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墮落與救贖:柏拉圖《理想國》中的靈魂觀探討

2024-02-18 11:40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哲人理想國城邦

林 輝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云南昆明 650000)

一、前言:關于靈魂內涵的探討

“靈魂”一詞最早見于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但史詩中對于“靈魂”的詮釋,并非現代意義上的靈魂內涵。在史詩中,靈魂被描寫為一種蒼白的影像,“靈魂同人們的肉身形象很接近,但是它沒有精力,不是真正的生命”[1]。正如泰勒所說:“靈魂(рsусhе)在荷馬那里主要指氣息,脫離身體的‘普賽克’是沒有意識的,和人的影子或池中的倒影相差無幾;脫離身體的‘普賽克’所能做的只能是出現在活人的夢中”[2]。而前蘇格拉底時代的諸位哲學家對于“靈魂”內涵的探討,也從未停止過:典型代表有阿那克西美尼“我們的靈魂是氣”;赫拉克利特“靈魂是由火構成”等等。但這些基于“物質概念”為基礎的靈魂觀念,對于柏拉圖而言是毫無沒有生命力的存在。柏拉圖在其老師蘇格拉底的影響之下,對于靈魂“是有生命的、是精神世界的、是理性的”的顛覆式地詮釋,在古希臘時期,可以說是極具時代突破性的。

范明生先生在《柏拉圖哲學評述》就曾這樣指出:“柏拉圖的靈魂觀念,是他和在他以前的唯物主義學派關于靈魂的理論是根本對立的”[3],因為前蘇格拉底哲學的靈魂概念基本上是一個物質概念,是和氣、水等物質相關的,而柏拉圖則把靈魂概念和精神、道德、智慧等問題聯系起來。這就是柏拉圖靈魂觀念創新的一面,盡管他的理念中也談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靈魂觀,但他更加關注的是人與人的秩序與邏輯關系之上。通俗講,就是柏拉圖所關注的焦點是鮮活的“人”的個體。

二、《理想國》中的“靈魂三分理論”

對于靈魂觀念的探討,柏拉圖在其眾多的著作中均有所涉及,但對于靈魂觀念的結構化分析,則主要體現在《斐多篇》與《理想國》中。在《斐多篇》中,柏拉圖把靈魂當作是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它的存在,是一種純潔而不混亂的單一介質,并且與這個世界的出現而一同存在;但在《理想國》第四卷關于正與國家與不正義國家的探討中,柏拉圖則首次運用“三分理論”,將靈魂觀念細分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個部分。

在《理想國》第四卷談到護衛者教育時,柏拉圖首先為我們分析了靈魂觀念中的愛智和激情的兩個部分。愛智部分與人的學習能力有關,屬于出謀劃策的能力;而激情部分則主要指勇氣和血氣的部分,是護衛者的主要特征??梢赃@樣來理解:在古希臘時期的政治生活中,“智勇雙全”是成為城邦護衛者最根本的品質要求。

在關于護衛者的教育探討完成之后,柏拉圖便開始為我們描述其心目中理想國家的形態。在他看來,一個理想城邦的建立,其本質應該是“善”的,而一個國家的“善”,其內涵則需要涵蓋智慧、節制與勇敢三個方面。結合“靈魂三分”的原則,其靈魂的三個部分便分別對應于理想國家形態中的三種德行:即智慧、勇敢和節制。

表1 靈魂的組成部分及其功能

而對于靈魂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柏拉圖則這樣主張:理性首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基于首要的領導地位;勇敢則服從于他,并且是理性的最佳助手,它的終極追求是名譽和勝利;欲望則是靈魂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但它往往受制于理性與勇敢的控制。一個善于節制的人,是理性、勇敢與欲望能夠和諧相處的人;而只有這三部分和諧共處、各司其職,這個人的“靈魂”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正義”。

此外,《理想國》中還呈現了靈魂的三種等級狀態:在柏拉圖看來,靈魂的三個部分,其相對應的是城邦中三個階級,它們分別是統治者、士兵與公民。首先是受欲望控制的人,比如:勞工,他們往往來自社會的最底層;其次是受激情(或勇敢)支配的人,比如士兵,他們構成了社會中間層;最后則是能夠運用理性與智慧的階層,他們往往是城邦的統治者。而在統治階級內部,如果誰能夠讓自己靈魂的三個部分各司其職,和諧運作,那么他就將成為城邦的至高統治者——哲人王。

所以,只有真正達到了個人靈魂三部分的和諧與完美,亦或者說只有讓個人的靈魂是正義的,才有資格成為城邦的統治者,而這位領導者也必然是一個和諧的、善的、正義的榜樣。

三、《理想國》中靈魂污染墮落的根源與形式

在柏拉圖看來,靈魂先于肉體、理性先于情欲??梢赃@樣說:“純粹理性是靈魂的純潔狀態和本真狀態,而情感和欲望則是靈魂的污染狀態和非本真狀態”[4]。但在柏拉圖眼中,我們的靈魂一般情況下都是處于污染的狀態之中的。

在《理想國》中,靈魂的污染與墮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靈魂污染與墮落的根源:無知與愚昧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首先以“洞穴喻”為我們描述了靈魂污染與墮落的常態。他將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比喻為一些奇特的囚徒,他們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地下囚室之中,他們的手腳都被緊緊地捆綁住,不能動彈。他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前面墻壁上的各種影子,由于他們從未認識過真實的事物,所以他們就把這些影子當做真實的事物來看待。

他們終其一生都被這些影子所欺騙,但他們卻癡迷于這樣的生活,而排斥外部世界世界的一切東西。只有將他們身上的枷鎖全部去掉,讓他們轉過身來,才能激發他們對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才能激勵他們有勇氣去探索和發現洞外真實的世界。

這個隱秘的洞穴,在柏拉圖看來,可以理解為可見世界,而洞穴外的世界,又可以理解為可知世界;當勇敢的先行者打破桎梏,走進可知世界,同時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善”或“正義”的理念。那么,當他再次返回到洞穴時,才有了有堅定的信心去引導其他人一同走向外部的可知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讓眾人脫離無知和愚昧的靈魂污染的常態。

(二)靈魂污染與墮落的表現形式:欲望

柏拉圖在《高爾吉亞篇》中這樣說:“欲望就是一只漏桶,欲望的張力越大,對瞬間快感的沉迷就越深,主體的理性缺口就越大,‘欲壑難填’可以說是欲望狀態的一種真實的描述”[5]。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告訴我們那些貪婪的欲望就像寡頭一樣,能把一個人的靈魂中的理性部分掃除干凈,并最終侵占靈魂正義的巢穴。他們“打開城門,帶領過去流放在外的傲慢、放縱、無恥進城,為這些惡德帶上花冠,讓歌隊簇擁著它們前進”[6]。而這種無節制的行為更加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當欲望不能滿足時,他們就會抱怨神不給他們機會,進而產生欺騙、偷盜等行為,更為嚴重的是不相信神的存在和神的懲罰。

當欲望完全占據了理性的靈魂城邦,大批的感官欲望,就會抵制一切來自靈魂深處的理性呼喚或他人試圖實施的引導,而隨著“欲望之桶”的流量不斷在加快,這樣的城邦最終離滅亡便不遠了。

(三)靈魂污染與墮落的結局:混亂與不幸

劉須寬在《柏拉圖倫理思想研究》一書中這樣說:“主體的道德狀況直接與主體的自覺緊密相關,這種自覺尤其是表現在主體作為理性道德的人,在應對各種欲望和情感活動時,自身能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序列與位置之中。靈魂的有序是有節制的主體的存在方式,而它的紊亂則又表現為欲望、精神和理性在序列上的混亂”[7]。

結合上文對于靈魂三部分之間關系的探討,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柏拉圖在強調“靈魂三分”與靈魂各部分之間的功能分工時明確指出,只有當靈魂的各部分都能夠各安其所、各司其職,靈魂才能呈現出和諧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善”或“正義”的狀態。

但很多時候,我們感官的欲望卻又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無法抗拒。而一旦有節制的靈魂屈服于無盡的欲望時,就意味著我們理性的主體便不能夠及時的、正確的配置靈魂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來獲得幸福,這便造成了靈魂秩序上的混亂和主體生活的不幸,而這也是靈魂污染與墮落的最終惡果。

四、《理想國》中靈魂凈化救贖的方式

(一)城邦層面的凈化與救贖

在柏拉圖看來:“人是城邦的動物,我們不可能在城邦之外尋找人的本質。離開了政治國家討論人性是幼稚的,脫離了政治就不能理解人類的生活方式”[8]。所以對于城邦層面的凈化與救贖,柏拉圖主張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教育的凈化與救贖

在柏拉圖看來,人的本性是理性的,但在現實中,人的理性并不是平等的,總有的人聰明一些,有的人愚笨一些;不同的愛好和學習能力導致了人們在不同方面顯示出不同的理性能力。

因此對于城邦的凈化與救贖,首先便是應該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的理性能力給予他們相應的引導,按照每個人的自然天賦給予相應的、適當的教育,這樣就能夠使每個人獲得完全的實現,讓每個人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各安其位。而作為國家的真正目標,就是讓城邦內的每一個人格都完善和成長。

2.法律的凈化與救贖

在古代社會中,宗教問題和政治問題是結合在一起的,宗教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古希臘時期,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是統一的,古希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諸神相關。

從政治和宗教一體化的角度來看,在《理想國》中,宗教的核心是“法律”的問題。但這個法律不是單純的條文,在柏拉圖看來,法律需要和神圣性結合起來,“一種具有神圣性的法律,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和遵守,因為神圣性和敬畏心相關,而敬畏感才能帶來真正的服從”[9]。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確指出:作為城邦的建立者,應該將法律的制定委托給阿波羅神,也就是以阿波羅神的名義立法。人們對神普遍有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的表達,最佳方式就是對于“法律”的敬畏。所以,在拉圖看來,國家法律的建立與實行,需要借助“諸神”的名義,才能將法律的強制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3.哲學的凈化與救贖

柏拉圖“哲人王”的思想,實現了自然哲人到政治哲人的跨越。在《理想國》中,真正理想的國家是哲人王統治的國家,哲人王的統治可以說實現最高意義上的正義。

《理想國》第五卷,在探討何為最佳的國家管理模式時,柏拉圖就非常明確地指出:除非我們現在的統治者能夠開始追求智慧,實現理性與政治權力的相統一,或者只有讓哲學家才成為統治我們國家的國王;否則,現在的國家統治對于全人類而言,都將意味著不幸。

(二)個人層面的凈化與救贖

對于個人層面的凈化和救贖,在《理想國》中,其凈化與救贖涉需要從靈魂被細分的三個部分分別展開。

首先是靈魂的第一部分:欲望。欲望是人的靈魂中最強大的部分,位于人體的腹部,對人的行為和生活具有強大的影響作用。對于欲望的凈化,其核心在于:節制。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建議可以通過音樂的教育來對欲望進行凈化。當柏拉圖談到對于護衛者的教育時,他明確指出:教育的最佳方式,便是通過體育的學習與訓練來鍛煉我們的身體,而心靈的凈化與陶冶,我們則需要用音樂來完成。

其次是靈魂的第二部分:激情。激情在柏拉圖看來是“理性的盟友”,位于我們的心臟部位。激情有助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同時有助于對抗敵人,激情的化身便是城邦的守衛者;對于這一部分的凈化與救贖,柏拉圖認為體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對格勞孔這樣說道:“體育方面,我們的護衛者必須從童年其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以至一生”[10]。同時,在柏拉圖看來,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城邦守衛者,還需要實現心靈與體質的和諧發展。

最后是靈魂的第三部分:理性,又可稱為理智或智慧。理性的部分位于頭部。靈魂的本質是理性,理性凈化就是需要消除人們錯誤的觀念和意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理性部分的凈化,柏拉圖認為可以通過學習數學和邏輯思維來發展,而達到這一階層的人們便具備了成為領導人的資格,即具備了成為哲人王的資格。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在談到哲人王的學習和培養時,就曾明確表態:算術與數理邏輯是科學的,能夠引導人們的靈魂走向真理。因此,哲人王想要統治好這個世界,就必須學會它,運用它,以此才能掌握真理,帶領人們脫離虛幻的影子世界。

五、結語

柏拉圖的《理想國》,不僅將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視野下的“靈魂觀念”開始引入到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發展秩序的哲學思考范疇之內;同時其“靈魂三分理論”,首次將靈魂觀念細分為理性、欲望和激情三部分,這不僅賦予了靈魂觀念全新的內涵,同時其對于靈魂各部分凈化與救贖的思想,對于后續的哲學、法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又深遠的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哲人理想國城邦
琵琶哲人劉德海與他的《哲學筆記斷想》
大理:夢游理想國
生活上的哲人
智珠2則
智珠2則
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直銷理想國
雅典城邦的民眾失去政治熱情了嗎?——從2016年高考全國卷Ⅱ文綜第32題談起
不可復制的城市情感——從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理想國——馬來西亞的車與“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