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大詞典》蒙古語指瑕七則

2024-02-03 09:54杜思佳鄧春琴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淖爾漢語大詞典蒙古語

杜思佳, 鄧春琴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自元代開始,相當數量的蒙古語借入漢語,并保存在歷史文獻當中?!稘h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為方針,但它收錄的一百余條蒙古語借詞卻與該方針不符。本文以“不蘭奚”“赤斤”“鄂拓克”“貴由赤”“火赤”“淖爾”“撒花”七則蒙古語借詞為例,旨在分析《漢大》釋義不準確、義項不齊備、體例不夠嚴謹等方面的問題,以求有助于《漢大》第二版的修訂。

一、不蘭奚

【不蘭奚】蒙語音譯詞。亦譯作“孛蘭奚”“闌遺”“攔遺”。元代規定奴隸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稱“不蘭奚”。如主人認領,仍交歸原主?!对自挶洝ひ欢乃哪炅挚h寶嚴寺圣旨碑》:“中間或有不蘭奚及奸細人等,本處官司自合審問來歷,無得因而將僧眾摭賴?!薄对自挶洝ひ欢钠吣赅偪h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有草堂寺金長老告:不蘭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缺少穿著糧食。你每覷當休教闕少者?!盵1]280

按:“不蘭奚”當補充釋義遺失和人名?!对湔隆泛汀锻ㄖ茥l格》中多有“不蘭奚人口”“不蘭奚頭匹”“不蘭奚馬匹”等寫法,因而僅將“不蘭奚”解釋為“元代規定奴隸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稱‘不蘭奚’”是不妥當的。

(1)議得遺失之物,隱藏者多。其于賞罰,明當以示懲勸。若擬但凡隱藏孛蘭奚一個,賞鈔若干,且人口、頭匹、價值不等;又所遺諸物中間,貴賤有差。(《元典章·刑部十八·告首隱藏孛蘭奚賞鈔》)

(2)【孛蘭奚牛發付屯田種養】至大元年十月,行臺。準中書省咨:來咨:各處拘到孛蘭奚頭只,別無官破草料,欲行差人管押赴北。(《元典章·刑部十八》)

(3)大德四年四月,中書省宣徽院備闌遺監呈:今后各處拘收不闌奚頭匹,選擇堪中支持,開寫齒毛色膘分,趁水草暢茂時月,差有職役食俸人員送納。如委瘦弱不堪支持,月申內明白稱說,責令牧養膘。(《通制條格》卷二十八)

(4)一、各處解納到監不闌奚頭匹,雖有毛色,不見齒歲,又不設法關防,以致牧養人等換易作弊。今后擬合令本監制造火印三等:一作官字,一作主字,一作支字。凡有納到頭匹,本監官親臨監視醫獸,驗覷齒膘分,明立文案,隨時用官字印烙。(《通制條格》卷二十八)

例(1)中清楚說明“孛蘭奚”就是遺失之意,其中包括人口、頭匹等。例(2)中“草料”清楚說明此處的“孛蘭奚”并非單用,而是“孛蘭奚?!?是指“遺失的牛(牲畜)”。例(3)中“齒毛色膘分”和例(4)中“雖有毛色,不見齒”,可以看出此處“不闌奚”與“頭匹”合用,為“不闌奚頭匹”,也即“遺失的雜畜”。又,周良霄指出“‘孛蘭奚’是‘孛蘭奚人口’的省寫”[2]134-142。因而,“不蘭奚”當為遺失之意。

“不蘭奚”還常用作人名,《元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記平章政事為“不蘭奚”,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記趙國公名為“不闌奚”,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五》記尚憲宗孫女為“不蘭奚”公主,卷一百九十三《列傳第八十八》記剌之弟名為“不闌奚”等。

綜上,《漢大》當補充【不蘭奚】為遺失,常作為“不蘭奚人口”的省寫,指元代規定奴隸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人名。

二、赤斤

【赤斤】蒙古語,謂耳朵。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蒙古語》:“元人以本國語命名……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如赤斤者,耳也?!盵3]1158

按:《漢大》釋義不全,“赤斤”還指地名,即“赤斤千戶所”“赤斤蒙古地”“赤斤衛”。明永樂二年(1404)置“赤斤千戶所”,即今甘肅省玉門市赤金鎮,以處韃靼丞相苦術子塔力尼來降者。明永樂八年(1410)升為赤斤蒙古衛。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復置赤斤衛,雍正四年(1726)裁。

(5)總兵劉廣因其逃徒而報曰:千戶他甲已言朵里只領真等六十余帳逃于赤斤矣,搬卜等三十余帳逃于仙人填矣,悉系土官所屬之番,請仍李文招之。(《全邊略記》卷五)

(6)二十日,晴。三更起,向西行約九十里,有古城一所。城南山下有夷人種田。城西有溪水北流,地名赤斤,安營。二十一日,晴。四更起,向西北行,渡溪水,入平川。當道盡皆沙礫,四望空曠。約行百余里,有古墻垣,地名魁里,安營。(《西域行程紀》)

(7)赤金,舊作赤斤,明為赤斤蒙古地。(《[民國]新疆志稿》卷三)

(8)肅州外為嘉峪關,關外蠻夷各因其種類建衛,曰赤斤,曰苦峪,曰蒙古,曰安定,曰沙州,曰曲先,曰罕東。(《繼世紀聞》卷六)

(9)阿力死,子阿黑麻嗣。阿黑麻死,子滿速兒嗣,相繼擾哈密及赤斤諸衛。(《皇明象胥錄》七)

例(5)通過后文的 “赤斤蒙古都督且旺失加致書于寧遠伯仕禮”,可知“赤斤”指“赤斤蒙古衛”。例(6)中的“赤斤”即為永樂十八年(1420)的“赤斤蒙古衛”。例(7)中“赤斤蒙古地”即“赤斤蒙古衛”。例(8)至例(10)中的“赤斤”“罕東”皆為明朝時期建立的衛。

綜上,《漢大》“赤斤”當補釋義地名,即“赤斤千戶所”“赤斤蒙古地”“赤斤衛”。

三、鄂拓克

【鄂拓克】蒙古語otog譯音,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清魏源《圣武記》卷四:“布魯特分東西部,東部五,西部十有五。東部在天山北,準部之西南,近蔥嶺,距伊犁千四百里。每部長皆以鄂拓克為名?!盵4]656

按:“鄂拓克”還當補三條釋義,分別為:部落;明代蒙古社會基本的行政、經濟、軍事單位;鄂托克旗。

《漢大》釋義中部屬即部下,是軍隊中被統率的人,泛指下級。部分文獻資料中鄂拓克作部屬講,與語義不合。

(11)又東北流數十里,有鄂拓克賽里河,準語,鄂拓克,部落也;賽里,后胯也。河有分流如胯,故名。(《西域水道記》卷二)

(12)臣等向錫伯克沁等,將圣主安撫準噶爾全部之旨,并大兵一路無擾,各部落皆輸誠歸附之處,剴切曉諭,釋令伊等回巢,布告烏魯特、克勒特、綽和爾等部落,俟此數鄂拓克俱來歸順,達瓦齊必更勢窮力竭,無可容身之地矣。(《平定準噶爾方略》卷十一)

例(12)中“鄂拓克”指上文中的“烏魯特、克勒特、綽和爾”,即為部落。此外,《平定準格爾方略》中還有鄂畢特鄂拓克、準噶爾鄂拓克、霍爾博斯鄂拓克等。上述“鄂拓克”皆指部落。

“鄂拓克”是明代蒙古社會基本的行政、經濟、軍事單位?!痘瘦浳饔驁D志》中載“集賽,專理喇嘛事務,初為五集賽,后增其四,成九集賽,亦各領以宰桑,略如鄂拓克之制”,“右制自臺吉以下,各有部分,宰桑以下,各有游牧處所及所轄人戶??计渑f制,有四衛拉特、二十四鄂拓克、九集賽、二十一昂吉之名,并紀于后”[5]2145?!鞍杭泵烧Z為“部分”,是衛拉特所屬領地組織,“鄂托克”初兀魯思設十二“鄂拓克”,稱“舊鄂拓克”,后增設十二“鄂拓克”,稱“新鄂拓克”,新舊共二十四“鄂拓克”。

清代,“鄂拓克”演變為旗,現今仍在使用?!岸跬乜恕奔础岸跬锌恕?因譯語無定音,現今多使用“鄂托克”譯法。鄂托克旗,舊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

(13)斃賊甚多,追至杭錦旗界,賊已由鄂托克旗遁入邊內。([同治朝]《東華續錄·同治七十七》)

(14)信恪奏鄂托克等旗辦結教案妥定條約折。(《西巡大事記》卷十)

(15)右翼中旗,一名鄂拓克旗,駐西喇布哩都池。(《清史稿·列傳三百七》)

綜上,鄂托克當補釋義部落;明代蒙古社會基本的行政、經濟、軍事單位;鄂托克旗。

四、貴由赤

【貴由赤】蒙古語,意為賽跑。明陶宗儀《輟耕錄·貴由赤》:“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名曰放走,以腳力便捷者膺上賞。故監臨之官,齊其名數而約之以繩,使無先后參差之爭,然后去繩放行。在大都,則自河西務起程;若上都,則自泥河兒起程。越三時,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萬歲。先至者賜銀一餅,余者賜段匹有差?!盵4]149

按:“貴由赤”釋義錯誤,當為跑步者,賽跑運動員。

“貴由赤”作“跑步者,賽跑運動員”屢見于各種文獻典籍中。

(16)合剌赤、阿速、阿塔赤、昔寶赤、貴由赤等嘗從征者,亦皆賜之。以民八十戶賜皇太子宿衛臣嘗從征者。(《元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

(17)癸卯,傭民運米十萬石致上都糶賑。丁巳,遣貴由赤四百人北征。辛酉,罷江淮漕運司,專事海運。(《元史類編》卷三)

(18)至于石亭石室,金冶銀場,鷹房鵝池,溫泉有宮,衣錦有院,瑪瑙有司,位下昔寶赤、貴由赤之流充斥于境,且有以天子行在而稱鎮國府者矣。([乾隆]《宣化府志》)

(19)至元十三年,忽必烈汗詔括流民及僧道漏籍曁諸色人逃役者萬余,允貴赤,捷足競走者曰貴由赤,令明安領之。按貴赤萬余人,未必悉卑明安管領,出入扈從。(《蒙兀兒史記》卷第一百有二)

(20)尼布楚本茂明安舊地,故有蒙古種人、昔寶赤,養禽鳥人,合剌赤亦作哈剌布,瞭望人,貴由赤亦作貴赤,善跑人,見元史語解、《輟耕錄》,均非部族名。(《無邪堂答問》卷五)

例(16)中“合刺赤”即“瞭望人”,“阿速”即“守衛”,“阿塔赤”即“牧騸馬者”,“昔寶赤”即“養鷹人”,因而“貴由赤”指人,而非動詞奔跑。例(17)中“遣貴由赤四百人北征”,根據文意可知,貴由赤當指某一類人。例(18)“昔寶赤、貴由赤之流充斥于境”,因而“貴由赤”作“跑步者,賽跑運動員”。例(19)中的“捷足競走者曰貴由赤”與例(20)可直接看出“貴由赤”義為“快走者”。

綜上,“貴由赤”當糾正釋義為“跑步者,賽跑運動員”。

五、火赤

【火赤】蒙古語“札魯火赤”之省語。即宗正府,掌皇族事務。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別集·官制一·隨朝職品》:“札魯火赤,即宗正府,官三十八員?!币嘀缸谡賳T,明朱有墩《元宮詞》:“王孫王子值三春,火赤相隨出內門?!盵7]6

按:“火赤”釋義錯誤,當為“火里赤”之省語,即弓手;帶弓箭的人。

《漢大》中“火赤”釋義有2條,其中1條釋義為漢語釋義,本文僅討論與蒙古語有關的釋義。

以下例句中的“火赤”當與蒙古語相關。

(21)后先雉尾怯薛執,左右麟符火赤佩。(《本事詩·至正妓人行》)

(22)將軍少年英氣豪,學劍論兵談六韜。龜紋瑣甲紫絲轡,虎皮鞍韉紅錦袍。三尺雕弓兩斛力,八歲龍駒雙佩刀。不憤旄頭如火赤,從駕南征破絕域。(《鄱陽五家集》卷十三《明劉炳春雨軒集二》)

(23)火赤、達剌罕、大名府民戶五百余戶,每年除納絲線稅糧外,不納包銀,止納軍漢車銀二定二十九兩,次后斷事官按脫定下,與民一體當差,仰依元行例,與民一體當差施行。(《秋澗集》卷八十一)

(24)王孫王子值三春,火赤相隨出內門。射柳擊球東苑里,流星駿馬蹴紅塵。(《列朝詩集·干集卷下》)

此外,詞典的例證當為該詞目本身。如:【鞠躬】“鞠躬盡瘁”的省語。清李載《遙贈閻古古先輩》詩:“鞠躬詎肯輸諸葛,斷指終期報賀蘭?!鼻逄茖O華《諸葛武侯祠》詩:“委寄尋前諾,艱危誓鞠躬?!眳⒁姟熬瞎M瘁”[1]199。詞目“鞠躬”為“鞠躬盡瘁”詞目的省語,其例證使用的是詞目本身,而非采用該詞目的原型?!稘h大》“火赤”的例證也應當采用“火赤”本身,而非“札魯火赤”,因而該例證也是不恰當的。

綜上,“火赤”當糾正釋義與例證的錯誤,當改為【火赤】蒙古語“火里赤”之省語。即弓手;帶弓箭的人。后先雉尾怯薛執,左右麟符火赤佩。(《本事詩·至正妓人行》)。

六、淖爾

【淖爾】蒙古語稱湖泊為“淖爾”。如:阿拉克淖爾;阿勒坦淖爾。也譯作諾爾[8]309。

(25)哈喇淖爾舊作“哈拉渾爾”,今改玉門縣,在州治西六百九十五里。([乾隆]《大清一統志》卷二百十三)

(26)克興和,進兵察罕諾爾,舊作腦兒。(《明通鑒》卷三)

(27)群流奔湊,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名阿剌惱兒。(《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二)

“淖爾”不僅指湖泊,語義范圍還可以擴大指海,多用作地名。

(28)達布遜淖爾,蒙古語鹽海也,源在群山中。其北山為哈瑪爾嶺,蒙古語鼻子也,山形似之,故名。其南山為巴爾布哈山,蒙古語“巴爾,虎也;布哈,野牛也?!鄙接谢⒓耙芭?故名。其東為拜甡圖嶺,蒙古語拜甡,居民也,地多居民,故名。淖爾發源其西麓,潴為布隆吉爾淖爾。蒙古語布隆吉爾,水渾濁也,謂渾水海。(《河源紀略》卷十一《質實三》)

(29)翼旦至察汗諾爾,由此轉西至輝圖諾爾,猶漢言后海也。(《扈從集·后序》)

(30)青海亦曰西海,番名呼呼腦兒,厄魯特、土爾古特、喀爾喀、回特四部駐牧之地,凡二十九旗,皆蒙古族類也。按呼呼一作“庫庫”,青色也。腦兒謂海也?!斗捷浛甲C》卷一百《外域二》

(31)旁履高山下視,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惱兒?;鸲?譯言星宿也。(《河源記》)

除“湖”“?!?其語義范圍還可縮小,用以指“池”。

(32)董佑誠曰:“蒲昌海今曰羅布淖爾,蒙古語謂淖爾為池,當吐魯番廳之西南,周圍數百里,停而不流?!?《合校水經注》卷二)

(33)大赤腦兒,紅塩池。(《邊政考·卷七》)

(34)又由羊八井至桑托羅海,越紅塔爾小山,過拉納根山,即騰格里諾爾,蒙古語天池也,乃達木蒙古游牧之處。([光緒]《西藏圖考》卷八)

綜上,《漢大》“淖爾”當補釋義“?!薄俺亍?。

七、撒花

【撒花】蒙古語。謂行賄索賄,奉獻禮品[8]854。

按:“撒花”釋義不完整,其本義當為禮物。

《穆卡迪瑪特蒙古語詞典》“saǔyat:賀禮”[9]207,“撒花”在歷代文獻典籍中屢次出現。

(35)夫何蓄縮淺謀,動容失色,直謂其強悍如虎狼,直謂其飄忽如風雨,直謂其出入變化如鬼神,于是倡撒花買靜之說,于是謂玉帛交通之好,而敵得以不能師易我矣。(《群書會元截江網》卷二十四《戰守和》)

(36)每歲鷹房子南來,所經州縣市井為空官吏非理凌辱,百姓畏之,過于營馬,及去,又須打發撒花等物,深為未便。乞嚴行禁約,以安吏民。(《秋澗集》卷九十)

(37)假如官史母得指克敵為名,取要一切撒花拜見禮物,如違并準贓論。(《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辛集》)

(38)除外用進奉軍前克敵之物,并斡脫等拜見撒花等物,并行禁絕。(《元典章圣政》卷一《典章二》)

(39)又三佛齊國來朝貢時,跪于殿陛,先撒金錢花,次真珠龍腦,謂之撒花,蓋胡人至重禮也。(《七修類稿》卷二十四《辯證類》)

例(35)“于是倡撒花買靜之說,于是謂玉帛交通之好”中,“撒花”當與“玉帛”同為名詞,“撒花”當作“禮物”講。例(36)“打發撒花”,“撒花”也當作名詞講,意為“禮物”。例(37)“撒花”即“拜見禮物”。例(38)“拜見撒花”即“拜見禮”。例(39)“撒花”即下句中的“重禮”。

“撒花”從被給予者的角度講是“行賄索賄”,從給予者的角度講是“打點,應酬”。

(40)入幕之賓,其為謀劃不規,所至清野,殫國之財,撒花資冦而已。(《梅野集》卷四)

(41)每呼韃人為自家骨頭,雖至細交訟事,亦用撒花直造韃主之前,然無終予決而去。(《黑韃事略》)

又,《〈黑韃事略〉“撒花”考》指出“撒花”還有“調解”“游玩散心”[10]等含義,本文不再贅述。

綜上,《漢大》“撒花”當增補釋義“禮物”“打點,應酬”“調解”“游玩散心”等含義。

八、結語

《漢大》要求“所收條目力求義項完備,釋義確切,層次清楚,文字簡練,符合辭書科學性、知識性、穩定性的要求”,所以要避免出現漏收、錯收的情況。筆者通過考證“不蘭奚”“赤斤”“鄂拓克”“貴由赤”“火赤”“淖爾”“撒花”七詞的釋義,發現釋義漏收是由于沒有考察完所有的古籍,而詞義錯收主要是《漢大》編纂者省寫的誤判。因而《漢大》第二版的修訂應盡可能多考慮以上兩點。

猜你喜歡
淖爾漢語大詞典蒙古語
含有“心”一詞蒙古語復合詞的語義
內蒙古二連盆地額仁淖爾地區鈾成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土默特地方蒙古語地名再探
論蒙古語中反映心理逆境傾向的某些字的含義
ABSTRACT
從現存最早話本新詞新義看《漢語大詞典》晚收的詞條及義項
評《〈漢語大詞典〉研究》
俄語詞“Sherti”在蒙古語中的變義(蒙古文)
敦煌碑刻文書詞匯與《漢語大詞典》釋義缺失例舉
《漢語大詞典》義項失序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