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路徑剖析

2024-02-10 23:29許仕杰郭朝劉媛張炅璐林輝李云耀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時代人才培養中醫藥

許仕杰 郭朝 劉媛 張炅璐 林輝 李云耀

〔摘要〕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長期處于中醫思維弱化階段,其培養過程重知識、輕文化,導致執業中醫醫師在臨床診療實踐時運用中醫思維和典籍理論、方藥等力有未逮,中醫藥特色優勢亟待強化。復興新時代中華文化成為潮流,為培養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提供新機遇、提出新要求,以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是解決影響中醫藥發展核心瓶頸問題、全面營造良好中醫藥生態環境、造就一批堪當時代大任的中醫藥行業學者專家的關鍵。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以馬克思主義堅持問題導向的世界觀、方法論為原則,提出新時代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路徑,剖析面臨的問題。新時代背景下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從加強中醫藥經典古籍教學改革、優化中醫藥基層臨床人才培養、大力開展卓越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建設一批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高地等方面實施。

〔關鍵詞〕 中醫藥;中醫思維;人才培養;目標與路徑;改革;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R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1.024

Cultivating goals and path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TCM

discipline in the new era

XU Shijie1, GUO Zhao1, LIU Yuan1, ZHANG Jionglu1, LIN Hui1, LI Yunyao2*

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2. Xiangxi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eyang, Hunan 414615,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TCM discipline has long neglected TCM thinking. Knowledge has been emphasized rather tha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inadequate application of TCM thinking, classic theory, formula and Chinese medicines by TCM practitioner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sum up,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CM urgently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has already become a trend,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 Taking talent culti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core bottleneck problem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CM, comprehensively creating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CM, and cultivating a group of academics and experts in the TCM industry who are worthy of the great task of the times. Following the inherent laws of TCM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problem-oriented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goals and paths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faced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TCM professionals can be implemented by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CM classics, optim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grassroots TCM clinical talent,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and compound talent, and building a number of highlan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CM thinking;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paths; reform; new era

中醫藥不僅具備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的價值,還是具有中國特色優勢的巨大原創知識資源,對增強國家軟實力與硬實力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一是世界巨變,中國從邊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二是中華文化復興成為潮流,主體地位亟待建立;三是中西博弈日益加劇,需要強化原創科技力量。為適應新時代的形勢變化,中醫藥學科人才培養必須明確目標定位、剖析面臨的問題和瓶頸、遵循中醫藥教育的自身規律、重視中醫藥思維培養。

1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模式急需變革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目標定位決定其人才培養體系設置[2]。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全面參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融入健康中國行動,對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具體的目標。但在以西醫為主流發揮醫療保健作用的當下,避免中醫“西醫化”是當前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傳承薪火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以中醫思維為主導,在此基礎上將中醫思維與其他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以強化中醫臨床服務能力為導向,培養以中醫藥特色為導向的中醫藥專業人才。

1.1?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與前沿科學相融合

實踐證明,中西醫各有所長,互為補充。中醫在很多領域能解決西醫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而西醫能充分吸收現代前沿的科學為己所有,實現自身的進步。因此,中醫藥學科人才的培養不能固步自封,一方面要充分彰顯中醫藥特色,另一方面也要與時俱進,積極與現代前沿的科學相融合。

1.1.1? 生命科學與中醫思維相互結合? 生命科學經歷各文明古國多源流的發展,積累了關于生命運動與醫療保健的豐富知識,古希臘、古印度和中國的奉獻尤為突出?!拔鲗W東漸”后以還原論為主流認知模式,采用實證與量化結合的方法,“實驗生物學”領域取得長足發展,為西方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與此同時,在古代整體論模式基礎上發展了以達爾文進化論為代表的“進化生物學”,隨著這“兩個生物學”不斷互動融合,催生出新的知識熱點。此外,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發展并逐漸與“生物學”融合?!吧飳W”為何演變為“生命科學”,主要原因在于“生命科學”比“生物學”增加了心理學維度。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出現兩個重要轉向:一是基礎性的“分子生物學向系統生物學的綱領轉化”;二是實踐性的“實驗生物醫學向轉化醫學的綱領變化”?!吧茖W”的主流已經由還原論向整體論轉折,這與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論認知模式越來越相似,正在逆向對接[3]。換而言之,中醫理論包含著自然哲學和生命科學,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將生命科學與中醫思維融會貫通,同時也要在學習生命科學領域的課程中運用中醫思維,強化中醫藥特色。

1.1.2? 系統科學與中醫經典理論相互結合? 20世紀40年代還原論模式的“分子生物學”剛興起,系統生物學先驅——貝塔朗菲提出整體論模式的“理論生物學”,在此基礎上推廣發展出系統科學。系統科學的許多基本問題均來自于“生命科學”,而且超出西方生物醫學的范疇,與中醫經典理論的本質屬性更為接近。系統科學正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不僅直接推動生命科學、認知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而且廣泛滲透到更多科學領域,引領以認知模式變化為特征的科學革命,中醫學積淀廣博深粹應當厚積薄發[4]。系統科學與中醫經典理論融合借鑒不僅有助于中醫藥本身的現代化發展,同樣也推動系統科學的發展[5]。因此,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應將系統科學與中醫經典理論相結合,培養系統性的中醫思維。

1.1.3? 信息科學與中醫臨床實踐相互結合? 中醫學的認知模式不同于西醫的整體論模式,其技術本征也與西醫結構醫學本征不同,屬于信息醫學。因此,中醫學是天然的信息科學[6]。當今世界正在進入智能信息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觀念與技術日新月異,給信息醫學本征的中醫學提供現代化的適宜技術條件與社會環境。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以西律中”“以西釋中”無法完成中醫藥理論和技術的現代化,5G信息時代萬物互聯互通,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領域專家關注中醫藥領域,尤其是診療和大裝備技術,成熟的智能信息技術結合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臨床實踐應用以及產業發展越發廣泛[7]。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應將信息科學與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相結合,伴隨信息科學的發展,儲備中醫藥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的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

1.2? 復合型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可從新學科領域破題

復合型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是中醫藥學科人才培養的另一個重要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與免疫學等學科相互融合,極大程度促進了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同時,中醫藥等產業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急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技能、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而高等醫學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隨著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新技術及成果的涌現而發生變革,中西醫各有所長,相互借鑒,相互進步,有利于防治疑難重病。通過臨床實踐與理論驗證的梳理,復合型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疑難重病的防治上來破題。

1.2.1? 培養診治病毒感染的中醫人才? 中醫藥擅長慢病防治已成為較普遍的共識。但是,中醫藥在治療急病、重病亦有優勢,如20世紀50年代末期,蒲輔周運用中醫有效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2003年中醫有效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020年中醫有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8]。除了急性病毒感染,西醫對于慢性病毒感染、耐藥性細菌感染、頑固性真菌感染等疾病也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換而言之,長于診斷,短于治療。對于治療病毒感染、耐藥細菌感染、頑固性真菌感染及寄生蟲感染等疾病,中醫溫病學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案例,需要充分挖掘與發揚。在西醫為主流的診療技術手段力所不及之處發揮自身優勢,才是真正的中醫特色[8]。

1.2.2? 培養診治神經性疾病的中醫人才? 神經性疾病是病因復雜、表現多樣、西醫缺少有效辦法的重大疾病之一。中醫藥在治療神經性疾病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北京東直門醫院腦病科,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醫藥腦病診療體系與學科專業團隊,在中風及癡呆等多種腦病的臨床診治和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效[9]。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為抓手,加強與國際腦病防治組織及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筑牢中醫思維為主導,同時發表高質量的國際同行公認的研究成果,以培養多學科交叉的神經性疾病中醫診治人才。

1.2.3? 培養診治惡性腫瘤的中醫人才? 惡性腫瘤作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無論從西醫角度還是中醫角度而言都是一種復雜難治性疾病。對于惡性腫瘤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靶向治療和中醫藥治療。西醫仍然是惡性腫瘤診斷和治療的主流手段。但中醫作為腫瘤輔助治療同樣在臨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緩解腫瘤患者的疼痛、水腫、減少放射治療與化學藥物治療不良反應等方面療效顯著。大量的臨床病例證明,西醫與中醫聯合治療癌癥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提高15%左右[8]。對于診治腫瘤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需要充分了解西醫與中醫治療方案的特色、優勢和短板,以選擇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2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數量不足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是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目前,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的集聚和供給急劇提升。2021年,中醫藥人員88.5萬人(占全國總衛生人員的6.3%),其中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73.2萬人,見習中醫師1.6萬人,中藥師13.7萬人[9]。中醫藥院校的數量和規模遠不能和西醫院校相比。因此,要進一步增加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

2.2?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過度“西化”

中醫與西醫的理論體系、疾病觀和治療觀不一樣,中醫注重“信息決定功能”,西醫注重“結構決定功能”[9]。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從整體出發”“四診合參”“辨證論治”,臨床診治的“理法方藥”思路與西醫相矛盾。目前,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過度“西化”等問題,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中醫思維、中醫特色亟待強化。過于強調現代化和西化,忽略中醫藥的文化內涵、經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有機融合,導致中醫藥臨床診療實踐過程中,執業中醫師無法靈活運用中醫思維和經典古籍理論,中醫優勢特色彰顯不足。

2.2.1? 中醫思維弱化? 研究生規培臨床輪轉過程慣用西醫思維,以西醫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為主,忽視中醫思維培養[10]。長期以來,由于中醫思維弱化,不重視、不承認中醫藥固有的思維模式,甚至有人認為中醫學是僅有實踐而無理論的低層次經驗醫學。很多中醫執業醫師不讀經典、不懂經典,導致中醫臨床功底弱化,臨床上使用西藥才能治療疾病。臨床上少量堅守者“讀經典、做臨床”,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純中醫”和“民間中醫”是這些堅守者的“標簽”。雖然“純”和“民間”也存在適應性等問題,但是說明中醫藥主體發展的可能性。20世紀30年代,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為辦學方針,入學考試重視國文,中西醫課程比例8.5:1.5,而且重視“先中后西”,1978年評定的廣東省67位名老中醫中,該校畢業生占26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20世紀80年代起,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推動開展“讓經典回歸臨床”活動。在西化的大環境下,有效培養一批中醫思維明晰,臨床技能高超的鐵桿中醫,他們能夠在臨床實踐中運用純中醫或“中主西輔”解決臨床疑難雜病。2010年起,廣東省中醫院呂玉波院長倡導“經典中醫病房”建設,經過十余年努力,該病房頗具規模和影響力,并產生積極示范與標桿效應。中醫不僅有自身的思維模式,同樣應注重中醫思維培養并指導臨床解決疑難重病。

2.2.2? 課程設置不合理? 受西方臨床醫學實踐技術和自然科學的沖擊,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大多在西醫自然科學大環境中學習中醫藥相關知識。目前,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重知識輕文化[11],導致傳統中醫思維日趨淡化。中醫藥院校西醫課程比例過多,阻礙學生中醫思維和診療理念的形成,中醫類課程配置針對中醫思維方法形成核心課程(包括中醫思維方法、中國科技史、中國哲學史、中國醫學史等)相對較少。中醫經典古籍是中醫學理論和臨床體系的基石,雖然內容抽象深奧,但不能因“重專業、輕基礎,重現代、輕經典”而忽視中醫藥的潛在內涵[12]。

2.2.3? 中醫信心不足? 當前中醫界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士氣低落的現狀,說教式鼓勁和展示震撼性臨床案例作用不大,學界總體而言是“不信、不學、不用”的態度。因此,闡釋中醫藥的科學性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中西醫差別、優勢及結合路徑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同時,中醫藥有著其他醫學學科沒有的優勢特色,未來醫學發展中醫必然會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此,對中醫藥的文化自信,也是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13]。沒有文化自覺就沒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堅定的理論自信、臨床自信的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13]。

2.3?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評價機制與時代脫軌

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評價是通過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對中醫藥從業人員的素質能力、職業傾向、發展潛力和工作績效進行評估的工作[14]。目前,我國的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評價還沒有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和自身規律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人才評價機制“行政色彩”較濃、評審專家約束機制不健全,評審結果公正性待強化、學術風氣待凈化[14]。由于中藥價格較低廉、經濟效益較差,導致中醫藥從業人員待遇偏低[15],中醫醫療機構效益不高。2021年,廣東省中醫醫院每一位醫師平均診療人次與公立西醫院每一位醫師平均診療人次相當,但平均執業中醫醫師年收入相差198 253元,導致中醫藥從業人員傾向使用西醫或其他診療手段。2021年,廣東省僅有5.5%的鄉村衛生站采取中醫藥為主要診療手段[15]。

2.4? 中醫藥學科高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不足

一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還沒有形成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培養模式和評價標準,缺乏對高端學科專業人才的分類培養和梯隊建設。1956年以后,我國開始了現代中醫藥高等院校教育。學院式教育主要傳授中醫藥的普遍性,將共性、規律性的知識總結出來傳授給學生。學院式的教育讓學生難以學到中醫藥的特殊性[15]。二是高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在科研項目申報、過程管理、經費使用、成果轉化等方面面臨一些制度性障礙和政策性限制,影響了創新、創造活力。我國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數量雖不斷增加,但仍處于人才緊缺狀況,缺少創新型、綜合型人才,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16]。高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創新、創造活力,導致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能解決中醫藥學科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三是高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文化氛圍,缺乏對高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的尊重和認可。5G時代中醫藥新媒體興起,并未促使中醫藥網絡繁榮局面,甚至部分謠言和不實信息可能反轉公眾對高端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的認識和態度[17]。

3 新時代中醫藥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討

人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傳承薪火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以中醫思維為主導,在此基礎上將中醫思維與其他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以強化中醫臨床服務能力為導向。培養新時代背景下的中醫藥專業人才的路徑包括:從院校教育、基層臨床人才培養、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高層次人才培養、領軍人才培養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等多個方面進行支持和保障。

3.1? 加強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

中醫藥院校應該加強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提高中醫類經典課程比重[18],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讀經典、跟名師、重實踐、強素養”。另外,中醫藥院校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尤其是培養中醫的辨證思維,多為學生提供臨床實踐的機會與條件。加強實踐教學和師承教育,“多臨床、早臨床、反復臨床”,將教學與臨床結合,通過臨床實踐做到“知行合一”[9],從而增強中醫文化自信心,培養真正的“鐵桿中醫”。

3.2? 優化基層中醫藥臨床人才培養

實施“農村訂單式”定向免費中醫學生培養項目,增加基層崗位供給,完善基層工作條件和待遇保障,建立系統的基層中醫人才晉升渠道,為基層中醫藥人才提供良好的職業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時,運用成熟的信息技術,完善基層中醫藥臨床人才的繼續教育體系。從而讓基層的醫療服務緊跟醫學發展的步伐,激發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創新動力,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3.3? 大力開展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

鼓勵相關機構推動中醫藥與文、理、工等多學科交叉融合[18],培養一批高層次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試點探索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一批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推動中醫與西醫的進一步融合。高層次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打破學科的界限和壁壘,加強高水平中醫藥院校與頂尖西醫院校的緊密戰略合作,開展中西醫結合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推動中醫藥創新和中西醫結合新型學科發展。課程教學中,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注意分層培養、因材施教,樹立以中醫為主的培養理念,課程以中醫為主,輔以現代醫學課程,避免全部西化。同時,在打牢中醫藥學科專業根基和訓練中醫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的技術手段,不斷強化中醫藥學科專業的綜合能力[9]。

3.4? 建設一批中醫藥人才發展高地

打造中醫藥服務、中西醫結合、中醫藥產業、中醫藥人才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示范區、示范基地、示范項目,形成區域協同和集聚效應,為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以中醫藥治療缺血性卒中、非小細胞肺癌、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多發病為落腳點,積極開展中醫藥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對相關人才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幫助中醫藥領軍人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深化研修學習、開拓視野,對項目進行監督考核,確保領軍人才培養的成效,從而培養出德藝雙馨,尤其在治未病和重大疑難疾病的預防、診治、康復中具有顯著成果的高層次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

4 結語

人才培養是一個學科發展的關鍵任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目前,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新時代的需求。本文基于新時代中華文化復興潮流,以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提出新時代的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明確中醫思維的主導性,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復合型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并且,筆者根據現有的中醫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優化基層中醫藥臨床人才培養、大力開展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建設一批中醫藥人才發展高地等路徑,為解決影響中醫藥發展的核心瓶頸問題、全面營造良好中醫藥生態環境、造就一批堪當時代大任的中醫藥行業學者專家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王? 苗, 楊? 婕, 段志光, 等. 中醫藥自信教育關鍵因素的調查分析[J]. 基礎醫學教育, 2021, 23(7): 509-514.

[2] 史冰潔, 劉爭清, 石? 巖. 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21, 29(13): 10-12.

[3] 李友軒, 趙? 勇. 走向卓越: 從國際頂尖期刊看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動態[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9, 24(4): 239-246.

[4] 盧? 倩. 《黃帝內經》的系統科學思想研究[D]. 太原: 太原科技大學, 2020.

[5] 王鵬偉. 論中醫現代化的系統科學迷思[J]. 醫學爭鳴, 2020, 11(3): 60-62, 67.

[6] 薛公佑, 馬淑然. 從信息論角度看辨證本質內涵[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1, 36(4): 2155-2157.

[7] 韋昌法, 晏峻峰. 中醫藥信息學發展概述[J]. 中國數字醫學, 2018, 13(7): 68-70.

[8] 胡? 駿, 談鈺濛, 王? 階. 中醫藥對慢病預防的概況與層次劃分[J].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0(4): 440-444.

[9] 崔興毅, 黃小異. 中醫藥人才培養: 讓“中”味更濃,“醫”效更好[N]. 光明日報, 2021-11-29(8).

[10] 申? 劍, 金? 華. 中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探討[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3, 21(17): 195-197.

[11] 崔志林, 郭宏偉, 董? 維, 等. 中醫思維融入中醫藥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 中醫教育, 2022, 41(6): 5-9.

[12]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標準化病人建設團隊. 遵循中醫人才成長規律,探索臨證教學新模式: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標準化病人建設團隊介紹[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 43(5): 420-421.

[13] 牛素珍, 張? 晨, 焦元清, 等. 論中醫藥文化自信視域下的人才培養[J]. 光明中醫, 2020, 35(23): 3815-3817.

[14] 李玉波, 江麗杰, 吳? 朦, 等. 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J]. 世界科學技術: 中醫藥現代化, 2018, 20(3): 335-340.

[15] 白? 璐, 郭池華, 劉? 翔, 等. 基于我國醫療需求淺談醫學生教育就業的現狀與困惑[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 24(6): 843-844, 891.

[16] 黃? 瑤, 沈紹武. 中醫藥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淺析[J]. 社區醫學雜志, 2017, 15(1): 72-74.

[17] 孔卓瑤, 張宗明. 機遇與挑戰: 從網絡爭議看中醫藥網絡輿論引導[J]. 醫學與哲學(A), 2018, 39(6): 95-97.

[18] 田雅婷, 崔興毅. 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三個關鍵詞[N]. 光明日報, 2022-07-01(15).

猜你喜歡
新時代人才培養中醫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