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產能過剩,可怕嗎?

2024-02-18 14:12陳惟杉
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三者鋰電池經歷

陳惟杉

因為出口增速強勁,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被稱為“外貿新三樣”,要說三者還有什么共通之處,恐怕就是“卷”。三者在去年可謂“卷”到極致,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均面臨上游原材料大幅降價,終端產品大打“價格戰”的形勢。產品出口與產能出海也是企業在國內面臨激烈競爭時,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以光伏為例,2022年海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因俄烏沖突需求爆發,整個行業在經歷量價齊升的一年后,隨著各環節產能迅速擴張,2023年迅速轉入“量漲價跌”的通道,組件價格甚至逼近成本線,整個行業,特別是下游廠商都在微利甚至難以盈利的邊緣掙扎,而更多規劃中的產能仍在路上,行業“淘汰賽”已經開啟。而有鋰電池業內人士向我感慨,凡光伏經歷的鋰電池也必將經歷。

如此情形難免讓人想到數年前光伏產業經歷的那一輪產能出清,尚德、賽維等當年的明星企業均已沒落,有人擔心慘烈的競爭景象再度上演。

無論是光伏還是鋰電池行業,業內對于產能過剩之后的價格下跌與企業淘汰都有清醒的認知,甚至認為這一過程或將持續數年。相較于憂慮情緒,業內更多表達出擁抱“卷”的積極態度,視產能過剩為市場經濟的常態,認為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才能迅速實現技術迭代與成本下降,從而構筑起國內光伏與鋰電池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優勢。

產能過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質化的低價競爭,而光伏與鋰電池恰恰都正在經歷技術迭代。就像當年押注單晶路線成為行業巨頭的隆基綠能,以及用“刀片電池”讓磷酸鐵鋰電池“逆襲”的比亞迪一樣,當下兩個行業都在探索下一代技術路線,而不同企業不同選擇的成敗與否必將帶來新一輪行業次序的洗牌與落后產能的淘汰。

相比于市場競爭必然導致的產能過剩,更應該擔心的是地方政府追逐新能源產業、干預市場導致的產能過剩。2023年10月,國家能源局曾下發工作方案,要求整治新能源領域中強制產業配套、投資落地等不當市場干預行為。多位業內人士都向我感慨,新能源產業的優勢來之不易,應細心呵護,首先便要防止此類干預市場的行為。

當我們感慨于“外貿新三樣”的優異表現時,也應該自問,為何這些行業能構筑起中國當下外貿的優勢?答案不言自明,只有經過真正市場選擇的企業,才有可能在國際舞臺具備優勢。

3/2024 總第1125期

繼續努力,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保護農民的權益,不能讓他們辛辛苦苦一年白干。(@Anne)

猜你喜歡
三者鋰電池經歷
很多事你只能獨自經歷
我經歷的四個“首次”
讀 書
回憶我的打鐵經歷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師之路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基于SVM的鋰電池SOC估算
一種多采樣率EKF的鋰電池SOC估計
鋰電池百篇論文點評(2014.6.1—2014.7.31)
鋰電池百篇論文點評(2014.2.1-2014.3.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