅游和產品銷售多維運營模式的農業科技園及以奶業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園。打造集約化設施育苗基地,建設奶牛、肉牛、肉羊和生豬等規?;B殖場,預計到2025 年,設施畜牧業養殖比重可達78%。在科技人才培養上實施“曉景”京蒙1+2 幫帶計劃和百企連“曉景”行動,開展新成果、新技術指導培訓,建立區級、盟級和旗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等科技人才隊伍力量,做好服務“三農”工作。同時,強化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建立龍頭企業引領、農牧民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跟進以及廣大農牧民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壯大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此外,還通過建立科技小院和教授工作站,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內重點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為養殖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更新發展理念,提升農牧民的科學技術素養。

1.2.3 交通區位優勢顯著??朴仪捌旖煌ū憷?,作為科爾沁、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和蒙古國4 大草原中心地帶,內聯東北、外接蒙古國,是國家實施向北開放戰略和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是烏—阿—?!獫M黃金旅游線路和烏拉蓋—霍林河—阿爾山旅游富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旗域內國道302、207、111、省道203、霍阿一級路、烏新高速、烏白高速、白阿鐵路與烏錫鐵路貫穿全境。通用機場已完成項目選址,距烏蘭浩特機場14 km、火車站10 km,這加速了科右前旗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呼和浩特和長春等重要城市的互聯互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便于農畜產品的輸出和對外貿易往來。

1.2.4 農牧業品牌培育成效顯著。近年來,科右前旗依托“興安大米”“興安牛肉”“興安羊肉”等地標品牌,加快農牧業品牌培育?!翱朴仪捌觳莸匮蚱放啤币殉晒φJ證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全旗以“三品一標”為抓手,目前已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 項:俄體粉條、歸流河酒及巴達仍貴大米。有“兩品一標”農產品129 個,名特優新產品24 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3 家企業的3個產品。注冊商標1 580 件,企業1 066 件,農民專業合作社297 件,個體及個人217 件,其中有641 件為農畜產品商標。已完成“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共60 家134 個產品。其中綠色食品認證企業42 家,產品93個;有機農畜產品認證企業15 家,產品38 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3 個,認證名特優新產品11個,預申報綠色食品認證10 家企業,中綠華夏有機認證1 家企業,農產品地理標志2 個產品,名特優新產品7 個,良好農業規范企業3 家[4]。

2 科右前旗農牧產業現狀分析

2021 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為114.2 萬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62.9 萬元,居全旗國民經濟行業產值之首[2]??梢?,農林牧漁業是全旗的支柱性產業,對于鞏固脫貧攻堅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

全旗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甜菜、雜糧和雜豆等。

2.1.1 大豆、玉米。2022 年全旗播種玉米20 萬hm2,大豆3.7 萬hm2,水稻0.9 萬hm2,小麥0.3 萬hm2,其他糧食作物0.9 萬hm2。圍繞糧食安全、大豆擴種和種業振興等重點任務,大力發展大豆、水稻、牧草及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22 年帶狀復合種植0.4 萬hm2,新品種示范推廣0.4 萬hm2。完成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試點任務,試點工作達到了“三最”,即種植面積最大(全國占比78%,全區占比85%)、農戶主體最多(全國占比60%)、試點模式最全(唯一包括清種玉米、清種大豆和帶狀復合3 種種植模式)的旗縣。轉基因玉米平均增產14.7%,轉基因大豆平均增產18.3%。

2.1.2 稻米產業。全旗擁有水田0.87 萬hm2,其中有機、綠色認證面積0.48 萬hm2,年生產水稻7 萬t。依托“興安盟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從種植面積規?;?、生產管理標準化、稻谷加工產業化和銷售網絡立體化等“八化”入手,不斷延伸產業鏈,建成以察爾森—巴達乃貴一體化水稻觀光園為核心的稻米產業區,認證“三品一標”產品15 個,實現水稻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1.3 牧草產業。全旗共有各類草種44 科124 種,發展人工種草3.3 萬hm2,多年生人工種草面積1.2 萬hm2,是全國最大的羊草適宜性生長區。

2.1.4 林果和中草藥產業。以優質沙果、“高酸一號海棠果”等優勢特色林果為重點,發展林果面積1.5 萬hm2,盛果期面積0.3 萬hm2,年產量1.2 億kg 以上。大力發展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等技術。目前已實現蒼術、赤芍等11 類大宗野生中藥材的人工栽培,全旗中藥材種植面積達0.7 萬hm2,年產量達16 萬t,全產業鏈年產值近20 億元。

2.2 創新畜牧業發展模式

科右前旗作為傳統的農牧業旗,主要發展肉牛、奶牛、肉羊和生豬產業,以養殖企業建設為載體,大力推行標準化養殖方式,推動養殖方式轉變。目前,全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450 萬頭(只)以上,其中,肉牛存欄32 萬頭、奶牛存欄6 萬頭、肉羊存欄384 萬只,生豬存欄23 萬頭,其他牲畜存欄5 萬頭。全年實現奶制品產量1 000 t。在肉牛產業方面建立“規模養殖為核心,分散養殖為補充,農牧民普遍參與”的肉牛產業發展模式,推進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實施肉牛倍增行動,整村推進、家家戶戶養殖。在奶牛產業方面建設萬頭以上規模牧場,預計年產奶量達40 萬t。以永潤獸類、草原興牧為龍頭,14 家小冷庫為補充全旗動物屠宰加工企業網,預計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400 萬只以上。同時,草牧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有序推進,全年消納秸稈125 萬t,轉化利用率達90%以上。種植中科羊草533 hm2,年產優質牧草5.1 萬t。阿力得爾草產業園區一期投入運營,引進蒙草、蒙樹及草都等7 家國內草業龍頭企業,“立草為業、草牧并舉、草畜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3 農牧業產業劣勢分析

3.1 農藥、農膜等化學品投入量較大

2021 年,全旗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4 萬hm2,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約5 萬t,每公頃用量208 kg,較2015 年減少3 萬t,但農用塑料薄膜量不斷增加[5],目前居全盟首位,其中地膜使用量892 t,地膜覆蓋面積達1.5 萬hm2;農藥使用量也有所增加。農藥、農膜的長期過量使用對耕地質量、農業生產和人居環境造成危害。

3.2 產業鏈條短,農牧產業動能有待增強

全旗玉米、肉羊等產業仍然處于買原糧、賣原羊的境地,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不足50%,農畜產品加工企業與農牧民總產值比不足0.4∶1。主要農畜產品仍然以低端粗加工為主,農畜產品品牌建設起步晚。全旗雖然有17.1 萬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但沒有知名的農畜產品品牌。品牌效應不明顯,農畜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新型經營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農牧業產業規?;l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4 發展對策

4.1 持續推進產地環境凈化,提升耕地質量

首先要從制度層面建立健全農藥、農膜管理制度,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及使用者的義務,明確回收、處理和再利用的具體要求,防止農業面源污染。其次要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四控行動,加大耕地輪作、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力度。最后要探索“秸稈變肉”“沃土還田”等技術路徑,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工作,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殘膜離田任務掛鉤機制。

4.2 凝聚發展動能、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

依托自治區級制種大縣基礎,積極申報國家級制種大縣,將科右前旗科爾沁鎮打造成大豆制種特色產業強鎮,打造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生產基地和關鍵技術輸出基地。圍繞養殖業強化核心育種場管理,持續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4.3 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增強畜牧業發展新動能

推進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牧繁農育”技術,提高牛羊就地育肥能力。鼓勵引導農機生產企業加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創新力度,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在牧區持續推動草畜一體化發展,推廣草原半舍飼養殖方式,提升天然草場自然修復能力;在農區擴大糧改飼政策的覆蓋面,建設一批以糧飼兼用玉米為主、專用青貯玉米為輔的玉米生產基地,鼓勵生產優質飼草。

4.4 推動農牧業規?;l展

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農畜產品加工向精細化、綠色化、品牌化及高端化轉型,提升產地初加工能力,促進“運畜”向“運肉”轉變。建好健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玉米、大米、肉類、中藥材和沙果等重點產業精深加工,促進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并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以“農田到餐桌”“草原到舌尖”為目標,建設大型冷鏈物流產業園區,打造全旗農畜產品市場輸出、配送核心,創建在線冷鏈信息公共服務資源交易平臺,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冷鏈物流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預算內資金和政策支持。

猜你喜歡
農畜產品全旗農牧業
喀喇沁旗氣候資源分布特點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業和草原局開展退化林摸底調查工作
“無人機放?!弊屴r牧業走在時尚前端
內蒙古農牧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奮斗在一線
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研討
第2屆中蒙博覽會國際綠色農畜產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舉辦
西藏農畜產品產業化現狀與發展對策
西藏農畜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需求趨勢研究
杭錦旗:系列“微”黨課初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