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腔鏡下子宮縱隔切除術后妊娠結局分析

2024-02-06 07:33常豐華封全靈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活產復發性宮腔

高 雅,常豐華,封全靈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科(鄭州 450000)

子宮縱隔是女性子宮發育異常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55%[1]。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受原始性腺的分化、發育及管道腔化等因素影響,導致子宮縱隔的發生。女性生育力的降低和不良生殖結局與子宮縱隔的存在密切相關,其中反復流產最為常見[2]。宮腔鏡下子宮縱隔切除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具有安全、微創、有效的特點,是手術矯正子宮縱隔的首選方法,能夠明顯改善妊娠結局[3],但是,目前對于子宮縱隔是否進行手術仍存在爭議。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比較不孕、既往有妊娠史或復發性流產患者行宮腔鏡下TCRS 術后妊娠結局,評估子宮縱隔對妊娠的影響及宮腔鏡下TCRS 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因子宮縱隔于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就診并行TCRS 且成功隨訪的145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術前經三維彩超、宮腔鏡檢查、磁共振或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為子宮縱隔;②處于育齡期并有生育愿望;③無重要臟器的重大疾??;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無生育需求;②合并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雙側輸卵管梗阻和宮腔粘連所致流產或不孕;③合并麻醉禁忌癥或其它系統嚴重疾??;④男方因素所致不孕和流產;⑤有2 次及以上縱隔手術史;⑥未完成隨訪。本研究經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2018016),并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手術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常規宮腔鏡術前檢查,手術均選擇月經干凈后3~7 天內進行,術前1 h 給予一次性宮頸擴張棒軟化宮頸。手術過程中患者取頭低臀高位、截石位,均采用全麻,使用宮頸擴張器擴張宮頸至10.5 號,將子宮腔鏡電切器置入,使用針狀電極自縱隔尖端開始橫行左右交替切開至縱隔基底部,觀察宮腔形態是否恢復至正常,雙側輸卵管開口及雙側宮角是否顯示清晰。有超聲監測時,可在超聲監測下觀察宮底肌層厚度。術畢,將交聯透明質酸鈉宮腔內注射后放置宮腔水囊(水囊注水5 mL),術后3 天取出宮腔水囊,同時在超聲監測下放置宮內節育器一枚,術后第2 天口服雌孕激素,周期2 個月。術后2 個月取出宮腔節育器,必要時行宮腔鏡檢查。

1.3 觀察指標

通過查閱患者電子病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診斷方式、手術情況、術后妊娠情況 (包括首次妊娠時間、妊娠次數、流產、異位妊娠、分娩方式)、近遠期并發癥等臨床資料。術后隨訪時將145 例患者根據孕產史劃分為不孕患者、既往妊娠史患者和復發性流產史患者,不孕患者指既往無妊娠史者,既往妊娠史患者指既往有妊娠史、自然流產≤1 次的患者;復發性流產史患者指2 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敗患者[4]。按照1988 年美國生育協會(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AFS)修訂的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分類系統,將縱隔子宮劃分為完全性(a)及部分性(b)兩個亞型[5]。術后若曾有過妊娠史但而后未實施避孕超過1 年以上未懷孕者,則被診斷為繼發性不孕[6]。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和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145 例子宮縱隔患者的年齡20~40 歲,平均年齡(28.61±4.10)歲;體重40~105 kg,平均體重(60.34±10.41)kg;術前子宮縱隔長度13~63 mm,平均長度(28.77±15.00)mm。

2.2 術前診斷方式的選擇

在145 例子宮縱隔患者中,術前有74 例通過單純三維陰道超聲確診,63 例通過三維陰道超聲聯合宮腔鏡檢查確診,6 例通過三維陰道超聲聯合子宮輸卵管造影確診,2 例通過三維陰道超聲、宮腔鏡檢查及子宮輸卵管造影三者聯合確診。四組診斷方式的診斷準確率兩兩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診斷方式的選擇及準確率Table 1. Selection and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methods

2.3 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

145 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術,手術時間19~85 分鐘,平均手術時間(29.41±11.37)分鐘,術中平均出血量(5.63±3.64)mL,平均住院時間(7.43±2.00)天。TCRS 術 后1 例(0.69%)患者出現宮腔感染,5 例(3.45%)出現宮腔粘連,未發生子宮穿孔、空氣栓塞、水中毒、妊娠子宮破裂及宮頸機能不全等并發癥。

2.4 手術前后妊娠結局比較

對145 例患者術后隨訪3~24 個月。 術后3~6 個月34 例(28.57%)患者獲得妊娠,術后6~12 個月42 例(35.29%)獲得妊娠,術后12~18 個月36 例(30.25%)獲得妊娠,術后18~24 個月7 例(5.88%)獲得妊娠。術后共119例(82.07%)患者獲得妊娠,總計妊娠次數為132 次;術前107 例(73.79%)患者獲得妊娠,總計妊娠次數為194 次。與術前相比,術后獲得妊娠人數與活產人數增加,總計妊娠次數與流產次數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分娩方式中剖宮產率高于順產率,見表2。

表2 總體患者、既往妊娠史組及復發性流產組患者手術前后妊娠結局(n,%)Table 2.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the overall patients, the previous pregnancy history group and the recurrent miscarriag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n, %)

根據孕產史將145 例患者分為不孕組(38例)、既往妊娠史組(70 例)、復發性流產組(37例)。不孕組中25 例( 65.79%)獲得妊娠,但仍有13 例(34.21%)不孕,與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累計妊娠28 次,其中流產3 次(10.71%)、剖宮產15 次(53.57%)、順產10 次(35.71%),分娩胎兒均為活產。既往妊娠史組有10 例術后出現繼發性不孕,復發性流產組中有3 例出現術后繼發性不孕。與術前相比,TCRS 可降低既往妊娠史組和復發性流產組患者流產率,提高活產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不同類型縱隔子宮手術前后妊娠結局比較

術前完全子宮縱隔組患者中有23 例(43.40%)不孕患者,不全子宮縱隔組中有15例(16.30%)不孕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術前兩組流產率、異位妊娠率、順產、剖宮產及活產率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不全縱隔子宮流產率(85.03%)高于完全縱隔子宮流產率(80.85%),見表3。術后完全子宮縱隔組及不全子宮縱隔組較術前流產率下降,活產率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術后完全子宮縱隔組患者中有15 例( 28.30%)不孕患者,不全子宮縱隔組中有11 例(11.96%)不孕患者,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3),術后完全縱隔患者不孕率下降較為明顯。術后兩組流產率、異位妊娠率、剖宮產及活產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完全縱隔患者順產率低于不全子宮縱隔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術前完全縱隔子宮和不全縱隔子宮妊娠結局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septate uterus before surgery(n,%)

表4 術后完全縱隔子宮和不全縱隔子宮妊娠結局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septate uterus(n,%)

2.6 術后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

術后妊娠的自然流產次數、月經經期、月經周期、術前子宮縱隔長度及術后子宮縱隔長度與未妊娠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在術后妊娠組和不孕組中存在顯著差異(P<0.05),妊娠組的年齡小于不孕組。將術后是否妊娠作為因變量(妊娠=1,非妊娠=0),年齡、自然流產次數、月經經期、月經周期、術前子宮縱隔長度、及術后子宮縱隔長度作為自變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是導致術后不孕的危險因素[OR=4.796,95%CI(1.916,12.007),P<0.001],見表5。

表5 術后獲得妊娠組和不孕組的影響因素分析(± s)Table 5.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reganancy group and infertility group (± s)

表5 術后獲得妊娠組和不孕組的影響因素分析(± s)Table 5.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reganancy group and infertility group (± s)

指標 妊娠組(n=119) 不孕組(n=26) t值 P值年齡(歲) 27.99 ± 3.93 31.42 ± 3.79 4.06 <0.001自然流產次數(次) 1.10 ± 0.62 1.15 ± 1.43 0.163 0.871月經經期(天) 6.21 ± 2.36 6.07 ± 1.28 0.236 0.814月經周期(天) 33.09 ± 7.07 32.33 ± 8.86 0.367 0.715術前子宮縱隔長度(mm) 28.71 ± 15.77 25.27 ± 15.60 1.009 0.315術后子宮縱隔長度(mm) 4.78 ± 1.78 5.57 ± 1.78 1.476 0.146

3 討論

子宮縱隔通常被認為是在胚胎第20 周之前連接兩個腎旁管的組織吸收失敗的結果。子宮縱隔患者的不孕及流產發生率高于正常女性,這可能與子宮發育異常、子宮腔形狀不規則、子宮腔體積小、子宮內膜發育不良有關,進而影響受精卵著床或胚胎發育[7-8]。對于子宮縱隔,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術前診斷方式為宮腔鏡、腹腔鏡、超聲檢查、磁共振和子宮輸卵管造影[9]。本研究以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檢查作為診斷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的“金標準”。145 例患者術前均進行三維陰超檢查,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價格低廉、準確性高的優點,因此成為臨床上診斷縱隔子宮應用最廣的輔助檢查[10]。聯合輔助檢查的準確率高于單純三維陰超檢查,為了降低臨床誤診率,必要時患者可接受宮腔鏡檢查或多種輔助檢查。針對子宮縱隔的治療,從傳統的腹式切除子宮縱隔到目前金標準方法即宮腔鏡下TCRS的發展,可令術者直觀地看到宮腔形態,從而降低誤診率。宮腔鏡術作為一種微創技術,僅切除少量縱隔組織,對機體創傷較少,術中出血量大大減少,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11]。有研究發現,宮腔鏡下TCRS 術后2~3 個月宮腔形態及妊娠條件得到恢復,患者即可嘗試妊娠[12]。本研究發現患者術后最早妊娠時間為術后3 個月,與既往研究一致。但TCRS 術后會出現近遠期并發癥,需要引起術者關注[13],本研究術后1 例患者出現宮腔感染、5 例出現宮腔粘連。

本研究發現,患者術后獲得妊娠人數與活產人數增加,累計妊娠次數與流產次數降低。TCRS 可提高不孕患者獲得妊娠的比例,降低既往妊娠史組及復發性流產組患者的流產率,提高活產率。術前完全子宮縱隔組患者發生不孕的可能性更高,而術后完全子宮縱隔和不全子宮縱隔患者的流產率均下降、活產率均提高。Rousseau等發現宮腔鏡下TCRS 術后活產率從9.6%增加至61.3%,且復發性流產組患者手術后流產率從94.82%降至9.1%[14]。Wang 等將子宮縱隔患者分為原發性不孕及復發性流產組,發現原發性不孕患者術后妊娠率上升至40%,復發性流產組術后流產率由94.44%減少到10.42%,而活產數由1.39%增至87.50%[15]。與本研究及Bendifallah 等[16]的回顧性研究均認為TCRS 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的結果一致。TCRS 術后并不是分娩時選擇剖宮產的指征,本研究發現完全縱隔子宮患者的順產率低于不全縱隔子宮患者,可能是由于完全縱隔子宮患者的不孕率較高,其懷孕常被認為具有高風險,因此在分娩方式的選擇上更傾向于剖宮產術[17]。此外,對術后妊娠或不孕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年齡是導致術后不孕的危險因素,不孕組的年齡高于妊娠組。雖然宮腔鏡下TCRS 可有效干預患者的妊娠結局,但目前對于子宮縱隔是否進行宮腔鏡下切除術仍存在一定爭議。Rikken 等研究發現,宮腔鏡TCRS 并不能改善縱隔子宮女性的活產率或其他妊娠結局[18]。

綜上所述,宮腔鏡下TCRS 不僅可以恢復宮腔形態,降低流產率,提高活產率,達到改善妊娠結局的目的,且手術微創、安全、術后并發癥較少,是治療子宮縱隔的金標準。但在臨床工作中,醫師也應關注子宮縱隔患者TCRS 術后近遠期并發癥,及時隨訪,對患者妊娠期進行密切監護。本研究是一項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偏倚,未來需要開展前瞻性研究和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

猜你喜歡
活產復發性宮腔
女性年齡與獲卵數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積活產率的影響
IVF/ICSI-ET取卵周期因素與不同移植次數結局的相關性分析
從扶正祛邪法探討免疫性復發性流產的防治
復發性流產的中醫治療思路
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預防宮腔粘連的臨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導致宮腔粘連致不孕
超聲結合宮腔造影在診斷宮腔粘連中的應用探討
中國婦女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累計活產率分析
自擬加味理中湯辨治復發性口瘡分析
人口主要指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