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長補短 夯實建設農業強省的科技支撐

2024-02-07 19:12馬珂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種業科技農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裝備強是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之一,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要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必須用好科技這一利器,夯實建設農業強省的科技支撐。

一、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近年,河南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由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重大轉變。2023年,河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一)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加速提升

1.種業自主創新水平總體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遺傳育種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夏南牛、黃淮肉羊、豫粉1號蛋雞等畜禽育種成效顯著,鯉魚等漁業育種也實現了新突破?!班嶜?023”“矮抗58”“鄭麥366”先后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鄭單958”連續10多年成為推廣面積第一的玉米品種,“豫花”“遠雜”系列花生品種覆蓋全國12%、河南55%的種植面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

2.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優勢明顯。河南省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作業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自動駕駛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大面積應用,農機擁有量、使用量位居全國前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農機裝備制造已初步形成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作的創新發展格局。

3.基礎研究取得新進展?!笆濉逼陂g,全省農業領域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均居國內前列。特別是在花生遠緣雜交育種、芝麻基因組學研究及重大動物疫病診斷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礎前沿創新成果。

(二)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實現深度融合

1.農業技術集成應用成效明顯。積極推進綠色高效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等節肥技術,以及生態調控、物理防治、精準施藥等節藥技術,促進良田、良制、良物、良種、良法有效結合。全省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5%,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均突破40%,使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農業綠色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2.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圍繞糧、油、菜、果、藥、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建立了1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集聚119名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初步建立了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一體化的創新鏈條,取得了一大批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成果。

3.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日趨緊密。圍繞解決行業性、區域性和基礎性重大問題,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現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和創新要素高效集成。目前,已組建小麥、肉禽、智慧畜牧業、水庫生態漁業、休閑食品加工、大別山中藥材、農用裝備等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60多個,形成了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共同利益為紐帶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產業鏈整體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三)農業科技創新資源質量不斷提升

1.平臺建設扎實推進。規劃建設“中原農谷”,聚力打造“四大中心、兩個示范區”,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高地。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平臺正在加快建設。全省現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農業農村部布局的農業綜合試驗基地和科學觀測實驗站。同時全省高水平建設了神農種業、龍湖現代免疫、中原食品3個省實驗室。河南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等2個動物生物安全實驗室也已獲批建設。

2.人才隊伍日趨壯大。河南省現有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棉花研究所、灌溉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單位,省農科院、省林科院、河南農大、河南科技學院等十多家省級涉農高校院所,20個省轄市級農業(蔬菜)科研院所和29個縣級農科所。全省現有科研人員5600多人,省屬高校農業教育科研人員2200多人,形成了由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國家杰出青年、2位長江學者、25位中原學者、93位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148個省科技創新團隊、6位中原創新領軍人才組成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梯隊,涌現出張改平、張新友、許為鋼等一批國內外農業科技知名領軍人才,引進李玉院士、任發政院士等一批農業科技高端人才。

3.企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全省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484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01家,打造了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領軍企業?,F有注冊登記農作物種業企業698家,居全國第二、中部第一。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80%建有科研院?;睾晚椖繉嶒炇?,建有院士工作站17個、中原學者工作站9個。

二、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弱項短板突出

對標世界農業強國和國內農業先進地區,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基礎研究能力有等提升

1.基礎研究能力同先進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及畜禽育種基礎理論、關鍵基因發掘與分子機理機制解析、基因編輯等基礎和前沿領域,研究能力與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等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2.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亟待加強。存在主體不明、投入不足、挖掘不夠、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特有的老黃玉米、野生大豆等珍稀、瀕危、特色資源存在喪失風險,作物種質核心材料、畜禽核心種質等領域“受制于人”。

3.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高端創新人才不足。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數量較少,缺乏引領型、突破型重大創新平臺,實驗室體系鏈條不完整,創新引領帶動能力不足。全鏈條的農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夠合理,可擔當領軍重任的青年后備人才數量較少。

(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升

1.農業科技集成應用水平不高。河南省在育種、種養加工、農業機械化等領域的單點技術突破多,但集成創新不夠,還未完全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生態協調、增產增效并重”。特別是在信息化集成應用方面,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技術存在短板,涉農數據庫采集能力、數據挖掘分析能力、數據信息服務能力還比較弱。

2.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存在錯位。創新資源大多分布在農科院或農業大學等事業單位,部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仍停留在實驗室和紙面上,沒有“到田進場入企”,更沒有達到產業化應用階段。

3.農業推廣體系不完善。公益性推廣體系力量較為薄弱,全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僅占28%,35歲以下人員不到10%;市場化的推廣組織發展不充分。

(三)創新主體活力有待激發

1.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足。企業研發能力普遍不足,以種業為例,種業企業“弱、小、散”的特征明顯,尚無種業企業進入全國農作物種業綜合排名前10強,與周邊山東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省存在差距。2020年,全省前20強種子企業銷售收入總額僅占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收入的80%左右。

2.創新主體協同不力。農業科研與教學單位之間,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科研院所之間,還未完全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定位和分工不夠清晰合理,存在研究內容同質化、儀器設備重復購置、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

3.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缺乏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科研特點的績效和人才評價機制。重論文發表、輕問題解決,重產出數量、輕轉化價值,“重各類帽子、輕實際貢獻”的評價普遍存在,科研與生產脫節的難題尚未真正破解。另外,河南省農業科技研發投入與發達省份相比也明顯不足。

三、夯實建設農業強省科技支撐的重點舉措

建設農業強省的河南實踐能不能出彩,關鍵在科技。夯實建設農業強省的科技支撐,必須揚長補短,重點發力。

(一)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1.建強“中原農谷”。聚焦國家種業重大需求,整合農科教創新資源,以種子、種苗、種畜禽為主攻方向,實現關鍵技術和新品種選育的重大突破,提升共性基礎技術供給水平和龍頭種企核心競爭力,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2.高質量推進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 示范區建設。堅持與“中原農谷”錯位發展,圍繞小麥、玉米、紅薯三大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科技試驗展示、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建設進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和應用,建成小麥產業創新發展引領區、黃淮平原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3.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的合作。發揮中國農科院科技積累、創新能力、人才團隊,以及科技成果、科研平臺等優勢,提升中原研究中心科技創新水平,加快中國農科院安陽創新基地高水平發展。

(二)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深入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平臺建設、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良種繁育能力提升和種業市場凈化六大行動,加快構建河南省種業發展新格局。

2.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重大任務,統籌科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著力構筑支撐未來農業的先發優勢。針對疫病防控、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不同類型項目,明確目標任務,盡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制約。

3.開展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發揮涉農高校的作用,在農業領域開展基礎科學研究,重視學科交叉和顛覆性創新,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力爭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4.開展共性技術攻關。聚焦糧食作物等育種領域、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領域、病蟲害防控等農業綠色高效領域、新型疫苗研發等健康養殖領域、食品制造等農產品加工領域,開展共性技術協同攻關,盡快補齊全省農業技術短板。

(三)加快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

1.整合重塑實驗室體系。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中原食品實驗室、中州實驗室、牧原實驗室建設,賦予省實驗室充分的人事自主權、經費使用自主權、技術路線決定權。支持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按照新型研發機構運營。

2.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布局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集技術集成、中試熟化為一體的中試基地,依托普萊柯生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領軍企業共建產業研究院。

3.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布局優勢農業種質資源庫、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智慧灌溉技術創新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河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推進洛陽普萊柯P3實驗室等國家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科研試驗基地落地河南。

(四)做大做強各類創新主體

1.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牽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核心競爭力。壯大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支持農業企業建設創新平臺,深化農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

2.增強科研院所、涉農高校的創新能力。支持省農科院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農業科研院所。支持河南農業大學以作物學、獸醫學、農業工程等優勢學科為重點,建設雙一流高校。支持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信陽農林學院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建設高水平應用類農林院校。

3.構建多層次農業科技人才梯隊。大力培育和遴選農業領域頂尖科技人才。加強青年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擴大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規模。積極實施部省聯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促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與河南省長期開展合作。

(五)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水平

1.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開展農業科技成果“進園入縣”活動,發揮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推進技術成果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持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拓展服務領域,向加工、檢測、流通、銷售等全產業鏈延伸。

2.深化農技服務體系改革。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統籌人才資源,提升能力素質,完善機制,激發活力,做強公益性服務。培育壯大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主體,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3.提升農民科技素養和發展技能。深入實施農民科學素養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等行動,提升廣大農民科技素質和發展技能。深化農業農村領域“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

作者簡介:馬珂(1991—),女,河南鄭州人,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

猜你喜歡
種業科技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種業名企展示
種業名企展示
種業名企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