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保險是否促進了中國農業綠色發展?

2024-01-30 15:58周月書尹梓鑒
關鍵詞:生產率要素農戶

周月書,尹梓鑒

(南京農業大學 金融學院/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95)

環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而且是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的剛性約束[1]。中國農業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的粗放式增長帶來諸多問題,如投入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嚴重的面源污染和高額的農業碳排放等,制約著中國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根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中國農業部門水污染物排放量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和總磷分別占全國的49.8%、22.4%、46.5%和67.2%,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危害著中國生態環境。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中國農業部門的碳排放、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分別占全國的6.7%、40.2%和59.5%,加劇了氣候變暖,嚴重阻礙農業經濟發展[2]。為提高發展質量、改善環境狀況,農業綠色發展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綠色發展要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兼顧農業發展的低碳性、經濟性和安全性[3],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4]。

農業綠色發展的實現不但需要相關政策制度的完善和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需要農村金融的支持來引導農戶進行綠色生產。中國農業保險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主,以保護農業生產和惠及農戶作為制度設計目的,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逐步實現對農業生產成本、價格和收入的保障。2004 年,中國首次在部分省區(江蘇、新疆、四川)開始了以省級財政補貼為主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2007 年,財政部出臺《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管理辦法》,中央政府開始使用公共財政補貼農業保險費,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始快速發展。為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2018 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原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于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在傳統物化成本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對完全成本的保障①物化成本包括農業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化肥、地膜、種子等;完全成本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成本。,并開展收入保險試點。原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15億元,2021年為976億元,2022年為1219億元,連續三年位列世界第一,農業保險對中國農業部門的生產運行發揮著巨大的保障作用?,F有研究表明,農業保險可以增加農戶收入[5],降低收入不平等[6],改變要素投入[7],改變種植結構[8],減少農業碳排放[9],影響農戶損失控制方式[10]。那么,農業保險能否促進以及怎樣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此問題的探討,對優化中國農業保險發展,加快中國農業綠色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在以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一,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反映了在投入較少生產要素和產生較少環境污染的前提下實現產出最大化時的綠色生產效率,并可以實現指標分解和跨期比較,符合農業綠色發展的要義,能夠較好地評估農業綠色發展的水平。選取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度量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并優化了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體系,將農業碳固定加入期望產出變量中,綜合考察農業保險的增產增收及固碳減排作用;第二,探究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和作用機制,揭示農業保險對要素配置優化和綠色農業技術應用的促進作用;第三,從宏觀視角探查農業保險對綠色農業技術的影響,為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貢獻提供經驗證據。

一、文獻綜述和研究假設

1.文獻綜述

已有文獻關注了農業保險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農業保險基于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的功能,能夠促進中國農業產出增加[11-12],提升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表征的農業生產效率,且具有空間溢出效應[13],農業保險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具體機制是農業保險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14]。本文著眼于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發展的作用,考察農業保險對碳排放約束下的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納入對農業保險的環境效應的探究。

現有關于農業保險產生環境效應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其一是農業保險對要素投入的影響。Wu將這種影響進一步劃分為影響生產中化學要素投入方式的集約性邊際作用和影響作物種植面積或種類的擴展性邊際作用[15]。集約性邊際作用的研究主要圍繞農業保險對化肥和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展開。部分研究認為農業保險增加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如Horowitz 等研究表明,購買農業保險的美國中西部玉米農戶將比不購買保險的玉米農戶每畝多施用19%的氮肥和21%的農藥[16];鐘甫寧等也發現參保農戶將施用更多的化肥,但會減少農藥和農膜的用量,這是由于農戶對不同要素具有的風險屬性反應不同[17]。也有研究認為,增加農用化學品施用將降低賠付時的預期收益,以及道德風險效應導致農戶對生產中的風險疏于防范,因此,參保后農戶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7,18-19]。農業保險具有減少化學品施用的傾向,但具體效果取決于種植品類、保費補貼水平以及生產條件等等。擴展性邊際作用的研究結論較為一致,現有研究認為,農業保險可以使農戶作物種類的選擇向有保險以及保費補貼的品類過渡,并增加該種作物的種植面積,從而影響農用化學品的投入[20-21]。

其二是農業保險對技術采納的影響。已有文獻從技術的風險屬性、信貸和保險的關聯影響以及心理認知等層面考察了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采納的影響。在技術的風險屬性層面,生物農藥被認為是風險增加型技術,購買農業保險后,農戶將增加生物農藥的使用[22]。在信貸和保險的關聯影響層面,農業保險可以通過促進農戶的信貸參與繼而促進農戶采用綠色農業技術[23],能夠激勵小規模農業部門采用先進的技術[24]。在心理認知層面,農業保險可以通過動機、能力和機會三種方式提高農戶采納環境友好型技術的意愿[25]。

已有文獻關注了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因素,如環境規制[26]、農村金融發展[27]等。Fang 等考察了2002-2015 年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28],但在測度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時沒有考慮碳固定的作用,農業保險的綠色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農業兼顧碳源和碳匯兩種屬性,畜禽養殖、作物種植、化學品施用以及機械生產作業等農業生產行為產生大量二氧化碳[29],同時,土壤、森林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從農業保險的功能來看,農業保險對要素投入的優化和種植結構、規模的調整也會影響碳固定[30]。碳固定對實現農業部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對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研究應同時考慮碳固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就農業保險的生產效應和環境效應以及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廣泛研究,但仍存在以下局限:首先,農業保險影響生產行為,從而產生環境效應和影響生產效率,鮮有研究考察農業保險能否兼顧“增綠”和“提效”;其次,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能夠結合生產效應和環境效應,但已有的測算指標不盡科學,忽略了碳固定的影響;最后,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究。

2.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農業保險、要素配置優化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農業保險使農戶從事農業生產所帶來收益的波動性大大減小,在生產經營決策中可以更加從容地對生產要素進行分配[7],改變農戶生產中農用化學品、土地和機械等要素的投入,緩解農戶為避免損失而采取的一系列導致資源錯配的行為,從而優化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第一,農業保險可以優化農用化學品投入,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農戶對產量損失的厭惡是中國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品過量施用的重要原因,且農戶的風險規避程度越高,過量施用農用化學品的傾向越大,這帶來了藥效肥效的降低、面源污染的形成和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31-32]。首先,在災前,農業保險能夠提高農戶受災后的預期收入,平滑生產風險;在災后,農業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有助于農戶恢復再生產,保障下一輪生產的收入。農業保險對風險的分散能夠緩解農戶風險規避的心理,從而替換過量施肥等非正規避險行為,弱化農戶過量施用農藥、化肥的動機。其次,購買農業保險后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會使農戶減少農用化學品的施用,有助于達到最優施藥量、施肥量。農業保險通過優化農用化學品的投入,有助于提高投入的邊際產量,減少碳排放,節約生產成本,從而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第二,農業保險可以優化生產規模和結構,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首先,物化成本保險促進了農戶優化對中間品的投入,完全成本保險在物化成本保險的基礎上保障了人工和土地成本,有助于生產規模的擴大[9]。生產規模的適度擴大有利于機械統一作業,實現機械對勞動的替代,促進規模經濟的形成[33],提高作業效率、減少能源損耗和碳排放。其次,規模經濟帶來的平均成本的減少會提高農戶對農業廢棄物環保處理(如農膜回收、秸稈還田)的意愿,減少農業碳排放。再次,農業保險對生產規模的促進作用還可以促進化肥減量,進一步優化農用化學品的投入,增加農戶收入[34]。農業保險促進了生產規模的調整,有助于緩解土地、機械和勞動配置的扭曲,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2)農業保險、綠色農業技術應用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農業保險通過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首先,從農戶行為的經典理論來看,農戶很難自發地采用先進農業技術,而農業保險能夠增強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助于綠色農業技術的采用。組織與生產學派的代表—恰亞諾夫認為,小農是風險厭惡的,家庭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將缺乏繼續投入的意愿和動力,這限制了小農對綠色農業技術的采納意愿。理性小農學派認為,農戶是個人或家庭福利最大化的追求者,農戶會做出能夠最大化其期望效用的選擇,但綠色農業技術比傳統技術風險更大、復雜度更高且收益具有不確定性,會影響農戶對綠色農業技術采納的積極性。已經廣泛覆蓋的物化成本保險能夠保障綠色農業技術采用所需的部分投入,不斷擴大試點范圍的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能夠平滑農戶采用新技術后的收入波動,農業保險帶來的收入保障可以抵消應用綠色農業技術的部分風險,刺激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其次,農業保險能夠促進農戶參與信貸,農戶可以通過農業保險保單進行質押貸款,緩解融資約束[14],進行綠色技術的投資。綠色農業技術具有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特點,兼具經濟和環境效益,農業保險促進了綠色農業技術采用,能夠節約生產要素的投入,減少碳排放,促進綠色生產[35],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綜上所述,提出假設:

H1:農業保險能夠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H2:農業保險通過優化要素配置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H3:農業保險通過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二、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算

1.測算方法

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主要有數據包絡法和隨機前沿法。前者為參數法,不需要預先設定模型的函數形式和對誤差項的隨機分布進行假設,且能夠較好地解決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測算中多投入、多產出的問題,因此在研究中被廣泛采用。Tone為克服傳統DEA徑向和角度的局限性,創造了基于松弛變量的效率測度方法SBM 模型[36]。之后,Tone又提出了含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 模型,解決了存在非期望產出的效率評價以及有效決策單元效率無法比較問題[37]。SBM 模型用以測度某一時間內綠色生產效率,當決策單元是面板數據時,需要借助生產率指數來分析生產率的變動。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數(簡稱ML 指數)是一種帶有非期望產出的Malmquist 指數,可以將生產率分解為綠色技術進步、綠色技術效率等指標來分析生產率變動的驅動因素。鑒于SBM模型和ML 指數在評價環境綠色技術效率和綠色生產率上的優勢[38],采用SBM 模型結合ML 生產率指數的方法測度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含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公式如下:

式(1)中,sx、sy和sz分別表示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的松弛變量,λ為權重向量,ρ為決策單元的效率值。其中,效率值在(0,1)區間內為無效決策單元,[1,2]區間內為有效決策單元。為實現生產率的跨期比較,本文選取ML指數測度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公式如式(2):

其中(xt,yt,zt)表示t期的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在t期生產前沿下的效率值,(xt+1,yt+1,zt+1)表示t+1期的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在t+1期生產前沿下的效率值,以此類推。該效率值由含非期望產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計算得出。

2.投入和產出變量選取

(1)投入變量。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參考已有研究的做法,本文中農業投入主要包括土地、勞動、化肥、機械、灌溉和電力投入。土地投入以農作物播種面積(千公頃)表示;勞動投入以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萬)表示;化肥投入以農業生產的化肥折純量(萬噸)表示;機械投入以農用機械總動力(萬千瓦)表示;灌溉通過灌溉面積(千公頃)表示;電力投入通過農業用電量(億千瓦時)表示。

(2)期望產出變量。農業期望產出包括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和碳固定。農業生產的碳排放和碳固定是同時產生的,研究農業碳排放的同時也應該考慮碳固定的因素。農作物的碳固定指標通過主要農作物的凈初級生產力(NPP)來度量。

式(3)中,C為區域農田作物碳吸收總量(tC·a-1);Ci為某種作物的碳吸收量(t);k表示區域農作物種類數;cai為作物的碳吸收率;wci為作物經濟產品的含水量(%);Yi為作物的經濟產量(t·a-1);HIi為作物經濟系數[39](見表1)。

表1 主要農作物的經濟系數、含水量和碳吸收率%

(3)非期望產出變量。參考李波等[29]、田云等[30]的研究,測算農業生產作業、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CH4和N2O折算的碳排放作為非期望產出變量。

3.測算結果

本文測算了2005-2020年中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并將其分解為綠色技術效率指數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表2匯報了各?。ㄖ陛犑?、自治區)上述指標的平均值??梢园l現:第一,整體上,中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進步指數都具有效率(大于1),綠色技術效率指數有部分省份缺乏效率(小于1);第二,中國各?。ㄖ陛犑?、自治區)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大于綠色技術效率指數;第三,東南沿海省份的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以及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均較高。

表2 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分解結果

三、研究設計

1.計量模型

建立基準模型來分析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式(1)中,lnYit是被解釋變量,lnInsit是核心解釋變量,Xit為各個控制變量,下標i和t依次代表省份和年份,ηi和ut分別為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潛在的隨機誤差項。

2.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TFP,機制分析中替換為其分解的綠色技術效率指數EC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TC。進一步分析中,被解釋變量為一系列綠色農業技術的代理變量,包括免耕作業(No-till)、精播少播作業(Accurate)、秸稈還田作業(Return)。

(2)解釋變量。解釋變量為保險規模(Insurance),用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衡量地區整體的農業保險發展情況。

(3)控制變量。根據馬九杰等[9]、馬國群等[26]等的研究,選取控制變量包括:一產結構(Fir)、農戶人力資本水平(Hum)、受災程度(Dam)、政府支農(Gov)、城鄉收入分配(Dis)以及城鎮化率(City)等,涵蓋了國民經濟運行以及農戶生產生活等方面。

(4)數據來源。2004 年后中國各省有序展開政策性保險試點,基于此本文選取2005-2020 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由于數據可獲得性原因,樣本不包括西藏以及港澳臺地區。農業保險數據來自《中國保險年鑒》,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與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數據來源于《全國農村經濟情況統計資料》《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綠色農業技術數據來自《中國農業機械工業統計年鑒》,其他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畜牧獸醫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網站等。為保證數據結構平穩,所有非比值變量均進行對數處理。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見表3。

表3 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

四、實證分析

1.基準分析

本部分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考察了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見表4。在回歸中僅呈現一個已經包含所有控制變量的單一模型,并不能揭示出控制變量在減輕混雜偏差方面的影響[40],逐步添加控制變量可以直觀地反映不同變量條件上核心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為確?;貧w結果穩健,采取逐步回歸法,第(1)列中僅控制省份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在第(2)-(7)列中逐漸加入控制變量,核心解釋變量的符號均不變,回歸結果穩健。表4 回歸結果顯示,農業保險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正相關,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規模的提高能夠促進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表4 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N=480

從經濟顯著性來看,根據表4 第(7)列的結果,農業保險保費收入每提升1%,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將提升0.024%。由于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是取值范圍從0 到2 的效率值,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十分可觀,農業保險的蓬勃發展能夠提升農業綠色生產效率,在碳排放更少和土壤功能保障的基礎上,以更少的投入實現更多的產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看,在影響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中,農業受災水平和城鄉分配的系數顯著為負。受災占比越大,反映出該地區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的自然條件約束。城鄉分配差距越大,農戶的狀況往往越差,農戶的收入往往越低,制約農業綠色生產。

2.機制分析

理論分析表明,農業保險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促進綠色農業技術采用兩個途徑影響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因此,在經驗分析中采用Fare[41]的分解方法,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為綠色技術效率指數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乘積,將兩個指數作為兩條機制的代理變量。其中,綠色技術效率是在一定的投入組合下實際產出與最大產出之比,表現為決策單元向生產前沿的追趕程度,可用于反映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合理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即優化要素配置;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反映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既定生產要素投入下生產函數的外沿移動,表現為生產前沿向外擴張程度,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提高反映了綠色農業技術的廣泛采用。

表5匯報了機制分析的結果,其中第(1)列的被解釋變量為綠色技術效率指數,第(2)列的被解釋變量為綠色技術進步指數。表5的結果顯示,農業保險顯著促進了綠色技術效率指數提升,但對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優化農戶資源配置,促進綠色高效生產。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農業保險未顯著推動中國農業綠色生產前沿面的擴張,可能的原因:中國農業以人多地少的小農生產模式為主,廣大普通農戶擁有的土地面積小、細碎化程度高,缺乏大規模機械進行環境友好作業的條件,購買農業保險更可能促進新型規模經營主體應用綠色農業技術,但整體上并不能顯著推動生產前沿擴張。因此,農業保險通過促進綠色農業技術采用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這一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5 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效率指數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 N=480

3.內生性處理

實證分析中的內生性主要源于遺漏變量和反向因果。本文控制了六個宏觀變量,同時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消除了通貨膨脹和地區之間差異的影響,較好地解決了遺漏變量的問題?;谇拔姆治?,農業保險可以促進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但同時,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高的地區農戶的經營狀況可能更好,更愿意購買農業保險,農業保險和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工具變量法,選取的工具變量要滿足與替代的內生變量高度相關但與誤差項不相關?;诖?,選取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首先,當年的參保行為受上一年參保結果影響,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條件。其次,上一年的參保結果與當年的生產情況無直接關系,滿足工具變量的外生性條件。表6 的第(2)-(4)列分別匯報了加入工具變量后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影響的回歸結果。首先需要關注工具變量的有效性,從回歸結果來看,在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中,工具變量的Cragg-Donald Wald F統計值均大于16.38 的臨界值,表明采用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在修正了內生性偏誤之后,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和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仍然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6 工具變量回歸結果N=450

4.穩健性檢驗

(1)替換核心解釋變量。僅用保費收入作為核心解釋變量來研究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可能不夠全面,于是試圖通過更多的維度來對農業保險進行度量。表7 的第(1)-(3)列分別展示了農業保險賠付支出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以及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第(4)-(6)列分別展示了農業保險密度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以及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第(7)-(9)列分別展示了農業保險深度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以及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同基準回歸結果相比,替換后的核心解釋變量對3 個被解釋變量的系數絕對值、方向以及顯著性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表7 替換核心解釋變量 N=480

(2)剔除直轄市樣本。直轄市耕地面積較小,第一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較低,農業保險的規模往往也較小。因此,為進一步驗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將北京、上海、重慶和天津從樣本中剔除,表8的第(1)、(2)、(3)列的結果展示了剔除直轄市樣本后,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指數以及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回歸結果,結果依然穩健。

表8 剔除直轄市樣本和替換被解釋變量

(3)替換被解釋變量。采用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衡量農業綠色發展,發現農業保險促進了在投入、產出和環境約束下的農業生產效率。接下來,替換農業綠色發展的度量方式,用平減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農業碳排放來刻畫農業綠色發展的水平和質量。結果如表8的(4)、(5)列所示,農業保險顯著促進了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提升,對農業碳排放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農業保險能夠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5.異質性分析

根據前文分析,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有效機制是其對要素配置的優化。從農業保險的綠色作用角度看,農村、農業、農戶以及地區層面的分析可能提供更具價值的信息。本小節從農村金融發展狀況、農業規模經營程度、東中西區域以及產糧區劃四個維度進行了異質性分析。

(1)農村金融發展狀況。農業貸款情況是衡量農村金融發展的有效指標。農業貸款規模越大,表示該地區農村金融市場越活躍;農業貸款規模越小,表明該地區存在資本扭曲的情況,農戶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信貸約束。由此根據涉農貸款的中位數進行分組,分別進行回歸分析。表9 的第(1)、(2)列的結果顯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在低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組別中顯著,在高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組別影響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在信貸約束強的地區,農戶獲取貸款的機會小,對生產行為進行優化承受的風險大。在此情況下,農戶會通過購買農業保險保障自己的收入,進而調整生產行為,提高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2)農業規模經營程度。土地流轉是土地從低效率的農戶轉到高效率的農戶的過程,反映了一個地區經營規模的有效率擴張。用土地流轉率衡量農業規模經營程度,根據土地流轉率的中位數進行分組,分別進行回歸分析。表9 的第(3)、(4)列的結果顯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在低農業規模經營程度的組別中顯著,在高農業規模經營程度的組別影響不顯著。規模經營程度低的地區存在資源錯配的程度高,農戶購買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效率的改進空間大,農業保險對要素配置優化的促進作用更強,進而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3)地理區域。農業生產受地理條件的制約,將樣本分為東、中、西三組,探究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影響。表10的第(1)-(3)列的結果顯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在西部和東部地區顯著,在中部地區的組別影響不顯著。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綠色生產理念較為普及,地方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等支持力度大,農業保險能夠顯著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西部地區較符合上文分析的農村金融薄弱的特點,農業保險對要素配置優化的促進作用較高,能夠顯著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表10 地理區域、產糧區劃的異質性分析

(4)產糧區劃?!笆蝠⒌玖?,農夫之慶”,糧食主產區是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核心區域,檢驗農業保險在產糧區和非產糧區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異質性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于是將樣本分成糧食主產區和非糧食主產區兩組分別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回歸,表10 的第(4)、(5)列的結果顯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在非糧食主產區顯著,在糧食主產區影響不顯著??赡艿脑驗椋赫畬Z食主產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扶持力度較大,糧食主產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較高,綠色作業補貼水平高、綠色技術體系完善,農業保險發揮綠色作用的空間小。相反地,非糧食主產區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傾斜相對較少,農戶綠色生產的保障手段有限,農業保險的避險和保障功能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作用空間大。

五、進一步分析

前文分析了農業保險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的理論機理,但在實證分析中發現,農業保險對綠色生產前沿擴張的促進作用不顯著,由此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釋證明農業保險仍可以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進一步對綠色技術進步指數進行分位數回歸,并分析農業保險對綠色農業技術的具體影響。

在機制分析中,本文基于均值回歸的方法研究了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但在不同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區間內,農業保險發揮的效果存在異質性?;诖?,選取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每0.1個分位點進行回歸。表11的結果表明,在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0.7、0.9分位點上,農業保險對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促進作用較顯著,這意味著農業保險對綠色農業技術應用的促進作用更可能發生在綠色農業技術應用較為廣泛的地區,農業保險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要基于綠色農業技術的成熟體系。

表11 綠色技術進步指數的分位數回歸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對綠色農業技術進行了充分總結,其中,秸稈還田、免耕以及精播少播技術兼具減排和增匯的功能,有利于農業綠色發展。因此,選取這三項較為成熟且應用廣泛的綠色農業技術作為代理變量進行檢驗。表12的(1)-(3)列分別匯報了農業保險對秸稈還田、免耕以及精播少播技術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業保險能夠顯著促進上述3 種綠色農業技術的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上文的假設,農業保險可以降低農戶應用綠色農業技術的風險,促進綠色農業技術應用,進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表12 農業保險對綠色農業技術的影響N=480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2005-2020年省級面板數據,在綜合考慮碳排放和碳固定因素測度中國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基礎上,研究了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進一步探究了農業保險對中國綠色農業技術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第一,農業保險能夠顯著促進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農業保險保費收入每增加1%,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將會增加0.024%,農業保險能夠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第二,農業保險顯著促進了綠色技術效率提升,優化要素配置是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有效機制。第三,農業保險能夠促進綠色農業技術的應用,但整體上,對中國農業綠色生產前沿擴張的促進作用不顯著,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和覆蓋面仍需提升。第四,在農業信貸薄弱地區、西部地區、非糧食主產區及土地流轉率低的地區,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更強,農業保險具有綠色普惠效應。該結論為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的發展方向和差異化設計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為農業保險更好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覆蓋率。中央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標的只有17 類[42],在糧食作物中覆蓋程度較高,但在除油料、糖料作物外的經濟作物中覆蓋很少。在優化保費補貼政策以及豐富保險產品的同時,應注重對覆蓋率的提升,加強農業保險宣傳推廣,鼓勵農戶投保,定期向農戶提供防災建議,分散生產風險,發揮農業保險的綠色作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第二,完善保險品類,適時推出綠色險種。綠色農業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適時推出綠色農業技術險種,提高農戶對綠色農業技術的采納意愿,加強農業保險對綠色農業技術應用的促進作用,引導農戶進行綠色生產并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第三,推動保險公平,形成多層次保障體系。根據上文的分析,農業保險在農村金融發展薄弱、經營規模小的地區更能發揮綠色作用,應增強這些地區的農業保險可得性,強化農業保險的綠色普惠效應。同時,不同群體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同,應推動多層次保障體系的構建。

第四,加強農業信貸與農業保險的合作互聯?!靶刨J+保險”聯合產品有助于在實現農業保險優化要素配置功能的同時,緩解農戶的融資約束,助力農戶采用綠色、高效的技術。在有序擴大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試點范圍的同時,可采用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戶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信貸支持的保險標的投保等方式,增強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緩解融資約束,引導農戶綠色生產。

猜你喜歡
生產率要素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中國城市土地生產率TOP30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國外技術授權、研發創新與企業生產率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關于機床生產率設計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