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花椒產業轉型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4-01-29 15:26谷麗萍郭永清陸斌郝佳波趙敏呼延麗費希同魏安智
西部林業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花椒云南

谷麗萍,郭永清,陸斌,郝佳波,趙敏,呼延麗,費希同,魏安智

(1.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01;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楊凌 712100;4.高黎貢山森林生態系統云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云南 保山 678000)

花椒(Zanthoxylum)為蕓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oxylumL.)植物,原產中國,是著名的香辛料和藥用植物[1],也是重要的生態型山地栽培經濟樹種[2],人工栽培種包括竹葉花椒(Z.armatumDC.)和花椒(Z.bungeanumMaxim),竹葉花椒通常稱為青花椒,花椒通常稱為紅花椒。云南是中國種植花椒歷史悠久的地區與原產地之一,滇東北、滇西北、滇中金沙江流域及滇東南巖溶石漠化地區是主要的種植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為花椒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花椒產業是云南省金沙江沿線地區扶貧脫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在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品牌建設、標準制定等技術環節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已成為金沙江干熱河谷區最具特色的大宗林特產品和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林之一[3-4]。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和實施了脫貧攻堅、高原特色農業及鄉村振興等戰略和一系列助農惠農政策,花椒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云南花椒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產量不斷增長,目前已成為我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原料生產基地。與此同時,花椒產業也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花椒經濟效益出現降低的趨勢。近年來,全國花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迅猛增長[5],產品以原材料銷售為主,產品同質化,出現了原料供大于求、產品成本攀升及產品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加之新冠疫情后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發生改變,花椒產業效益降低,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新挑戰。二是消費者對花椒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更加注重高質量的食品,需求從“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進行轉變[6],對綠色有機花椒的需求增加。三是產業鏈短、產品單一。產品基本以干花椒為主,輔之以保鮮花椒、復合調味品等,藥用保健產品只有樣品無產品和商品[7]。

適應形勢的變化就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即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以至全體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過程[8],是由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9]。我國學者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農產品供給結構等供給角度[11]、適應消費需求變化角度及從科技[12]、金融[13]等不同視角闡述了我國農業或工業產業轉型的必要性及未來發展路徑,這些案例為云南花椒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花椒產業作為大農業的組成部分,相比其他農產品,無論是其產量,還是產值等占比較小,在一些省份尚未納入政府統計范疇。目前,在面臨一系列挑戰的背景下,作為花椒種植面積大省和經濟欠發達省份,如何推動云南花椒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尚未見報道?;?015年作者撰寫的云南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基礎上[3],本文采用文獻檢索、官方報道、統計年鑒和實地調研的方法,首先從中國知識網(CNKI,https:/www.cnki.net)中檢索了2015—2023年的有關花椒研究的論文,使用的關鍵字和術語如下:“花椒+產業”,對2202篇學術論文進行分析,其中涉及產業的39篇;其次,通過國內政府官方報道、研究人員調查、統計等方式獲取花椒種植面積、產量等數據;第三,實地調研了昭通市、麗江市、楚雄州等地的科研機構、花椒交易市場和花椒企業,獲取到相關數據,據此分析2015年以來云南花椒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困境,明晰產業發展的優勢,構建花椒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為加快推進云南花椒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提供思路。

1 2015—2023年云南花椒產業現狀

云南種植花椒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滇東北、滇東南、滇西北、滇中等地的干熱河谷區和巖溶石漠化地區,8 a來,花椒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1 種植面積增長快

昭通、楚雄、麗江等花椒主產區和昆明、曲靖、文山、普洱等非主產區州(市)的種植面積都在擴大,種植范圍從700~1 700 m的中低海拔向1 700~2 400 m中高海拔發展。通過與全國花椒主產區種植面積相比較,截至2023年6月,四川省種植面積58×104hm2,甘肅省種植面積33.31×104hm2。云南花椒種植面積從2014年底的15.13×104hm2擴大到2022年的30.03×104hm2[3,14],占全國種植面積166.67×104hm2的18.02%,位居全國第三位,已成為中國花椒的主產區。

1.2 產量增加快

2015年,云南花椒產量數據未納入全省統計范圍,而昭通市魯甸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認定為“青花椒名縣”,也是全省花椒“一縣一業”特色縣,是云南省花椒的主產區,2015年干花椒產量為0.984×104t,基本能代表當年全省的產量水平[3]。2022年云南全省干花椒產量增加到8.75×104t[14],約占全國近5×105t的17.5%。從2015年到2022年,產量增加了7.77×104t,云南花椒產業發展迅猛。

1.3 經營主體數量增加快

2015年全省508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中,從事花椒種植、加工和銷售的企業僅有2~3家,占比不足0.6%。到2022年,全省主產區從事花椒種植、加工和銷售的企業數量增加到1 23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有5家,從事花椒產業的專業合作社2 401戶,其中省級示范社12戶,個體工商戶2 381戶,市場主體仍以個體或者合作社分散經營為主。

1.4 品牌創建初步形成

全省有花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注冊商標22個,著名商標1個,云南名牌農產品2個,市場產品以干花椒和保鮮花椒為主。昭通市“三力豐”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年成交額4×109元,昭通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青花椒集散中心[14]。

2 云南花椒產業面臨的困境

2.1 盲目“追風”發展,同質化嚴重

從2013年開始,隨著花椒價格上漲、產業見效快、政府出臺政策支持、種植戶利益驅動自發種植等諸多因素影響,各花椒主產區林農在不考慮品種、立地條件、經營技術和市場供需等因素的情況下盲目“追風”種植花椒,向次適宜區或非適宜區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同時,花椒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集中上市與收購商互相壓價,致使種植戶利益受損。

2.2 單位面積產量低,采摘困難,經營成本高

云南花椒種植以千家萬戶的林農分散經營為主,種植基地多位于山區,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無穩定的水源供給。2022—2023年,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組織專家對魯甸示范區進行測產,測產報告顯示平均每公頃產干花椒1 609.05 kg,而非示范區平均每公頃產干花椒不足1 050.00 kg,全省平均每公頃產干花椒維持在600~750 kg,單位面積產量不高。加之,采收花椒主要依靠人工穗采,成本達到7~8元/kg,進一步提高了經營成本并接近銷售成本,盈利空間縮小。

2.3 科技支撐不足,新技術研發不夠

云南省花椒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術[15]、育苗技術[16]、資源評價[17]、病蟲害防治[18]、抗旱生理特性[19]等方面,關于花椒品質、產品研發、加工方面的文獻較少。同期,四川省花椒研究文獻近300篇,主要集中在花椒品質[20]、花椒油揮發性物質[21]、花椒精油萃取工藝[22]、活性物質檢測方法[23]、加工溫度對花椒品種影響[24]、花椒黃酮提取[25]、花椒精油抑菌[26]等方面。云南在花椒產品研發方面的基礎研究和實用技術研發落后于四川,花椒產業后端鏈條不長。

從云南省花椒主產區的調研情況來看,多數種植戶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來經營花椒基地,如采用“高大樹體”理念來經營管理椒園,認為冠幅大可以實現花椒高產或者放任不管也可以有一定收益。出現該狀況的原因在于:(1)當前花椒豐產栽培的新技術研發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2)已研發的輕簡化栽培技術試驗示范不到位,科技顯示度和影響力還不夠。近年來,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結合花椒種植區氣候特點研發了“平展四臂型”新樹形和配套的“三肥兩剪一調節”技術[27],在部分主產區開展示范推廣,但是示范面積還不夠大,顯示度還需進一步加強。(3)機械化程度低。在花椒經營管理過程中,施肥、病蟲害防控、采收等環節基本以人力為主,缺乏機械化裝備與農機農藝一體化技術,效率不高。

2.3.1 市場價格下行壓力大,收益下降

從2013年開始,花椒市場價格逐步上漲,特別是從2017年開始價格快速上升,云南省一級花椒價格約為80~90 元/kg。從2019年開始逐漸顯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最近3 a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餐飲業低迷,價格持續下跌,2023年價格維持在50 元/kg左右,降幅達44.4%以上?;ń穬r格的變動,受到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其中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快速提升是導致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種植面積低效擴張,管理水平低,產品品質下降也影響市場價格。

2.3.2 花椒產品單一,產業鏈短

8 a間,云南以銷售干花椒或者保鮮花椒初級產品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轉變,對于藥用、日用化工、保健產品、香料產品等高附加值功能產品研發不夠,后端產品開發少,產品僅僅停留在試驗樣品階段,花椒綜合利用率不高,未形成產業。研究表明,從花椒中分離和鑒定出140多種化合物,包括生物堿、萜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和游離脂肪酸,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在藥用方面有很大價值,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化合物之間的結構-功能關系,建立花椒的質量控制標準,所以開發利用難度大[28]。云南現有的花椒龍頭企業數量少,基本不具備研發、產品檢測等能力,行業總體來看呈現小、散、弱等特點。而在花椒主產區的陜西省,已經開發了花椒啤酒、花椒油樹脂、花椒茶、花椒芽菜、花椒味素、花椒精、花椒籽油、花椒仁油、花椒粉等20多個花椒加工系列產品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29]。

3 云南花椒產業發展的優勢

3.1 優越的自然條件

云南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等花椒產區上半年溫暖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竹葉花椒果實生長;下半年雨熱同季,適合次年結果枝條的培育,具有栽培優質花椒的最佳自然生態條件,是竹葉花椒最適合的生產區域。同時,位于金沙江河谷區和石漠化區的云南花椒產區,立體氣候特點明顯,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顯著,在低海拔地區熱量充足,適宜竹葉花椒生長,與西南地區其他省份相比,降雨量少,生長期較長[30],花椒揮發油積累時間長,品質好;在高海拔冷涼地區可以適度發展紅花椒,形成不同花椒品種搭配種植的互補,在種植結構調整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3.2 良好的科研基礎

云南省內有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昭通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麗江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聯合有關企業開展種質資源收集、良種選育、產品加工等研究。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收集了來自省內外花椒種質資源50余份,選育了‘云林1號’‘云林2號’2個良種,在國內首次開展了竹葉花椒航天育種工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專家工作站。昭通市、麗江市等科研機構和企業也選育了‘明豐1號’竹葉花椒優良無性系、隴南無刺梅花椒等一批區域良種。昭通市大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了花椒日化產品、精油等研發試驗研究。

3.3 扎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8 a間,因種植面積擴大、產值提高、技術進步、一批企業的加入等有力推動了云南花椒產業的發展。調研統計數據表明,云南花椒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首先,花椒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三位,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原料種植基地。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編制了《竹葉花椒枝采栽培技術規程》,昭通市大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昭通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制定了《青花椒育苗技術規程》《青花椒烘干技術規程》《魯甸縣青花椒質量等級標準》等一批云南省地方標準,促進基地建設水平提升。其次,經過8 a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花椒產業向組織化、規?;?、市場化方向發展,初加工技術不斷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逐步顯現?!按螽a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已基本形成,綠色發展理念開始在產業鏈上體現。第三,栽培技術不斷提升,積極推廣良種、“平展四臂”新樹形、“三肥兩剪一調節”和帶枝烘烤技術[27],產量和品質有明顯提升。

3.4 精準的政策支持

《云南省“十四五”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云南省“十四五”花椒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和“3815”戰略實施以來,花椒在重點產區作為“一縣一業”產業和林農增收的產業給予大力發展,促進了資金、信息、科技、人才等資源要素的集聚,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的花椒產業技術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4 云南花椒產業轉型發展的路徑展望

8 a來,云南花椒產業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進步,針對當前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以云南省委、省政府“3815”戰略實施為契機,不斷構建起花椒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推動轉型升級。

4.1 政策引導穩定種植面積

經過8 a的快速發展,云南花椒種植面積翻了將近一倍,其中80%為竹葉花椒(青花椒),20%為花椒(紅花椒)。當前,全國花椒產能總體過剩、供過于求、出現供需失衡、價格下跌的局面,政府應在以下3方面對花椒產業進行引導:首先,全省各級政府部門要統籌考慮,高位謀劃,通過降低種植補貼和貸款額度等財政和金融措施引導種植戶和企業不盲目擴張,使花椒種植面積穩定在當前水平;第二,根據花椒產品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對海拔在1 700 m以上不適宜發展竹葉花椒的區域逐步有計劃地調整為紅花椒等品種,走差異化發展之路;第三,落實國家耕地“非糧化”整治政策,將種植在耕地的低效花椒林逐步恢復成耕地,減少種植面積,提高種植質量。

4.2 科學研究夯基礎

科技強,產業興,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本質是農業產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由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才具有較強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31]?;ń樊a業是一個集種植、加工、研發和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每一個鏈條的關鍵環節都要破解技術難題才能形成完善的體系。首先,要加強花椒新品種或良種創制。由于花椒和竹葉花椒有復雜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系及栽培起源,因此要加強對資源的利用[32]。適應不同產業發展方向需要不同的品種,因此要加強花椒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評價研究,特別是對具有麻味足、香氣足、特殊活性成分含量高、無刺(少刺)、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的資源加強基礎研究,采用現代育種技術加速育種進程,選育推廣優質、豐產、少刺、高抗優良品種。第二,加強輕簡化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推廣。當前,全省花椒栽培管理技術粗放,產量低,規模效應尚未發揮,采收以人工穗采為主,費時費力、成本高,研發和推廣矮化豐產等省力化栽培技術勢在必行。因此,結合花椒產區的氣候特點開展矮化新樹形研究,加大適宜區“三肥兩剪一調節”技術的示范和培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第三,協同創新??鐚W科、跨單位與食品、醫藥、日化等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聯合開展花椒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綜合開發利用研究,破解技術難題、延長產業鏈。第四,加強花椒產業鏈的標準研制。建立從品種、標準化示范基地、采收、烘烤、成分含量等各環節的標準技術體系,滿足產業升級需求。第五,推動花椒綠色有機種植。從立地選擇、修剪、病蟲害防控、肥料使用等方面按照綠色有機管理技術實施,在種植環節提升花椒品質。

4.3 產地加工提品質

花椒經人工穗采或枝采后即進入初加工環節,初加工環節的質量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云南省70%的花椒采收后干制以干花椒產品上市銷售,干制方式有自然曬干、烘干房和小型設備烘烤等。干制過程由種植戶分散操作、技術未標準化,會導致花椒霉變、油包破裂,氧化變黑、開口率不高等問題,影響產品價格。因此,建議政府或企業應持續加大花椒烘烤設備的補貼力度,鮮花椒由產地附近的“花椒合作社”統一購買、統一標準進行烘烤,以保證一級花椒比例不斷提高。

4.4 打造品牌擴影響

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資源。云南獨特的自然資源環境造就了花椒“香麻天下”的品質,打造品牌能凝聚資源優勢、建立產業標準、形成品牌影響力。因此,首先是品牌轉型。大力推動花椒綠色有機種植和有機認證,為市場提供優質的花椒產品,打造有機花椒品牌。第二,全鏈建立花椒質量追溯體系。聚焦花椒種植-加工-倉儲-交易的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加強產地土壤質量監測和產品檢測。第三,建議政府、企業、農戶及合作社等組織共同出資建設,打造“云南花椒”公共品牌,不斷擴大云南花椒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面對花椒產業供求失衡、價格下降和收益降低的趨勢,針對云南花椒產業發展存在的面積大、產量低、科技弱、產品少等問題,充分分析云南花椒產業發展的優勢,建議從穩定面積、差異化發展、強化育種和研發省力化栽培技術、推動綠色有機種植、提升產品品質和加強品牌宣傳等方面構建發展路徑,持續深入研究,以實現云南花椒產業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花椒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我國古代的玫瑰:花椒
云南邀您來“吸氧”
當前花椒價格走低 椒農如何積極應對
國內花椒產業進入低谷期
芮城花椒好味道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云南潦滸柴燒陶煴
云南行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