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西油田館陶組水淹層地質特征

2024-01-29 10:00聶芬意
西部探礦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館陶水淹油層

李 敏,聶芬意,賈 晨

(1.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廠,天津 300280;2.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天津 300280)

水淹層是一個油田生產術語,指的是在注水驅油的情況下,油層可能被注入水(或者油藏邊底水)侵入,發生“水淹”,從而形成“水淹”的油層[1-2]。在國內外大多數長期開采的油田,注水驅油的方式被廣泛應用。這種方式通過一定的壓力把水注入到含油層的地層中,一方面可以加速油層的采出速度、提高油層的采出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地下的能量的穩定。但也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可能促使上述水淹層的出現[3-4]。

事實上,水淹層并不是完全的水淹,只是原始油層的一部分含水,該油層依然還有很大的開采價值。但是水淹層的開采面臨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水淹層的測井解釋與識別。通常情況下,電阻率測井是區分油層和水層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油層的電阻率高,而水層的電阻率小。但是被水淹層的電阻率曲線與原始油層上已經有明顯的不同,反而與水層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識別起來難度較大[5]。

為研究港西油田館陶組水淹層的地質特征,本文總結了該區水淹層劃分標準、逐一分析水淹層的儲層特征、提出了水淹層的分布規律。旨在為這一類型的油層開采提供技術參考。

1 水淹層劃分標準

港西油田地理位置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南部的大港油田,構造位置位于黃驊坳陷北大港構造帶的西段。主要含油氣層系為古近系的館陶組和明化鎮組。自20世紀60年代投入開發以來,該油田已經經歷了多年、多期次的注水驅油開采歷程,目前主力油氣產層館陶組、明化鎮組水淹層均較為發育[6-7]。

前人針對港西油田館陶組大量測試資料、試油資料,統計了研究區水淹層水淹級別的劃分標準(表1)。依據該標準,港西油田水淹層分為弱水淹層、中水淹層、強水淹層。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該劃分標準科學有效、適用于港西油田。鑒于目前港西區塊處于高含水開發階段、采油井含水率普遍較高,水淹層之中的弱水淹層(含水飽和度低于50%、含水率低于30%)已然是較優質的油層;在成熟區塊現有完備的注采條件下,甚至中水淹層(含水飽和度低于70%、含水率低于80%)也具有相當的開采價值。

表1 港西油田水淹層劃分標準[8]

2 水淹層儲層特征

油層研究的基礎是儲層研究,通常是從儲層四性著手:巖性、物性、電性(測井曲線特征)、含油氣性。含油氣特征在前文水淹層劃分標準里已提及,因此本文著重介紹前三個特征。

2.1 巖性特征

根據前人基礎地質研究,港西油田館陶組沉積時期,古地形高差大、物源充沛且離研究區較近,在此背景下,館陶組發育大面積的辮狀河沉積。具體微相類型主要為辮狀河道、心灘、天然堤、泛濫平原等,天然堤較少發育。館陶組砂體平面上多以連片狀河道砂為主,單砂體厚度一般為6~10m,橫向上砂體分布穩定、可追蹤4~6個井距。

館陶組巖性總體較粗,主要為灰白色、黃褐色的含礫砂巖、砂巖;其次為灰色粉砂巖和灰綠色、紫紅色泥巖等細粒組分。儲層潤濕性為弱親水。巖石膠結物主要為泥質膠結物(含量約19%)、其次為碳酸鹽膠結物(含量約5%)。作為新生代地層,館陶組年代較新、埋藏較淺,成巖作用中的壓實作用、膠結作用程度不高,巖石相對較為疏松。顆粒接觸類型主要為孔隙接觸。館陶組儲層的地質錄井的油氣顯示主要為熒光—油跡。

2.2 物性特征

港西油田館陶組砂巖孔隙度總體為23%~39%,平均約30%,滲透率值為20~5000mD,平均1500mD,總體為高孔高滲儲層。館陶組縱向上分為四個油組(編號自上而下增大),其中館二油組非均質性較弱,變異系數小于0.6,極差小于14;館三油組段非均質性較強,變異系數大于0.8,極差大于20;其余油組非均質性中等。

不同巖性的物性分析表明,隨儲層巖石泥質含量的減少、物性變好。泥質含量與物性的負相關關系也體現在各微相的物性特征中:各微相的物性從好到差依次為辮狀河道、心灘、天然堤、泛濫平原。儲層孔隙類型主要為原始粒間孔、偶見次生孔;儲層喉道類型主要為片狀、其次為彎片狀。在縱向上,隨埋深的增大、館陶組儲層物性總體變差。

2.3 電性特征

測井曲線特征是分析油氣儲層的關鍵特征,因為油氣井測井最早是從自然電位、電阻率等電法測井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油氣勘探開發行業內、通常稱測井曲線特征為電性特征。近年來,為推進港西油田水淹層的測井解釋工作,在常規油層測井資料解釋的基礎上,開展了針對水淹層的測井曲線特征研究。

港西油田館陶組水淹層自然電位曲線通常表現為負異常,這是因為注入水導致了地層水礦化度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自然電位偏移。井徑測井方面,曲線值有增大特征,原因是儲層水淹引起的井眼崩落或者井眼擴徑。電阻率測井方面,受低電阻率的注入水的影響,水淹層的電阻率曲線值較低,且水淹作用導致部分電阻率曲線變形;注入水的驅替也使淺側向電阻率大于深側向??紫抖葴y井方面,中子孔隙度測井曲線值呈增大特征。

多種測井響應特征分析基礎上,要充分考慮水淹層的地質錄井特征。在注入水一定程度的水洗作用的影響下,水淹層錄井油氣顯示的含油級別較低。在油氣層解釋工作中,錄井油氣顯示是識別油氣的主要標志,正因如此,含油級別較低的水淹層容易被“漏過”。測井曲線特征與錄井特征綜合起來分析,才能較好地識別水淹層。

3 水淹層分布規律

經過10余口井的總結分析,館陶組縱向上油層、氣層、水層間互出現,沒有統一的油水界面、具有多套油水系統。從油層分布與地層水的關系來看,館陶組油藏主要為邊底水油藏??v向上的分布規律分析表明,研究區館陶組水淹層的埋深總體小于1500m,具有淺層油層的特征。在辮狀河砂體內部,水淹層常常發育于辮狀河道砂體的主體部位;結合儲層物性分析可知,辮狀河道砂體巖石顆粒的粒度較粗、孔隙度和滲透率較高,高孔高滲的儲層特征,在注采井網中容易被注入水波及,形成水淹層。

在結合注采井網分布的基礎上,開展了研究區水淹層平面分布規律。研究表明,館陶組水淹層在平面上絕大多數分布于注采井網完善的井區,而且與注入水形成的“水線”主體方向重合率高。也就是說,注采井網的“水線”主體方向的區域,即是水淹層集中分布的區域。

鑒于研究區館陶組注水開發時間久、油氣資源采出程度高、油井含水率高的現實情況,目前的剩余油資源,很大程度是以水淹層的形式存在。因此水淹層的分布預測,對于研究區油氣開發部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4 結論

通過港西油田館陶組水淹層劃分標準的總結、水淹層儲層特征的逐一分析、水淹層分布規律的研究,明確了該區水淹層的基本地質特征。

(1)研究區水淹層分為弱水淹層、中水淹層、強水淹層,中水淹層和弱水淹層具有較好的開采價值。館陶組巖性總體較粗,主要為灰白色、黃褐色的含礫砂巖、砂巖。儲層物性總體為高孔高滲,非均質性較弱—中等。

(2)研究區水淹層測井曲線具有以下特征:自然電位曲線通常表現為負異常,井徑曲線值增大,電阻率曲線值較低,且部分電阻率曲線變形,淺側向電阻率大于深側向,中子孔隙度測井曲線值增大。

(3)研究區水淹層縱向上埋藏較淺、為淺層油層,水淹層常常發育于辮狀河道砂體的主體部位;平面上水淹層集中分布于注采井網的“水線”主體方向的區域。

猜你喜歡
館陶水淹油層
淺析消費者在水淹車下的權益保護
油層重力分異對泡沫驅氣液比的影響
曙光油田杜813油層的初淺介紹與地質分析
水淹呂布
春天的省會是館陶
館陶四月
館陶到底有多館陶
邯鄲作家峰會在館陶召開
石南21井區水淹解釋方法對比及應用
七里村油田薄油層測井識別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