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庫區萬州古紅桔產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對策

2024-01-31 04:24甘德彬陳現軍周長春駱雪峰
中國南方果樹 2024年1期
關鍵詞:萬州區萬州柑桔

甘德彬,陳現軍,周長春,汪 巖,駱雪峰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重慶,404155)

萬州是世界柑桔起源中心之一,2009年農業部門在開展柑桔資源普查時發現,萬州區沿長江兩岸39 km范圍內保留和生長著5 000余株100年以上、單株產量150~650 kg的紅桔古樹,這些古樹與其子孫綿延成片,形成特有的實生古紅桔種群[1]。近幾年來,萬州古紅桔已經發展成為三峽庫區特色柑桔品牌之一。萬州作為三峽庫區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產量最多、質量最優、市場最廣的紅桔產區,其產量占全國古紅桔產量3/4,具有優越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品質優勢[2]。在《萬州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中,古紅桔產業被列為協同打造長江上游柑桔產業帶的特色產業項目,對于山地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古紅桔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病蟲害防護[3]、提質增效[4]、資源保護[5]和品牌培育[6]方面。從產業化發展角度來看,已有的文獻主要從柑桔產業的技術、市場、貿易和產業化等方面開展研究,針對古紅桔產業化發展現狀研究資料甚少,與古紅桔相關的一二三產業還沒有系統調查資料[7]。缺乏專項調研無法科學診斷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問題,鑒于此,為了精準把脈古紅桔產業發展現狀,課題組對古紅桔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旨在系統剖析萬州區古紅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古紅桔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特色柑桔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案例。

1 材料與方法

采用文獻調查法、問卷法、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所選擇的調查對象是在古紅桔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各類經營主體,涵蓋產業范圍包含古紅桔一產業、古紅桔加工業、古紅桔三產業。

首先根據調查任務需要以及人員特長,初步建立調查小組。其次查閱了關于柑桔產業化發展的文獻,咨詢水果站、企業負責人、果農以明確對該問題進行調查的必要性,基于此制作調查總體方案、訪談大綱和問卷。2022年10月9—30日主要運用文獻調查法梳理古紅桔產業發展政策文件、學術文獻。2022年11月1—30日對產業經營主體和消費者開展問卷和訪談,向種植戶、加工企業、文旅企業共發放問卷30份,開展訪談5次。最后調查小組對訪談、問卷和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從提質增效、產業融合、品牌建設等方面分析古紅桔產業協同發展現狀,梳理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2 結果與分析

2.1 古紅桔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1.1 種植規模與地位 古紅桔產地核心區位于萬州區長江沿線,主要分布于大周、小周、黃柏、太龍、陳家壩等20個鄉鎮街道的低山河谷地帶(見圖1)。萬州古紅桔有4 000余年的種植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柑桔品種之一。截至2022年,萬州古紅桔產業頗具規模,種植面積達到了0.667萬hm2(10萬畝),產量達到了12萬t,產值達3億元。在全區柑桔中,古紅桔的種植面積占比為24%,產量占比為27%。萬州古紅桔遠銷俄羅斯和東南亞國家,年出口近萬噸。然而,古紅桔產業產值卻僅占全區柑桔產業的7%,與萬州玫瑰香橙、檸檬比較古紅桔產業附加值還有待提升(見表1)。綜合來看,萬州已成為全國紅桔最大主產區,發展古紅桔產業具有資源稟賦優勢、規模比較優勢、地理集中度等優勢,是實現萬州農業“雙百億”工程的特色產業,也是三峽庫區農業發展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對于協同打造長江上游柑桔產業帶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表1 萬州區主要柑桔品種種植情況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審圖號為GS(2019)1822的標準底圖制作。

2.1.2 產業政策現狀 為了支持產業發展,政府出臺了系列產業支持政策。一是出臺了宏觀產業規劃文件。代表性如《重慶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萬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萬州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萬州區文化旅游體育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規劃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設優勢柑桔產業帶、三峽柑桔優勢產業集群、濱江環湖旅游環線,這為古紅桔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契機。二是針對柑桔相關產業,出臺了支持政策。市級層面在農業保險、出口貿易、技能培訓、機械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針對古紅桔產業相關經營主體,政府從普惠性政策、專項惠農政策、優化營商環境等多個層面給予了政策支持。區政府層面出臺了《萬州區山地高效型農業發展扶持管理辦法的通知》等5項政策文件,重點支持古紅桔、玫瑰香橙等特色柑桔產業,有效提升古紅桔產品質量和初加工及商品化處理水平。

2.1.3 產業化發展現狀 一是聚焦標準化建設,推進種植業提質增效。目前古紅桔核心區種植面積達0.533萬 hm2(8萬畝),占全區古紅桔產量的70%以上,在核心產地種植戶中大約60%培育了3個以上品系。在集中示范點建設水肥一體化、軌道運輸系統、商品化處理、凍庫建設、初加工等基礎設施。通過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紅桔褐斑病田間防治、品種選育、經濟林撫育等措施,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和果品品質。據調查,近兩年,萬州太龍鎮古紅桔核心種植區內果農自發提質改良達333 hm2(5 000余畝),種植園內果徑達70 mm,優質果率達到了50%以上,同時每667 m2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0.38 kg。這不僅提高了紅桔的品質,還使其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幅上漲。2022年太龍鎮6.67 hm2(100畝)示范點的古紅桔產量已達到15萬kg,其中1.5萬kg優質果的售價達到了10元/kg,收購價達到4.4元/kg。2023年繼續實施紅桔提質改良達167 hm2(2 500畝),533 hm2(8 000畝)果園配套建設了畜禽糞(尿)發酵液態肥施用系統及高壓施藥系統。通過提質改良使種植園的經濟收益得到顯著提升,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推進古紅桔二三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當地為支持推進古紅桔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產業項目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累計投資超1億元,推動古紅桔產業發展。近兩年以來政府安排相關工程項目8項,均已列入項目建設清單(表2)。其中,2023年計劃安排萬州區紅桔產業提升、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古紅桔產業學院、重慶小桔燈文旅小鎮3個項目,投資達到6 700多萬元。其他6項主要圍繞古紅桔相關的柑桔產業打造的示范性項目,其建設內容涵蓋柑桔產業提質增效、產業鏈衍生、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果旅融合等方面,投資金額達3 700萬元。通過大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萬州區已培育了萬州區濱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萬州區新立果蔬專業合作社、重慶初逸酒業、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業,還利用古紅桔加工古紅桔酒、桔紅、陳皮、果汁等產品。同時利用古紅桔打造了旅游休閑基地、教育科研基地,促進了農業與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目前大周、太龍、黃柏等鄉鎮在古紅桔種植園區配套有休閑農業旅游設施,并舉辦過三峽柑桔國際交易會,以桔為媒、攜手合作,提升了“古紅桔”區域品牌影響力。此外,還利用古紅桔元素開發科普展覽、文化教育等旅游設施、建筑景觀,已立項建設重慶小桔燈文旅小鎮、三峽柑桔國際交易會等產業化發展平臺,綜合投資超過3 000萬元。在教育科研方面,重慶市人社局專家服務團項目、重慶市科技局鄉村振興項目也整合了來自西南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的科研力量,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大力推進項目建設,萬州區古紅桔產業品質品牌得到雙向雙提升,為古紅桔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表2 與萬州古紅桔有關的代表性產業項目概況

表3 萬州古紅桔一二三產業發展情況問卷調查結果

2.1.4 品牌培育現狀 一是劃定古紅桔保護區進行集中保護。古紅桔種植相對集中的太龍、黃柏等長江兩岸鄉鎮劃定為古紅桔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目前,萬州古紅桔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長江生態保護神等榮譽,是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爸貞c萬州紅桔栽培系統”已納入農業農村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二是抓好品牌營銷工作。如舉辦三峽國際交易會、萬州古紅桔產業論壇、三峽柑桔宣傳推介及鑒評活動,同時在西部農交會等大型節會活動中推薦萬州古紅桔,不斷提高萬州古紅桔的知名度。三是做好果品分級分類。三峽農業集團制定了優質紅桔貼標生產的企業標準,包括紅桔分級質量標準及收購價格、包裝等,在達到一定標準的優質紅桔及包裝上貼上“中國重要文化遺產”標簽,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2.2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2.1 標準化種植基地覆蓋面不足 一是標準化示范基地和產業基地覆蓋面積較少,優質果品生產能力不足。雖然太龍鎮、大周鎮、小周鎮等示范基地在提質增效方面成效顯著,但基地覆蓋面較小。沒有納入標準化基地和示范基地的種植園,未進行品種更新換代、種養循環、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也無山地軌道等現代設施,仍以傳統家庭經營為主,普遍由年長者管理果樹,技術少和勞動力不足,果園存在長期不修剪、濕度加大等問題。據調查,核心種植區部分果園落果率達20%,商品果率只有49.5%,直接影響了產量和經濟效益。比如:2018—2021年太龍鎮古紅桔的每667 m2產值分別為3 072、3 214、1 867和3 388元。二是古紅桔主要品種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等尚未出臺,基地建設標準化、種植技術標準化、品質標準化、商品化處理標準化等細則有待進一步完善。

2.2.2 龍頭企業較少,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據調查,萬州地區的古紅桔企業大多數屬于中小型企業,缺乏特色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首先,產業鏈中的主導企業不夠強大,無法在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帶領上下游企業實現更高層次的提升。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萬州區新立果蔬專業合作社、重慶初逸酒業等代表性企業主要從事柑桔批發、零售業務和食品加工,針對古紅桔芳香品、保健品、美容品、中藥材、香料以及旅游文創品等領域深加工生產研發能力明顯不足。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相對較小。此外,專業的展銷中心和連鎖商店品牌也需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其次,部分企業的經營思路保守,產品質量把關不嚴,這使得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影響力有限。比如:在近期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食品抽檢中,萬州一家生產古紅桔發酵型柑桔果酒的企業生產的甜橙酒和中國橙酒被列入不合格樣品名單。這反映其在加工方面仍有短板,難以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2.2.3 產業化程度較低 一是古紅桔種植規模與產值不成正比。萬州古紅桔產值只相當于競品玫瑰香橙的25%,占萬州區柑桔產業產值的7%,占重慶市柑桔產業產值的1%,存在規模優勢突出而效率優勢不突出的現象。二是古紅桔產業建設主要集中于種植業領域和產品初加工領域。在推進深加工、果旅融合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開展芳香品加工、保健品加工、美容品加工、中藥材加工和香料制作等的經營主體比例較低。在果旅融合方面,目前小桔燈生態文化旅游區、大周濱江長廊景觀、古紅桔主題公園、“三月紅”柑桔主題公園的開發建設內容還停留于觀光采摘、科普教育等。休閑旅游類營業額占產業總收入比例不足10%。如何將休閑農莊、生態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等休閑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打造集現代古紅桔生產基地、科普教學基地、休閑圣地、生態小區等于一體的綜合體,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是急需謀劃的課題。

2.2.4 區域品牌影響力不高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古紅桔區域品牌影響力還有待提升。有63%的受訪者認為古紅桔產品在本地及周邊影響較大,10%受訪者表示擁有自己的加工業品牌,10%的受訪者表示其品牌培育市場定位明確,但多數經營者表示每年品牌維護或者推廣費用較少,其支出比例超過10%的經營主體僅有6家(見表4)。古紅桔品牌培育主要的困難是管理水平不高,被訪者建議從產品質量與生產體系、地域文化、生產規模和技術管理、市場占有率、產品辨識度入手培育古紅桔品牌,并打造多樣化的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和文創產品。另根據消費者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由于紅桔類產品富含維生素和植物性化合物,熱量低,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消費者購買紅桔類產品意愿較高,但并沒有及時轉化為購買行為,日常所購買的類似產品有雜柑、椪柑、甜橙、蜜桔、柚類等,購買紅桔類產品的消費者所占比例不高,多數人每年購買頻次不到3次,除本地對古紅桔產品有一定了解之外,其他地區對古紅桔的功能、特點了解甚少,品牌辨識度不高,消費者對萬州古紅桔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榮譽了解甚少。

表4 萬州古紅桔經營主體品牌建設情況問卷調查結果

從區域品牌競爭來看,當前同類型柑桔品牌競爭激烈,存在品牌同質發展的難題。據調查顯示,重慶三峽庫區作為全國柑桔主要產區,柑桔品種較多。萬州紅桔與區內玫瑰香橙、檸檬等品牌相比,其品牌知名度、辨識度不占絕對優勢。從區外柑桔品牌比較來看,奉節臍橙、忠縣忠橙、開縣春橙在品牌培育、產業規模方面遠超萬州紅桔(見表5)。重慶三峽庫區各區縣的自然條件相似、產業政策雷同,地方政府在品牌培育、產業發展方面均將柑桔產業發展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比如在地理標志產品名錄中,大部分名錄屬于柑桔大類。截至2022年,重慶長江三峽沿線申報核準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7項,列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項,這類地理標志產品在品質上有差異,但在標準化生產、產品深加工、果旅融合方面存在同質化。首先各地在自身利益驅使下,都在培育自己的柑桔品牌,為了保護本地品牌和產業,同類型產業過度競爭,容易陷入價格競爭,使行業利潤降低,難以形成真正的領導品牌。其次從消費者角度分析,太多的類似柑桔品牌容易造成混淆,導致購買決策的混亂,不利于柑桔產業集群發展。因而未來需要整合柑桔品牌,形成品牌聯盟,促進特色產業共贏發展。

表5 重慶三峽庫區主要柑桔區域品牌培育情況

2.2.5 人才與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萬州區通過公招、遴選、引進等方式引進古紅桔相關的果業技術人員,與有關科研院所開展了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示范、初加工研發、人才培訓等戰略合作,但相關管理技術崗位主要集中在政府層面,如萬州區果樹技術推廣站主要圍繞古紅桔技術試驗示范、古紅桔技術推廣體系管理、古紅桔技術培訓等一產業提供指導服務,無法囊括古紅桔全產業鏈和所有種植區域。一般而言每3×103×667 m2(3 000畝)應配備1名農民果技員,但據調查,古紅桔主產鄉鎮是沒有設立古紅桔相關的果業專崗。古紅桔產業相關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極低,且大專以上從業人員不足10%。同時,當地尚未制定職業果農職稱評審制度,未配置區鄉村三級技術推廣技術技能人才。

在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方面,萬州區通過培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初步解決種植常規技術問題,2022年自主申報了44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但其社會化服務制度體系還不健全。一是萬州區古紅桔龍頭企業較少,現在重點扶持果業專業合作社,但聯結利益分配機制還有待完善,種植戶參與意愿不高,同時,其覆蓋面較窄,服務帶動能力還有待提升。二是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主要集中于種植業技術,沒有提供生產托管、加工、營銷、物流、產品開發等多元化服務的技術貯備,無法滿足經營者對田間管理、產品深加工、文旅產品開發、產品新媒體營銷等服務的需求。三是各基層果業協會、集體經濟組織、高校的指導扶持力度不夠,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3 結論

當前制約古紅桔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標準化的種植面積小、龍頭型公司缺乏、產業鏈不完備、知名度較低以及配套人才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具體而言,標準化基地、龍頭企業少意味著規?;?、科學化的生產管理還無法實現;其次產業化水平較低,導致產業附加值過低、產業鏈過窄過短,是導致產業主體增收的最大障礙;另外,區域品牌影響力不高、人才與社會化服務不完善則進一步削弱了古紅桔產業主體生產經營水平和產業核心競爭力。針對古紅桔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需要基于農業多功能發展理念,培育古紅桔產業集群為主體方向,提升產業附加值,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4 建議

4.1 聚焦提質增效,擴大標準化生產面積一是擴大高標準桔園示范基地建設面積。以萬州區紅桔產業提升項目、萬州區產業基地建設及農產品加工項目為基礎,全面擴大紅桔標準化園區覆蓋面,爭取提質改良面積達到1 333 hm2(2萬畝)以上,產業便道將6.67 hm2(100畝)以上果園全部覆蓋;將大周、小周、太龍、黃柏、陳家壩街道的4處農旅融合示范點進行整合開發,統一納入標準化園區建設服務。二是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制定古紅桔種植示范基地認定和管理辦法,建成并認定一批古紅桔標準化產業示范基地。根據三峽柑桔產業技術集成方案,聯合西南大學、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等科研院所力量,制定《古紅桔標準化生產種植技術規程》,力爭全區標準化生產種植技術覆蓋率70%以上。三是探索古紅桔產業數字化發展。對接數字鄉村建設、百萬經濟果林戰略,聯合玫瑰香橙等品類建設三峽柑桔大數據中心;試點建設一批智慧果園應用示范基地,提升果園生產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管理水平,嚴格品質監管、強化病蟲害防控。按照要求制定標準化的《萬州區古紅桔病蟲害防控工作方案》。

4.2 加強龍頭企業示范帶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一是建立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鼓勵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深度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引導西南大學、重慶市三峽柑桔集團、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等單位深度合作指導專業協會、合作社、果園建立產業示范基地。二是以推進商品化處理及深加工為契機,公司(合作社)+高校+基地+新型職業農民+農戶+科研為主要發展模式,培育古紅桔初加工生產企業3家,引導、鼓勵中小初加工企業通過兼并聯合,形成3家年交易量3萬t以上銷售、初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市級深加工龍頭企業,開發飲料、果酸、桔酒、桔糕等產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精深加工生產線建設,圍繞桔皮、桔汁進行功能化深精加工研發。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探索深化產研教融合新模式。依托高校的科技優勢,精準對接古紅桔產業發展問題,為龍頭企業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改進古紅桔管護技術,保護、利用好古紅桔基因庫,縱深拉長古紅桔產業鏈,以強化龍頭企業、高校的示范帶動作用。

4.3 因地制宜推進三產融合,新業態賦能產業振興一是充分利用萬州作為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以電商物流產業為突破口,引導古紅桔電子商務及物流行業的發展,降低運輸成本和時間,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提升古紅桔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第三產業與第一、第二產業的互動和聯動。二是利用萬州職教資源優勢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補齊文旅產業和加工業短板,培育新業態。積極引進精深加工企業與高校聯合開發紅桔深加工產品,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充分挖掘古紅桔歷史,編撰《萬州古紅桔志》,講好古紅桔故事,拓展“古紅桔+旅游”“古紅桔+康養”“古紅桔+文化”等新業態產品,培育一批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點,提升產業綜合效益。以重慶小桔燈生態旅游項目為核心,由區農業農村委和文旅委牽頭,聯合大周科教親子小鎮,對大周濱江長廊景觀、古紅桔主題公園、“三月紅”柑桔主題公園進行整合開發,統一規劃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園。以古紅桔為媒,融入農耕文化和康養文化,引進國際國內先進團隊規劃設計,推進園區景區化工程,建設生態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實現觀光采摘、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研學旅游等活動功能,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4.4 協同實施區域品牌營銷戰略一是從產品質量與生產體系、地域文化、生產規模和技術管理、市場占有率、產品美譽度入手培育古紅桔知名品牌,基于地理標志品牌結盟的思路拓展產業的市場空間,打造多樣化的加工產品和文創產品。二是創新宣傳方式,協同推進特色“三峽柑桔”聯盟品牌建設。首先,將“萬州紅桔”品牌與其他區縣柑桔品牌進行整體打造、錯位競爭,將“萬州紅桔”定位為“三峽柑桔”全域品牌旗下子品牌,聯合周邊區縣根據種植環境特色確定1個主導品種進行推廣,推動整合包裝宣傳,提升品牌價值。其次聯合周邊區縣協同進行培育,本著統一規劃、優勢互補原則培育品牌價值鏈,防止惡性競爭。各區縣在區域品牌聯盟戰略基礎上探索柑桔產業特色化路徑,在產業規劃、特色定位、產業培育、品牌體系建設方面找到區域間協同發展路徑。三是開展營銷網絡構建工程。以成渝雙城發展契機,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和高校,以三峽農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主導開拓營銷市場。實施“互聯網+”行動,培育電商企業,推動產區、企業與京東、淘寶、高校等深度合作,建立企業+電商平臺+高校合作模式,探索生產基地到消費終端的直銷運營模式。同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規范線上銷售行為,確保電商渠道果品質量安全。四是優化“三峽柑桔”物流渠道。強化與國內主要批發市場和國際市場對接,設立“三峽柑桔”銷售專區。

4.5 完善人才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一是加強人才引進平臺的建設,吸引高層次人才在萬州區落地生根。依托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與西南大學、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構建完善以科研院校專家為顧問、以農業科技人才為核心的產業科技人才支撐體系。二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培育龍頭企業促進古紅桔產業標準化生產。建議加強新型農業經理人人才培養,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擅經營的高素質復合型農業經理人,實現產業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商業化經營。通過公招、遴選、人才引進、定向培養等方式培育基層果業技術人員,并在鄉鎮事業編制總盤子內設立果業專崗。三是落實屬地政策保障機制。建議每200 hm2(3 000畝)配備1名技術人員,加強常態化管理。制定職業果農職稱評審辦法,每年評審一批新型職業果農。繼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和專家科技服務。四是加大對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在田間管理、施肥打藥、病蟲害統防統治、修剪采摘、分選倉儲、物流配送、產品深加工、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培育專業化的技術服務組織或企業。同時,鼓勵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服務等聯結機制組建龍頭企業+果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的聯合體,政府對企業的技術服務進行量化考核,考核合格給予專項財政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事后獎勵等形式,激勵專業合作社、果業協會、高校等向古紅桔種植戶提供生產、加工、營銷、物流、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技術服務。

猜你喜歡
萬州區萬州柑桔
創新發展的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萬州區天津醫院
前進中的重慶市萬州區中醫院
柑桔無公害栽培技術研討
柑桔樹青苔病的發生與防治
柑桔園冬季管理技術
柑桔砂皮病研究進展
我們萬州人
重慶萬州無公害蕹菜生產技術
后三峽萬州城市空間結構演變與重構
萬州有個『草莓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