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家長“雙減”政策認知調查與引導*

2024-01-31 15:11曾宇恒張又文薛海平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減政策培訓

曾宇恒 張又文 薛海平

摘? ? ? 要:作為“雙減”政策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家長的“雙減”政策認知是政策實施順利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對20位城市中小學生家長進行深度訪談,經編碼分析后發現,城市家長“雙減”政策認知存在偏差,滿意度較低,且教育焦慮擴散蔓延,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行為反應問題。上述認知問題可歸因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個層面。應對這些問題,首先,轉變傳統的考試觀念,淡化功利性教育目標;其次,深化普職融通的人才培養改革;最后,提升家校溝通質量,厚植家校共育文化。

關 鍵 詞:“雙減”政策;政策認知;城市家長;家長政策認知

引用格式:曾宇恒,張又文,薛海平.城市家長“雙減”政策認知調查與引導[J].教學與管理,2024(04):6-11.

近年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和教育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突出,激發了全社會的共同焦慮,影響了基礎教育的生態環境。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力圖從校內和校外兩方面治理教育亂象,重塑教育生態?!半p減”政策作為一項實施力度強、覆蓋范圍廣的減負新政,愈發引起家長的關注。不同家長的政策認知差異較大,其中部分家長表現出大力支持的態度。有學者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的焦慮和不滿并不少見,包括對校外培訓治理的不滿和對學校課后服務的意見??梢钥闯?,家長的“雙減”政策認知情況仍需明確。作為政策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家長政策認知對“雙減”政策實施意義重大。據此,本研究選定二線城市D市展開調研,通過對20位城市家長進行深度訪談,借助班杜拉提出的認知、行為和環境形成的“三元交互”模型,研究城市家長的“雙減”政策認知情況,破解認知黑箱,以期探究如何樹立科學政策認知的對策。

本研究采取方便采樣的策略,訪談對象的納入標準基本如下:所在區域為D市5個主城區的中小學生家長;可進行深度言語交流;了解“雙減”政策并有意愿表達個人觀點;無精神疾病。為了信息的客觀性,每個城區均選取部分研究對象,且在職業(如銀行職員、醫生、營業員、全職媽媽、企業經營者、自由職業等)、收入(此次受訪對象家庭年收入范圍從9.6萬元至60萬元不等)、社會階層等方面均有涉及,被訪對象的子女所處年級涵蓋小學到初中所有年級。

訪談完成后,采用逐級登錄的方式對最終轉錄的13余萬字文本進行三級編碼。開放式登錄:鎖定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內容,去除無用資料,形成30個開放編碼;主軸式登錄:對相似信息進行合并,最終生成11個概念含義,即11個主軸編碼;核心式登錄:將類似概念再次歸納,最終形成5個核心編碼,共計184個參考點。

一、家長“雙減”政策認知問題深描

1.對“雙減”政策認知存在偏差

(1)對政策措施認知不足

政策認知決定行為反應,對“雙減”政策內容的充分認知是家長對“雙減”做出客觀評價和支持行為的基本前提。在實施訪談前的溝通說明環節中,每位家長都表示自己知道“雙減”政策,然而在詳細訪談中,很多家長明顯對“雙減”政策認知不足。例如MumL04的女兒處于小升初的轉折階段,然而她表示:“也沒有太仔細了解過,就知道‘雙減’是減輕學生負擔吧?!痹偃鏒adG16說道:“我和她媽平時都忙,確實沒仔細研究過?!痹谠L談的20位家長中,只有兩位表示自己曾仔細閱讀過“雙減”政策文本,而其余家長均未閱讀過,他們的了解不少源于小視頻、新聞等二手信息。

(2)對政策主體認知不清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可支配時間增加了,因此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兒童居家的時間,發揮家庭教育作用,提升溝通質量,為“雙減”的順利實施和兒童健康成長雙向賦能。然而在本次調研中,很多家長更關注“雙減”的“顯性”方面,將政策主體簡單定義為校外培訓機構和學校,當被問道“雙減”對家長的要求時,大部分家長表示沒聽說過。例如MumM18就說道:“沒特別注意到對家長有什么要求,就補習班關停了,老師不敢留作業了,家長可能就是協助唄,具體還真說不好?!辈糠旨议L沒有認識到“雙減”政策實施后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儼然將自己視作了“局外人”。

(3)對政策內容認知窄化

“雙減”內容涉及范圍極廣、主體復雜,從“校內”至“校外”,從“課上”至“課下”,從“學?!敝痢凹彝ァ薄吧鐣?。然而在調查過程中,當提及“雙減”的內涵時,很多家長只能想到關于校外培訓的治理措施,單純將“不讓補課”“不讓留作業”等部分措施混淆為“雙減”的全貌。MumS12表示:“主要還是限制文化課這類的補習班吧。我理解的就是這樣,想減輕孩子的負擔嘛,不讓孩子參加補習班?!盡umS05說道:“我大概知道的就是不讓上課外輔導,減少這種作業量,別的具體的我也說不上來?!?/p>

(4)對政策細則存在誤讀

“雙減”政策內容涵蓋了對校外培訓的治理和對基礎教育改革的諸多方面,然而部分家長“想當然”地將“雙減”等同于以往聽說過的“減負”政策。例如,MumY02說道:“有一些老師上課只講一部分,課外自己辦班,所以現在禁止這個事?!边@一則規定是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中的一項重點內容,顯然不是“雙減”的重點。再如,對于“雙減”最終的目的到底是什么,MumH19認為:“就別內卷嘛,上不了大學的孩子可以上職高?!盡umM18回答:“‘雙減’的目的是加大分層?!憋@然仍有一定數量的家長對“雙減”內容和目的存在誤讀。

2.對“雙減”政策滿意度偏低

(1)對課后服務的質量不認可

調查發現,D市中小學實行課后服務“5+2”模式,開設各種興趣活動,然而課后服務并未受到所有家長的歡迎。MumL11表示:“我就是專心在家帶孩子,所以我不需要課后服務,有的雙職工的家長是希望有課后服務的?!辈糠旨彝φn后服務的“不需要”直接造成了參加人數不足、學生混班,導致班級管理混亂、師生互不了解等狀況。MumL11繼續說道:“學校把一、二年級的學生都放在一起了,紀律各方面都不是太好?!?/p>

另外,課后服務的內容設置和師資狀況也遭到了部分家長的質疑:

“就讓看看紅色故事啊,聽聽紅色歌曲啊,做手工啊……盡量花樣多一點,達不到校外興趣班那種效果?!保∕umZ09)

“學校大部分都是學科老師,現在美術和體育都是好幾個班合用一個老師,甚至一個年級一個老師,這些老師不可能天天接課吧!”(DadS10)

家長還反映了課后服務的時間設置問題:

“以前放學時間剛剛好,孩子奶奶直接就接回來了,現在弄個延時服務,正好趕上晚高峰,回家都得半個多小時?!保―adG17)

“這么晚再回家學習,孩子更累了!”(MumC01)

(2)對校外培訓被重拳治理不接受

“雙減”政策大幅壓減了培訓機構數量,規范了培訓內容及時間,這原本可以讓孩子有更多休息的時間,然而一些家長卻認為這封鎖了孩子受教育的途徑,也剝奪了家長的權利。MumL11說道:“有的家長可能覺得浪費錢,那你可以不上,但是要讓想讓孩子提高的家長有得選嘛!現在完全就沒有!”MumC01也明確表示:“減不減都是要上的!”DadG16說道:“就是不讓孩子提高成績??!有的孩子笨,需要課后輔導?!?/p>

此外,隨著中高考壓力的逼近,家長對校外培訓治理舉措的滿意度也越來越低。MumH19表示:“我孩子初一、初二的時候沒補課,但初二下難度加大、知識量加大,孩子主動要求想補課,現在讓愿意學習的孩子怎么辦?”DadS20也表示:“孩子學科成績不達標,怎么辦?平常大禮拜、寒暑假正好孩子就能有時間把上課不懂的補一補,好家伙‘雙減’一出來,把這條路徹底堵死了!我們肯定是一萬個不愿意了!”在家長心里,校外培訓并非必選項,但應成為可選項,可見部分家長不太認可“雙減”政策對校外培訓的治理措施。

(3)對“雙減”政策的整體效果不清晰

有些家長表示,似乎沒有看到政策對孩子成績和成長的幫助。在作業布置方面,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然而在家長的軟磨硬泡之下,老師也不得不私下給孩子“開小灶”。MumS12表示:“這學期我想讓老師把她自己出的口算題私下分享給我,結果老師特別高興,馬上就答應了。然后我又問老師我可不可以分享給別的家長,老師說可以呀,你愿意分享給誰就分享給誰,反正我什么也不知道?!崩蠋熎扔谡咭幎ú荒苤苯咏o學生留作業,但是在與家長互相試探的摸索之下,彼此心照不宣,作業也以更加隱蔽的形式出現。孩子放學后的時間甚至在家長“東拼西湊”的作業裹挾下受到進一步壓減。

部分家長表示,不論如何“減”,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依然是他們不能松的“弦”。MumM18說道:“我身邊的家長,該補課的,該找家教的,該看作業的,一樣也不會少!我姐家孩子上初二,她天天看到晚上十點多,也沒說因為‘雙減’就不學了,反正我沒發現有什么變化?!?/p>

3.教育焦慮擴散蔓延

(1)對升學壓力的擔憂和普職分流的恐慌

在當代社會,父母為子女設計的主流上升路徑依然為:提高學習成績—考上重點高中—進入名牌大學—高質量就業—享受幸福人生。家長不得不在對升學壓力的恐懼中加重孩子的負擔和自己的焦慮。MumS05表示:“我覺得不能減得太多!你光注意那些素質教育了,考不上大學,那什么都免談?!盡umL11表示:“現在五五分流,高中入學率那么低,我很擔心中考這一關過不了,被分出去?!盌adX07是大學教師,博士學歷,他并不反對“雙減”,但是在“減負”和“成績”之間,他也很難保持平衡:“畢竟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論怎么‘雙減’,最后還是要看你高考?!庇屑议L表示,自己就是靠考大學才能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如今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這種想法也理所當然。MumY15就提到:“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農村家庭,就是自己考到了市里,所以現在孩子的成績是我抓得最緊的,減什么都行,就是成績不行!”

(2)對培養學習習慣的無奈和掌控成績的迷茫

一方面,不少家長認為,學生心智不成熟、自律性較低,徹底“放松”下來伴隨的便是學習習慣和態度的渙散。MumL11就說道:“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不好,回家就玩去了……家長著急??!”MumZ09也表示:“最起碼應該讓孩子知道,我每天來學校是學習的,是有任務的,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學習任務完成?!奔议L們認為,低年級是養成學習概念和任務意識的關鍵期,然而“雙減”后的現狀卻讓他們無可奈何。

另一方面,對家長而言,“學習”長期以來是一個借助成績、作業時長等指標“量化”的概念,而“雙減”后,學習卻讓家長“看不見、摸不著”了。家長需要精確的成績來審視孩子的學習成果并進行規劃。MumC01在談到這一話題時很激動:“我現在成宿成宿睡不著覺!更焦慮的是什么?現在老師發期末的卷子,就在班級里念ABC,最后總分是多少都不知道!孩子什么排名啊,什么水平啊,都不知道!”對于一個其孩子即將參加高考的家長而言,她急需知道孩子成績的班級排名、學校排名、全區排名甚至全市排名,以確定孩子的相對位置以及是否存在“被分流”的風險。

(3)對家庭教育勝任力不足的憂慮

“雙減”背景之下,家庭教育也需要科學合理的打開方式。但是長久以來,家庭教育似乎逐漸“退居二線”,慢慢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候補隊員”,加之以“影子教育”為代表的社會教育有著愈演愈烈的態勢,家庭教育的場地受到進一步擠占?!半p減”后,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家庭教育必須挑起兒童教育的一條大梁,無法再繼續讓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勝任力很難隨政策落實而一步到位。一方面,部分家長雖然學歷不低,但是長久不接觸書本知識,加上教育理念的偏差與教育方法的匱乏,很難擔起輔導孩子的責任。MumS12表示:“我當年的發音跟現在的發音也不一樣,我可能也不標準?!绷硪环矫?,家長焦慮于親子溝通的方式方法,認為“雙減”后,家庭反而增加了不少不和諧的音符。MumY15表示:“一教孩子就火冒三丈的,孩子越不會就越不想學?!闭宫F出面對親子交流深深的無力感。

4.因認知不足或偏差導致行為反應失當

(1)尋找“隱秘的角落”進行校外培訓“高消費”

“雙減”政策落地后,大批培訓機構的撤場和轉型使家長們不得不“另辟蹊徑”,尋找“隱秘的角落”參與補習。MumL11表示“雙減”后還在上補習班,并隱晦地表示:“就是我們幾個家長自己攛的小班?!盡umC01說:“親戚朋友,各種渠道,反正想辦法肯定是能找到的?!辈糠旨议L甚至不惜進行“高消費”。MumC01說:“我這剛剛交完錢回來的,今年就打算所有科全部都上!”“雙減”后,低價班課大量縮減,于是她為孩子報了價格較貴的一對一課程:“就這一個孩子,我們倆算了一下,從現在開始一直到高三結束,得花60萬!如果他能好的話,也值了?!盡umL11說自己和身邊的家長都很焦慮,只能花“大價錢”補習:“現在大家普遍的共識就是,我們花在培訓班上的錢,孩子將來工作都掙不回來?!盡umH13也說道:“現在我也不管了,看到哪還有班課我就去看,差不多就給孩子報上吧,那怎么辦?”MumZ09的丈夫在北京工作并租房,15萬的家庭年收入已經讓這個家庭捉襟見肘,她向研究者詳細地計算了目前在校外培訓方面的教育支出:“不減的時候,不上的班一樣不上,減了吧,該上的班我也會想辦法讓她上,就花更多的錢唄。美術一年是5000,彈琴是3000多,閱讀是按次上課,加一起也得3000,這一年就是一萬多?!?/p>

(2)學校作業明顯減少,“媽媽牌”作業與日俱增

面對 “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作業”等要求,家長們算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普遍的對策就是布置“媽媽牌”作業。MumS12說道:“老師留的作業少,十分二十分就寫完了,那我肯定要給她加作業?!盡umC01苦笑著說道:“孩子說了,‘雙減’后確實學校作業少了,但是你格外還給我加,這‘雙減’也沒用??!”MumL04表示自己雖然沒有給孩子布置書面作業,但是在微云網課等平臺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任務”。MumL11也說道:“只好我自己留作業了。比如說學了一節課的生字,我肯定要求你當天把每個生字寫五遍,課后組詞、近義詞、反義詞也都要過一遍,不復習肯定不行!”DadS10認為:“‘雙減’就得需要家長自主地去尋找資源,不管是培訓也好,題目也好?!?/p>

(3)對校內活動和課后服務冷眼相待

通過調研發現,多數家長對學校的日?;顒右约罢n后服務的滿意度并不高,導致他們的參與意愿也較低。MumL11說道:“我是全職在家的,我說實話我不需要(課后服務)?!盡umZ09表示:“我們班就一半(不參加課后),有的班級人數更少?!盡umS12也沒有讓孩子參加課后服務,她說道:“如果是班主任帶,能托管把作業寫完,那我會參加。但是我們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不參加,參加的可能就十幾個二十幾個?!背艘酝?,不少家長認為目前課后服務的設置并不合理。DadG16說道:“你也知道我們這個學校就是很一般的水平,跟人家好學區比不了,根本沒有所謂的繪畫、舞蹈、音樂、唱歌等藝術類的服務課,為了孩子安全考慮也不讓去操場上玩,說白了孩子就是干等著放學?!盡umS12認為:“我想讓孩子效率高一點,做完就可以出去玩,所以學校里的寫字和足球我肯定不會讓孩子參加,對孩子來說一點用都沒有?!?/p>

二、家長“雙減”政策認知問題歸因

班杜拉提出人的認知、行為和環境之間互相影響,并形成“三元交互”模型。家長的“雙減”政策認知屬于“個體認知”?;诖?,若要了解家長“雙減”政策認知問題的原因,理應從個體層面入手,而后再依次考慮環境與行為因素。

1.個體層面歸因

(1)對教育資源的渴求與對培訓機構的依賴

“雙減”政策實施后,基礎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更進了一步,但家長們認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僅存在于“金字塔”尖。有效維持不平等理論認為,社會優勢階層在任何教育階段中都會尋求質量更好的教育機會(Samuel R. Lucas,2001)。家長希望孩子擁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追求“不同”而非“相同”。在本次訪談中,很多家長讓孩子參與補習的原因是學校教育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

“我們(孩子)班的語文老師不是科班出身,對作文沒有系統的認識,所以我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寫作班?!?(MumZ09)

“全班有50個孩子,老師能講過來嗎?” (MumC01)

在此認知下,很多家長將教育需求的滿足寄托于培訓機構,而難以被證實的教育效果容易讓家長陷入邏輯盲區:只要補不差,就要繼續補。正如MumY15所說:“(參與校外補習)學了總比不學強,她怎么也會記住一點?!痹谔岬絽⑴c校外補習是否有用時,MumC01堅定地認為:“學霸不是天生就會學習的,80%學習好的孩子都是補課補出來的?!钡斞芯空邌柤昂⒆友a習后成績是否提高,這位母親沉默不語。MumY15的孩子在參與校外培訓后學習成績不升反降,然而她卻說:“這上著還跟不上呢,不上就更跟不上了?!盡umS12也堅定地認為付費的課程效果更好:“就像寫字,托管的效果肯定沒有花錢學的好??!”

(2)教育評價導向束縛與家庭教育知識匱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考試的國家,“分數”自然成為了家長衡量孩子學習成果的標尺?!半p減”政策致力于減輕教育功利化,然而“取消排名”“等級評分”等措施在緩解“唯分數論”的同時也讓對成績摸不到底的家長們陷入了恐慌中,究其根本,是“分數至上”的教育評價導向已經成為家長的桎梏。DadG16認為:“沒有分數就沒有一切?!盡umC01說道:“現在老師發期末的卷子,就在班級里念ABC,你考多少分,什么排名啊,都不知道!著急!”此外,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也讓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手足無措,只能將學習成績視為教育成果的唯一體現。

2.環境層面歸因

(1)信息“繭房”效應與“攀比”觀念影響

信息過載的時代下,“關心則亂”的家長常年穿梭于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信息中。在訪談中,不少家長常把“網上說”掛在嘴邊,部分家長提到自己是從抖音、視頻號等渠道了解“雙減”的:“開家長會的時候也提過,但是關于‘雙減’基本上都是從網絡上了解到的?!保∕umS05)由于網絡個性化推薦機制,信息“繭房”效應加劇,內容相似的信息會隨著用戶的點擊而不斷被推送到家長手機上,進而煽動家長情緒,加深認知誤區。同時,這類煽動性信息也易滋生家長的攀比心理,尤其是在參與補習方面。DadX07在訪談中時常提到一位“別人家的孩子”:“他家孩子跟我孩子同一個年級……家長投入特別多,‘雙減’之后他也在給孩子補語文,數學英語也一直在補,我們也不能落下吧?!盡umC01說:“我同學孩子六年級就弄到加拿大了,人家主要看平常的成績?!盡umM18說道:“現在很著急,我們補的都比人家少一半,人家都六門七門地補?!盡umH13并不推崇校外培訓,但是在對比其他家長后,她表示:“但是現在大家都報,你不報又不行,這是個非常矛盾的事情?!?/p>

(2)家校溝通方式單一與溝通內容單薄

“雙減”政策文本中明確提到要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然而筆者在D市調研過程中發現,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主要依托于微信,通話頻率很低,更不要提家訪、家長沙龍等其他方式了。雖然學校老師都明確傳達過“雙減”政策,但是文字的傳達力欠佳,加之家長的背景不同,因此溝通效果并不好。除此以外,家校溝通在內容方面也略顯單薄。教師日常工作繁忙,溝通主要圍繞孩子的學習情況,很少探討“雙減”,而教師所謂的對“雙減”政策的解讀更多是轉發一些網絡信息,或者按照學校的要求發放資料。MumM18回憶到:“老師只發個條說‘雙減’這個事……我記得就是一個通知書?!盡umS06表示:“老師提醒過家長,不要太放松,但是老師不會天天說這些(‘雙減’),就說過一兩次吧?!盡umS12說道:“有時候學??赡芊窒硪恍p減’的文章,老師轉發到班級群里,但是反正大家也就是看一下?!毖芯空邌柕缹W校老師有沒有詳細向家長解讀一下“雙減”政策,MumY02這樣回答:“沒有過,只是把‘雙減’給你發成電子版的,讓你打印出來簽上字,沒有什么強調的?!笨梢娺@種“簽字”“轉發”“閱讀”的方式很難引起家長們的關注和重視。

3.行為層面歸因

(1)校內活動參與不足

在本研究中,家長對“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的一系列舉措配合度并不高,尤其體現在課后服務的參與度上。不少家長表示,因為D市課后服務的前半段學校要求家長強制孩子參與,因此家長不得已選擇配合,而后半段的一小時采取學生自愿參與的方式,按需選擇。這種低參與度同樣也部分地影響著家長對課后服務的認知。很多主張不參與的家長在未詳細了解課后服務的設置和仔細感受課后服務的效果前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其質量低,這便是個體行為對認知的反作用。與此相似,在家校溝通的過程中部分家長與老師聯系較少,這進一步促使這類家長形成“學校那么多孩子”“跟老師聯系也沒什么用”的認知誤區,從而進一步疏遠家校關系,造成溝通障礙。

(2)校外補習高度參與

通過本項研究不難發現,在長期對參與補習的路徑依賴中,家長在潛意識中似乎更關注于“參與”本身而非“成效”。研究顯示,僅有個別家長能具體說出孩子參與補習的成果和收獲,而更多家長是在人云亦云和教育焦慮的裹挾之下先讓孩子參加補習,然后產生“補習有用”“不補不行”的認知。MumY15說道:“學了總比不學強……現在每家都上補習班,你們家孩子不上,你們家孩子就更跟不上了?!痹谂cMumC01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問道:“你上了補習就比不上的成績好嗎?”她只說:“我感覺是吧?!睂τ诤芏嘀行W家長而言,參與校外補習已經成為“常規操作”,在這種參與習慣下,培訓機構的效用假象也在家長腦海中不斷加深。如此一來,“雙減”對校外培訓的一系列改革極易引發家長的不滿情緒,形成政策認知與行為問題。

三、家長“雙減”政策認知問題應對

1.轉變傳統考試觀念,淡化功利性教育目標

首先,家長應樹立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觀,以孩子為中心,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避免“唯分數論”的功利心理和“只抓成績”的短視態度。

其次,調節自身關于參與校外培訓的盲從心態,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兒童自身的能力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有針對性地適度開展“培優”或“補差”訓練,并要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滿足社會的需要為終極目標。

此外,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協助兒童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和學習觀。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分忻鞔_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考試的主要功能并非甄別和選拔,而是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等。所以,家長對考試目的的理解應為對子女全面發展的促進和協助,并不是要通過考試將孩子打造為小小“做題家”;努力學習的內核也并非“消耗時間,以苦為樂”的“增負”,而應該是追求真知與尋找真理的本能。

2.深化普職融通的人才培養改革

由中考直接帶來的升學分化已成為很多家長的一塊“心病”。因此,可以適度學習他國的職業教育改革經驗,強化綜合高中的建設,打造多元化辦學體系。既然普職分流的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那么就應該注重提升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氛圍,打消家長對職業中學“學習氛圍差”的刻板印象,讓大量打算送孩子到普通高中“陪跑”的家長意識到職業教育的意義,樹立平等的職業觀,最終破解階層分化所致的認知困局,緩解家長的認知問題。

3.提升家校溝通質量,厚植家校共育文化

家庭和學校是中小學生最重要的兩大教育主陣地,可以開展創新性、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來吸引家長參與,破除固化模式,提高家長的參與感知力,增強信任感。同時,也應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利用平臺優勢,建設價值共識的家委會文化,加強家校合作的凝聚力。

在家校共育的文化體系建立過程中,教師充當著核心的橋梁作用。在“雙減”政策改革的“陣痛期”,教師需要比家長更快地適應新政策和新環境,把握最新的政策方向和實踐指南,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保證自身對“雙減”政策的解讀科學且客觀。同時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傳達客觀準確的政策內容,協助家長解讀政策意圖與價值,糾正家長由于認知能力、主觀經驗、知識背景等因素而對“雙減”政策形成的認知誤區,緩解其焦慮,在此基礎上做好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3-09-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馬陸亭,鄭雪文. “雙減”:旨在重塑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1):79-90.

[3] 陶志政. 好政策讓孩子和家長都受益[N]. 中國煤炭報,2021-11-09(006).

[4] 張亞軒,殷溪晨. “雙減”政策落地,家長怎么看?[N]. 徐州日報,2021-10-18(006).

[5] 饒佩.教育時間視角下減負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6):116-126.

[6] 朱寧寧. 家庭教育立法如何助力“雙減”政策落地[N]. 法治日報,2021-08-31(006).

[7] 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oral thought and action[M]. In W.M. Kurtines & J.L. Gewirtz (Eds).Handbook of moral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1991:45.

[8] Lucas,S.R.2001,“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ducation Transitions,Track Mobility,and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06(06):1642-1690.

[9] 張旸,張雪,劉文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背后的供需困境與化解[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27-32.

【責任編輯? ? 楊? ?子】

*該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雙減’政策落實的過程監測和成效評價研究”(AHA220020)的研究成果

T: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雙減政策培訓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助企政策
政策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