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分寸感”,決定孩子的幸福感

2024-02-20 07:39魚爸
伴侶 2024年1期
關鍵詞:分寸寶寶媽媽

魚爸

寫在前面:倘若父母一直不愿意放手,緊緊抓著孩子,試圖控制孩子,那這個孩子將永遠是一個嬰兒的狀態,這跟他的年齡無關。而怎么找到跟孩子相處的模式,找到這個邊界,卻需要耐心和智慧。

父母有了分寸感,孩子就會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有了機會去做自己,去說不。今天分享一篇文章,教大家如何好好愛孩子。

家應該是溫馨甜美的地方,開滿愛的花,可很多人的家卻會傷人。

皮克斯的動畫《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看似溫情萌趣的動畫,卻刺痛了很多父母的心。因為它告訴我們,有的愛,真的會“吃”人。

故事主角是一個媽媽,丈夫工作忙,每天只能自己做家務,內心十分孤獨。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親手做的小包子突然活了過來,非常驚喜。

媽媽把包寶寶當作自己的孩子養大,悉心照顧,生怕他磕著碰著。

包寶寶很快就成長了,媽媽不得不面對現實:孩子不會永遠這么可愛,更不會永遠這么乖巧聽話。

包寶寶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把媽媽隔絕在外,表情十分冷漠。

一天晚上,包寶寶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個金發碧眼的女朋友。女朋友亮出無名指上閃閃發光的鉆戒,宣示著自己的主權。原來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離開這個家。

媽媽死死守著大門,也打消不了包寶寶要離開的念頭。

失望和憤怒之下,媽媽一把將包寶寶塞進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很多人會覺得“吃”的片段有些嚇人,卻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很多孩子已經被父母控制得跟被“吃”掉的包寶寶一樣。

多少媽媽,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上幼兒園,恨不得裝一個攝像頭時刻看到孩子的動態;孩子做一件手工,剛剛拿到剪刀,就趕緊搶過去,說我來剪;看到孩子做家務,會說他做不好,讀書才是正業。

結果,孩子自己的獨立空間越來越少,直至最后全部被侵占。

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卻忘記了要保持分寸感。

王朔曾說:“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后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后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后來,一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p>

這寫出了很多人對父母的感受。 曾經那么親密美好的關系,為何會變得劍拔弩張? 我想,這跟父母的分寸感有很大的關系。 越早明白分寸感的父母,最后跟孩子的關系會越舒適、親密。 分寸感是什么?它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它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就是適當、恰到好處。比如愛孩子,給孩子親密的愛,卻也不能忘了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敢于放開孩子的手。

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和犯錯的權利。 可很多媽媽不贊同,覺得父母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少犯錯,讓孩子不受傷,否則要父母干什么? 的確,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他們需要無微不至的關心,需要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晌覀円惨吹胶⒆訉τ谧晕业谋磉_,以及他們對家長的反抗,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哪怕是一個兩歲的小孩,也有可能向你舉著小拳頭,對你說“不”。他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在表達自己。你會怎么辦?比如他就是要把這塊石頭拿回家,他就是要把這毛絨絨的蘆葦帶回家……

遇到這樣的情況,妻子總是會猶豫。但我總是選擇支持孩子。只是在家門口的時候,我會提醒他,“不要讓蘆葦的毛全部掉了,那樣就不好玩了,而且掉家里也不好打掃,你看他們很輕,風一吹就跑了。建議你可以試著包一下,或者放到陽臺上”。他達到了帶回家的目的,也愿意配合放到陽臺上。 而如今,孩子還是會撿石頭回家,但是不會帶蘆葦回家。 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他們并不是蠻不講理,真正蠻不講理的孩子,都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沒有人愿意聽他們講,他們只能蠻干。 也要相信孩子的選擇,他們也會考慮后果,甚至有時他比你還清楚后果,但前提是要讓他們自己去做,而不是你告訴他結果。在做的過程中,孩子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下次他就會做得更好、更自覺。

你什么時候才能放開孩子的手?也許你會說等孩子準備好的時候。其實,很多孩子早就準備好了,比如到了六七歲的年齡,他們已經能獨立做很多事了,可媽媽卻還停留在一兩歲的時候,渴望擁有孩子的全部時間,時刻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可是孩子卻渴望不按照媽媽的安排。結果媽媽就想盡辦法來討好孩子,或者打擊孩子,用這些方法來達到控制的目的。因為只有控制了孩子,才能感覺自己被需要,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媽媽。 可這樣卻會犧牲孩子的自由。只有在自己被孩子需求的時候及時響應孩子,在不被孩子需要的時候懂得讓開的媽媽,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獨立空間,孩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形成健康的、獨立的人格。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p>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研究了數萬例母嬰關系后,他說,做媽媽,做個足夠好的媽媽就行了。

這個足夠好,我覺得是愛不能少,少了就不夠好,但是也不能過多,因為多了也不是好事。這就是父母的“分寸感”。而怎么做到有分寸感,卻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學習的。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歡
分寸寶寶媽媽
說話的分寸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從甜到齁 注意分寸
為官要有“分寸感”——分寸更是見精準
鳥媽媽
BABYPIG/寶寶豬 BXS—212
我的媽媽是個寶
不會看鐘的媽媽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線
可愛寶寶超級秀
媽媽去哪兒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