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梁素海漁業資源現狀及養護對策

2024-01-28 03:53胡鵬飛馮偉業菅騰烏蘭托亞
當代畜禽養殖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烏梁素海漁業資源水生

胡鵬飛,馮偉業,菅騰,烏蘭托亞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烏梁素海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一湖兩?!钡暮粗?,也是內蒙古重要的大水面漁業生產基地。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湖兩?!钡闹匾甘揪?,全力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工作[1]。目前,烏梁素海水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水生生物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多,漁業資源恢復情況整體向好。

1 水域生態環境現狀

烏梁素海水面面積穩定在293 km2,最大庫容5.5億m3,大片水域水深0.5~1.5 m,水域面積及生態蓄水量均維持在合理區間。烏梁素海水質指標中除總氮和化學需氧量外,其他水質指標均為Ⅰ~Ⅲ類,湖心區斷面符合地表Ⅳ類水標準,處于中營養狀態。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鳥類增加到260 多種,600 多萬只。

2 漁業資源養護情況

烏梁素海曾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主要的經濟魚類有鯉魚、鯽魚、瓦氏雅羅魚、赤眼鱒、泥鰍及鯰魚等。1987 年之后,隨著巴彥淖爾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及農業退水的大量排放,導致烏梁素海湖泊富營養化嚴重,水質指標一度達到劣Ⅴ類。水體中溶解氧下降、氨和硫化氫氣體釋放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加上人為因素,致使烏梁素海的漁業資源日趨枯竭,魚類多樣性由1980 年的22 種下降到2000 年的8 種[2]。

為改善烏梁素海水生態環境,恢復水生生物資源,當地采取了生態補水、增殖放流、流域面源治理及生態工程建設等多項措施。其中,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烏梁素?;謴退镔Y源的重要手段。2019—2022年,烏梁素海放流大規格草魚種4.54 萬kg,大規格花、白鰱魚種1.82 萬kg。根據2022 年烏梁素海漁業資源調查結果顯示,烏梁素海魚類資源總量評估結果為1 257 t,其中鯽魚、麥穗魚、鯉魚、鲇魚及草魚的資源量最高,分別為676.3 t (53.8%)、183.2 t(14.6%)、147.6 t(11.7%)、80.4 t(6.4%)和38.4 t(3.1%)。人工放流的草魚、鰱魚及鳙魚在此次評估中的資源量合計為54.2 t,其占總資源量的4.3%;而鯽魚、鯉魚、鲇魚、鳊魚及4 大家魚等經濟魚類的資源量合計為991.0 t,其占總資源量的78.9%[3]。隨著湖泊水質狀況的良性發展,以及歷年增殖放流對水生生物資源量和種群數量的有效補充,烏梁素海漁業資源逐步豐富,現有漁獲物種類恢復發展到鰱魚、鳙魚、草魚、鯉魚及鯽魚等20 多個品種[4]。

3 存在問題

3.1 生態補水存在困難

烏梁素海年蒸發量較大,若無外來進水,烏梁素海將面臨面積萎縮、水鹽失衡和水質惡化等問題,這對湖區魚類的棲息、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威脅[5]。因此,通過規劃安排黃河凌汛水對烏梁素海進行生態補水至關重要,一方面能夠緩解沿黃地區防凌壓力,避免黃河凌汛災害;另一方面可以滿足烏梁素海生態需水量,修復湖泊生態環境。然而,2023 年黃河流域轉入枯水年,水量調度形勢嚴峻,每年所需的生態補水流量恐難以長期穩定保持。

3.2 部分湖區水生植物及藻類生物量過度增長

烏梁素海屬于灌區草型淺水湖泊,平均深度不大,營養鹽濃度高,特別適合孕育發展各類水生植物及藻類[6]。2008 年,烏梁素海曾暴發了大面積的“黃苔”。通過綜合治理,目前“黃苔”發生時間稍有推遲,形成面積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然而由于管理疏漏,如今每值春夏時節,烏梁素海個別區域的水生植物及藻類仍會大量生長,加之碎屑堆積比較嚴重,導致湖區部分月份和局部點位水質不穩定,因此烏梁素海所存在的潛在沼澤化危機,以及“黃苔”再次暴發的隱患尚未根除。

3.3 魚類優勢種群小型化加劇

過多的小型魚類可對湖泊的水質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并導致浮游動物群落的小型化,促進藻類(特別是藍藻)的生長。烏梁素?,F有魚類20 多種,其中優勢種以鯽魚、麥穗魚和小黃黝魚等小個體魚類為主,瓦氏雅羅魚、赤眼鱒等土著魚類幾乎消失。湖區魚類的小型化趨勢加劇,種群結構不合理,使水體生物生產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會使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故調整魚類種群結構,解決魚類小型化問題迫在眉睫。

3.4 增殖放流過程缺乏科學管理及效果評估

科學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恢復天然水域衰退漁業資源、改善增殖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缺乏科學管理及效果評估的增殖放流活動,可能會導致放流效果不明顯,更有甚者會給野生魚類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及水域生態系統安全等帶來諸多風險。烏梁素海自實施增殖放流多年以來,因缺乏資金、技術難度較大等問題,尚未對增殖放流活動建立起科學性、系統性的管理制度,同時對增殖放流效果尚未進行評估,導致制定和調整放流方案時缺乏相關科學依據。

4 養護對策

4.1 有關部門保障烏梁素海生態補水量

烏梁素海曾被譽為中國的“北方之腎”,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自2013 年起,黃河每年經紅圪卜排水站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2 億~3 億m3[7],2018 年補水量增加到5.94 億m3。今年黃河進入枯水年,用水形勢較為嚴峻,但烏梁素海作為沿黃地區重要的湖泊濕地,屬于生態較為脆弱地區,相關部門應統籌考慮生態用水情況,科學制定補水量及調度方案,保障烏梁素海生態補水量。

4.2 采用放流與打撈相結合的方式防治“黃苔”

建議在放流品種上合理增加濾食性魚類,如鰱魚、鳙魚和草食性魚類——草魚、團頭魴的放流數量,通過魚類攝食藻類和水草,控制水生植物生物量,減少藻類附著基質和藻類數量,防治“黃苔”。鑒于采用放流的方式防治“黃苔”需要較長的效應時間,為盡快消除暴發“黃苔”的隱患,可組織“黃苔”打撈隊伍對湖區現有的絲狀藻類進行打撈、清理及無害化處理。同時,應科學制定烏梁素海突發“黃苔”、藻類暴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應急準備要求、應急處置措施和事后恢復等有關工作。

4.3 通過增殖放流和生態捕撈提升湖區生物多樣性

一方面利用增殖放流優化漁業資源結構。通過放流鯉魚、鲇魚等目前尚有一定種群數量的魚類,幫助其種群更好的繁殖;通過放流黃河鯉等瀕危本地土著魚類,以增加其種群生物量;通過放流鱖、蒙古鲌等魚食性魚類來控制小型魚類種群規模。另一方面進行科學的生態捕撈,將達到捕撈調控目標規格的草魚、鰱魚及鳙魚等進行定向捕撈。捕撈的漁獲物由實施單位進行公開出售,所得收入可納入下一年的增殖放流調控經費。

4.4 建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科學管理制度

應開展放流水域內水生生物資源調查及動態監測工作,分析水生生物種類、魚類群落結構及水質環境的變化特征,形成魚類資源評估報告,并充分考慮增殖放流水域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提出進一步優化方案和管理調整措施。同時,要加強對放流品種的親體選定、苗種培育、檢驗檢疫及放流水域生態環境質量等環節的監管,逐步引入放流品種種質鑒定、放流過程監理等制度[8]。要加強放流效果評估工作,對放流的品種開展科學有效的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工作,比對放流前后相關水域品種結構變化,以便及時在放流品種、數量及時間上進行放流計劃的調整,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放流效益。

猜你喜歡
烏梁素海漁業資源水生
沅江懷化段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措施
東海漁業資源重建的智慧技術思考
中韓漁業資源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青島舉行
簡述鱇浪白魚漁業資源相關研究成果、問題與建議
十字路口的烏梁素海
三氯生對4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烏梁素海地區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山水謠
淺談烏梁素海的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工作措施
志愿者倡議保護烏梁素海濕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